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279章

作者:爱开小差

  【天明十二年十月,为了监督百官的贪腐现象,你加大了锦麟卫与皇城司的权限,并拿出大量的银子组建这支情报机构。】

  【在天京府活动着的锦麟卫约有五千人,皇城司三千人,整个天京府的大街小巷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你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天明十二年十一月,你脱离了病重的状态,询问番薯的产量,得知了亩产量已达二十石。】

  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二十石便是两千四百斤,这还是番薯培育技术尚未完善,好的种子没有研究出来下的产量。

  不愧是‘大清’人口剧增的第一功臣。

  番薯能推广出去,那么百姓挨饿的问题就能解决了,但也只是到饿不死人的地步。

  一开始吃番薯,能解饿,还能图个新鲜,但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都在吃番薯,那就是恶心了。

  到了民国时期,番薯那都是拿来喂猪的。

  陆成安要这个玩意,是为了保证一旦遇到灾荒,有番薯可以救活一大批人的性命。

  他要先解决绝大部分人没办法温饱的问题。

  可这只是最低生活保障的一部分。

  陆成安的想法肯定不止步于就靠番薯保障最低要求的民生...能让百姓吃上饭,后续就不去管百姓的死活了。

  他还是想尽可能地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天明十二年十二月,各国的使臣陆陆续续赶到中原王朝上贡,但有的国家很重视这件事情,有的国家就对上贡一事显得轻怠。】

  【对于那些重视此事的国家,陆成安表露出了中原王朝的宽容,回赠了一些作为奢侈品的丝绸作为馈赠,而对于那些轻怠此事的国家,陆成安驱逐了他们的使臣。】

  陆成安选择不建立像‘明朝’时期的厚往薄来,那是有自己看法的。

  明朝的朝贡体制,虽然不能说是赔钱赚吆喝,但整个过程中还是流出了一定数目价值不斐的中原工艺品,而且这个制度越往后也可以说是越烂,越没有存在的意义。

  那么多国家拼了命想要过来,当然不是想要说自己成为大明的狗实在是太好了,那都是嘴上一说,真正图谋的还是明朝给出的丰厚回礼。

  一把上乘的日本武士刀,在东瀛正常贸易购买很便宜,但同样一把上乘的日本武士刀放在朝贡上,大明给出的回礼,会超过这一柄武士刀原有价格的10~50倍甚至是一百倍,而在东瀛还有大量的银矿,用这些银矿,东瀛换来了大明手中数目巨额、做工精致的手工品。

  而朝贡体系的积极效果,无非是将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但问题就在于,朝贡体系的存在跟国情有关。

  陆成安的大景王朝是不禁海的,他开放了海上的贸易,无论是官方的贸易还是私人的贸易,都很密切,光凭这一点,朝贡体系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存在。

  有大海,文化传播同样迅速,而且国家强盛的情况下,文化这种东西也是能入侵的。

  其次,这些互相朝贡的礼品,都是各个国家的土特产,是中原王朝没见过的东西,有国家送来一头长颈鹿,对大明朝的皇帝说这是麒麟,然后大明朝的皇帝就屁颠屁颠赏赐了一大堆的东西。

  当然,你可以解释为这是祥瑞,可以安抚民心,政局稳定。

  但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你这样的行为让我显得很呆。

  陆成安也不是那种没病就把手上的银子乱糟蹋的人啊,这些银子说到底还是从百姓手上拿到的。

  你拿百姓的钱,不搞建设,跑这里穷阔绰是吧?

  这样浪费,磕碜不磕碜啊?

  看到别人笑嘻嘻拿着那些回赠的礼物,陆成安怎么想都觉得自己得给自己一巴掌。

  你尊重我,送我朝贡的重礼,那我适当地回敬给你一些差不多的物品。

  你不尊重我,随便送点礼物就想骗我礼物,那不好意思,你这小弟我不认识,拜山头拜得太随意。

  而这便是陆成安国策之中不接受朝贡,直接要求其他国家进贡的理由。

  强者的万国来朝,是发自肺腑的,是周边国家内心之中油然而生的。

  那可绝不是靠出色的经济实力买过来的万国来朝,何况陆成安想了想,这周边地方的国家,有好几个他是想要吃下的,第一个要解决的是占据小半个辽东的高句丽,第二个要解决的是有着银矿的东瀛,第三个陆成安想解决的是南越。

  这时,陆成安扫了一眼高句丽送过来的礼物。

  给的礼物,说贵重也不贵重,说便宜也不便宜,份量很正常,但陆成安这次整体上收到的礼物不是很理想,这些进贡的藩属国态度都很一般。

  无利不起早,不回给这些国家丰厚的回礼,他们对这事儿显然也不怎么上心。

  那陆成安肯定是要杀鸡儆猴的,对于高句丽这个日常任务,他必刷。

  无他,正是这个高句丽占据了辽东北部的大片土地,也就是吃了东北这块地三分之一可能更多的地盘,其次高句丽还是一个农耕文明,比起游牧文明要难缠的多。

  如今大景王朝各方面优势都很高,十二年的时间,军队也没有腐化,不毒打一顿高句丽,把辽东的地拿回来,那是一定要去做的事。

  毕竟地势上,高句丽对中原王朝同样具备着威胁。

  至于开战的理由?

  那可太简单了。

  就拿这次进贡说话。

  【天明十三年一月,陆成安极为不满高句丽的进贡,认为高句丽所踞土地,可以称得上肥沃富裕,结果却进献了几根人参,这是对大景王朝的大不敬。】

  【开战!必须开战!】

  【陆成安任命陆为英为本次攻打高句丽的主帅,同时让四子陆谦己随军增长见识。】

  【面对这一次的宣战,陆家子弟各个斗志高涨。】

  【陆为邦、陆为昭都嚷嚷着要让这些高句丽人看看他们陆家子弟弓马得天下的勇武!】

  【当天,陆为昭就找到了你,表达自己要跟四哥共进退!同战场!】

  完蛋,国家强盛了,吃的不愁,银子也有了。

  但问题是,咱这一次模拟推演,老陆家的武德是不是充沛过头了,这压根就是一群好战分子。

  除了陆为英是想着保家卫国,陆去奴是体恤民生,考虑内政。

  老二、老四、老五,全都是战意值拉满的武夫。

  陆成安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矫正过头了,因为讨厌带宋的软弱,态度过于强硬,间接影响到了他的几个儿子。

  就这个成天就想着怎么揍别人的趋势,给他们一个世界地图,只怕是要西征打到欧洲去了,西南揍到印度去,北伐干到西伯利亚,跨海进攻东瀛岛。

  而另一边。

  一直在皇城当门户大将的成王。

  看到要打高句丽的消息,立刻是主动请缨。

  前几次模拟推演,跟着晋王打高句丽,把把吃亏,把把送,这次得到了吕布的人生经历,成王早就迫不及待想要展现自己的成长了。

  天明阁十三功臣,跟着陆成安打天下的时候,她成王是寸功未建,这个天明阁十三功臣,就是硬把她抬进去的。

  成王很早就渴望一次证明自己是儒将的机会。

  姐夫,你且看我这一手淬炼了数次模拟的功夫!!!

  而看到主动求战的成王。

  陆成安深吸了一口气。

  不是老陆家好战分子太多,是老苏家的好战分子也多,甚至老苏家的好战分子深深影响到了老陆家的教育。

  也罢。

  陆成安看了一眼成王的面板。

  决定放她撒欢一次。

  这小姑娘那是硬生生把自己的武力练到了97点,在其余数值都在70上下的情况下,靠97点的武力值,活生生将自己堆砌成了一张金色武臣卡。

  别人偏科是偏一项。

  成王是全部都偏科,但其中有一项科目却做到了一骑绝尘的惊人数据。

  光是这97点的武力值在那挂着,成王估计就已经按捺不住自己渴望驰骋沙场的野望了。

  而得到陆成安许可的成王。

  感觉她的人生即将来到个人生涯的巅峰。

  主要是大景王朝有太多太多的兵种可以供给成王来使用了,这些兵种的强度又高,样式还英姿飒爽。

  要是攻灭了高句丽,她成王能是首功的话,在大景王朝的历史地位又要狠狠地提高一个档次,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顺风仗能来打的情况下,那谁还能不喜欢打仗吗?

  满配置的队友,不用担心出问题的后勤,还有一大堆的能人辅佐。

  其他姐姐上位的时候,都没法提供这样的爽局。

  但陆成安就能提供这种配置的优质对局。

  真明主也!

  .....

  .....

  .....

第298章 大景王朝的江山社稷,就由我来守护!

  成王这一次出征,那是有满满的干劲和胸中抱负的。

  你以为她真的是在皇城当个禁军统领,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她早在天明四年,就在积极准备面对高句丽的作战计划。

  成王现在已经不认为自己在姐姐们面前有多聪明了。

  在智谋方面的天选之人是宁王。

  在军阵、组织方面的第一人是晋王。

  宁王的强度,是成王亲身体验过的,曾经她可是偷偷想要跟着宁王混,偷学宁王的本事,但总是因为‘居心不良’被提前发现,而被撵走。

  跟陆为邦关系良好,那当然是为了避免被宁王系清算而做出的准备。

  可能也存有一部分想要让自己以后的生活拥有一定保障的私心。

  但成王这次经营的关系网,她和每个侄儿的关系都挺好的,而且尽力帮每个侄儿一些忙。

  要是侄儿们真为了皇位争起来了,她就直接装病装死,等决出胜负,再高唱赞歌。

  而比起宁王是那种肉眼可见的狡猾,那么晋王可以说是成王最猜不透的人。

  在临场应变上,晋王时不时就能做出超越所有人预料之中的决策,并且常常能起到作用。

  有时候的晋王所展现出来的大局观和智谋,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她。

  甚至,在局势的判断力上比宁王还要强。

  这基本确定了成王作为妹妹主要讨好的两个对象——宁王、晋王。

  成王看着自己在辽东地区的地形了解程度已经抵达了精通的地步,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打仗,也是一个技术活。

  对地形的了解,对国家的了解,对地方防线的了解,对季节的把控,对天气的感知外,包括后勤、己方兵种的强度,双方兵种体系能否互相克制,那都是能影响到战争胜负的因素。

  连续三次模拟推演,都打了高句丽,成王在经验上的累积是很多的,而且这次,成王是专门针对性地研究了高句丽这个国家。

  因为如今的成王有了在三国之中锻炼出来的战略眼光,已经意识到了为什么非要打这个高句丽不可。

  大景王朝面对的主要威胁是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这就显得高句丽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卡着辽东半岛的位置,而这里距离中原地区非常近,威胁到了大景王朝的统治。

  最重要的是高句丽比游牧民族多出来一个优势,那就是同为农耕文明,它有样学样,拥有着类似于大景王朝的税收制度,能稳定给自己提供粮食,在人口增长以后,会成为一把隐藏的尖刀。

  高句丽要是和游牧民族合作,或者趁着大景王朝和游牧民族打得火热,心怀异心进攻中原王朝的话,那这不就危了吗?

  辽东太接近大景王朝的核心区域。

  在天明四年,成王就积极地搜刮高句丽地区的地图,并且去了解高句丽人的习性,包括高句丽在辽东方向的几个主城,成王都提前和陆成安手下的大将做过沙盘推演的军事谋划。

  八年的准备。

  一雪前耻!

  可能打其他仗,成王会出问题,但打高句丽,她坚信自己的积累,是能对高句丽造成额外伤害的。

  【你对高句丽地区的地形了解已经到了精通的地步,你对高句丽地区的民族习性有显著的了解,你对高句丽各个城池的保养状态了如指掌,你的情报覆盖了大量高句丽方向的内容。】

  【你征战高句丽的胜率将提高22%】

  【你对高句丽的士兵会造成额外的伤害,你更容易攻下高句丽的城池。】

  【天明十三年二月,大景王朝的军队出现大规模的调动,成王亲自统领一万鬼嵬军,同时陆为邦手下的骁将徐景天随军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