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276章

作者:爱开小差

  【若是想要消亡这些蒙古人口,只需要禁止蒙古、色目人内部通婚,让这些部族的女性要嫁给景人为妻即可。】

  【再有元贵妃与陆去奴的存在。】

  【只要经过一两代人的融合与努力,这些蒙古人就再难形成降而复叛的情况。】

  【天明九年八月,陆为邦的消息被打探而知,他已经投奔在大宁府的长兄陆为英,并参军入伍,成为大宁府的官军将士。】

  【你怒斥对方速速回到京城。】

  【却没有料到秋收的季节,在草原上的突厥竟然成群结队地南下侵扰你的边境。】

  【天明九年九月,陆为邦在大宁府内和陆为英商量对策,他突发奇想设下了一个圈套,诱敌深入以后大胜突厥一支部队,斩下首级三千余众。】

  【这次南下的不顺利,让突厥人回到了草原之上。】

  【天明九年十月,突厥来使,他希望和大景王朝建立友好的邦交关系,为了双方的关系融洽,突厥首领想要迎娶你的女儿陆明歌。】

  【听到这句话,你怒意中烧,冷哼一声,“为何突厥不嫁公主于我家皇子?”】

  【突厥使者答道:“突厥公主善武,怕伤了陛下的皇子。”】

  【“朕不会把朕的女儿嫁到塞外去,你们就死了这条心吧。”陆成安坐在龙椅之上冷声道。】

  【“陛下是想要让您的百姓因为您的一念之差而陷入战争之中吗?”突厥使者又道。】

  【“你是在挑衅朕?”陆成安微眯着眼睛道。】

  【“我哪里有这个胆量挑衅陛下,只是以一人的幸福换取天下的幸福,这对于陛下而言,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吧?”突厥使者不卑不亢地答道。】

  【“拖下去杀了。”陆成安再也懒得搭理,慢慢眯起眼睛道。】

  【突厥使者突然慌了神,他连忙说道:“陛下,哪怕两军交战,那也不斩来使,您这是破了规矩。”】

  【“规矩是跟人讲的,道理是同人说的,刚吃了败仗的你们,有什么资格跟朕谈条件。”陆成安冷声道。】

  【“你是想要迎来突厥人的愤怒,我若是死了,大汗必然会向你宣战!”】

  【“那就宣战!”陆成安落地有词。】

  【身旁的护卫早就迫不及待地上前,将突厥使者拖了下去,随着几声惨烈的哀嚎声,陆成安闭上了眼睛。】

  【起身的陆成安踱步一圈,冷声道:“朕要亲征突厥,速调各地的军马备战。”】

  【“这突厥人可真是有意思呐,派使者来到我大景朝狺狺狂吠,朕要亲自去草原问一问,他这到底是哪里来的胆量,竟敢如此妄为!”】

  【天明九年十一月,你调集了全国各地的部队前往北方,并且派遣蒙古突骑前往草原侦查与掠夺突厥人的牛羊牲畜。】

  【同月,全国上下都呈现出了荣辱与共的愤怒感,在很多人的眼里,突厥人就该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称臣。】

  【居然还敢妄图与我朝的公主和亲,简直是痴人说梦。】

  【天明九年十二月,各地调动起来的军队声势浩大,突厥人远远没有想到你的反应会那么剧烈,多次派遣使者,希望你能保持克制。】

  【陆成安置之不理,在大军集结完毕,立刻发起了对突厥人的征讨之战。】

  【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地通过海上贸易,久闻大景王朝的国力强盛,听到你们要讨伐突厥,他们为了表露出对大景王朝的友好,纷纷在侧面响应起兵,共同讨伐突厥。】

  【天明十年一月,第一次突厥和大景王朝的全面冲突之战爆发了,陆成安动员了将近十三万的可战之士投入战场。】

  【天明十年二月,双方阵线一直保持着僵持的状态,而在罗胜英的带领下,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突厥多个贵族本部被攻破了。】

  【天明十年三月,突厥人强撑着攻势,进行不断地抵抗与防守策略,在草原地形上,大景王朝的士兵不占优势,但是蒙古突骑很大地缓解了这些地形上的缺憾。】

  【天明十年六月,突厥和大景王朝的战争已经有了六个月之久,双方互相你来我往,在粮草不足的情况下,陆成安选择退兵,寻求下一次的机会。】

  【天明十年七月,突厥由于意见的分歧,内部出现了分裂的状态,而陆成安同样观察到国库在这一年的战争中彻底消耗殆尽。】

  【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情况,陆成安临时选择了撤回部队,等待下一次粮草充足的情况下,再征突厥。】

  【天明十年八月,你的皇后揪着陆为邦的耳朵前来见你,你的皇后大人一边用手压着陆为邦的脑袋,一边向你道歉,觉得子不教,母之过。】

  【天明十年九月,陆成安使用内帑之中的银子购置大量的粮草,准备再征突厥,等待第二次攻打突厥的计划,而这一次,他做足了准备,至少不会在粮草方面陷入麻烦之中。】

  【天明十年十月,大景王朝和突厥部落的第二次全面战争爆发了!】

  .....

  .....

  .....

第295章 尔等,可听得明白?

  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但是,有时候尊严是需要打出来的,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

  谁没个脾气?

  合着就你叫突厥啊?

  合着就你能来找我茬啊?

  陆成安其实早就想收拾一下这个草原上的邻居了,但一直都没有什么好的出手理由,找不到一个无端无故的开战理由。

  从长远角度来看,草原上住着一个跟自己关系比较融洽的民族,远比放一批豺狼要好的多。

  像蒙古族现在这样高度依赖大景王朝的经济而生存的民族,经过八年的运营,整个蒙古是非常依赖大景王朝的物资。

  一旦脱离了这种关系,蒙古族将陷入缺衣无粮的状况难以生存。

  再加上几代人的通婚,蒙古人已经是成为了边防的重要力量,现在又有陆去奴这个儿子,蒙古人的威胁是越来越低了。

  陆成安的计划是把突厥人收拾以后,放陆去奴跑草原上撒野去。

  由已经顺从大景王朝的蒙古族控制草原,陆成安是能放下心患的。

  所以怎么打死突厥人,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了。

  好巧不巧的是,这突厥人还偏偏耀武扬威到了他的头上,自以为自己统领了草原,是个人物,就敢什么要求都敢提。

  陆成安的大景王朝这么多年的发育,可不是说笑的。

  刀都送到手上了。

  陆成安怎么可能不砍下这一刀,让突厥人见见血呢?

  不过说实话,陆成安也不知道自己发育了十年的大景王朝能有什么样的战力。

  但目前的表现来看,能去人家的主场把人撵着走,强度上可圈可点。

  差就差在太注重在建设方面了,国库内的盈余不够多,而且久疏战阵,没有准备好后勤的补给和粮车,不然陆成安感觉第一波他就能把突厥人给干碎了的。

  主要是陆成安大局上还是想稳重一些的,毕竟有北狩天子朱祁镇作为前车之鉴,仓促应战、缺乏后勤的情况下,还是不能硬着头皮打仗。

  战争的胜率,不在于我有多强,而在于拥有充分的军事力量下,我比对方做出来的决策性失误少,哪怕只是后勤的问题,陆成安都不想冒半点的风险。

  【天明十年十一月,突厥因为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大量的牧民在面对大景王朝的猛烈报复,对可汗产生了不满,故此突厥分裂为东突厥与西突厥两个部落。】

  【而十月宣战的陆成安并没有急于进攻,着急北上草原、深入漠北,首先是在边境加强了军队的防守,屯兵于此,在经济方面,陆成安更是重重打击了突厥部落。】

  【先前陆成安为了积攒国力,刺激国家的经济,他开放了对各个国家的贸易权限,同时派遣重兵把守关卡,严格管控所有进行交易的商品,以确保没有武器、农作物、制作工艺等等技术的流失。】

  【大量的商人来往,边境的私市频繁,时常会有牧民来到大景王朝的边境以物易物,和商人换取物品。】

  【而大景王朝和突厥一经开战,陆成安就关闭了草原方向的各个集市,以保护的名义,撤回大量的商人和民众,这致使游牧民族这边的物价飙升,需要拿出更多的东西才能找到一些亡命之徒进行物资上的交易。】

  【十二月,霜冻干旱等天灾,让突厥部落在两年的征战中不得不面对民疲畜瘦的现状。】

  【而在大景王朝关闭了交易的市场后,很多羊、马被冻死、饿死,突厥的民情陷入了暴动状况。】

  这我还玩不死你们么?

  而陆成安继续潜伏着等待机会。

  【天明十一年一月,你的三子陆灵然在江南娶妻,为你生下了一个皇孙陆道一。】

  【同月,陆为邦观察到突厥部落矛盾愈发剧烈,他和自己的好兄弟吕雲两个人又一次通过精妙的手法,贿赂了禁卫统领苏宁玦后,偷偷离开了京城,而陆为邦更是突发奇想,带着一干亲信再次跑到了草原上。】

  【在去年的战乱期间,陆为邦抓了几个突厥人,偷偷学了一手突厥语,以便分清突厥人在说些什么。】

  【观察到突厥部落矛盾愈发剧烈,他认为这是一次为父皇立功的天赐良机。】

  【陆为邦在边境之地招募了边境有尚武之风的精壮汉子作为自己的护军,他们骑射娴熟,孔武有力。】

  【天明十一年二月,陆为邦一头扎进了草原,头也不回地开始了自己的征途。】

  【他先是和亲信们都乔装打扮了一番,装作是受到战乱影响的牧民,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尽量拉开和突厥人的距离,用狼狈的姿态和逃难的模样,迷惑那些突厥内部的小部族不断,同时陆为邦一个人同当地人交流来换取物资,在换东西的过程中,不断地挑拨民意,痛斥突厥如今的情况。】

  【陆为邦义愤填膺的模样和娴熟的突厥语再搭配上精湛的演技,很多人的不满得以激发。】

  【天明十一年三月,陆为邦在一支千人的部落之中暂时定居,潜伏其中,并常常关注部落内发生的一些小事,努力做好自己的形象,与这个部落之中的许多突厥人关系融洽。】

  【胡人秉性鲁莽,当政者多次言而无信,号令常变。此时灾荒,征收苛重,各部落均生二心。】

  【在民意涌动的情况下,陆为邦觉得时机成熟,当机立断,让自己的护军部队带人过来包围这个部落。】

  【在一场篝火之宴时,陆为邦在人群之中忽然拔出剑来,“人有凌云志,大丈夫岂能侍庸主而亡?”】

  【“本王乃是大景皇室——堂堂二皇子殿下陆为邦,奉父皇之名特来招纳有归附之心的胡人。”】

  【“汝等生活苦寒又受突厥贵族之欺凌,不若归降于我大景王朝?不说是锦衣玉食,那也能过上安康的日子。”】

  【陆为邦的忽然发难是其他人所料不及的事情,有些人骤然之间醒悟,立刻拿起武器和陆为邦对峙了起来。】

  【下一秒,陆为邦的护卫军随之杀到,刹那间火光骤起,旗帜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已易主,上百人的精骑瞬息赶到了现场。】

  【这支部落的族长眉头一皱,见到陆为邦英姿勃发的模样,并不想冒着风险擒拿对方,一旦对方的士卒发难,整个部族的上上下下恐怕难以获得安生。】

  【他不情愿自己的家人因为突厥可汗的决定而死在不该死的地方,何况对方似乎另有图谋,自己没必要激怒对方。】

  【“放下武器。”族长高声道,接着向陆为邦行礼道:“我等若是真心归降,大景王朝可有我们的容身之处。”】

  【“我父皇素来有容人之量,蒙古人早先也与我父皇交手,但我父皇对他们既往不咎,纳为将士以镇边境,今年的雪灾来袭,蒙古人更是靠着我们景人的援手才得以过冬。”】

  【“若是诸位诚心相向,便是我大景王朝之臣民。”】

  【在商议过后,陆为邦力保众人不会再挨饿受冻,命吕雲带着这支部落的妇孺孩子送往大宁府,安顿他们的生计。】

  【并招纳了这支部落的青壮作为自己的下属。】

  【这些突厥人的将士们对大景王朝并没有什么归属感,对陆为邦的忠心也不高,只是妇孺孩子已经作为人质,他们不得不想尽办法来帮助陆为邦。】

  【然而令他们没有想象的事情发生了,陆为邦勇武惊人,又善突厥语,他所到之处,极力煽动突厥族人的不满,将日积月累下的矛盾点燃。】

  【他到处派遣队伍吞并小的部落,将顺从自己的部落收为新的将士,很多部落的族长都不愿意归顺大景王朝,陆为邦便当机立断杀了这些人,并将财物分配给了麾下的将士,这极大地推进了突厥人的积极性。】

  【天明十一年五月,陆为邦带领着一万人之众的突厥骑士在草原上驰骋,因为他的武艺惊人,百发百中的箭法,逢战必先的果敢,让许多归顺的突厥人深深叹服。】

  【同时,陆为邦学着父亲的办法,拉拢一批,打压一批,杀掉一批,对于愿意跟随自己的突厥穷人,陆为邦给了很高的待遇,从而降服其他心中有犹豫的匈奴人,对于那些站队不坚决,摇摆犹豫的人,陆为邦会暗中打压这些人,在分配奖赏上留有余地,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人,陆为邦从不手软。】

  【天明十一年六月,陆成安统帅大军,意欲御驾亲征,陆为邦当机立断,带着两万人对着东突厥在草原上的王庭发起了冲击。】

  【在他看来,这是天功一件,必然要载入史册,留世人敬仰,万万不能让父皇抢了他的功劳。】

  【通过长兄陆为英的帮助,有着固定补给地的陆为邦在草原上如入无人之境,多地可以为其策应。】

  【在一次清早时漫起来的浓雾掩护下,陆为邦带着自己的突厥骑兵衔枚疾进,至突厥王庭牙帐七里才被发现。】

  【见到被人侦测到了信息,陆为邦大喝一声——】

  【“力拔山兮气盖世!谁人可与我为敌!”陆为邦对着东突厥的逃亡贵族穷追不舍,长驱直入攻下了东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颉利乘千里马西逃。陆为英率大宁府为数不多的军队策应跟进,东突厥军受到两边的包夹,顿时溃散,被歼万余人,被俘男女三十余万。】

  【陆为邦大破东突厥王庭!!!】

  【突厥对草原的影响力大幅度下降,大景王朝对草原的影响力大幅上升,陆为邦在草原的影响力大幅度上升。】

  【第二次大景王朝与突厥方的全面战争,在没有彻底掀开战火之前,就已经是单方面宣布结束。】

  【东突厥灭亡。】

  【陆为邦生擒了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并将他用绳子捆绑着送到了陆成安的面前。】

  【京城之中。】

  【颉利可汗被陆为邦推着来到了殿中,此时的颉利可汗已经是灰头土脸的破败模样,再无先前身为突厥首领而不可一世的模样。】

  【一想起就是这样的人也敢向自己的妹妹求亲,陆为邦趁其不备,一脚就给他踢在了地上,他更是伸出脚来,踩在颉利可汗的背上。】

  【“这不是颉利可汗吗?”陆成安沉吟片刻道:“这一年未见,阁下怎么就成了这幅模样。”】

  【“请问可汗,您现在知道错了吗?”】

  【颉利可汗大声喊道:“卑鄙,你们景人太卑鄙了,你们趁我陷入内乱攻我王庭,又禁止交易,害得我民怨四起,此役非我之过也!”】

  【“我父皇问你知不知道错。”陆为邦又是给他一脚,“你这胡人怎么这般不讲道理。”】

  【颉利可汗先是一脚被踢在地上,后面又是一脚踢得他头撞地板,身旁的群臣看到如此惨状都是默默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