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246章

作者:爱开小差

  可是武力这块儿,吕布是拿捏稳了。

  成王得到吕布的记忆,血赚。

  而且晋王很清楚,成王虽然三心两意,一会儿想着跟着她晋王,一会儿想着跟燕王,一会儿又要跟父皇。

  但是一定让成王做出选择的话。

  晋王相信成王无疑是会选择她晋王的,因为在整个宗室里头,无论是她晋王的母妃,还是她,都对成王非常好。

  毕竟成王的母妃病逝以后,成王是寄养在吴贵妃的名义下,有这么一层关系,所以晋王才会那么地关照成王,加之成王是年纪最小的妹妹,晋王心中肯定是更偏袒自己的幼妹了。

  成王能有所成,晋王同样是乐于看到的,这样一来,她们皇室的力量才会越来越强大,不再惧怕什么内忧外患了。

  与此同时。

  晋王已经回到了晋王府上躺着了。

  这次剧情模拟结束,天色已经渐晚,她又不可能一直住在汉王府上,晋王还是得回到自己的晋王府上的。

  如今整个晋王府上上下下都被晋王调换了一批人,而寒门将子出身的陈济,晋王也在让吕琯接触和笼络对方。

  上次模拟推演,晋王也获得了宁王的情报。

  好家伙,那是直接把桃源三杰都捉到手上了,她以为现实里,她的动作已经算是快的了,没想到宁王动作也不慢。

  而且不单单是桃源三杰,连内廷和北镇抚司都在受到宁王的各种影响。

  同样汉王组建的汉王党班底也初现端倪,之前的王阶,燕王之子苏灵然的岳父,似乎也被汉王招揽过去了。

  在现实之中,这帮子姐妹都在借助着模拟推演中的信息不断组建自己的势力集团。

  唯一没怎么动的是秦王和燕王。

  秦王是动不了,燕王是没有背景,而且燕王的性格比较内向,但宁王和汉王的奋勇让一直占据着优势的晋王都紧张了起来。

  不过呢,宁王和汉王都没有考虑拉拢宗室的人,在这一点上,晋王又和她们不太相同了。

  成王是晋王重点培养和拉拢的妹妹。

  晋王是想把成王打造成晋王系的人,这样有宗室和勋贵的支持,她成为女帝的机会也会大大提升。

  这次没能抢到周本的入场券,是晋王难受的事情。

  毕竟人人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出色。

  而这种模拟副本是能得到词条奖励从而增强自己能力的,所以晋王肯定也想要得到三国里面的一些词条。

  她是一本正经地翻过三国里面的全部词条。

  晋王比较看重的词条,一个是糜夫人的,一个是孙尚香的。

  两者都能提高后人的能力。

  晋王想着的就是把一个方向做到了极限,再考虑发展其他的能力,现在她主要培养的就是后人和自己的武力值。

  而且糜夫人的旺运扶君还能提高陆成安的各项能力,其中最关键的是体质。

  体质数值上去了,陆成安就不容易莫名其妙死掉了。

  晋王如今想着的就是多跟陆成安生几个小孩,苏为英一个人能力很强,再给苏为英添几个能打的弟弟,那岂不是更猛!

  外人当左膀右臂,哪有自己血脉相连的弟弟当左膀右臂来的放心?

  她才不是馋陆成安的身体呢。

  晋王想到这里,脸色微红。

  一想到生孩子,难免情不自禁会回想了一下某些记忆。

  下一秒,她的面容更加潮红了。

  然后晋王就对燕王起了愤恨之情。

  这都好几次模拟推演没给她晋王得到陆成安了。

  不管怎么说,这趟模拟,她晋王不要脸了都要把陆成安给得到!

  而她这次汉末三国就是彻彻底底的旁观者角度,给成王指点怎么当好一个掌权人。

  自己是没有捞到什么好处的。

  靠着大晟王朝的模拟机会,说什么也要给自己赚到点本事。

  她晋王非常迫切地想学医术。

  之前看着秦王为了父皇学医术,晋王感觉父皇有人医了,就懒得去学医术了,一个本事,其中有一个人学了就行了。

  但晋王发现,你不学不行。

  父皇有人医,可陆成安不一定有人医,秦王和陆成安又不是经常在一块儿,你得找秦王,秦王才能给陆成安看身体。

  可秦王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帮陆成安看护身体。

  晋王想学医术,就是想给陆成安的体质拉拉上去,别整天动不动就病逝了。

  这是什么病秧子。

  然而一开启模拟推演的瞬间。

  看着上面的字眼。

  晋王的眼睛微微一眯,余光之中顿时释放出了一道寒芒。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正英七年十月,大晟王朝呈现出了一片安详盛世的模样,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在这幅海内升平的虚伪盛世下暗藏着的层层凶机。】

  【恭喜你获得了灰色机遇,遭遇到王朝恶性事件!】

  【大晟王朝获得了全新的负面效果——终晟之时。】

  【终晟之时:大晟王朝的内部态势出现了急转直下的失衡,臣不思国民生计,君无匡世之能,各地面临天灾人祸的概率大大提升。】

  【在本状态下的所有属臣野心提高20点,道德下降20点。】

  【土司将会与官府勾结,官府敛财而不知度,边疆世族将与游牧民族来往,大晟王朝人才涌现的概率大大下降,名臣出现率降低。】

  【藩王宗室将不会向皇室施于援手,百姓纳税因为灾情大幅下降,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各地起义军出现的概率提高。】

  【各地将会出现大量的流言影响统治与治安。】

  【你要迎接的将会是一个道德崩坏,毫无民族气节的时代。】

  【这是晟的终章,也许也会成为新的开始。】

  【你是要做匡扶晟室,扫六合而成开天辟地的女帝,还是成为乱世之中的枯骨。】

  【请你在本次模拟之中,谨慎做出你的选择。】

  【你的任何判断,都会影响到整个局势。】

  【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大奸似忠的奸臣,也有可能是大忠似奸的末代良知,谁是真正的忠臣,谁又是真正的反贼,谁是站队不坚决的墙头草,你又该怎么使用这些人,都将会成为真正的难题。】

  【希望,这不会是大晟王朝的灭亡,不会成为那些诸多预言之中的终晟之时,而是迎来它真正的新生。】

  【请好好利用你手上所有的一切,寻找那一线之中的生机吧!】

  一瞬间。

  每个人都发出了惊呼声。

  不同于剧情模拟可以置之不理的情况。

  大晟王朝的模拟,是会让每个亲王都强制上线的。

  这下,整个大晟王朝都乱套了。

  从上面的内容信息看起来,这可远比桃源三杰中的程和乱世要混乱的多。

  程和乱世,只是影响到了基层的民众百姓。

  而这个终晟之时,那是影响到了全部阶级,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僚,包括世家和土司都受到了影响。

  向来都是以藏拙面对一切的齐王在这个时候也不可能藏得住了。

  .....

  .....

  .....

第266章 我秦王,岂能是你长孙家手上的一枚棋子。

  齐王采取的态度一直是消极的,但也不完全消极。

  她用模拟补充自己不足的地方,在地方的治理上一丝不苟,在大局上又选择坚决拥护皇室。

  争做一个任劳任怨的治世贤王。

  但,你说齐王不想争一争这个位置,那就未必了。

  只是那几个傻侄女现在每个人都聪明的不像话,不再是当年干干净净的小清泉了,齐王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她犯不着把自己身份地位上的冲突激化出来。

  真要被联手对付,齐王也是吃不消的。

  可现在这个情况,齐王第一时间意识到她渺茫的机会出现了。

  如此格局,那是多了大量的变数。

  也只有在乱世之中,她才能通过不是造反的渠道获得皇位,这样一来,她的侄女们也不会说她的闲话。

  她的脑海里,已经骤然出现了无数条路线。

  齐王手上最好的牌,就是自己手握青州这块地方,还有秦道秀这个金色武臣。

  把这块地方经营好,乱世之中先做到初步的自守,再进一步图谋天下,不是没有王图霸业的可能性。

  画面一动。

  【正英七年十月,正英帝在科举舞弊一案上,遭到官场上诸多大臣的层层蒙蔽,大量的官员进言劝诫正英帝,使得正英帝的判断出现错误,决定不再深究徇私舞弊的情况,没有废除本次科榜,但为了避免以后发生这样的事情,正英帝决定再设北榜,以后南方人和北方人都各自录取考生入朝为官。】

  【此举引起北方士子的震怒。】

  【南方与北方的矛盾因而激化。】

  【正英七年十一月,东宫太子汉王入宫密会正英帝,遭到太监的阻拦,汉王不得见正英帝。】

  【正英七年十二月,长孙明携带方士蓝非学入宫,正英帝喜好文学,而不喜于所谓的神仙之道,但是在长孙明的刻意指点下,这位入宫的方士蓝非学又学识渊远,青词遣句极佳,深得正英帝的心意。】

  【蓝非学得以入宫。】

  【正英八年一月,正英帝勤于政务,体弱易病,蓝非学常常提及正英帝的病情乃是心病,而非体病。】

  【正英帝甚奇之。】

  【蓝非学答曰:“陛下的心病,源于无子矣。”】

  【正英帝默。】

  【正英八年二月,秦王入宫为正英帝看病,入宫之际,秦王塞给了内廷宦官十两银子,宦官不阻。】

  【正英帝的身体因而有所好转。】

  【正英八年三月,晋阳等地爆发了瘟疫,可称‘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骇人之状。】

  【突发的瘟疫,正英帝深深困扰,并询问长孙明有什么办法解决这样的瘟疫。】

  【长孙明丞相的回答是——瘟疫乃是天灾,非力不可阻,隔绝晋阳这些地方的瘟疫流通是关键,不要让疫情蔓延出来是最重要的。】

  【正英帝采纳了长孙明的意见,封锁了这些疫情百姓通往其他地区的渠道。】

  【正英八年四月,华北,河北、河南等地大旱未见雨,饥民频现,正英帝决定开仓放粮,将国库之中的钱财拿来购置粮食,以此赈灾。】

  【然而,商人们却趁机调高了粮食的价格,甚至故意说最近粮食紧缺,以此互相抬高价钱。】

  【正英帝受到蒙蔽,并不知情,而底下负责此事的官员和商人串通一气,将赈灾的钱财购置粮食以后,以次充好,但层层下拨以后,真正能来到灾民手上的粮食并不多。】

  【正英八年五月,汉王入宫,这次她给太监准备了银两,而汉王将银子塞给宦官的这一幕,恰好被蓝非学所看到。】

  【蓝非学本就是长孙明特意安插在正英帝旁边的近臣,他将此事悄悄告知了正英帝。】

  【随后,他又跟收银子的宦官通风报信,说汉王为人宽厚却又刚正,你收了她的银子,她把你的事情告诉了陛下,你恐怕要吃到苦头了。】

  【正英帝从蓝非学这边知道宦官收皇室钱财一事而勃然大怒,狠狠地处罚了内廷的宦官,因此也使得汉王遭到宦官的记恨。】

  【可宦官却对蓝非学‘通知内情’一事感恩戴德,提前准备好对付廷杖的裤子,宦官所受的廷杖并无伤大雅。】

  【这让蓝非学在宫中更加得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