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202章

作者:爱开小差

  他谋权篡位,便是跟司马家一样悖于忠诚和信义,拿的是晋王给他的权利,篡夺了属于晋王的位置。

  更何况,晋王在那次模拟之中,就是陆成安的老婆,对他更是讲义气讲到了底,加之陆成安的儿子要顺利继位,那么篡她的位置来干嘛?

  就为了一个名头,置自己的信誉于不顾?

  陆成安作为一个现代人,他不是那种贪图一时之快,一心就想着当反贼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

  你把哥们当哥们,哥们肯定也把你当哥们了。

  这就是为什么,陆成安和晋王可以处得很好的原因。

  因为晋王有事是真上,对自己人那是真好,这就是为什么陆成安能包容晋王各种小脾气的原因。

  同时,这也是陆成安会有些顾虑宁王的理由。

  宁王对陆成安同样很好,但是宁王跟晋王的性格,是有很大区别的。

  从模拟推演和剧情模式之中,宁王的表现就能看出来她的性格特征。

  晋王是真性情,想到哪就是哪,我不爽,先给他两拳再说。

  宁王所做出来的事情,都是奔着自己的目标去的,她是审视局势,不会盲目出手,这就让陆成安有一种别有所图的观点。

  就是跟宁王交流感情,都感觉是一种被对方步步设局的错觉。

  在没有搞清楚宁王真正的意图之前,陆成安其实是不怎么情愿和宁王有过深接触的。

  而且,不同于汉王的老实本分,晋王的率真性子,宁王在权谋方面的能力,明显是超过了做事四方八平的汉王以及几乎不理朝政的晋王。

  这次,以‘三国’时代作为一个模拟推演的剧情背景,在陆成安眼里,这是在挑战正常人的能力极限。

  也是一个在考验汉王、秦王、晋王、宁王这四位君主在这段时间模拟推演的进步水平。

  到底是能力上进步了,还是一直在原地踏步。

  本次剧情模拟,是毋庸置疑的王者局。

  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

  这话儿,可不是说笑的。

  但是,这个时代同样有一个局限性,东汉末年是少数不多的一个从头打到尾的时代。

  拿来磨练军事能力是很适合的。

  可想要磨砺政治、文化、外交这方面的能力,春秋战国就非常适合了。

  陆成安对于三国的大体剧情都烂熟于心了,哪一家的发家史都很清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但是,陆成安得先搞清楚,他这次合作的对象是谁。

  本次剧情模式,陆成安唯一一个知道的消息便是他合作的对象替换了汉献帝的身份。

  可是,没有提示是谁替换了汉献帝。

  合着还得让我学唐伯虎点秋香,猜猜看谁是谁啊?

  陆成安在心里一阵腹诽。

  而他本次模拟的主线目标分为三种。

  第一种匡扶汉室于危亡(帮助汉室一统天下),第二种以一方诸侯一统天下(自立为王一统天下),第三种冷眼观天下(活到模拟剧情结束)。

  其余支线目标,要自由解锁和开发,陆成安心想,这种无非就是成就类型的,只要做到武力值超过某某某,或者在关键剧情脱颖而出,估计就能完成支线目标。

  而陆成安这边的奖励是——完成任何一条主线目标,在完成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将随机抽取三国时期的所有人物词条。

  比起大晟王朝的模拟,陆成安不能获得模拟记忆,剧情模式里的模拟,陆成安能随机抽取词条,这点对于陆成安而言,就是生活之中为数不多的奔头。

  目前来看,君主和属臣是分开来的两个系统,要做的事情,也不同。

  进入界面,陆成安已经看到了自己前几轮的信息。

  这会儿,曹操发动了十八路诸侯讨董之战,陆成安所在的位置,当然是看不到这边的剧情。

  陆成安判断自己会第一时间确认合作对象的情况。

  而模拟上,陆成安的人物卡同样是不出陆成安的所料。

  他遣散了自己的部队,偷偷摸摸朝着董卓的大本营一个人赶过去。

  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董卓好像是坐镇洛阳,将汉献帝西迁到了长安吧?

  【你通过各方面的消息打听,最终得知汉灵帝终身无子,唯诞三女,而两女早夭,现在是为汉少·女帝刘辩。】

  陆成安感叹了一下。

  不愧是【女帝养成计划】,真他娘的是不忘初衷,原本陆成安还在思考着一个问题。

  如果说皇女们替换了汉献帝的身份,使得汉献帝成为了汉献女帝,那么按照礼法而言,汉少帝刘辩作为唯一一个男嗣,不是最合法的继承人了吗?

  【女帝养成计划】根本就不给他这个怀疑的机会,直接给汉少帝刘辩变成了汉少·女帝刘辩。

  合理,太合理了。

  陆成安决定再暗杠一手。

  在父系氏族社会,这不是还有其他男性的汉室宗亲吗?

  不过,陆成安也没有再度细究下去,这只不过是设定上的问题,二设太多,一路追究到底本身就是一件没有意思的事情。

  而,这次打探出来的消息,确定了本次合作对象早就在幼年期就死了。

  陆成安干脆就让自己的人物卡自由发挥了。

  你想干啥就干啥。

  【公元189年,在十八路诸侯讨董陷入白热化的情况下,你感受到了汉室颓危,在面对各方诸侯的群雄并起。】

  【你得出结论,认定拳头还是比讲道理更有用。】

  【16岁,你弃笔从戎,你带着你的剑游历天下,在这一路上,结识到了很多人,途经一地,遭遇到黄巾之乱下还未扫除的流寇,你拼尽全力伙同当地的豪强,将这股流寇铲除。】

  【然而,这才是乱世的一幕。】

  【各地的流寇乱军,百姓被黄巾所裹挟,诸侯的百般心思,世家的心怀鬼胎,将整个世道推向了更黑暗的一面。】

  【17岁,你发现,这个国家需要秩序。】

  【更需要创造秩序的人。】

  【你面对那些被黄巾军所胁迫,被迫加入叛军从而草菅人命、谋财害命的乱民,他们面对死亡恐惧时又露出软弱一面,向你不断求饶的一幕。】

  【你没有仁慈,手起刀落,将这些为害一方的暴民送归黄天,随后扬长而去。】

  【多年的游历,你回到扬州,你的父亲对你在一路上的所作所为指指点点。】

  【你在游历期间,一身正气和英姿勃发的模样,让你在游侠之间获得了极高的名望。】

  【孙策听闻了你的故事,认为你将来必会有所成就,故此特来拜访于你。】

  【出于心中的介怀,你感谢孙策对你的看重,却没有想要投效对方的想法。】

  【孙策在离开之际,对你说道,在这个世道,一时勇武,游侠之快,并不能实现你心中的抱负,若能成为高官,或许一念之间便可救下许多人。】

  【你当然知道在这个世道,只有成为官员、一方诸侯才能让一方百姓安康,你想起了游历来所遇到的事情,开始潜心修学,向扬州各个士族借书而阅,以此养望。】

  【你下定了决心,自己不单单要在此方乱世之中靠着手上的剑,安一县百姓的安危,还要当一个官员,做一个诸侯,保一郡、一州、一国。】

  【时任扬州刺史的陈温,对你在扬州境内敏而好学,四处求学的事迹,感到好奇,在一次宴席之中,他特意邀请了你参加,想要试探你的才识。】

  【你的一表人才,对答如流,让陈温对你非常满意。】

  【他想要把你引荐给曹操。】

  陆成安再也不抹黑一身正气和英姿勃发了。

  这种魅力向的词条,确实效果惊人,没有这两个词条,陆成安蓄养名望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正是一身正气,让他在早年除暴安良的期间,养出了名望,通过借书而阅的求学经历,这番养望手法,再度凭借英姿勃发的外貌,吸引了各路名人的围观。

  一身正气是气质,英姿勃发是外貌。

  搞得陆成安就跟行走的‘名士’一样,惹人注目。

  主要是,陆成安是怎么都想不到,这曹操的交际圈那么广,连扬州刺史陈温都能跟他有交情?

  陈温这个人,太冷门了,陆成安又没有百度这种东西,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起这位怎么跟曹操拉扯到一块的。

  而拯救汉献帝,一共有三条线可以走,分别是西凉线、王允线、曹操线。

  因为汉献帝的一生和这三个阶段有脱不开的关系。

  汉献帝是最难翻盘的局,但,这并不意味汉献帝没有翻盘的机会,他的翻盘机会,完全是因为自己太年轻,考虑不周全,一步步送掉的。

  陈温把他引荐给曹操。

  这时候的曹操是最落魄的阶段,连募兵这事儿,曹操都是跑到扬州这块地方来借兵的,官渡之战都没打,没有彻底统一北方的曹操,以目前陆成安养出来的声望,投奔过去,必然是能获得最好的座上宾待遇。

  陆成安这段时间,人物卡猛刷名望,在他看来,就是为了让自己出仕,有一个好的资本。

  他去曹操那边,相当于是雪中送炭。

  本身呢,陆成安可以委曲求全地跑到曹操这边当小弟,提前当好一个内应,到时候汉献帝和曹操之间的矛盾爆发,他就会成为一个决定性的场外因素。

  可那是建立在皇女替换的汉献女帝还在的情况下,陆成安可以走这样的路线。

  但是,汉献女帝幼年期就暴毙了,陆成安就没必要投奔曹操了。

  陆成安忽然沉吟片刻。

  君主死后,都是进入旁观模式去观察属臣的情况,这个设定,陆成安是知道的。

  他以前玩【女帝成长计划】,当君主的时候,也喜欢切屏去看自己的属臣在做什么。

  要不...自己跟一把曹操,给晋王她们展示一下曹操的强度?

  固然曹操的德行有失,但是曹操的强度是摆在那里的。

  反正这个模拟,也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常驻的每周副本,让曹操给她们上上课,也是应该的。

  不然总是在大晟王朝的模拟之中,给他拖后腿,这谁能顶得住啊?

  说的就是你,成天就想着要亲亲要抱抱,日常开支全部投入在贪图享乐的晋王。

  你要当上一个合格的老大,就得学会自己做事!

  陆成安‘恶意满满’地想到。

  他现在特别期待以后的晋王被他关在小黑屋里面,成天批改奏疏的凄苦模样。

  而他!

  则是躺在宫中,奏舞高歌,在龙榻上打滚。

  .....

  .....

  .....

第232章 子子辈辈,无穷尽也

  言归正传。

  既然自家的皇女们替换的身份是汉献帝,曹操那必然是无法避免的话题。

  陆成安投效曹操,完全出于提前踩点落位的思维,看看有没有一种在曹操手底下偷偷拉支队伍,到时候能反手抬起汉献帝的可能性。

  真谈论三国时期的诸多诸侯君主。

  陆成安小小年纪,少不更事的时候,因为Q版三国这部动画片,而喜欢上了里面的人物刘备刘玄德。

  后年龄稍长,开始翻阅三国演义以及相关于三国的小说同人包括某打牌游戏,渐渐喜欢年少意气风发的孙策。

  过了三、四年,慢慢了解到曹操人性上的复杂性,一点一点认可腹有良谋,既是真性情又是真小人的曹操。

  一直到学有所成后,陆成安再度翻看三国的正史故事,有了一定人生阅历,蓦然回首间才发现刘备的了不起。

  虽然刘备身上亦有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在私德方面,作为一个政客,一个君主,刘备无疑是比较出色的人。

  记住,千万不能把一个政客君主和一个普通人,他们的道德底线混为一谈。

  一个政客,他首先要优先考虑到自身集团的利益,而这个自身集团包括了己方的军队、己方的势力团伙、己方的百姓。

  这才是作为一个老大,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所以,在这些个条件筛选下来,刘备在私德方面,相较于同时期的君主,形同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