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170章

作者:爱开小差

  由此可见,世家之间,根本就不是一条心,他们的合作,对朝廷的施压,甚至各种行为,都是取自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做出的最佳选择。

  晋王用一种最不可思议的方式,打出了一条之前谁都想不到的套路,最后还奇迹般的成功了。

  就离谱!

  那是以看似最容易引发动乱却又最简单的办法,在无伤的同时,还除掉了一直以来都影响着大晟朝堂的奸佞。

  这种套路最花,最防不胜防的人。

  汉王岂能不做出相应对的措施?

  毕竟,威胁性最大的人就是晋王了。

  结果这边防住了,那边又漏人了,宁王趁着她汉王防守晋王的真空期,趁虚而入了。

  这还能不气人吗?

  但汉王通过这几次模拟推演下来,整个人的思维已经成熟了不少,早就不是当初那张单纯无邪的小白纸。

  她没有发怒,而是在思考怎么妥当地解决这件事情。

  或者,让这件本来让她不怎么愉快的事情,变成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

  汉王确实仍然信奉仁义道德。

  可是仁义道德这种东西,汉王如今是很明白一点,她不能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给贱骨头讲仁义,他们是听不懂的,给反骨贼讲道德,他们该背刺的时候还是会背刺。

  对世家、异族、心怀鬼胎的商人讲仁义道德,就是对自己子民的不负责任。

  仁义道德,那是讲给那些真正相信自己能为他们带来好生活的子民听的。

  汉王几次模拟下来,她当过那种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忠孝之人,面对长孙明送来的毒酒,以为是父皇要鸩杀她,赐死于她,没有仔细推敲事情的来龙去脉,为了尽孝义,行忠情,毅然而然饮下毒酒。

  如今回首一看,汉王觉得自己这样的行为,当真是幼稚而可笑,她这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感动,自我认知上‘欺骗’了自己,认为这样去做是最正确的事情。

  但是呢?

  真正的情况是,亲者痛,仇者快,让本来还有一救的大晟王朝,彻底推向了不可逆的深渊之中。

  回想那头几次的模拟中,陆成安看到自己死后,那幅哀叹的模样,且随自己一同逝去的情意。

  汉王当时以为只是陆成安在叹息她,悲伤于她的离开,决定慷慨取义,矢志不渝地尽忠。

  现在的汉王甚至在怀疑,陆成安或许在当时就看出来自己被鸩杀以后,大晟王朝会陷入何等崩溃的模样,陆成安的取死,就不是为了她而死,可能是为大晟王朝的灭亡,送上了最后一次终曲绝唱。

  这让汉王越来越痛恨曾经的自己。

  模拟中越成熟,汉王越清楚最开始的自己到底有多愚笨!

  在经历过各种不同的路线开展,从自愿外放到藩地发展,体恤民情,深刻了解到百姓的苦难,再在乱世中匡扶晟室,举兵勤王抗异族守邦国,又到后面慢慢清楚该怎么顺理成章地继承大统。

  汉王逐渐地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政治,最简单的一种套路,那就是把朋友弄得多多的,再把敌人搞得少少的,那些不可能成为自己朋友的人,就彻底铲除。

  所以,汉王虽然不爽于宁王背刺她,夺走了本该属于她的男人,但汉王也不会因此恼怒到要找个方式弄死宁王什么的。

  这种行为,就是损耗自己宗室的力量。

  宁王同样是一个非常优秀且合格的宗室成员,要是能变成自己的人,整个大晟王朝才会越来越稳定。

  如果给汉王一个内部稳定的江山,汉王自信在借助陆成安提供的各种策令,在她的治理下,大晟王朝的民生会慢慢好起来的。

  不再会像是现在这样,让百姓们不断被各种不同阶层的人压迫。

  等到回到现实中,她汉王要是能上位的话,她头一件事情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内部稳定后,安抚各地百姓的民心,随后就去想办法把这种世族中为富不仁,还想着吸大晟王朝血的土地主给挨个解决掉。

  将他们这些狗贼的土地分给那些被压迫的贫农们,这难道不是一件让人痛快至极的事情吗?

  在模拟中得到成长的汉王。

  确定了宁王给陆成安生孩子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沉默片刻,她决定收养宁王的孩子。

  【“芷凝啊,你这两个孩子的名字叫什么?”眼下已经加冕为帝的苏瑜舟嫣然问道。】

  宁王面对画面上汉王这个笑脸相迎的面容,心生一股寒意。

  这几次模拟,汉王的表现越来越好,宁王怎么可能感觉不到,若是以前的汉王,宁王肯定不以为然,现在的汉王,她的笑容,表面上写满了‘仁义道德’,其实真正的情况是‘笑里藏刀’。

  坏了,这下秀娃秀出事情了。

  这是宁王的第一直感。

  【“承蒙陛下欢喜,我这两个孩子,长子姓陆,名为邦,小女姓陆,叫明歌。”你不慌不忙地开口道。】

  宁王这是最圆滑的回答。

  第一时间先说出孩子姓陆,这种情况下,改姓苏的话,极有可能会让陆成安不怎么开心,另外的话,其他的宗室也不一定会同意这个孩子,改陆姓苏,血统上,往往都是以哪家的姓氏论血统。

  姓陆的话,那自然是陆氏传承。

  以汉王对陆成安的态度,她应该不至于会让陆成安不开心,强行去改掉孩子的姓氏。

  【“陆为邦,好名字。”当今天子苏瑜舟淡淡地说道:“朕很喜欢这个孩子,从今天开始,这个孩子就由朕收养了。”】

  【“你就把这个孩子,过继给朕吧。”】

  这样的展开,旁边观战的成王彻底懵掉了。

  她以为这是宁四姐要骑脸汉王大姐,从而耀武扬威的一个局势,怎么现在看起来,反倒是汉王大姐占据了上风。

  宁王也想不到,她起初单纯只是认为汉王是想要把她的孩子改名,改陆姓苏,这样一来,多多少少会让陆成安和自己的孩子有些隔阂。

  毕竟姓苏的话,就不能算是陆氏后人,自然也不能认为是给陆成安传宗接代。

  可哪里能想到,汉王并不是想要直接地让她的孩子改陆姓苏,而是想着把自己的孩子给夺走,在收养陆为邦的情况下,再让陆为邦改姓为苏。

  这里的条件,看似很屈辱,可是让宁王无法拒绝。

  汉王这是在暗示让她的孩子继承大统。

  因为成为女帝的任何一个皇女,都不能有直接名义上的丈夫,最多也就养个面首。

  这是祖训。

  晋王那次有丈夫,是特殊的情况,她是以藩王作乱的身份成为皇帝的。

  所以陆成安在那一局,也是疯狂被针对,太多的人想要除掉陆成安。

  女帝名义上的夫婿,其权限太大,掌握实权的人,足以架空女帝的权力,从而临朝称制,这种情况是诸位先帝们不想要看到的。

  这才是为什么要求成为女帝的继承人不能有夫婿的主要原因。

  宁王那一次模拟成功,上位当了皇帝,平定了乱世,想要挑选后宫,点名要陆成安,但是也不能直接让陆成安入宫成为她的夫婿。

  只能说是象征性的夫婿,真实地位跟面首差不多,没有半点实权。

  而女帝之后的继承人,也必须要从宗室之中的男嗣中寻找,汉王要收养自己的孩子陆为邦,意思很明显,就是想培养陆为邦成为下一代的帝位继承人。

  这样的条件,宁王没法拒绝。

  她最怕的事情被汉王解决了。

  因为宁王之前想过一件事情,如果自己的孩子只是地方的藩王,到时候未来的皇帝看他不爽,随便找个理由把他除掉,那该如何是好?

  这是宁王最担心的事情。

  有个孩子,才会考虑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不好,即便自己的孩子才刚刚出生,宁王也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受半点委屈。

  这是最标准不过的利益互换。

  她和陆成安的孩子叫汉王为阿母,重新改姓为苏,成为正统,汉王变相地示威和反向‘羞辱’她宁王。

  但是她宁王也给自己的孩子换得了一个继承皇位的机会。

  汉王这一拳,打得很直白,可是宁王却必须要吃下这一拳,并且还要笑着吃下去。

  【“谢陛下隆恩。”你暗中咬着牙说道:“那不知臣妹多久可以入宫面见一次我儿。”】

  宁王开始试探汉王的底线。

  【“随时可以,朕也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但是你不能跟孩子说,你是她的母亲,这一点,你可做的到?”天子苏瑜舟雅然自若地说道。】

  宁王可以理解汉王这样的做法。

  毕竟这天底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让她宁王既成为一代天子的娘亲,又白捡一个皇帝儿子。

  汉王愿意这么做,必然是有自己的算盘。

  至少让她宁王有权力入宫见自己的孩子了,这点还算仁义。

  这会儿,宁王自己也很头疼,她本来是想要入宫挑衅一下汉王,本身汉王的威望,已经快被晋王干碎了。

  她再补上一脚,让汉王彻底失去对陆成安的归属权。

  到时候,她宁王出手就能更加奔放,更加肆无忌惮。

  为什么陆成安现在人见人欺,谁看到了,都想上去摸一把,那就是因为汉王的威望不够,震不住其他人,别说晋王不认为陆成安是汉王的人,是她晋王的人。

  其实宁王也不认为陆成安是汉王的人。

  宁王就算是承认陆成安是晋王的人!也不承认陆成安是汉王的人!

  因为以野蛮人的思维来考虑问题,姐终妹继,晋王哪天不小心死了,我宁王续个弦也不是什么问题吧?

  啧!

  这次挑衅算是失败了。

  宁王最初的计划是想补上一刀,彻底消除掉陆成安身上属于汉王的烙印,毕竟晋王成功了,宁王现在也成功了。

  咱们都是陆成安的娘子,凭什么你就是陆成安的正统了?

  没想到汉王这一手连打带消,既满足了宁王想要的一种利益,也做到了立威的效果。

  看着两个姐姐各怀心思的模样,政治数值比较低的成王根本不了解这眼前的两个人到底进行了何等的互换。

  只知道,这两个人,似乎都很满意对方的条件,反正都坏滴很,一点都没有晋王的直接和坦白!

  成王在心中逐渐怀念起晋王了。

  至少那傻狍子无论做什么事,那都是打明牌的!

  ......

  【清平二年三月,陆成安在边境和蒙古形成对峙的状态,双方都没有贸然开战。】

  远在边境地区的陆成安,正在思考怎么对付这个蒙古。

  觉醒金色机遇的,是蒙古现今的首领巴林·纳拉,对方整合了草原上各个部落,并且为这些部落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大饼。

  陆成安暂时不敢出动出击。

  之前是对手太弱,封狼居胥,燕然勒石的两次模拟,草原上的君主,都不是什么强敌,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兵种。

  对方的科技也低于大晟王朝一个小阶段。

  有强大经济的支撑下,陆成安就是一比一的战损比,都能拿人头换来震慑异族的军功。

  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对方的兵种情报,陆成安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而他却把握着整个大晟王朝最强大的一股兵力。

  陆成安也是输不起的,一旦自信满满上去跟别人打了,没打过,就是让整个中原王朝崩掉。

  他是大晟王朝最后一块铁壁。

  陆成安最好还是谨慎对待比较好。

  而有了凉州这块地方的养马场,先跟对方小摩擦,自己这边得抓紧时间发育。

  草原就这几块烂地,就是蒙古打下了花剌子模王国,那块地方儿,也不可能比中原王朝富裕。

  一起发育和发展的情况下,中原王朝永远是赚的。

  为什么曹魏打季汉、东吴,能以逸待劳等着对方来打,而季汉却只能不断北伐跟对方死磕。

  就是因为诸葛亮和姜维都清楚一点,一起发育的情况下,季汉永远发育不过曹魏。

  曹魏所占据的地盘,是当时中原王朝最肥沃,发展最好的北方地区。

  对着发育,不就是等死吗?

  北伐,尚有一线生机。

  季汉不能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