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154章

作者:爱开小差

  【正英八年十二月,正英帝根据你手上提供的现有证据,顺理成章地将徽商韩直的家产全部查封,他命令你前往韩直的家中抄家。】

  【你在抄家的过程中,清点财产,发现韩直的府邸上宝物成堆,财富惊人。】

  【你统共抄家所得银两为592万两。】

  【陪同你抄家的文臣徐举阙惊叹徽商积累的财富,而在惊讶之余,他暗中打探你的喜好,主动向你示好,试图迎合你。】

  【徐举阙向你送礼。】

  【是/否接受?】

  事出反常必有妖。

  陆成安果断拒绝。

  画面上,朝廷派来抄家的官员络绎不绝地将韩直家中的宝物搬上马车,随着车队运回京师。

  【正英九年一月,正英帝对于此案大为震惊,一个商贾,竟然能家财万贯到了如此地步,为了褒奖你面对贪官污吏时的正气凛然,正英帝赏赐你两万两的银两作为嘉奖。】

  这还真不是正英帝小气。

  而是奖赏是有规矩的,不可能因为这种事情而奖赏太多的银两,至于赏黄金万两的惯用话术,更是一种皇帝对于臣子的首肯。

  真实情况下,皇帝说赏黄金万两,都是口头支票,就单单说这个一万两的黄金,能货真价实拿出来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就算是换算成同等价值的东西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筹集出来,所以赏黄金万两就是一个荣誉象征。

  大臣们让皇帝面子上看得过去,看破也不说破,不会真有受到褒奖的臣子会大摇大摆地向皇帝索要黄金万两。

  皇帝只是会象征性地给你一些白银和土地。

  【正英帝对你的立场和态度发生了转变。】

  【他对于你的立场为——信任。】

  【他对于你的态度为——欣赏。】

  陆成安嘴角微微一抽。

  他这种算是给朝廷创造了一个全新项目,也是之前的人想都不敢想的一种项目,抄家商贾。

  关键,这边的商人也想不到陆成安那么干脆利落地上报朝廷了。

  这种东西,其实是地方官员和商人互利互惠的。

  陆成安就是名义上给这些徽商提供保护,充当保护伞,就能赚取一笔丰厚的银子,先不说那种大的徽商,小的徽商甚至会乐意主动上交保护费。

  为什么在古代时期南方官僚中后期能腐败到这种地步。

  甚至能到‘商女不知亡国恨’的程度,那主导性的因素就是因为南方的地理位置越来越好。

  打仗呢,基本打不到南方来,而南方发展好的情况下,在粮食不缺,经济又好的情况下,官僚也为之受益。

  你收钱呢,是要办事的。

  京官以外,到南方这些个地方做官员是最舒服的,你说要银子吧,会有商人主动送银子,来打点你,可能还会求你办事。

  而且娱乐服务的开发度高。

  住在江南,住着住着,那就不想走了。

  陆成安这种公开举报的情况,其实是打破了潜规则,没有随众同流合污,而大伙儿都收着徽商的银子,就你不收是吧?

  你清高!你了不起!

  这大晟朝的风气也是处在一个日益崩坏的边缘。

  他是逐渐向着大明后期官员世风日下的风气所靠拢,而大明中后期的官僚腐败极其严重,甚至官僚之间到了互相攀比谁受贿更多的地步,他们一度认为受贿多和能力相提并论。

  能受贿多,说明了你有这个能力。

  这只能说明世宗嘉靖开了一个坏头,将这种腐败之风彻底带了起来。

  主要嘉靖用人,是不看这个人贪婪不贪婪的,是要看这个人有没有能力,你贪钱可以,但你必须要给他做事。

  乍一看,嘉靖这套理论挺有用的,贪官嘛,能做事的也不差。

  可是风气这种问题,坏了,那就是真坏了。

  没能力又清廉的官员是个坑,有能力却贪财的官员,那也是一个坑。

  而在京城中。

  汉王看着画面上父皇的嘴脸,简直是脑溢血了。

  作为住在东宫的皇女,虽然汉王在争取监国之权,父皇没有予以回应,但入主东宫的汉王,是最近距离能接近到父皇的。

  所以父皇在皇宫每天在做什么事情,汉王是很清楚的。

  画面上。

  身着明黄色龙袍的正英帝正在看着琳琅满目的宝物而露出不可名状的笑容。

  【“好小子,哈哈哈哈,能来事!我喜欢!”】

  听着父皇的声音,汉王血压上来了,搁这数贪污到国库的银两是吧?

  抄家到的银子都是要充公国库的,为国家运作来打算的。

  结果看父皇这个情况,是要打算分一部分到自己的内帑中,变相地中饱私囊了。

  最气的是,怎么父皇把陆成安当成了一个搜刮财富的大臣来用了,这样一个臣卡,你给我这样子用?

  【“哈哈哈哈哈哈——父皇,你且看这个宝贝,这瓷器的做工,正所谓‘明如镜、白如玉。受污不侵其洁、经火不变开形’,这简直是巧夺天工。”】

  【晋王拿着一个精致的瓷器,一边评价做工,一边笑容满面。】

  【“还有这个,小小的一个商贾,怎么能配得上这个玉如意啊?!”】

  【“真是一头头大肥猪啊!”】

  【“父皇,要不咱们再找几个开开刀?”晋王在旁边进献谗言,提议道。】

  【“国家自然是有国家的规矩,国家的章法。”正英帝陡然之间正色道:“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怎么能随意抓人?抄家万户?此事不妥。”】

  【“不过,令朕诧异的是,你那位愚笨的姐姐,竟然也能为我推举出这般人物,这真是一桩奇事了。”】

  【“陆成安此人做事的风格,那当真是让朕的龙心大悦啊!朕甚是喜之。”】

  听着和父皇如出一辙的同款笑声,汉王的血压再次直线飙升。

  你俩就搁这数钱了是吧?

  狼狈为奸的东西!

  还趁机黑她一手?!

  当我听不到是吧!

  事实上,晋王也没有意识到陆成安居然能有这样的搞钱手段。

  这直接是给晋王打开了一条新世界的大门。

  下次她当上皇帝的时候,那就派陆成安出去搜刮宝物,给她的皇宫里放满了满满当当的宝物。

  汉王不想听到这两个人如此奸恶的笑声。

  直接从东宫赶往了现场。

  父皇一看到汉王的到来,画面再度一变,之前一幅‘为非作歹’的笑容瞬间变成了另外一幅一本正经的模样。

  但是,之前颇为英明的形象,父皇已经把自己毁得差不多了。

  汉王已经免疫了做出这幅姿态的父皇。

  而汉王心中不由腹诽地想到,倘若现实中的父皇知道在模拟推演中,自己把自己英明神武的模样毁了个差不多的时候,作何感想?

  【正英九年二月,东南地区的群臣上书弹劾陆成安,暗中隐晦地指出了陆成安在通州各地,行事嚣张跋扈,仗着抗倭之功,插手各地的政务。】

  汉王现在是看懂了每个弹劾的内容。

  这段话的真正意思是——东南地区群臣被陆成安这样搞,没办法弄到银子了,破坏了当地官僚的生态环境,所以是行事嚣张跋扈。

  但有功之臣嚣张跋扈,其实不算什么,只要不做出太过分的事情就行。

  何况陆成安这个嚣张跋扈,显然是有水分存在,有地方臣子恶意夸大的成分。

  他们真正攻击陆成安的点是在于——仗着抗倭之功,插手各地的政务。

  百官各司其职。

  逾界的行为,就涉及到了权力,一个皇帝是最不能容忍手下的臣子能在很多地方上横加插手的。

  简单来说,皇帝命令你做什么事情,你就做什么事情,如果做了很多多余和没必要的事情,就容易引起猜忌。

  而且,很多皇帝也不喜欢自己的大臣东管管,西碰碰,你又不是皇帝,你管那么多做什么?

  这和事佬也该是他皇帝做,而不是底下的大臣做和事佬。

  汉王现在看得是通透了。

  表面上的字眼和暗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很多时候都不一样,绝不能傻乎乎的偏信一词,你要做的,是拿到全部的信息,从中思考谁是真的,谁是假的。

  但现在面对陆成安的问题,汉王觉得是没必要思考信息量,直接信任陆成安就好了。

  毕竟几次模拟下来,陆成安的表现都无可挑剔,为了她们的大晟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明晃晃的忠臣。

  陆成安在汉王的心里,是唯一一个特例的人物。

  【父皇留中不发。】

  汉王点头,看来父皇也看出了陆成安是个忠臣了。

  当然,汉王感觉更大的可能还是因为陆成安能给父皇弄来很多的银子,父皇是舍不得让陆成安从这里走了。

  画面上,一个声音响起。

  【成王投靠了晋王,成为了晋王党的一员。】

  ?

  汉王心里大大的疑惑。

  而成王的小脸上,满是一幅惊惶的模样。

  怎么这个消息,还能所有人都通告的啊?!

  我不是偷偷投靠过去的吗?

  另外一边。

  受到了群臣弹劾的陆成安,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在无意之中卷入了风暴的中心。

  不过,既然敢弹劾他。

  那就要做好被反杀的准备!

  陆成安打算和这帮人好好周旋周旋。

  ......

  ......

  ......

  5000字。

  其实白天就写出来了,结果写着写着忽然睡着了。

  醒来以后就一直在检查错别字。

  求月票!谢谢~

  过几天会爆发一波!

第191章 官至闽南总督!我陆成安要当海上霸主!

  陆成安这边要对线的人是有些多的。

  他不仅是要对付那些蓄养倭寇、为富不仁的部分徽商,还要对付那些跟这批徽商有所关联的地方官僚。

  商人慢慢做大,是少不了和官员的互相交流。

  之所以是周旋,是因为陆成安也不可能一个人对付那么多个势力集团。

  但是,在皇帝的默许下,适当地找几个商人爆金币,那都不是问题,主要是罪证要确凿。

  只要有确凿的证据,再大的关系网,也是白搭,你关系再大,能大得过大晟朝的正统皇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