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127章

作者:爱开小差

  “苏为英后面生下来的儿子,能力也很强大,晋王一系,还有个次子,能力也在上乘,一脉出了三个能力强劲的宗室。”

  “而陆成安和齐王的女将,也有一个勇冠三军、燕然勒石的猛将陆谦己。”

  “所以问题来了,是陆成安有什么天赋能力,还是晋王有什么天赋能力,可以增强后裔的成长性?”

  秦王在脑海中正在缜密地整理出一套攻略和反制晋王的初步战略。

  “晋王前期能取得大胜,是靠着家世背景,中期平稳发展,则是靠着陆成安和一众能臣,后期还能稳定不崩盘,就全靠她的好大儿。”

  “但是父皇如果不驾崩的话,晋王背后的河北勋贵还都是跟着父皇做事的,没有我舅父这般头生反骨,野心勃勃。”

  “所以,父皇在早期是真的不能驾崩,是绝对的核心和关键人物。”

  “前期想要平稳度过,隐忍到后面,再去拿捏晋王和汉王,就要想办法让父皇活得更加久一些,这样来到中期,晋王的优势就不断缩小了,因为前期一过去,新的阶段,便是汉王的主场了。”

  “汉王是坐实了东宫这个实位,她在收揽人才上,是有优势的,这几天看下来,汉王也的确是不断地收拢【龙场悟道】中事功学说派系的文臣。”

  “这会儿,晋王和汉王都是互有优势的阶段,晋王存心想要造反,也是有一战之力的,但是父皇偏向于汉王,这就是晋王最大的阻力。”

  “而晋王最大的底牌还在于她拥有强劲的后人,作为后续支撑整个集团长期作战的中枢,哪怕前中期崩盘了,晋王还有个大后期的战力储存。”

  “那么,搞半天,绕回来,还得跟那个男人有关啊。”

  “陆成安中期,是成就晋王霸业的重要人,也是苏为英的父亲,我直接把陆成安给安排了,就晋王党其他几个酒囊饭袋,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摆平?”

  秦王心道。

  晋王没了陆成安,又没了儿子,她立足的优势是很小的,而且父皇为什么从支持汉王改为支持晋王,也是源自于晋王生下了一个男孩,作为国家之本。

  “换而言之,只要生下个男孩,父皇必然是会在立场上产生动摇的!”秦王心中忽然一个激灵。

  她一直忽略了一个问题。

  最正统的继承权合法性。

  晋王能那么快地平定朝堂,并且让所有人都转变了风向,表示自己的臣服之意,一方面是晋王的背景足够强大,另外一方面,不就是因为晋王那个臭妹妹拿稳了正统的继承权,众人都把宝押在了晋王的儿子身上。

  大伙儿支持的,那是晋王吗?

  真正支持的是晋王的儿子啊!

  这才是让晋王从优势转变为无人可挡的胜势。

  “也就是说,想要获得一个简单难度的开局从而继承皇位,其实就是想办法拿到父皇所认可的合法继承权,而只要生个男孩儿,父皇是不可能不支持的。”

  “暂且不说其他方式夺得皇位,目前这条路子,汉王和晋王都是走过的。”

  “而且一路走过来,也是最踏实的。”

  “但是...”秦王意识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汉王和陆成安的前三次模拟中,都是陆成安主动出击,前去追求汉王殿下,他不仅是汉王党的忠勇之士,而且,两人之间必然是有一定感情的。

  像汉王这样跟大儒学习礼法的迂腐娘们,竟然能在没有成亲之前,就跟陆成安有了周公之礼,而且还在私下之中生下了一个孩子。

  由此可见,汉王是喜欢陆成安的,无论怎么样,这两个人也是有感情上的基础。

  至于晋王就更不用说了。

  哪怕论坛里晋王说是托管着,托管着,就把陆成安给收服了,以这样的‘口吻’对外宣传,可这一听,还能不是实打实的虚假消息?

  托管,那可是按照人物的性格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以人物的模板而自动选择下一步的模式。

  但是,每个人物的立场、性格、喜好都是不同的。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哪怕是送了礼物,想要笼络关系,到最后,也会因为三观不合而导致双方谈崩了,最终分道扬镳。

  立场正直的人,几乎无法和立场阴暗甚至是邪恶的人共处。

  而托管的时候,人物更是做不出来和立场相违背的选择,换而言之,托管中的晋王和陆成安的角色相处得是很融洽的。

  模拟中的两个角色可以说是很自然地产生了相互之间的感情。

  晋王偏偏又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父皇为什么偏爱晋王,便是晋王不同于其他皇室子女,该撒娇的时候撒娇,不开心的时候那就是不开心了,她觉得自己漂亮,就会觉得自己漂亮,不会像其他人那么内敛。

  所以,晋王每次想要使坏,‘茶言茶语’地想要捧杀别人的时候,都起不到丝毫的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

  人家汉王在模拟中和陆成安成亲。

  汉王主动会抗拒吗?

  不会!

  晋王在模拟中和陆成安成亲,甚至是生一窝的崽子,晋王会拒绝吗?

  秦王甚至觉得晋王求之不得。

  为什么,她秦王迟迟下不去手,就是因为秦王对于陆成安,是没有那种感情的,她更多的还是对于陆成安的好奇心。

  以及对人才的重视。

  连着那么多次存档,她都没有考虑配偶上的问题,主要就是珠玉在前,秦王的眼光也上去了,那是有互相比较的心理摆在那里。

  目前简单难度的通关办法,就是生个男孩,作为国本,这样可以顺理成章地获得合法继承权。

  最难的难度,就是像宁王这样,在天下大乱中,找到机会,重整山河。

  晋王平北君侯的那个以藩王反攻中央朝廷的通关方式,在秦王心里也是要比最简单的通关方式要强上一筹的。

  汉王和晋王,和陆成安都是有感情的。

  她们可以义无反顾地追求陆成安。

  可她秦王的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所以说,现实中,真正好赢的人,竟然还是汉王么?”

  “只要她生个男孩,父皇能在临终前把长孙家这些外戚全给拔干净了,再有忠心耿耿的良臣辅佐,汉王便能君临天下了。”

  而父皇偏爱晋王,很有可能是看出来晋王的野心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毕竟以晋王的性格来看,她对皇位的渴求只能说是一般般。

  兴许汉王只要让晋王这个呆萌的家伙吃得饱饱,还有个叫陆成安的男人给她抱抱,晋王就能卖力地给汉王当一个白打工的了。

  “我现在的进程太慢了,一次像样的登基都没有过。”秦王冷静分析道:“我如果一直卡死在这里,没有登基的机会,就没办法在模拟中去治理国家,自己的能力也会因此而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若是一直拘泥于喜欢和不喜欢的问题上,那只会让我的进度越来越赶不上汉王和晋王的突飞猛进。”

  “我有这个资格,我有这个资本去谈情说爱吗?”

  “一直受制于长孙家,到头来也不过是他们的傀儡,甚至被他们无情地支配人生大事,到最后总是只能选择悲愤万分地拿起三尺白绫自尽府中。”

  “只有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才是真的啊。”

  “但是,我结姻的对象是谁比较好一点?”

  “总不能随便便宜一个男人吧?”

  “嗯?”

  秦王微眯眼睛,“不一样,还是得找陆成安。”

  “首先,现在只有我意识到了国本的重要性,汉王和晋王,前者道德太高,不可能做出背叛夫婿的事情,后者用情太深,除了陆成安,只怕晋王谁都不想要。”

  “我要是把陆成安这个男人抢到手。”

  “不仅仅是让汉王和晋王失去了一个可用之才,甚至她们都没办法诞下龙子了。”

  “虽然不指望她们能想到国本这个点,但是,以这样的方式,于我而言,不仅是最稳妥的,也是好处最大的。”

  【本次模拟结束——】

  【正在结算本次继位皇帝太初帝的评价。】

  一般每次模拟结束,都是先结算当朝皇帝的评价,再去结算自己个人的评价,也就是说每个当朝女帝,死后的评语都是一场公开处刑。

  秦王每次看晋王的评价,都是想要憋笑,但往往都憋不住,因为晋王在当女帝上,老是能整出一些新的花样来。

  【你,是大晟朝正英帝的三女——晋王苏瑾若。】

  【你的年号太初帝,一生之中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为人处世更是反复无常,你的夫婿是救了正英帝的护驾驸马,死后谥号文恭,你对此多次表达了不服,用武力镇压了文臣,迫使他们屈服在你的权威下,使得你替陆成安追赠的谥号为——文正。】

  【此举,打破了整个礼法制度,自此,谥号、封号上的礼节进入了混乱崩坏的时期。】

  【你开创了大晟朝文治上的一个黑暗时期,朝政上呈现了‘缄口丞相、泥塑尚书’的态势。】

  【纵观整个执政生涯,你的功绩寥寥无几。】

  【而在对外态度上,你沿用了《改土归流》平定西南土司之乱,重用河北名将吴明总管三镇练兵,使东南方向的边境晏然,治理了海寇之乱。】

  【在各地藩王日益强盛的情况下,你在平定了魏王在江西诸地的叛乱后,没有多时,便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利用各地藩王的兵力,成功地攻灭高句丽,并且逐步削弱藩王的力量,让中央朝堂的权势取得决定性的强盛。】

  【这是你为数不多做得比较令人称道的方面。】

  【你在位时期,民生凋敝,百姓不得安康,在穷兵黩武过后,留下来的是一个被战事拖累而溃败的王朝。】

  【幸运的是......作为皇帝,你却拥有着一个无可挑剔的继承人。】

  秦王看着晋王各种‘不知道在干嘛’的愚蠢操作,那是恨不得当着晋王的面,狠狠地奚落一番。

  谁让晋王在模拟推演中,在她面前疯狂上嘴脸,‘丑恶可憎’又‘小人得志’的面容可谓是暴露无遗。

  而她正欲嘲笑的笑容,在最后这句话出现的同时——戛然而止。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臣民所到之处,皆为我大晟国土——”】

  一个和陆成安颇为相似的英武男子头戴着冠冕,一步一步走向了大晟朝的龙椅宝座。

  在群臣百官的目视下,登基称帝!!!

  .....

  .....

  .....

  4000字大章!

第172章 对不起,是我的判断保守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匍匐。】

  【你是苏为英,你出生的时候天生异象,一道璀璨之星滑过天际,在夜幕之中,整个京城因此短暂地明昼了几秒钟。】

  【你的父亲是陆成安,你的母上是苏瑾若,你是大晟朝的皇室,你深受你的爷爷正英帝的喜爱。】

  【由于母上太初帝常年对外征伐,父亲英年早逝,你的孩提记忆中,对父亲陆成安的记忆只剩下了他英姿飒爽的伟岸背影。】

  【父亲的早逝,这使得你从小就在正英帝的膝下为伴。】

  【你有一个皇姨,名为苏知清,赐号秦王,她时常会来看你,但因为母上的时常在你面前说起秦王的事情,让你对秦王的印象并不好。】

  【你的爷爷正英帝,时不时就在你耳边说起历朝历代大晟朝皇帝的故事,耳熟能详下,你滋生了野心,对整个国家有了一个全新认知。】

  【十年间,你不断吮吸着知识、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你在爷爷的强烈反对下,毅然决然地跟着母上参与各地战事,这些事情让你的阅历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你的母上太初帝苏瑾若将你父亲陆成安编撰的一本书籍交在你的手上。】

  【看着父亲著写的遗著,又在疆场上的不断厮杀中,你体恤到了底下民众的心意,意识到了百姓在久经战事后的苦难。】

  【边疆上,你观察到了十室九空后的民生凋敝,并因此很快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你立志,要让百姓过上安定小康的日子!】

  【但是,随着边疆局势的慢慢展开,你对这些地方的情况,亦是了如指掌,你清楚,若是放任这些异族之人,终将成为心腹大患。】

  【十四岁时,大晟朝对高句丽展开了最后的总攻,在攻灭高句丽之战中,你和诸将相处融洽,在几次小型剿灭战之中崭露头角,并顺势对百济和新罗展开了攻势。】

  【十五岁的你,在军中已崭露头角。】

  【十七岁时,太初帝,你的母上因病而疾,你接手了一个在频繁征战后而摇摇欲坠的大晟王朝。】

  【你立下新的年号——同辉。】

  【继位初期,大晟朝接连爆发了由于时局腐败而初现端倪的土地兼并问题,之后发生了天灾人祸,导致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愈发突出。】

  【在即位的第三年,全国各地接连发生起义,先前因《改土归流》暂定下来的土司,再次兴风作浪。】

  【由于在军中享有威望,年少早成,你指挥镇定,一边对着灾区进行了赈灾,沿用了人品和能力兼具,值得托付的贤臣张瑞,一边指挥老将吴明进行平叛,用人不疑,因为常年征战,国库亏损严重,故此在武力平叛的同时,设法缓和解决各方之间的矛盾。】

  【朝堂上,你一改太初帝对于文臣的漠视,广开言路的同时,对着百姓减轻赋税。】

  【二十岁时,荆襄地区出现浩浩荡荡的流民起义,你深思熟虑过后,没有打算暴力平叛乃至于除恶必尽,而是在平定起义后,抚治荆襄流民,特设郧阳府作为当地的经济特区。】

  【你清楚,这些农民起义,多数都是被生计所压垮,是你的母上多年征战而引发的积怨,被日益扩大的土地兼并、租税徭役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