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117章

作者:爱开小差

  “现在还去什么去啊!”晋王恨铁不成钢道:“陆成安回府,肯定是在替父皇写策论,绑了不是自找麻烦吗?”

  一开始绑了陆成安,让陆成安在晋王府上写策论,好吃好喝的送上,再安抚几句,那是不会有事的。

  可现在陆成安回到汉王府写策论,再跑去把人绑了,人家陆成安心里肯定也不高兴,指不定还要去父皇面前状告他们的跋扈行径。

  “先跟我去晋王府。”

  “本王跟你们有要事相商。”晋王的气性来得快,去得也快,也不在吕琯犯错的事情上纠结太久。

  模拟推演中,她都已经提前知道了吕琯是什么样经天纬地的‘鬼才’了,那就不能强求他做出超出能力范畴的事情。

  现在,要做的事情,是把这些饭桶重新改造一番,而不是不断去追究他们的错误。

  晋王五骏骑浩浩荡荡地从东华门来到了晋王府邸上。

  走进晋王府议事的大殿上。

  诸位贤才落座。

  晋王也不做什么扭扭捏捏的姿态,开口就是摊牌。

  她现在必须要整合一下手上可以动用的人脉,正式成立晋王党,并且趁此机会,提高整体的纪律性,不能再这样混混沌沌下去了。

  但实际上,晋王要摊牌的事情,也不会太出格就是。

  主座上,晋王给自己沏了一壶茶,翻起壶盖,荡起波纹,然后微微抿了一口,明知难喝,还是做出一幅‘盛世贤王’的姿态,不失礼仪和优雅。

  “时过境迁,本王年岁渐长。”晋王悠然叹道:“心中也是有了许多心事,不知道怎么和诸位相谈。”

  这文青的风范,不像是你晋王殿下啊!

  有异味!

  五骏骑互相看了一眼,不知道晋王开了这个头,到底是想说什么。

  “在外界,群臣都称我们为晋党,视我们为洪荒凶兽。”晋王不急不缓地开口道。

  五人深有感触地点点头。

  “这全都怪我。”晋王叹息道:“不管怎么样,本王这些年来,也是越来越优秀了,优秀的人,总归是要遭受到许多的非议。”

  五骏骑心中闪烁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过...现在晋王所说的话,才对味!

  晋王惋惜着,“毕竟本王,面对父皇可谓是贤孝忠义、对待百姓可谓是温良敦厚、平日里更是礼贤下士,广招天下寒门。”

  “这些群臣,是在害怕和忧虑本王的才能啊!故此这才不断地去污蔑本王,来破坏本王在父皇中的形象。”

  “这段日子里,本王彻夜未眠,再度深深思虑过去的所作所为,的确,本王曾经,是存在着诸多不足的地方,而今,自以为能做到克勤克俭,更能做到仁民爱物。”

  “乃是国之储君的不二人选!”晋王一句话,基调已定。

  五骏骑浑身一震。

  晋王殿下的野心勃勃,让他们顿感兴奋,虽然晋王说了一大堆他们根本就不相信的话。

  什么贤孝忠义、温良敦厚的,完全看不出来。

  至于礼贤下士?

  刚才还拿手,指着他们五兄弟在东华门一顿臭骂呢。

  但晋王最后一句话,提起了众人的士气。

  “孤,希望诸位能好好辅佐本王。”晋王神色忽地一变道:“从今天起,我们,就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纪律松散了。”

  “既然已成晋党,那就勠力同心,共谋大业。”

  晋王五骏骑再次被晋王气吞山河的雄心壮志所震撼到,他们仿佛看到了晋王头顶上的锦绣山河。

  “愿为晋王殿下肝脑涂地,荣辱与共!”五骏骑顿时拜倒在地上,高喊道。

  “别那么大声!”晋王却是急了,“本王又不是谋反!”

  她只是想试试看在现实中成立晋王党,会不会在下次模拟推演中,直接有晋王党这个党派的存在,让五骏骑在现实中凑齐羁绊的效果,省去了重新招募的麻烦。

  结果晋王五骏骑搞得她好像今晚就要密谋起事,直接当场造反。

  晋王这话儿。

  反倒是让五骏骑摸不着头脑了。

  那你想做什么啊?

  前面铺垫了那么多的话,这还能不是炙热如火般的夺嫡之心?

  吕琯率先发问了,“那晋王殿下,我们现在这是...要做什么?”

  “本王要做的,是让父皇认可我的能力,然后将皇位心甘情愿地传位于我。”晋王冷声道:“你们不要想得太歪了。”

  还好,她在这之前,已经是把晋王府上那些杂七杂八的人,提前赶走了,不然还真有点担心隔墙有耳。

  至于夺嫡的心思,晋王其实也不怕被父皇知道。

  她已经看出来了,只要别触犯父皇的底线,有些事情,父皇还是能容忍的。

  “现在,本王要吩咐你们做一件大事。”晋王斩钉截铁地说道:“这事关乎着我们晋王系的成败。”

  “还请殿下直言!”吕琯一幅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神色。

  “替本王抢男人!”晋王拍了拍桌,说明了心意。

  之前群贤还议论纷纷,仿佛是有着说不完的想法,想要替晋王献策,什么伸手兵权,让某个兄弟混入镇边军团,之后方便勤王入京清君侧,还有什么联合另外的亲王,把威胁最大的皇女率先给干碎之类的想法。

  然而随着晋王这么一句话,像是被集体沉默了一样。

  场面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大殿内回荡着晋王的声音,像是魔音环绕一般不断回放。

  “我感觉就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抢男人有些抢不过别人。”

  “还得找人帮忙。”晋王想起今天宁王的挑衅,自顾自地说道。

  一想到宁王的一举一动,晋王感觉胸口有口气,迟迟出不来。

  退一步,那是越想越气。

  五骏骑这下,又愣住了。

  信息量有点大,他们现在每个人都需要缓一缓。

  “这个...还有人...跟殿下您抢男人啊?”吕琯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也得是个亲王吧?不然她凭什么跟殿下您抢男人啊。”

  “不对啊,晋王殿下。”朱咏有些麻了,“我们怎么替你抢男人啊?我们也不会这个啊。”

  “而且,咱们晋王派系的头号大事,不能是给殿下您抢男人吧?”

  吕琯听了朱咏的话,也是点点头,“对,我们的才能,不可能是用在抢男人的头上啊。”

  晋王听了就更来气了,不让你们帮忙抢男人。

  难不成还要仰仗你们这五骏骑来造反?

  只怕是你们这些蠢蛋,会像是之前模拟推演中表现的那样,在人家的大本营里大声密谋起事造反的事情,直接被人当场逮捕,喜提满门抄斩。

  让陆成安过来带队,晋王党何愁大事不成?

  怎么还嫌弃起抢男人这件事情太简单了?

  是不是还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

  什么机灵鬼啊!

  “那本王问你们,本王就是喜欢那个男人,你们替不替本王抢过来?”晋王又猛拍了一下桌子道。

  “不是,晋王殿下,你要咱们抢人,名字你也得说吧?”吕琯反驳道。

  “陆成安。”晋王如实说道。

  “我没说错啊,听到没,我们才识过人的长平侯,我就说咱晋王殿下对那个姓陆的有意思。”朱咏得到了证实,立刻跳起来,骑脸道:“没有眼见的东西,还在质疑我察言观色的水平?”

  晋王脸色阴沉了下来。

  她在谈如此重要的大事,朱咏和吕琯却还能因为这种事情而‘幼稚’到互相斗嘴。

  晋王顿时抓狂道:“我到底是有多蠢啊!”

  “为什么会把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

  .....

  .....

  .....

  4000字,算更新了两章。

  求月票!

第159章 千万别到处宣扬!

  汉王府上,空荡荡的。

  陆成安心里倒是感慨起来,汉王苏瑜舟不在,这个府邸上,委实是清冷的可怕,但同样是方便了他在汉王府上捣鼓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可是,没了汉王,总觉得是少了些什么,不是个滋味。

  陆成安,定了定神,开始将【改土归流】的策论慢慢写上,详细的解法,包括如何运用【改土归流】的方针,以及【改土归流】的弊端和值得注意的地方。

  写了半个时辰。

  陆成安则是在琢磨今天晚上的模拟推演,他要做的事情。

  他意识到,每次模拟推演,全面发展,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这会导致在各种事情上的分心。

  文他要抓,武他也要抓,几乎每次存档,陆成安都逐渐朝着六边形战神进行发展。

  但真正为百姓带来实质性好处的事情,是没有做几个的。

  因为,首先你必须要站到那个位置,才能给百姓们做实事,而既然想要站到那个位置,就需要不断往上爬,去争夺权力,于是这就成了一个没办法绕过去的地方,浪费了很多时间去争夺话语权。

  这次,陆成安想到的是高产量的农作物。

  中国老百姓是世界上最能坚忍的,但凡有那么一口饭吃,大部分是不造反的。

  所以,陆成安这次主要想做的事情,便是在模拟推演中,看看能否在海外贸易的过程中,将那些高产量如土豆之类的农作物给弄到手。

  但!

  千万不能太把希冀放在这些农作物的头上。

  现代的农作物和古代的农作物,是两码事。

  很多小说之中,往往会写到主角通过什么手法在机缘巧合下,弄到了美洲的土豆,然后就走上了量产多少亩的神迹,全国人民都开始种土豆,从而帮助皇帝打造了一个饿不死人的盛世!

  实际上,还是有些理想化了。

  不置可否,这些农作物在古代是具备着高产量,容易生养的特性,但是你不能拿现代的技术品种,放到古代去。

  农作物的培育,是一个长期工程。

  其次,推广一个农作物,是要费很大的力气,毕竟你要思考一个问题,朝廷收税是不收土豆番薯的,征调军事物资也是不收土豆番薯的,所以土豆番薯只能成为一个副种的农作物,不能成为主要种植的对象。

  地主老爷会傻乎乎地让这些农民去种‘不值钱’的外来农作物吗?

  农民们,会傻乎乎地不赚钱去尝试风险吗?

  外加上土豆受限于时代,受制于其种子和种植技术的影响,收获肯定还要减少大半。

  所以,土豆只能成为一个盛世的推动剂。

  南方的水稻和北方的小麦仍然得是粮食的主力军。

  但是陆成安要是能提前培育出能在清朝时期那样能亩产三千斤的土豆种子,就算是没有亩产三千斤的水平,有个一千五百斤的产量。

  放在这个时代,就算农民只把它当成一个副种的农作物,那也是够用了。

  毕竟土豆这玩意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的营养是极为丰富的,可以作为百姓家中的主食,哪怕现在的种植技术较低,产量少一些,只有一千五百斤的产量,那都是南方水稻的数倍,是北方麦子的十倍有余。

  最逆天的地方,还不只是它的产量,关键的地方还在于它的适应力极强,就是放在一块烂地里都能生长!

  古人可不像现代人那么娇生惯养。

  饿了还挑食,觉得这不好吃那不好吃,就不去吃了。

  这年头,闹饥荒饿死的多了去了,有土豆这东西,能保证自己不饿死,那是嘎嘎吃,吃一年,吃十年,都是能吃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