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四合院:从食堂主任开始 第609章

作者:你的答案

半小时之后。

何大清出现在机修厂大院。

又来到了崔大可跟张翠芬住的地下室。

一打开门,好家伙,一股子烟雾涌出来,可太呛人了。

原来张老七跟他的同伙,都在屋里抽旱烟,劣质的烟草味道,弥漫在整间屋里。

何大清挺无语。

这些人就是没见识。

不知道二手烟对孕妇不好吗?

张翠芬这还怀着孕呢。

瞧见何大清推门走进来,张老七拿着旱烟袋,赶紧站了起来。

说道,“何先生!您总算来了!”

崔大可半躺在炕上,也赶紧打招呼,“何叔!您来了!”

何大清点了点头,说道,“咋了?听翠芬说,你们找我有事?

张老七咧嘴一笑,答道,“有事。”

“我这儿有一件古董。”

“想请您掌一掌眼。”

何大清呵呵道,“又是地里刨出来的?”

“那我不看了。”

“劝你们上缴给国家。”

“我做人有底线的,赃物肯定不收。”

0??? 0..

“要不,到时被有心人检举揭发了。”

“还不是等着吃枪子。”

说话的同时,何大清有意无意的,瞟了一眼崔大可。

崔大可窘极了。

心说,看我干嘛?

意思是,我跟岳父挖了坑等您跳?

收了您的钱,再把您给举报了。

这不是同归于尽的招数吗?

咱爷俩之间确实有些龌龊,但也不至于搞到这一步吧。

张老七赶紧说,“您误会了。”

“不是那些出土的。”

“来路绝对正经。”

“老四,你拿出来给何先生瞧一瞧呗。”

那个叫做老四的庄稼汉,赶紧放下旱烟袋,掏出了一个类似碗状的奇形器皿。

何大清接过来看了看。

心里顿时有数。

这确实不是墓里刨出来的。

而且还非常罕有。

确切的说,它是宋代钧窑的一种文房四宝,外形仿青铜器烧制,外壁有一圈类似鼓钉的装饰。

简单的来讲,就是用来洗毛笔的器物。

而且是皇室专用的。

在后世,出土的这种古董,也仅仅十多件,分布在各个知名博物馆里。

但是,由于它是钧窑出产的,所以价值不低。

民间有谚云,“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

拿到后世的拍卖会,怎么也得拍出八位数的价钱。

..0

可惜啊。

红星公社这帮人不识货。

平时拿来装烟灰。

当烟灰缸使了。

你说气人不气人。

何大清说道,“东西是真家伙。”

“哪儿来的?”

张老七解释道,”是老四的太爷爷那一辈,在地里干活时刨出来的

“大家看它造型奇怪,也不晓得是干啥用的。”

“就搁家里闲置着。”

“放了得有几十年了。”

“这回,我们也去琉璃厂找人问了价。”

“有个老板开价五十块。”

“我觉得吧,它可能远不值这个价钱。”

“而且再怎么说,何先生您也是咱家的恩人。”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所以就请您来瞧一瞧。”

何大清点了点头,问道,“那你想卖多少?”

张老七说,“上回我不是欠您几百块钱嘛,还有二百斤粗粮。

“您看着抵消一点债务呗。”

何大清嗯了一声。

这张老七也够卑微的,也没敢狮子大开口。

于是,说道,“那就给你免去一百块钱,五十斤粗粮。”

“问题是,这玩意不是你的啊。”

那个叫老四的答道,“您不知道,老七救过我的命。”

“我欠他的。”

“这玩意就由他处置吧。”

张老七拼命点头,说道,“就是这么回事。”

何大清爽歪歪。

他都没指望,能从秦家或者张招娣那里收回债务。

结果倒好,平白捡了一漏。

要不,也拿回去装烟灰呗?

好歹也是皇家级别的享受。

啧啧啧,有排面啊。

何大清说,“恭敬不如从命,这老物件我就收下了。”

“你们还有啥好东西?”

“只要来路正的。”

“都可以拿给我瞧一眼。”

张老七跟他的同伙交流了一下眼神。

然后,压低了声音说,“何先生,你看这样好不好。”

“还是上回那几件宝贝。”

“我们抵押在您这里,换些粮食啥的。”

“至于是多少粮食,您看着给。”

“我们绝不还价。”

何大清愣住了。

好家伙!把叔这里当成典当行了。

那些可是赃物,留在我这里干嘛呢。

始终是个祸患嘛。

何大清虽然自认为不是啥好人。

但是,坚决不碰这些东西。

再说了,他的收藏早就足够开一博物馆。

没必要冒这个风险。

所以,他思忖了一下。

又开口了。

第380章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机修厂大院。

崔家。

何大清打量着众人,说道,“乡亲们有困难,这个我理解。”

“这年头,谁不困难啊。”

“我何某人,也不是开粮店的。”

“家里更没有万亩良田。”

“哪来那么多粮食。”

“所以这个事情,就免谈了。”

看到张老七他们挺失望,何大清又补充说道,“当然,你们还有啥古董的线索。”

“或者哪家有传家宝。”

“也可以找我。”

“就算我吃不下,也可以帮你们找买家嘛。”

张老七他们一听,顿时眼前一亮。

对啊。

这老何头估计认识不少人。

接触了不少收藏家。

找他卖东西,也是一条好渠道。

问题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