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438章

作者:上善若无水

都已经是飞龙骑脸了,这还怎么会输?

王霄不清楚的是,李清照在她弟弟的眼中那就是最可怕的存在。单手掐腰,指着她弟弟呵斥的时候,真的是话都不敢说。

在李夫人的眼中,她就是顽皮不听话。点评唐宋名家也是没一个看的上的。

那才是一个真实的她。

终于是到了对于科举时代堪称鲤鱼跃龙门的省试,也就是俗称的春闱。

春闱对于读书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从仁宗嘉佑二年宣布殿试不淘汰考生,凡是参加殿试者一律录取之后,阻挡着读书人将大头巾换成官mao的最后一座大山,就剩下了春闱。

省试的地点是贡院,虽然没有明清时期那么夸张的小隔间,可环境也算不上是多好。

至于考试的场次,范仲淹革新科举的时候是三场,先考策,次考论,再考诗赋。

之后王安石变法,突出了进士科的重要性,废除了明经诸科。从三场改成了四场。

第一场试本经,第二场试兼经,第三场试论一首,第四场试时务策三道。

具体的过程不用多说。

王霄心态平和的参与其中,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一场场的考下来。

对于他来说,四书五经什么的没有什么意义。唯一的作用就是在这个需要用到的时候让他成功过关。

毕竟他想要改变大宋未来的命运,那肯定得要进入其中掌控权势才行。

这些题目对于他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尤其是考题中出现了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时候,他更是笑了出来。

没什么说的,齐活了。

结束最后一场,从贡院里出来,王霄脑海之中瞬间就将四书五经给抛诸脑后。这些东西现在已经没用了。

没错,所谓十年寒窗,唯一有用的用处就在于考场上。

真正出了考场,这些付出也就失去了意义。

无论明面上说的多么好听,本质上也只是为了将自己头上的大头巾给换了。

走出贡院的王霄转身看着这座被全天下无数读书人所憧憬的地方,勾起嘴角露出一抹莫名的笑容。

“就这?”

第二百六十一章 赵兄有礼

正在准备改元为绍圣的宋哲宗赵煦,对于新科进士们并没有太多的重视。

他的心思都放在了要如何拿旧党出气上面。

赵煦十岁继位,到现在已经登基九年,可实际上前边八年都是高太后在垂帘听政,他就是个话都不能说的傀儡。

尤其是到了他十七岁应该亲政的时候,高太后依旧是把持朝政没有丝毫归政的意思。他心头的怒火与危机感毫不犹豫的爆发了。

这个时候把持朝政的旧党等人依旧沉浸在这些年对新党的大获全胜的喜悦里,丝毫没有在乎这个少年皇帝。

他们一心一意的巴结高太后,给赵煦带去了极大的恐慌。

吕雉,武则天,韦后这些名字在他耳畔环绕,让他非常害怕。

高太后与旧党一心想要把赵煦培养成类似宋仁宗那样遵循守旧,维护既得利益jieceng的皇帝。而不是锐意进取的宋神宗。

可他们所做的事情,却是与教育赵煦的完全不同,这就只能是激发他的叛逆之心。

最让赵煦气愤的,是大臣们附和高太后,刻意贬低压制赵煦的生母德妃。

对于少年皇帝来说,这种事情就是在啪啪打脸。

高太后和元祐大臣所做的一切,对于赵煦来说,负面影响非常大。

等到高太后病逝,赵煦亲政,就该是他报仇雪恨的时候了。

史书评价赵煦打击旧党,重用新党是因为他像神宗,锐意进取。

这话只能是说对了一半。

还有一半就是,此刻朝中上下都被旧党把持。赵煦为了掌握朝堂,扶持新党打击旧党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

有条不紊展开行动的赵煦,得知今天是殿试发榜,东华门外唱名的日子。他就动了看热闹心思,换上便服在大队侍卫的护卫下去往东华门看热闹。

东华门外人山人海,数不清的人群拥挤在这里等待着三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年轻的赵煦咳嗽几声,迈步登上了不远处一座临街的酒肆。

来到二楼,径直走向了位置最好的一个临窗的桌子。

理论上来说,唱名是要皇帝在场亲自喊名字的。哪怕不全喊,至少状元,榜眼还有探花也得由他喊名。

可赵煦对于这次由旧党把持的科举毫无兴趣,根本就是懒得参与其中。

他现在过来,就是年轻人闲着无聊过来看热闹的。

毕竟东华门外唱名,那真是三年一度的盛大日子。

一名内侍上前敲了敲桌面“两位,这张桌子我们要了。给你们一贯钱,换张桌子去。”

端着酒杯的王霄抬起头扫了他一眼,垂下目光一饮而尽“滚。”

内侍愣了下,随即勃然大怒。

正准备招呼后面的大内侍卫们上前教训人,赵煦摆手走了过来“一起坐行不行?”

王霄打量了他一眼,在看看四周那些明显带着兵器的壮汉们,微笑伸手示意一旁的空位“请。”

“师兄。”李迒倒是没在乎这些,而是满脸兴奋的看着远处的东华门“为什么发榜的日子这么热闹?”

“因为有一群人即将提升自己的身份,所以大家是来看热闹的。”

李迒年纪小,对这种说法并不了解。不过一旁的赵煦却是有些惊异,这算是一眼看穿了事情的本质?

片刻之后,李迒接着问“师兄,我听说每到东华门外唱名的时候,就会有人榜下捉婿,是不是真有这种事情?”

“的确是有的。”

王霄夹起小菜放进嘴里“大宋人家嫁小娘子,是要陪送一大笔嫁妆的。既然付出这么大,那女婿肯定得挑选好的。”

“可这世上的好女婿又能有多少,完全不够用。你看大宋那么多的剩女,就是因为不舍得一大笔嫁妆所托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