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善若无水
可当他最后开始看内容的时候,却是傻了眼。
就像是第一份布告天下的圣旨,上面写着的就是,从今年开始,所有除正税之外的苛捐杂税全部免除!
这其中还包括导致大明亡国的直接原因,三饷。
三饷即辽饷,剿饷与练饷的合称。
辽饷是为了应对野猪皮,剿饷则是应对流寇。至于练饷,则是最后实在没招了,能打仗的明军损耗殆尽,不得不征收练饷用来养兵训练精锐。
这其中剿饷和练饷,都崇祯弄出来的。
不过辽饷却是早在万历四十六年就有了。
辽饷每亩浮额银钱九厘,剿饷每亩浮额银钱六厘,练饷田赋浮额每亩银钱一分五厘。
单单从征收的税率上来说,倒也不是说太重。
可问题在于,大明是个贪官污吏横行的世界。
皇帝下旨每亩地征收一厘银钱,到了下边层层伸手之下,收税的税吏们敢收一分银钱!
而且大明此时还是处在灾害频发的小冰河期,各种旱涝蝗虫来了又来,绵绵无绝期的那种。
南方稍微好一些,百姓们还能咬牙死撑。可北方动不动就是绝收,普通百姓拿什么交税?
更要命的是,大明征税的主体是自耕农和小地主。
真正掌握大部分田地的大地主与士绅们,反倒是用上各种阴私手段,不怎么交税。
可怕的征税与天灾之下,无数的自耕农与小地主们破产,家破人亡之下唯有造反一条出路。
大明王朝到了末期的时候,大部分的百姓都已经成为了士绅们的农奴。
就像是军队没有战斗力,那是因为卫所的军户们都成了将领的农奴。
这些农奴们有个好听些的称呼,叫做佃户。
逃避征税的佃户们,日子过的并不比自耕农好。
因为大明的士绅们抽佣极重,基本上都是六四分成甚至是七三开。
而且士绅地主们可不管你是风调雨顺还是天灾人祸,到了收夏秋二粮的时候就要按照定量来收。
天灾之下,佃户们种出来的粮食,甚至都还不够交佣的。
这种情况下只能是破家,然后是卖儿卖女卖自己。
等到自己都卖不出去的情况下,那就要么饿死,要么扯旗子造反。
想要改变这条死循环,那就要从根源上入手,将所有的苛捐杂税全都取消。断了那些官吏们伸手的名义。
“祖爷爷,这...”拿着圣旨的崇祯,满脸纠结。
王霄也不理他,干脆的从掌印太监手中,拿过盒子打开,拿出玉玺沾泥直接印下去。
“你记住了,你现在只是京城的城主,你只需要操心京城的事情就行。这份圣旨,是给全天下的百姓们名义上解脱镣铐的。”
说完之后也不再多做解释,跟着就是将十多份的圣旨一一用印。
“拿去内阁附署,然后立刻发出去。你现在能为天下百姓们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这些圣旨的内容很多,有取消各地镇守太监的,有灾荒之地免除赋税的,有释放家奴的,有开海禁的等等等等。
就像是王霄说的那样,这些圣旨只能是起到名义上的作用,各地基本上是不会听皇帝的。
因为自从京营完蛋之后,皇帝就没有了整顿天下的力量。
而裁撤了驿站之后,皇权更是只能在大城市之中转悠。
弄这些东西,是刷名望为百姓们名义上减负。
再之后,就是该真正的做实事了。
“这道圣旨。”王霄拿着最后一份圣旨递给纠结的崇祯“你拿去用,在北直隶各处为百姓们分田,并且免税三年。你要用皇帝的名义和列祖列宗的名义,向分田的百姓们保证,三年之
后只收正税正赋,并且永不加赋,永不加税!”
崇祯皇帝看着圣旨上面写着的‘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的字样,直感觉心头砰砰响。
这事情他早就想做了,可惜只能是想想。
“若是各地士绅反对...”
“反不反对都一样。”
王霄微笑回应“反对的,抄家分田。不反对的,也是抄家分田。你要记住,你现在是要重造大明,这些人都是必须要解决的。”
“你知不知道,身为皇帝最重要的依仗是什么?”
“请祖爷爷指点迷津。”
“第一是京营,第二是钱粮!”
“一手拿着刀枪,一手拿着钱粮的皇帝,才是一个真正的皇帝。没有了这两样东西,那不过是个傀儡罢了。”
王霄拿过天子剑,塞进了崇祯的手中。
“现在就去,把那些投效了李自成的勋贵大臣们的家给抄了。让锦衣卫仔细审查,把银子和粮食都给挖出来。你再拿着这些钱粮,去招募城内外的饥民百姓们。给足钱粮,再分田给他
们,自然就能得到敢战之军。”
“这么简单?”
崇祯对此表示怀疑,因为他见过太多号称精锐的明军,被打垮被歼灭的事情了。
一群站都站不稳的饥民,拿足了钱粮分了田地,就能成敢战之军了?
王霄一巴掌拍了过去“闭上你的嘴,认真去做事!你的业务能力,真他娘的烂!”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陛下何故造反?
大量的锦衣卫行动起来,很快就让混乱的京城再度安定下来。
之前有许多锦衣卫战死,也有很多人出城向南逃亡,还有一些则是投靠了李闯而被清算。
看似锦衣卫大幅度减员,可王霄以崇祯的名义下旨,允许锦衣卫扩充人手,招募锦衣卫遗孤与家中丁口充实队伍。
仅仅只用了一天的时间,锦衣卫的规模不但迅速恢复,而且急速膨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