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善若无水
如果王霄是个山大王什么的,那肯定没的说,什么样的理也没用。
可他不是山大王,是名闻天下的陆地神仙。
只要王霄还要面子,还要在天下百姓面前维持形象,那就天然弱了气势。
“二叔。”
贾珍苦口婆心的劝说“非是小侄不知这些,真的是没办法呐。就算二叔找到王仙长又能如何,还能打杀了他不成。”
门都还没出呢,就接连被人堵住劝说。这反倒是让贾政的执拗脾气上来了。
他冷着脸推开了挡在面前的贾珍,大步向外走去。
这边出了府门,还没出门前长街呢,那边保龄侯史鼐,与忠靖侯史鼎兄弟俩就急匆匆的策马赶了过来。
史家也是四大家族之一,‘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说的就是他们史家。
现在荣国府里做主的贾母,本就是从史家嫁过来的嫡女。
而且比起荣宁二府都被降级承爵来说,史家的运道就要好上太多。
不但是史鼐仍袭保龄侯爵,就连他的弟弟史鼎,也被封了忠靖侯。一门两侯,绝对是很是显赫。
至于说原因的话,其实并不难猜。
四大家族可不是随便喊喊的,他们互相结亲荣辱与共。当年贾家是废太子门下,史家自然也不例外。
可废太子事败之后,贾家遭到沉重打击,爵位直接降到了将军的级别。
而史家却是异军突起,反倒是一门双侯。
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耐人寻味。
实际上也没什么好寻味的,不过就是当年废太子起事的时候,史家做了叛徒罢了。
一门两侯,自然也是他们做叛徒的奖励。
当然了,这种行为自然是非常受到鄙夷。
京城之中诸多贵族们也都不愿与其深交,也就贾家这种废物当家的才会继续来往。
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叛徒都是不受待见的,史家当然也不例外。
皇帝稳住了根基之后,就开始逐渐削减史家。
多年下来,史家除了空头的侯爵爵位之外,什么都没有剩下。
这种待遇,自然是让他们心生不满。
在有心人的暗中接触之下,他们很快又回到了废太子一党的怀抱之中。
对于废太子一党来说,报仇什么的暂时不重要。重要的是拉拢一切能够拉拢的力量。
当然了,明面上他们还是忠诚于皇帝的,所以因为贾母的原因,他们得知消息的速度很快,赶来的也是最早。
“大兄,不可如此。”
史鼐上前劝说“王神仙乃是陛下看重之人,可不造次啊。”
随后史鼎也是跟着说“就是,人家可是神仙。真惹的人家生气了,一挥手呼风唤雨把贾家给淹了怎么办。”
贾政被气的喉头发甜,他一言不发的推开这只是在装模作样的兄弟俩,坚定的继续往前走。
再之后,京城之中与贾家有来往交情的勋贵之家,甚至于他贾政的同僚上司们,都是一波接一波的过来拦阻劝说。
即将抵达王霄府邸的时候,就连北郡王都来了。
“见过王爷。”
老实说,经过这么多人的劝说之后,贾政已然心惊。
毕竟他也是在朝廷之中厮混的,自然知道能调动这么多的力量是多么的可怕。
之所以一直坚持到这儿,完全是因为面子上放不下去。
现在全京城都知道贾家,知道他贾政被王霄左右开弓打的脸蛋啪啪响。这个时候已经是骑虎难下。
“王爷不必多言。”贾政硬着头皮咬牙坚持“贾某是一定要讨还这个公道的。”
北郡王却是面色平静,丝毫没有往日里的热情好客,他冷冷的说“贾政接旨。”
贾政楞了下,没想到北郡王居然是来传旨的。
他回过神来,急忙跪地行礼。
北郡王用平静的声音说“陛下口谕,着礼部员外郎贾政即刻入宫面圣,钦此。”
到了这个时代里,皇帝发布的圣旨已经是分门别类非常齐全了。
正式的圣旨太过繁琐,自然不合适这个时候。
所以皇帝给贾政的,是他的口谕。
虽然这也算是圣旨,可严整性却是远远不如正式的圣旨的。
通常情况下,文官也是可以选择抗旨,不遵守口谕的。
当然了,敢这么干的几乎没有。
到了贾政这里,那就更加不敢了。他不但是朝廷的人,更是勋贵。
勋贵都是依附皇权而存在,贾政说什么也不敢违背。
神色复杂的看了眼不远处的王霄宅邸,贾政叹息着去了皇宫。
见到皇帝的时候,皇帝并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询问了几句有关于贤德妃回家省亲的事情,之后就让贾政走人。
虽然并没有提那件事情,可皇帝的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
出了皇宫的贾政,只能是低着头回贾府。
直到这一刻,他才恍然明白过来。
哪怕自己的女儿成了贤德妃,可在皇帝眼中依旧是远远不如那位陆地神仙。
现在想来,重要不是如何找回面子,而是如何让这件事情平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