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善若无水
像是祖龙那样压榨民力到了极致的情况,是绝对不可取的。
王霄借着泰山封禅,称帝的时机。向全天下推广永不加赋与摊丁入亩。
除此之外,他还下达了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圣旨。
王霄宣布减税,减税的幅度甚至让人以为皇帝得了失心疯。因为王霄将田税减少到了十税一的程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田税,基本上都是民四公六,或者民五公五。
王霄之前将秦国的田税降低到了民六公四,就已经是被全天下称颂,被各国黔首们所期盼。
现在直接一刀到底,削减到了可怕的民九公一的程度,各地黔首们的支持度绝对是冲破天际。
这种情况下之下,那些依靠血脉生而为贵的各国遗族们,想要煽动大家作乱,怎么可能啊。
云集在齐地的大军,喜笑颜开的逐渐返回各地。
他们不但带走了秦王称皇帝,封禅泰山的消息。还带走了皇帝减免田税,减免到了几乎没有的好消息。
当然,该有的赏赐也没少他们的。
三晋的征召兵,按照之前的约定拿走了官田粮食产量的三成。
关中的兵马,则是几乎搬空了齐国的各地仓库。
可怜齐国数十年的积攒,到最后全都便宜了秦国将士。
忙活了月余时间,终于是把一支又一支兵马送走,忙的头发都快白了的李斯,终于是可以喘口气了。
他喘了几口气,直接就去找了王霄。
“陛下。”见到王霄之后,这位王霄身边最为得用的大臣,张口就问“敢问陛下,田税减至十抽一之后,国用该如何补足?”
华夏的种族技能就是种地,一切的一切也是围绕着种地展开。
所以历朝历代里,田税就是最为重要的税收。
哪怕是在经济最发达的宋朝,田税收取的粮食,在全部税收之中依旧是占据着最大的比例。
现在王霄一下子削减了这么多的田税,对于秦国的财政体系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那大秦上下吃公家饭的,都得喝西北风去。
王霄也不含糊,直接点明“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这种事情,并非是后世提出来的。实际上早在春秋时代里,著名经济学家管仲,就提出了‘官山海’的政策。
所谓的‘官山海’,指的就是对盐和铁一起实行专卖。
山海之产主要是盐与铁,官府垄断经营,寓税于价,使人民避免不了征税,又感觉不到征税。
秦国之前也是盐铁专营,可力度却并不大。许多贵族都在明目张胆的做着这方面的生意。
关东各国也是如此,很大一部分的利润都被贵族们所节流。
王霄之前没动手,那是因为统一天下更加重要,而且收取田税已经足够用了。
现在的话,则是要对这边下手了。
第六百八十六章 丰沛
“陛下。”李斯小心的说“关东各国还好说,掀不起什么大浪来。可大秦的话,是不是等等再说?”
关东六国都亡国了,贵族们的盐铁生意被抢走,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可大秦贵族们的生意,如果直接动手的话,必然会引起动荡。
甚至于,李斯都听到了消息,已经有秦国贵族出函谷关,开始想方设法的接手关东各地的生意。
“等到什么时候?”王霄眯着眼睛看着他“等到我死了,再也管不了他们的时候?”
“臣不敢。”李斯无奈,只能是谢罪。
“现在正是朕威望最高,权势最盛,兵权最足的时候。”
王霄伸手拿起酒壶,给自己到了一碗枸杞泡酒“这个时候不动他们,以后再动只会更麻烦。也不用那么多的废话,你就直接跟那些人说清楚,要钱还是要命。”
管仲曾经为齐桓公算了一笔账‘一个有万乘兵车的大国,一千万的总人口中应纳税的人约一百万。每人每月征收30钱,一个月也就3000万钱。’
‘但只要每升盐加价两钱,因为食盐销售严格按照户籍实行“计口售盐”,每月即可多得6000万钱,远超过每月30钱高额人头税带来的收入。’
“盐铁专卖的财富谁也别想伸手。”王霄敢于减税,除了不再大规模用兵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要统一盐铁专营,依靠这方面的财货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谁敢不听,那就为了钱去死好了。”
以王霄此时的威望与兵权来说,敢于明面上反对他的秦国贵族真心没有几个。
“陛下。”
李斯考虑了一下,觉得王霄说的对。这个时候收回盐铁专营,的确是最好的时机。然后,他又询问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
“田税如此之低,收不到粮食该如何?”
这个时代里,发放俸禄什么的,实际上都是以粮食为主。毕竟在这个粮食产量很低的时代里,民以食为天是正理。
就算盐铁专营弄来了大量的钱财,可这不能当饭吃啊。
“粮食专卖。”
王霄毫不犹豫的就抛出了自己的计划“每年秋收的时候,设定一个保护收购价格。以朝廷的名义向百姓们购买粮食。价格不能低于市价,更加不许强买强卖。”
这么做,更重要的原因是促进财货交流与流通,让经济快速循环起来。
这个时代里,最大宗的商品那就是粮食了。
官府通过盐铁等经济来赚取货币,之后从农民手中购买粮食,农民再用货币过日子。
经济就是这么逐步发展起来的。
“陛下安排妥当,臣佩服。”李斯考虑一会,觉得没问题。
以大秦现在的执行力来说,真的是说什么就能做到什么。与后世那种乡绅官吏互相勾结,皇权不下乡导致家族掌控乡间的时代截然不同。
王霄在齐国待到了秋收结束,安抚了当地黔首,留下了足够的驻守兵马,这才带着上万骑兵南下去了丰沛之地。
前往沛县的路上,王霄看地图得知单父县就在附近,特意转向路过了一趟。
王霄没去县城,而是在城东三十里的吕姑村。
他住进了村中大户吕公之家,这也是村里的最大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