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卫青,真不是姐控 第160章

作者:豆蔻

  即便是长安城里,不少受过卫青恩惠的百姓,也都张灯结彩,仿佛过节一般。

  卫青听到义妁怀孕后,更是被幸福冲昏了头脑,接连几天脸色都挂着傻笑,不说的话,恐怕没人相信,这憨笑的少年,就是闽越人谈之色变的冠军侯。

  当初刘彻怀孕刘据时,卫青只是感到高兴,并没有这么兴奋过。一是不知道孩子是自己的,二来当时的处境四面楚歌,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自保。

  抛出这些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感情的深浅。

  只要卫青和义妁成亲已经两年半了,算上定亲的时间,差不多三年了,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

  这段时间,来往冠军侯府最频繁的,是阳信公主。

  阳信总是呆在冠军侯府里,陪着义妁聊天说话,俩个女人说着说着就一起开心的笑起来,卫青想凑过问问聊得什么,又被两个女人赶了出来,搞得卫青碰了一鼻子灰。

  卫青除了傻笑,还跑去找公输家,让公输赞帮自己未来的孩子,打造一批玩具。

  什么摇篮车、布娃娃,等年纪再大一点的拼图、乐高积木、跷跷板、滑滑梯,卫青几乎将后世婴儿能玩的玩具,一股脑的都搬了过来。

  结果自家的宝宝还没用上,这些玩具已经在长安发卖了...

  刘彻很吃味,背地里不知道埋怨过卫青多少次,说当初刘据刚出生的时候,怎么没把这些玩具拿出来。

  听到刘彻的抱怨,卫青也只能憨笑,最后找了个刘据是继承人,不能沉迷玩具的理由搪塞过去。

  别管别人信不信,卫青算是信了,至于刘彻嘛?反正自从卫青犯傻后,已经两个月没见他了...

  作者留言:

  .........

  还有六千存稿没修改,明天有事要早起,提前休息了。

  明天先还三章,保底更一万,就这样吧。

第二十一章:不舍(万字大章)

  义妁是二月底检查出身孕的,伴着手指头算日子,分娩应该是在年尾,也就是十一月份左右。

  在卫青满怀期待的等待孩子降临于世的时候,朝廷内出现了一件事,打破了这份平静。

  和亲又又出现了意外。

  这次意外并不是来自匈奴,而是来自汉朝内部的又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大行令的官职,主要负责外宾之事,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外交部。外交部和匈奴打交道最多,也最清楚匈奴反复无常的性格,以及残暴不仁的手段。

  所以官居大行令的王恢,在朝廷中就属于铁杆的主战派。前段时间匈奴前来请求恢复和亲之际,朝中吵得最厉害的两拨人,其中就有王恢。

  王恢非但不同意和亲,甚至出言怂恿刘彻动兵,直书谏言说: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匈奴老是不守盟约,侵犯边界,我们应该发兵打击他们一下才好。

  幸亏这事儿被已经提拔为御史大夫的韩安国给制止了,韩安国认为如今匈奴依旧兵强马壮,不宜轻易动兵。

  在后面就是卫青搬师回长安,给刘彻除了让匈奴嫁公主的主意。

  就在现在双方因为和亲细节的问题上,僵持不下之际,在开春之后,汉朝边塞一个名叫马邑的地方,有位名叫聂壹的大商人找到了王恢。

  聂壹表示,匈奴在边界经常侵犯,总是一个祸根。

  现在趁刚跟他们和亲的机会,把匈奴引进来,我们来一个伏击,准能打个大胜仗。

  并表示,他经常在边界上做买卖,匈奴人都认识。聂壹(和谐)可以借做买卖的因头,可以假装把马邑献给单于做聘礼。

  单于贪图聘礼,一定会来,到时候我们把大军埋伏在附近地方,只要等单于一到马邑,汉军立刻出兵,截断他们的后路,活捉单于。

  王恢听到提议后,立刻将此事禀告给了刘彻,刘彻随后又召开诸位大臣商议此事。

  韩安国听到后,自然是开口反对,他认为高祖之英武圣明,尚且被匈奴围于平城达七日之久,何况兵马一动,天下骚动,胜负难料,不可轻率出兵。

  王恢是燕人,曾长期在边郡为官,熟谙匈奴情况,他向刘彻进言说:“战国初年,代国虽小,北有强胡的侵扰,南有中原大国的威胁,君臣尚能同仇敌忾,奋勇抗击外侵;匈奴虽强,也不敢轻易侵扰代国。

  如今大汉强盛,海内一统,陛下威名远扬,然而匈奴却侵扰不止,每次与汉和亲,不过数年即违背约定,正是因为没有坚决抗击的缘故!”

  一方从未跟匈奴打过交道,一方又是常年在边郡为官,双方的言论,显然王恢更有说服力些,因此双方你来我往之际,刘彻就被说动了。

  说动归说动。

  太皇太后还没死,过了年关的太皇太后,身体更加虚弱,已经很少下床走动,即便出来晒晒太阳,也都是太监宫女们抬着。

  不过即便如此,只要太皇太后一日不死,哪怕刘彻有意出兵,也得先询问下太皇太后的意见。

  如今太皇太后对刘彻的限制,已经大不如前,不仅是年龄的原因,还是刘彻也在一天天长大,手中握的的权利也越来越大。

  躺在床上的老太太,看着跪在地上的刘彻,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开口大声斥责,而是沉默了良久良久,询问刘彻,丞相和太尉是什么意见。

  刘彻老老实实的回答说,丞相和太尉既没有反对,也没有赞同。

  听到这里,老太太仿佛并不意外,只是心平气和的问刘彻,这件事跟卫青商量过没有?

  刘彻当然没有跟卫青商量,因为义妁怀孕的事儿,俩人已经有俩月没见面了,倒不是说因为其他的,纯粹是生卫青厚此薄彼的闷气。

  就算刘据只跟卫青喊舅舅,可毕竟是他的孩子啊。

  刘据出生后,两年多的时间,卫青都没有进过一次宫,还是卫子夫抱着孩子给卫青看的。

  是,当初卫青刚被罢爵,多有怨气可以理解,可这关孩子什么事儿?

  以前刘彻没有意见,现在看到卫青对义妁的孩子那么上心,心理自然不平衡了。

  让刘彻主动召见卫青,刘彻抹不开这面,于是选择旁敲侧击,让曹英主动过去问问卫青的意见。

  接到“任务”后的曹英,特意找来卫青喝酒,卫青从义妁怀孕后,就滴酒不沾,担心自身沾染上酒气,所以这酒桌上的俩人,一个喝茶,一个喝酒。

  喝到一半的时候,曹英主动的说起了此事,询问下卫青是怎么看的。

  听到这计划后的卫青,愣了几秒,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等曹英再三肯定,没有说错后,连连冷笑,就差说一句妈卖(和谐)批了。

  端着酒碗的曹英被卫青的反应,仿佛在意料之中,闲庭信步的端起酒碗,问卫青说:“怎么,你也认为这事儿不妥吗?”

  “不妥?哈。”卫青将茶盏扔到一边冷笑道:“朝廷上的人,是不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连这种馊主意都打算尝试下?”

  曹英就是得知此事后,就认为欠考虑,不过他人微言轻,因为功劳都是跟卫青一起捞的,所以那些重臣们,根本不把曹英的话当回事儿,说了也白说。

  见卫青果然也认为不妥,曹英撇了撇嘴,冷笑道:“还不是看你屡立战功太顺利了,有些人怕是坐不住了。”

  “你想多了,陛下怎么说?”

  如果不是刘彻被说动了,曹英也不会拉着卫青喝酒:“陛下被说动了,只是兵权一般在陛下手里,一半在太皇太后手里,此事还得太皇太后点头。”

  “简简单单的和亲,被这些人弄出这么多幺蛾子出来,简直一群饭桶!”卫青将扔掉的茶盏捡起来,又倒满茶水说:“如果匈奴真那么简单解决,还用的找一个商人出主意?真当季布、周亚夫跟他们一样废物?”

  听到卫青将朝廷的那些人说落一边,曹英非但没有感觉狂妄,反而还非常赞同,韩安国虽然反对此计策,但反对的理由也蠢了。

  什么叫高祖之英明,尚被匈奴围了七日之久,所以不可轻率出兵。

  也不研究研究,为什么会出现白马之围!

  当初韩王信被逼叛汉,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所以刘邦才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本来初战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时遇到了寒冬天气,天降大雪。

  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导致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

  当时即便刘邦只带领的前锋部队被匈奴四十万大军围困,匈奴单于依旧没能攻下白登山,只能僵持不下,将汉军的粮食消耗干净。

  所以这场战争并不能完全说明汉军打不过匈奴,也不能证明匈奴军的强大。

  为什么当初季布可以用同样的理由说服吕后?

  因为樊哙说带领十万汉军,横扫匈奴,是去草原上打匈奴,不是双方找个地方拉开了阵势,真刀真枪刚正面。

  如果划定一个圈子,谁跑谁孙子的厮杀,汉军早就把匈奴推平了,哪儿还等到现在?

  现在聂壹的注意是,将匈奴引诱过来,然后利用汉军截断后路,正面厮杀,按照汉军的战斗力,自然不怕匈奴。

  因此韩安国拿着说事儿,当然说服不了刘彻了。

  “这事儿啊,还得你去见陛下,说明其中的厉害。”

  “哪有那么简单,朝廷中蠢得人再多,总有几个聪明的吧?和亲的事儿闹了四五个月没有结果,御史大夫反对,丞相和太尉一言不发,心理打的什么鬼主意,真当人不知道吗?”

  说完这些,卫青将茶的酒一饮而尽,语气中带些许无奈的说:“今年恐怕又是闲不住了。”

  因为下半年出使白帝山参加白帝召开的盛宴,这关系到白洛,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推脱的,如果不去的话,连义妁这关都过不了。

  所以卫青是希望上半年能陪陪义妁的,弥补下义妁,现在看来,是没那么容易了。

  倒不说要跟匈奴开战,而是和亲这事,也一并脱不开关系了。除非他真的置身事外,将所有的压力都留给刘彻一个人扛。

  送走了曹英,卫青洗了个澡,嗅了嗅,发现身上没有酒气后,才回到后院,正看到阳信陪着义妁在说话。

  义妁见卫青表情有些不自然,开口问说:“夫君,怎么了?发生什么事儿了吗?”

  “也没有,只是明天要去参加朝议。”

  “朝议?你从闽越回来后,什么时候参加过朝议了?”旁边阳信一脸狐疑,卫青如果愿意的话,的确可以参加朝议,他是有官职的,羽林中郎将,两千石呢。即便比不过三公九卿,但也不小了。

  卫青坐在义妁旁边,轻轻抚摸着义妁小腹,有些歉意的说:“和亲的事儿,出了点意外。”

  阳信追问道:“和亲?和亲怎么了?”

  看着义妁投过来温柔的眼神,卫青张了张嘴,最后又闭上了说:“也没什么,总之还得明天到了大殿上,把事情说清后,才知晓。”

  似乎时猜到了什么,义妁脸上的表情只是僵了一瞬,随后又恢复平日温柔的笑容说:“正事要紧。”

  阳信听到义妁的话,愤怒的说:“什么正事要紧,自己婆娘有身孕了,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和亲?卫青,不会是要你去匈奴接亲吧?”

  “放心不会去草原的,匈奴人现在恨不得我死,自投罗网的事儿,你认为我会做吗?”

  阳信:“你...”

  “好了。”义妁伸手握住阳信的手背,轻声说道:“事情还没定下来呢,再说朝廷中那么多重臣,也不简单一定要夫君去呀。”

  看着这俩人,阳信仿佛被打败了,只能摇头叹气,或许这就是命吧。

  第二天早晨,刘彻再次召开朝议商议此事,在王恢和韩安国打算继续大战八百回合的时候,俩人突然齐齐的闭上了嘴巴,因为今天的朝议多了个人。

  卫青穿的是朝服,穿惯了甲胄的他,穿朝服时总感觉和别扭。

  如果是非正式场合,哪怕是在未央宫当这刘彻的面前,也不见得一定要穿的多正式,但朝议不同。

  历史上田`的儿子田恬,就是因为上朝的时候,穿着一件名叫“b”的衣服上朝,结果被怒斥为“不敬”,直接削去了爵位。

  虽说这里面有汉武帝故意削弱外戚的原因在,但按照汉朝的规矩,这的确属于不敬。

  刘彻肯定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儿,去夺了卫青的爵位。

  话又说回来,卫青也没必要给别人抓住把柄,被人指责持宠而娇、嚣张跋扈。

  卫青平日里是不上朝的,也没有人会借此省事,如果可以的话,这些人只希望卫青真做个田园翁,等打仗的时候,再拉出来。

  所以当看到卫青的时候,就知道这位冠军侯,此次前来,是打算谈谈自己的看法。

  刘彻见其他人都没有开口的意思,三公九卿中,除了御史大夫韩安国外,更是都闭目养神,仿佛事情根本不管自己的事儿,便开口说:“平日里也不见冠军侯上朝,都是在家里陪着夫人,今日怎么有闲情雅性,来参加朝议啊。”

  卫青:....

  还是怨啊!

  没办法,卫青只能行礼谢罪道:“臣在家中时,听完朝中似乎在为和亲之事争论不休,后大行令提出一个计策,以送聘礼为由,将匈奴单于诱骗到马邑,再利用埋伏在马邑的汉军,切断匈奴单于的退路,活捉单于,不知可有此事?”

  刘彻扫了一眼下面的诸位大臣,看到王恢和韩安国低头看着笏板,眼神却时不时的飘向卫青,内心有点发虚,只是表面上依旧板着脸问:“确有此事,不知冠军侯有何高见?认为此计如何?”

  卫青从人群中走出来,看着所有的重臣的们,淡淡的道:“回陛下,不如何!”

  王恢听到卫青似乎有反对的意思,高举笏板询问道:“不知冠军侯有何高见?”

  “高见?这计策漏洞百出,你让我谈什么高见!”

  昨天跟曹英聊天时,他就琢磨这事儿,怎么感觉马邑这地方挺熟悉的,而且这计策也有点耳熟,似乎在哪里看到过。

  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时候才想起来,历史上确实有这么回事儿,不过结局就是匈奴没上当,汉军白忙活了一场。

  到是没打起来,也没死几个人,但从准备到撤退,人吃马嚼消耗的粮食,可一点没少。这倒是小事儿,重要的是因为此事,导致汉武帝的威望大减,对匈奴作战拖到了三年后。

  三年后汉军兵出四路进攻匈奴,如果不是卫青龙城大捷,连续两场对匈作战的失败,还想动兵,到那时候只怕全朝都是反对声。

  也因为此事,愤怒的汉武帝将王恢下狱。廷尉判处王恢畏敌观望死刑。

  王恢虽买通田`通过太后王颓笄椋但仍无法平息汉武帝的愤怒,最后王恢被迫自杀谢罪。

  表面上,历史的马邑之战,是匈奴单于是在路上抓了个俘虏,得知了马邑有埋伏,所以逃过了一劫,然而就算不考虑历史因素,卫青也认为这计策愚蠢至极。

  刘彻见卫青根本没给王恢留丁点面子,假装不悦的说:“冠军侯,有话直说,不可无理。”

  事实上刘彻看到卫青今天上朝时,就已经猜到了结果。

  之前招来曹英,让他去询问卫青意见时,曹英字里行间就透露出此计不成的意思,曹英又是卫青一手带出来的,和卫青的判断即便有出入,也至于完全相悖。

  “陛下,今日诸位大臣都在场,卫青便斗胆问一句,在座的各位,哪怕忘记了当初高皇帝被困白登山,也不应该忘记三年之前,匈奴逼近长安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