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卫青,真不是姐控 第139章

作者:豆蔻

  等闽越国内叛乱四起,闽越王为粮食急的焦头烂额之际,长安的支援也到了,正好一举拿下括苍关,直逼闽越王城。

  张连听到夏侯晔的提议,非常赞同的说:“夏侯校尉这招是阳谋,即便闽越王知道了,也没办法防,如今汉军一路凯歌,闽越人人自危。这种情况下,这招阳谋,能将闽越王活活逼疯,此所谓上兵伐谋!”

  李当户听后却不同意,他说:“此时汉军士气正旺,如果围而不战,士气必然跌落。再者,我等是客乡作战,士兵思乡之情深切,时间久了,必有军心不稳。

  除此之外,即便有战船来回运输粮食,但汉军的补给线过长,战船的消耗不比人力少,而闽越军虽然军粮不多,但是一来是在守,二来之前闽越王已经搜刮各大部落的粮食,供应闽越军,想来撑过这个冬天并不难,如果一直耗下去,可能迟则生变。”

  古代运粮,尤其是山岳地区运输粮草损失极大,一来地形难走,平原地带五天能送到的粮食,到这里得十天才能送到。

  二来是人在运输途中也得吃饭,这又是一大笔的消耗,山涧路途危险,在遇到了猛兽之类的,通常十成的粮食,送到后能有一半就能较差了。

  战船运输粮食,到不用考虑这些问题,只是战船一起一落,再加上中途飞行所消耗的燃料,换算成钱的话,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单纯的从价格上说,战船运输粮食,与人力运输,在山岳地带所消耗的差不多,如果换做是平原的话,人力运输反而更便宜些。

  当然了,战船运输也有它的优势,首先是粮食损失少,相当于拿钱来买粮食了,其次是速度非常快,十天的路程,缩短成一天,保证了前线供给。

  如果是战事期间,战船运输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如果选择的是围而不打,而且还持续几个月的话,那再用战船运输,这烧钱的速度,只怕朝廷那边都会有意见。

  换成人力运输,先不提可能会遭到闽越部落攻击,就算一切顺利,可大量的粮食损耗,对后方也会造成极大的压力。

  听到李当户分析完,萧白也表示赞同,他是掌管财务和粮食调动的,对这些接触最多:“如今驻扎在括苍关外的汉军,超过三万五千人,如果靠后方源源不断的补给,只怕没等到长安的支援,先等到了长安的责令。”

  打仗是烧钱不假,那也有个范围,不能因为打一仗,把十年的老底都给烧光了。之前朝廷的重臣们,为什么不想打闽越?还不是得不偿失嘛。

  如果说闽越盛产金山、银山,那些重臣们早在文帝时期,就蹿腾着刘恒出兵了,还用留到刘彻再动手。

  李当户得到萧白的支持后,底气更足,他建议说:“在我看来,闽越王既然要将大军全都集中在括苍关,那后方的王城必定会空虚。

  不如我们绕过括苍关,或者用战船,把将士们携带到括苍关后方,直接对闽越王城发动攻击,很有机会直接将王城拿下,从而挟制闽越王,命令括苍关的闽越军投降。”

  李当户的建议立刻遭到了窦杰的反对,窦杰说:“此举不妥,闽越军又不是瞎子,之前你趁着闽越王城兵力匮乏,偷袭成功不假,可现在的情况不同。

  首先说括苍关不是闽江,从闽江全速回王城要五六天的时间,但括苍关的话,全速赶路的话,一日一夜就能抵达,就算放慢行军速度,两天也足够了。如果无法短时间内攻下王城,到时候被闽越军前后夹击,汉军必乱。

  再说此计要求的就是出其不意,我们如此大规模调动军队,他们怎么可能没有半点应对措施?只要提前有防备,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司马汪成听到这些年纪不过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你一言我一语,从各方面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其他几位老将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读出了一种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汉朝后继有人了。

  双方争执不下,李当户认为要打,拖下去绝非良策,夏侯晔提议要等,等到时机成熟,一举将闽越拿下。

  两边出发点不同,结果无一例外,都是要一鼓作气的平定闽越。

  他们很清楚,此战结束后,羽林军便要各奔东西,这场战争,应该是卫青给他们上的最后一堂实践课,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能交出最好的答卷。

  不仅如此,离开羽林军,羽林健儿会进入各个军中岗位,如果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功绩,加入新军后,哪有资格身居高位?又凭什么震慑住下面的老**?

  所以这场仗不仅要打,还得打的漂亮。

  双方讨论没有结果,最后看向卫青,卫青则看向了几位老将们:“诸位将军在军中多年,经验丰富,不知道有什么见解?”

  汪成看到卫青期待的目光,尴尬的轻咳了一声,“此战诸位已经分析的十分透彻,末将也没有其他成熟的提议,一切全凭主帅定夺。”

  其他将军们闻言也纷纷应和说:“主帅召集我等过来,想必腹中早有定乾坤之策,末将能做的只有,但凭驱使,绝无二意。”

  等诸将标完决心后,卫青这才看着面前的沙盘说:“既然如此,那我也说说我的看法。战事已经到了现在这种程度,只可能打下去,绝没有班师回朝的可能,所以也请诸位将军心里有个准备。”

  卫青这话算是定基调了,此话一出,算是给诸位吃了颗定心丸。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不好进攻,但括苍关也没有胆量主动出击,因此呈现出僵持局面。关于打破这种局面,李校尉的提议是稳中求胜,需要的时间长,消耗的资源大。李校尉的建议是险中求胜,时间短,一旦成功立竿见影。

  夏校尉和李校尉的提议都有各自的道理,在我看来,其实可以结合一下。”

  李当户和夏侯晔听到卫青的话,彼此看了对方一眼,隐隐似乎抓住了什么,可一时间又说不出来。

  卫青继续讲解说:“我的计策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表面上是请求长安那边派出援军,暗中则是派精英部队,进入括苍关后方,直取闽越王城!”

  在场众人,听到卫青的说法后,齐声问道:“如何操作?”

  “最开始将请求长安派出援军的消息散播出去,同时秘密下令让庐江、豫章暂停之前计划的行军的路线,先将精锐调过来。

  这样一来我们便有充足的理由,退守在括苍关外,等待援军到来。闽越军也不会因为汉军迟迟未进攻,而产生疑虑。

  在此基础上,战船每日都在运输粮食,我们可以偷偷将绕路将部分精锐汉军,借此机会转移到括苍关后方。但军营中的汉军,要保持数量不变,至少要让闽越军认为数量不变。”

  听到这里,曹英瞬间反应过来:“增兵减灶,减兵增灶!”

  卫青点头说:“没错,我之前跟你们讲解过,闽越军是通过生火的炉灶,来判断军队的数量。所以在调兵的同时,军营中的炉灶不能少,如此创造一个假象,迷惑闽越军,让他们误判断汉军已经打定主意,等待援军后再出手。

  如此一来,括苍关的闽越军,会前面的汉军牵制住,给另一支精锐汉军,创造出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直取王城!”

  卫青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李当户拍手称赞道:“若此计成功,等闽越军得知王城遭受攻击,在想要回救只怕也来不及了,甚至还会丢掉括苍关。”

  夏侯晔也补充说:“如果闽越军想要强攻牵制括苍关的汉军,双方攻守逆转,闽越军天险的优势,也不复存在!

  没有了天险的优势,即便有大妖、猛兽助阵,以我汉军之威武,气势之胜,也丝毫不惧闽越的这些宵小之辈!”

第二十七章:各司其职

  军中的主帅,就跟朝廷中的天子一样。

  正如天子面对远方来的激奏时,不是先将自己的看法,或者决策说出来,再让诸位大臣评价是否合适,而是等重臣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拿出解决之策后,再做决断。

  一名合格的主帅,也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不需要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拿出应对的方法来,这些是幕僚们的工作。

  他们要做的是在无数种建议中,选择出一条正确的应对之道。

  可惜羽林军是卫青一手带出来的,羽林军里面的每个人,卫青都太熟悉了。

  以至于卫青在他们开口之前,就已经猜到了他们的想法,更多的是为他们查漏补缺。

  这种情况有利有弊,有利是指上下一心、方便调和,有弊则是容易出现视野盲区,考虑不够全面。

  自古但凡是名将,没有哪个喜欢兵出险招,即便韩信用兵如神,多次取得以少胜多的辉煌战果,那也是没有办法,手里就三瓜俩枣,如果不兵出险招的话,正面不对对手。

  所以到最后垓下之战时,韩信亲率三十万大军层层推进,而不是只带着少数军队,再以奇致胜。

  现在的卫青不算名将,至少与历史留名的那些战神、杀神、兵仙相比还差得远,不过卫青在两次带兵的过程中,已经多少初显名将的端倪。

  卫青也是不喜欢出奇制胜,他更希望稳扎稳打,通过强大的军队,直接正面推过去,将敌军活活压死。

  但卫青又不局限于稳扎稳打,当正面战争无法取得突破时,能很快的想到应对之策。

  所谓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本质上是声东击西,《三十六计》中的每一条计策,道理都浅显易懂,真正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完美的执行这些计策。

  声东击西的重点在于,如何声东?如何击西?

  声东的作用在于牵制对方主力,击西则是主要目的。

  如果做不到声东,就无法成功的牵制到对方主力,这样会直接影响击西的顺利与否。

  如果做不到击西,即便声东的效果再好,也只是狺狺狂吠,对战局起不到半点效果。

  现在既然指定好了作战计划,那就要开始布置作战任务了。

  “刘华,稍后你重新地方安营扎寨,务必要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做到易守难攻,最好让闽越军看到后,就认为汉军打算坚守不出,等待长安援军到来后,再做决战!

  找到合适的地方后,先将附近的地面清理一遍,记住,任何植物,哪怕是跟草,也都给我拔干净了,拔不干净就烧,总之要保证寸草不生!

  做完此事后,你再散布出消息,说汉军打算长安援军到来,短时间内不会主动出击。”

  刘华:“诺!”

  刘华是负责情报,无论是散布谣言,还是保证军中消息不被泄露,又或者选择安营扎寨的地方,都是他的任务。

  卫青又看向窦杰说:“窦杰,你立刻通知豫章、庐江两地的汉军,让他们遣精锐,务必在十五日之内与我军汇合,违令者立斩不赦!”

  “末将得令!”

  十五日,是卫青计划攻入闽越王城的时间,当闽越王城传来遭到攻击的消息后,括苍关必然会做出反应,无论是进攻还是营救闽越王,都是给括苍关前的汉军机会。

  但如果此事汉军兵力不足,不仅会措施良机,甚至会让自己陷入危局。

  卫青再看向李当户说:“李当户,你暂时挑选出一万精锐汉军,记住动静不要太大,也不要提前跟这些将士们说,以免走漏消息被闽越军发现。这些汉军三天后,乘坐战船依次转移。萧白,提前准备好军粮。”

  一支军队中鱼龙混杂,想要不泄露消息,是非常难得。

  试想一下,后世旅游的时候,导游组织几十人的团游,都能出现把人丢了的情况,更不要说在这没有手机电话的时代,靠着口与口的交流,想要在不泄露情报的前提下,调动上万的军队。这不仅需要军队强大的执行力,对将士的统筹能力也有极高的要求。

  羽林军中与其他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将士,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此!

  羽林军中的每个成员,在统筹运作方面,都是极为优秀的,他们少的是临战作战的经验,这是书本上学不来的,必须要亲临战场才能体会得到。

  萧白、李当户应诺。

  “汪成、荣膺、卫戍,你们三位是老将,按理说如果本帅不在军营里,统帅全军的权利应该交到你们手里。”

  三位老将听到卫青开口,瞬间明白了。

  卫青这话直接透露出两个意思,第一,卫青要亲自带兵攻打闽越王城;第二,括苍关前的汉军指挥权,恐怕要交给夏侯晔了。

  卫青亲自带兵攻打闽越王城,属于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事情,按理说主帅的责任是坐镇中军,至于带兵攻打王城的事情,要交给其他将士们来。

  但作战计划定下来后,此战的关键点在于能不能迅速的拿下闽越王城,其他的都是在做牵制。既然这一仗如此重要,卫青没理由不亲自指挥。

  当初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曹操在得知了袁绍军粮在乌巢后,也是亲自带军杀过去的。因为这一仗太重要了,容不得有半点损失,交给其他人的话,曹操本人不放心。

  同样的,卫青如果只派李当户带兵去的话,也不放心。李当户的性格受李广影响太深,打仗的风格飘忽不定,或是大胜或是大败,现在这仗只能胜。

  三位老将听到卫青的话,很自觉的说:“单凭主帅吩咐,末将竭尽全力,绝不敢有丝毫怠慢。”

  卫青点头,和三位老将相比,夏侯晔或许还显得比较稚嫩,带兵的时间不多,无法面面俱到。

  但夏侯晔风格稳扎稳打,绝不会犯错误,这种人擅长将优势转化为胜势,他做不到绝地翻盘,也不会给敌人以小博大的机会。

  从没有说会打顺风仗,比不过会打逆风仗的说法。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擅长作战的人已经可以将兵、情、战、势,了然于胸,运筹帷幄,用力于消除一切战争隐患,不给敌人反击的机会,夏侯晔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夏侯晔走的是历史上的卫青路线,而李当户则类似霍去病。

  像夏侯晔这种人适合代替卫青坐镇中军帐,指挥三军;而李当户则适合带领精锐,如同一把尖刀,直接刺入敌人要害。

  卫青看向夏侯晔说:“如果我不在军中,军中大小事物都交给夏侯晔处理。夏侯晔,三位将军带兵多年,经验丰富,如若是遇到什么不决的事情,务必要听一听三位将军的看法。”

  夏侯晔闻言应诺,并像三位将军行礼,卫青这算是把最重要的任务,交到了他的肩膀上。

  三位将军在夏侯晔行礼后还礼,这些时日里,他们与夏侯晔也经常打交道,知道这位即将二十岁的青年,有这不符合其年龄的稳重。

  将重担交给夏侯晔后,卫青又看向曹英说:“曹英,到时候你与我同行。”

  曹英称是。

  卫青带着曹英,除了私心给他捞功绩外,还有就是考虑到如果作战顺利攻打下闽越王城,到时卫青必然要马不停蹄的赶往前线,继续指挥战斗,那闽越王城交给谁来管理?

  思前想后,最合适的还是曹英。

  曹英别的能力或许不行,但执行力绝对是众人里面最高的。

  卫青只要在离开闽越王城前,拿出应对之策交给他,再让林仲和张季一文一武辅佐,曹英绝对能一一安排好,萧规曹随这方面,曹英算是融会贯通了。

  命令下达后,每个人都各司其职。

  很快汉军暂停进攻的消息传了出去,闽越王听到后先是感到一阵轻松,在此之前闽越王几乎夜不能寐,生怕在睡梦中被惊醒,听到括苍关失守的消息。

  但轻松之后,又是感到无尽的压抑,汉军识破了他的计策,选择稳扎稳打的作战方式,是不打算给自己留任何机会。

  之后闽越王立刻召集其他重臣商议应对之策,会议中就有人提出不如先发制人,主动出击,打汉军一个措手不及。

  此提议瞬间被众人否决,开玩笑了,闽越军依仗着天险方能抵挡汉军的进攻,现在让闽越军主动放弃天险,去进攻汉军是脑袋秀逗了?

  汉军安营扎寨的地方很讲究,首先南面靠山方便向阳采光,其次附近有水源,并且军队驻扎在河流的上游,三条蛟龙放入水中,根本不怕闽越军采用水攻的作战方式。

  如果扎营扎得不好,就会被敌人劫营。汉军各个帐篷之间,太远了,互相照应起来不方便,太近了,又怕敌人用火烧,汉军的帐篷之间在二十步左右,基本不超过三十步,也不会少于十步。

  之后先用栅栏把军营围起来,这种木栅栏叫“寨”,这也是所谓的安营扎寨。

  在做完这些后,又在外面挖了一条壕沟,如果时间足够充裕的话,还要在最外面立一圈土坝子,也就是所谓的“壁垒”,敌人来的时候,趴在上面射箭最方便。

  这种营寨攻打起来,就跟攻城差不多。

  如巨象兵适合平地作战,主要凭借巨大的冲击力,和气势压倒敌人将对方冲散,虽说不善于守城,放在括苍关里有点浪费资源,但主动进攻汉军如今的营寨,也得白送!

  通常用象兵攻城,是让士兵坐在上面,通过射箭来射杀守城或着楼橹、t望台的敌人,起到攻城塔的作用。

  然而闽越军的弓弩跟汉军的弓弩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其次汉军的营地地势较高,地形狭窄,巨象兵根本冲不起来。

  冲起来的巨象兵叫象兵,站在原地的巨象兵,那叫活靶子。

  理论上榕树妖不仅力大无穷,而且恢复力极强,很适合攻城,榕树妖的问题在于,她的强大要建立在扎根的前提上。

  榕树妖在战斗前,要将根扎入地下,这需要时间,防守的时候不用担心,跑到汉军脚下,还想优哉游哉的扎完根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