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33
太深奥的经济理论即使说了,魏征和戴胄也不明白。
于是打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敢问戴尚书,一贯钱能做什么?”
戴胄道,“一贯钱能买三十三斤米。”
秦墨摇头,“我不这么看,我拿一贯钱买三十三斤米,于是我有了米;米商拿了这一贯钱可以换一匹绢,于是米商有了绢;布商拿一贯钱去买肉,于是布商有肉;屠夫有了一贯钱,可以去青楼嫖个娼;妓女拿了一贯钱,可以去买胭脂水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才是一贯钱的真正作用,如果把钱藏起来,才是真正的有害。所以要鼓励消费,不要看到勋贵和富人拿钱来买我酒,就觉得有害,朝廷不是从中收的两万贯的税?不是可以用于军事和民生?”
“这……”戴胄和魏征的眉头都皱起来了,秦墨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他们一时半会都无法理解……
“难道老夫错了吗?”戴胄想不通。
“天下的钱不是不变的,随着生力产的发展,钱也在变多。”秦墨叹道,“我打算在中科院开一门经济学,戴尚书有空可以来听一下。”
末了,秦墨又道,“若是有朝一日商业极端繁荣,朝廷甚至可以免去农税,百姓可安居乐业,那才是真正的盛世。”
“免去了农税,朝廷怎么办?”魏征问。
“若是朝廷一年收一万万贯商税,农税可否免去?”秦墨再问。
商业的重要性无须多言,但这个时代,即使是李二,魏征等这种精英都无法看透。
南宋以半壁江山就可以对抗蒙古,靠的就是极度发达的商业。
“真会有这样一天吗?”李二心驰神往,“若是有朝一日能够免除农税,我大唐江山将可万世永固。”
“只要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会有那么一天的。”秦墨点头。
后世,早已免除了农业税,甚至政府还会对农业进行补贴。
靠的是什么?还不是极度发达的商业。
“真能如此吗?”魏征和戴胄陷入了沉思,秦墨的话给他们震撼太大。
“过段时日,我会写一本关于经济的学说。等你们看了之后就知道能否如此了。”秦墨叹道,“商业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你们的想象。”
经济理论的普及势在必行,否则历史会出现反复,宋朝时商业极度发达,到了明朝,当权者限制商业,却把所有的重担压在农民身上,再加上土地兼并,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造成了穷人纳税,富人纳凉的奇葩局面,一年税收不过几百万两银子,根本支撑不起整个天下。
秦墨要的是普及正确的经济理论,让天下人达成共识,即使是改朝换代,也不影响商业的发展。
第0165章 经世济民之学
用几贯钱粮食酿造而成的酒拍卖了二十万贯,成功的说服李二在银行设立税收的专用账户,本来应该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是秦墨完全高兴不起来。
他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是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忽视了对大唐经济理论的改变。
魏征和戴胄都是大唐的精英,他们都是这样的想法,其他人可想而知。
这让秦墨有种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他早已知道会遇见这种情况,既然发现了问题就马上去改变。
从醉仙楼离开之后,秦墨除了第二天去银行办理纳税和给朝廷开通纳税账户的事情外,就完全缩在秦府,就连中科院也都不去了。
马周虽然授官了,但是早已有替代的老师,不用秦墨自己出马了。
秦墨躲在秦府,不眠不休的从网络上查找着关于经济学的理论,一连三天,大门不出,删删减减,终于完成了适合唐朝的经济学理论,书名就是《经济学》。
抄好书籍之后,秦墨马上去到老阴货的府上,找到他。
“秦墨,你怎地如此憔悴?”老阴货看到秦墨形容枯槁,感到很意外,“有什么事说来让老夫听听,看是否能够帮忙。”
秦墨一向是以足智多谋著称,即使是朝廷大臣焦头烂额的问题,到了他这里也是迎刃而解,现在看他这模样,似乎是遇见了极大难题。
秦墨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些纸,“麻烦长孙伯伯帮我把此书印刷成册,要一千份。”
当初为了避免五姓七望把苗头直接对向他,于是就隐藏在了幕后,除了有数的几个人,没人知道秦墨在印书坊有份子。
印书坊的管事和工匠都不认识他,所以只好来找老阴货,让他帮忙。
“《经济学》?”老阴货接过来,翻开之后,立即眼睛一亮,“妙!实在是太妙了。”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涉及到国家,个人等各个层面。
“这《经济学》一书足以开宗立派。”老阴货赞叹道,“以前许多未解之处,读过此书之后真是豁然开朗。”
秦墨笑而不语,这是无数后人的智慧,怎么会不厉害。
“此事就劳烦长孙伯伯了。”秦墨笑道。
“朝廷诸公皆应精读此书。”老阴货点头,“某马上命印书坊连夜赶制此书。”
有了老阴货开口支持,秦墨就知道事情成功了一大半,因为此时的老阴货是尚书省尚书兼吏部尚书,名副其实的宰相。
第二天下午的时候,老阴货家里的管事就拉了整整一车的书籍来到秦府。
秦墨也不搬进去,直接拉到了皇宫,求见李二。
丽正殿。
秦墨见到了李二,“陛下,我的《经济学》已经写好,请陛下一观。”
秦墨把一本《经济学》给李二。
李二开始翻看起来,越看越兴奋,等一本书看完,整个人已经是忍不住在丽正殿里走来走去,“此书无比精妙,实乃治国良策,百官皆应熟读。”
对于管理国家,李二是没有完整的理论的,所有人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靠圣人著作治国是不靠谱的,但凡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相信这些。
而秦墨的经济学却是阐述了该如何治国的理论,并不止是论述商业的重要性。
使李二感到无比的震惊,此前的不解,都已明朗,对于应该怎么治理国家也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有了这《经济学》,治理国家易如反掌矣。”李二兴奋得面色发红。
秦墨提议道,“陛下可将此书印发天下,并在科举之中加进去。”
“善!”李二满意的点头,“在朕看来,科举考试,不管是儒学,还是算学,还是你的科学都比不过此书重要,马上增加印发,朕要让百官都要看到。”
科学也好,儒学也罢都不能让士子领悟到治国安邦之法,对于治理国家来说实用性并不是很强。
这不是大唐科举才有的毛病,而是整个封建时代都无法解决的难题,而经济学一书横空出世,却让这一切有了根本性的逆转。
至于孰重孰轻,秦墨无意和李二讨论,反正都有利于实施他的计划就对了。
“陛下,我拉了一马车过来,就在宫外。”秦墨笑道。
“马上送进来。”李二吩咐后,太监马上就去把书抬进来,足有三百多本。
第二日早朝,李二什么事都不让上奏,就把《经济学》一书分发给诸位大臣。
“朕新得一书,名为《经济学》,乃是经世济民之学,可谓是治国安邦之良策,现请诸位爱卿一观。”
随着黄门太监把书发下去,大臣们就迫不及待的翻阅起来,能够得到皇帝如此之高的评价,让他们忍不住阅读。
当朝臣们看到书里的内容时,皆是惊为神作。
“蓝田候果然有济世安民之才,老夫佩服得五体投地。”魏征忍不住赞叹,他本以为秦墨会重点辩解商业的重要性的,但却没有,《经济学》一书重点阐述的经济的原理和治理国家。
虽然其中也有阐述商业,税收等方面内容,但并不是重点,尤其是书中对商人的论述,引用了马克思对资本家的论述,让魏征眼界大开。
商业要大力发展,但必须要在掌控的范围之内,秦墨在书中阐述了商业立法的意见。
《经济学》一书,不但阐述了经济原理,更结合治理国家来展开论述,让大臣们茅塞顿开,原来国家要这样治理,原来社会是这样的。
“此书乃是蓝田候所著?”大臣们震惊了。
朝会后,《经济学》风靡长安,一书难求,颇有洛阳纸贵的节奏,而秦墨也是被称赞有经世济民之才,颇有开宗立派,成宗做祖的节奏。
魏征和戴胄更是跑来秦府向秦墨请教不懂之处,秦墨当然是不吝指点。
一切都往着好的方面发展。
第0166章 麻沸散和盲肠手术
秦墨的《经济学》开始只是印出了一千份,官员们并不能做到人手一份。
所谓上行下效,上面的大佬都说好的书,下面肯定要打破脑袋来读,否则和上级交流的时候,如何讨好?
抛去这个原因,秦墨的《经济学》被赞为经世济民之学,更是让官员和士子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
谁不想学到精深的学问,谁不想习得治国安邦之策,得到君王抬举。
经世济民之学何等高深,若无名师传授,如何能够学到,秦墨把这学问弄出来,对普通官员和士子而言不异于天上掉馅饼。
于是购书中心的大门被士子挤爆了,印刷速度根本跟不上,官员和士子们不是一本一本的购买,而是一堆一堆的购买,谁没几个亲朋好友,此书拿来送人却是再合适不过的礼物。
对此,秦墨自然是喜闻乐见。
《经济学》能够如此盛行,除了这本书的内容确实是了不得,还有大唐此时民风开放有关,包容性强有关,若是放到明清,朱程理学盛行的时代,只怕被当成异端。
也幸好是大唐,不过如果是明清,秦墨也不会花那么多精力来做这些无用功,他会直接打造一直现代化的军队,造反,建立他所要的盛世。
这几日,不但是魏征和戴胄,就连老阴货,房玄龄,杜如晦也前来讨教不懂之处,秦墨自然是一一解答。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学》这本书必定会由长安往周围扩散,不出半年,必定会流行到整个大唐,从而时刻影响到大唐的每一个角落。
在封建时代,诸书立说乃是大家才能够有的待遇。
《经济学》给秦墨带来了巨大的名气,之前的发明和中科院虽然也能令秦墨名声大燥,但大唐的读书人还是把秦墨当成了非主流。
科技被别人当成工匠之学,是旁门左道,不入流,但《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乃是治国良策,谁敢轻视。
现在凭着《经济学》的重大影响力,才算是正是跨入主流的圈子,得到认可。
除了经济学,秦墨卖酒大业也正是进入了正轨。
太白仙酒,他已经说了是万贯一瓶,而且一年只出十瓶,自然不会食言,于是只有千贯一瓶的烧刀子了。
千贯一瓶,大唐的勋贵富人完全能够消费得起,在招呼贵客的时候都会买一瓶。
至于李二这个臭不要脸的,只喝万贯一瓶的,而且不给钱。
除了卖酒,玻璃的制品也开始少量在长安开始流行,当然价格是十分昂贵的。
至此,秦墨不会再缺钱了。
秦府。
温室大棚已经盖好了,秦墨指挥着秦家的农户在温室大棚里运送菜苗。
青瓜,白菜,豆角,西红柿,菜花,卷心菜,西红柿,玉米,土豆,番薯……
秦墨把现代有的蔬菜都弄来了,此前已经在城外的封地里栽下了,目的就是为了在温室大棚的时候移植,这是早就计划好的事情。
现在的温室还开着门和通风口,等到入冬,天气冷了之后,才完全封闭。
看着绿色一片的温室,秦墨很欣慰,冬天有青菜吃了。
在秦墨指挥农户折腾温室大棚的时候,孙思邈来了。
“秦墨,麻沸散研制出来了。”孙思邈兴奋的叫着,大步向秦墨走来。
麻醉药在汉朝就有了,是华佗研制出来的,不过后来失传了,孙思邈在秦墨的帮助下,穷索天下医术典籍,终于让他找到了蛛丝马迹,并开始进行了试验。
孙思邈加上太医署的太医们强强联手,在花了秦墨几万贯之后,终于把麻沸散给弄出来了。
“太好了。”闻言,秦墨也是十分的高兴,以后做一些手术就不用他再从未来带麻醉剂来了。
“安全性如何?”秦墨关切的问。
“已经用兔子进行了试验,没有问题。”孙思邈喜欢亲身试药,秦墨建议他用兔子做试验,孙思邈从善如流答应了。
“好!”
秦墨很高兴。
“有一个肠痈的病人,老夫此前已经用针灸帮他暂时止痛了,现在有了麻沸散,是不是可以帮助他做手术了。”孙思邈问。
肠痈,也就是盲肠炎,在这个时代可是绝症,就是孙思邈也只能用针灸和药物暂缓,也只是推迟发作的时间。
盲肠炎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把发炎的肠子切掉。
这个处理方式秦墨也和孙思邈说过了。
历史上最早的手术是三国的华佗做的,比西方不知道早了多少年。
病人刚开始听到要把肠子切掉是拒绝的,但是当孙思邈告诉他,要么切掉坏死的肠子,要么等死,病人就只能冒死一搏了。
“那就去做吧。”
秦墨笑道。
上一篇:恋爱要在学习之后
下一篇:冒险公会不是约会平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