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33
他带领农学院的学生们分别奔赴各地,选取了关中十个地方进行取样,随后汇总取样的结果。
这些调查的方法自然是秦墨带过来的,属于统计学的范畴。
植树节后的第三天,李恪返回长安,将调查取样的结果汇报给了李二。
“父皇,儿臣率领农学院的学生们分别奔赴关中各地,已经取得样本,地里的蝗虫卵极多,有极大的可能性发生蝗灾。”
李恪将调查的结果向李二进行汇报,对于这个结果李恪十分的忧心。
因为对皇位无缘,所以他全心意的投入到了农业之中,对于可能发生的蝗灾自然是十分的担忧。
李二也是眉头紧皱,“蝗灾非人力所能抗衡,除非接连降下大雨,否则难以避免。”
对于蝗灾,自然科学里面也说得很清楚了,当初为了防止五姓七望用蝗灾来搞事情,秦墨已经普及了关于蝗灾的相关知识。
除非降下足够多的雨水,使得蝗虫卵不能够孵化才能够避免这场灾难。
李恪问道,“那该如何应对?”
李二沉吟道,“此事你不用担忧,朕和宰辅们商议过后,在拟定应对之策。”
“是!”李恪点头。
自从被秦墨警告过之后,他也十分知趣的远离政事。
这对于他自己来说是一个保护措施,李二自然也乐观其成。
毕竟李承乾没有犯下什么错误,还是一个合格的继承者,李二也没有换太子的打算。
所以对李泰和李恪兄弟二人“不务正业”的行为,也是十分的默许。
李恪离开之后,李二便吩咐内侍,“招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戴胄等人前来政事堂议事,还有秦墨也叫来。”
此时正是下午,廊下食之后,大臣们皆是各自回到自己衙门进行值班。
半个时辰之后,老阴货等人齐聚政事堂。
等到人齐了之后,李二开门见山的道,“李恪率领农学院的师生们奔赴关中各地,进行了调查取样,发现地中蝗虫卵极多,如果没有足够的雨水,关中将再次发生蝗灾。”
戴胄道,“陛下,臣也注意到了此事,也派了户部的官员去调查,正想向陛下上奏呢。”
关中的干旱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对于庄稼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作为户部尚书的戴胄自然也看到这点。
李二到,“现在调查的结果已经出来了,诸卿可有什么应对办法?”
众人皆是面面相觑,没有人能够提出有效的法子来。
老阴货开口说道,“陛下,蝗虫那是天灾,非人力可以消灭,朝廷能够做到的就是准备救灾的物资,避免百姓流离失所。”
戴胄点头道,“赵国公所言甚是,户部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关中各地的粮仓贮备皆是十分充足,一旦发生蝗灾,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就可以救灾。”
李二感慨道,“如今已经不是贞观二年了。”
“陛下所言甚是,如今大唐国强民富,区区蝗灾动摇不了大唐的根基。”
对于这次的蝗灾,李二等人皆没有什么惶恐。
蝗灾会让粮食减产,担心百姓会饿肚子?
那就把粮食给准备好,现在大唐的粮食多的都吃不完,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李二以及老阴货的人就是这种心态。
魏征皱着眉头道,“难道就什么都不做,坐等着蝗灾降临?”
戴胄叹道,“某也想做些事情,可是面对蝗灾,却是无可奈何。”
老阴货等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李二道,“朕已经派人去请秦墨,对于蝗灾,他了解的比我等多一些,看他是否有什么见解?”
他正说着,外头就有内侍进来禀报说秦墨来了。
“请他进来。”
得到允许之后,秦墨进了政事堂。
“参见陛下!”
他抱拳向李二行礼。
“不必多礼!”李二摆手道。
“不知道陛下招我前来所谓何事?”看到政事堂里头老阴货等人都在,秦墨也有些疑问。
李二说道,“是为了蝗灾之事,李恪的调查已经有结果了,如果干旱持续下去,蝗灾将无法避免。”
秦墨摊手道,“蝗灾乃是天灾,以大唐如今的技术手段,无法解决。”
戴胄问道,“难道就什么都不做?”
秦墨笑着反问道,“难道戴尚书没有做好救灾的准备?”
戴胄的,“已经做好了。”
秦墨想了一会,提议道,“不如将关中可能发生蝗灾的事情公布出去。”
“公布出去?”
秦墨解释道,“这场蝗灾对大唐影响有限,但却是一个考验百姓应对灾难的态度机会,同时也能让百姓早做准备。”
“考验百姓?”李二以及老阴货等人皆是面面相觑,蝗灾考验的往往都是朝廷的救灾能力,现在秦墨却是打算将其变成考验百姓的机会,这样他们感到十分的新奇。
“朝廷对民间进行了多年的普及教育,现在是验证成果的时候了。”
秦墨想看看,他普及科学的成果如何。
李二沉吟片刻,随后点头道,“自古以来,面对灾难时,百姓总会惊慌,这次朕也想看看他们面对蝗灾时是何表现?是否比贞观二年时有所进步。”
第0901章 怕蝗虫太少不够吃
“那就通过《贞观日报》将此事向天下公布。”李二做出了决定。
秦墨对天下百姓不遗余力的进行了多年的科学教育普及,在再次面对大规模的蝗灾时,他们的表现如何?
这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
自古以来,天灾就经常被人所利用,用来要挟皇帝,百姓被愚弄,认为是皇帝失德的表现。
当然,因为秦墨的存在,敢于利用天灾来要挟皇帝的人已经不存在了。
谁敢乱来,五姓七望就是他们的榜样。
但是百姓面对天灾的态度,却是李二等人想知道的。
李二作出决定之后,秦墨便马上命人在报纸上发布了消息。
第二日。
《贞观日报》的头版头条就刊登了李恪的调查报告,题目是:关中有可能发生蝗灾。
文章做出的结论是,如果关中继续干旱下去,将有可能发生蝗灾。
报纸发行的速度非常快,很快就到了百姓们的手里。
“关中有可能发生蝗灾?”
不少人看到这则新闻,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皆是脸色大变。
对于天灾人祸,这是老人经历的太多了。
别的不说,单是贞观二年的王家就令他们印象深刻。
有人会心慌,但更多的是镇定。
长安的百姓,多数已经不依靠种田谋生了。
现在工业才是长安的第一大产业,养活了大批的产业工人,他们一个月的工资收入甚至抵得上种地一年的收入。
这种情况之下,对于可能发生的蝗灾,自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发生蝗灾就发生吧,反正不指望地里那点粮食过活。”
城里的百姓对于蝗灾并没有什么惊慌。
“万一粮价上涨呢?”有人担心因为蝗灾,粮价会如同贞观初年那样疯狂的上涨。
当时,粮价可是疯狂的涨到30文一斤。
“粮价怎么可能上涨?现在大唐的粮食有多少,你心中没数吗?”
“对头!大唐的粮食多得都吃不完了,以前还有人拿土豆番薯作为主粮,现在这些都是牲畜吃的。”
……
这是城中的百姓的看法。
百姓们的态度自然也是通过百骑反馈到李二那里,知道百姓们如此淡定,李二以及老阴货等人都感到十分的欣慰。
这次蝗灾,民间没有人在说是皇帝失德导致的。
这些年,李二也是尽力的维护自己的形象,百姓们逐渐忘记了他杀哥宰弟,囚禁亲爹的事情。
百姓们是健忘的,对于皇室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他们可不感兴趣。
他们关心的是谁能够让他们吃饱,李二做到了,他们就会铭记李二的恩情。
至于李渊,他们是不关心的。
“这只是城中百姓的看法,他们不需要靠种田谋生,不知道那些农户们是什么想法?”李二在欣慰的同时,也想知道那些庄稼汉们的想法。
毕竟,在关中,农民才是数量最多的,也关系着大唐的稳定。
秦墨笑道,“这还不简单,直接派一些学生下去过做一些问卷调查便可以了。”
“问卷调查?”李二眼睛一亮,这种新奇的调查方式,他还是头一次听说。
秦墨到,“问卷调查的可靠性很高,可作为依据。”
李二高兴的道,“那就去做问卷调查。”
于是一声令下,中科院的学生们就开始忙活了。
这件事情,孔颖达自告奋勇的包揽了下来,让准备自动请缨的戴胄干瞪眼。
不过他也没有办法,毕竟学生们不归户部管。
他倒是可以派一些官员下去,但是民间的百姓对于官吏们可能会心存敬畏,这对于调查的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正是考虑到这点,秦墨才建议让学生能去进行问卷调查。
理由也十分充足,就直接说这是秦墨给他们布置的作业。
秦墨在民间的威望是极高的,百姓当他是神灵一般来膜拜,知道是秦墨布置的作业,自然愿意认真配合。
“你问某对关中可能发生蝗灾有什么想法?”
李恪也亲自带队了,他穿了一身便衣,认真的收集着百姓的看法。
“来来来,到某地粮仓里看看。”
老农将李恪带到一个大仓库里边,“看到没有,某家中的粮食,几年都吃不完。”
“如今地里干旱,某干脆让土地休养,发生了蝗灾也不怕。”
这态度十分明显,那就是百姓对于可能发生的蝗灾,毫不担心。
这只是一个缩影,百姓们都是这个想法。
“蝗灾来了也好,那蝗虫可是美味至极,可是价格却不低,这时确实可以好好的饱餐一顿。”
蝗虫对百姓们来说就是一个美味佳肴。
“就怕数量太少,不够吃哦!”
这些想法反馈到李二那里,让他哭笑不得。
原来蝗虫在百姓的眼中,就是美味的食物。
知道这些后,秦墨这是哈哈大笑,这说明科学的普及教育成功了。
第0902章 关于保护费的博弈
上一篇:恋爱要在学习之后
下一篇:冒险公会不是约会平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