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33
地点是崔家。
虽然在这个时代,五姓七望代表着智慧,但是以他们的目光自然玩不过一千多年后的秦墨。
一连十几天,人民出版社数十台印书机,数百匠人连续赶工,印出了数十万策册书籍,全部被那些世家买下。
十几万贯钱全部流入秦墨等人的手里。
他们以为老阴货是在亏本出售,李二是在打压山东士族,于是疯狂购买人民出版社印出来的书籍,要让老阴货吐血。
然而经过十几天,人民出版社却依然坚挺,各大世家终于也发现自己犯下大错。
崔民干气得吐血,“叔玠误我。”
本来他们就没有想过老阴货等人是在亏本出售,结果王圭自作聪明提醒他们,让他们产生了误会,然后现在发现王圭错了。
那些书籍成本可能真的在三百文以下。
于是他们又聚在一起了。
王圭自我检讨道,“此次是某的过失,累诸位损失惨重,回头王家会向大家作出补偿的。”
崔民干道,“五姓七望同气连枝,何分彼此。”
十几万贯,每家几万贯,也不是什么大的损失,完全承受得起。
只是比起损失金钱更加可怕的是,现在书籍的成本降到了三百文以下,这才是令人绝望的事情。
“这该如何是好?”各世家之人皆是愁云惨淡,这意味着他们在教育方面是权威会受到冲击。
一直享受着高高在上地位的他们如何甘心就此跌下凡尘。
然而除非他们能够改朝换代,否则一切都是徒劳。
手里没有兵权,改朝换代只是奢谈。
不过让他们束手就擒却也不甘心。
崔民干发狠道,“那长孙无忌欺人太甚,我等需让他见识一下我等厉害,没有墨,没有纸,我看他如何印书。”
“正是此理。”
众人纷纷附和,商议动用影响力给书坊断纸断墨。
“可查清楚,那书坊所在何处?我把它烧了。”有人更狠。
王圭叹道,“大势已去,如之奈何。即使烧了那书坊,又能如何?王家动用潜藏的暗子,终于查出那长孙无忌动用了新式的印书之法。”
世家众人沉默不语。
这是技术的进步,并非是人为的因素,反而更令他们恐惧。
“我等敦促家中子弟勤学才是正道。”王圭道,“即使是那些寒门子弟能够读书又如何?即使是正面竞争我等又有何所畏惧?我等世家子弟天生就占尽优势,若还争不过寒门子弟,还有何话可说?”
一番辛苦之后,发现却是徒劳无功,他也不由得意兴阑珊。
“就算如此,也不让长孙无忌那老阴货好过。”有人不服气,“买来的书籍,我等降价出售,再联合各家纸坊升价。”
这次就连王圭都没有反对。
大家的损失肯定要找回来。
“日前,长安城里突然流行吃飞虾,你们可知此事?”卢家主事之人卢望突然道。
“飞虾不过是低贱之物,我等簪缨世家怎能吃那等事物?”崔民干嗤笑道。
即使是“飞虾”味美如虾又如何?他们簪缨世家,什么东西没有。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言语之中对李二等人颇多看不起。
卢望却是摇头道:“事情没那么简单,极旱必蝗的道理你们可知?”
得了他提醒,众人立刻反应过来。
“你是说有可能发生蝗灾,陛下察觉了?所以希望形成这股吃蝗虫的风潮化解蝗灾?”崔民干问。
“必是如此。”
“陛下想得太过简单了,即使把蝗虫吃干净了又如何?”崔民干冷笑道,“没有粮食,百姓活不下去,是要造反的。”
蝗虫不够吃!老百姓度不过饥荒。
郑家之人道,“难怪我管家跟我说有人在暗地里收购粮食,此事必是陛下所为。”
崔民干冷笑道,“既如此,我等可加入抢购,抬升粮价。”
“不妥,此事若让陛下知晓,我等需讨不了好。”王圭制止道。
卢望却笑道,“此事易尔,我等可命人暗中传播蝗灾消息,同时各家粮铺停止售粮,自然也可达到目的。”
“只是可怜了天下百姓。”王圭还是有一点良知的,只是家族的束缚却让他走不出来。
家国天下,家在国的前面,自古以来能够舍家为国的屈指可数。
“叔玠何须介怀,我等也不过是让百姓早知道此事,可早做打算。”崔民干安慰他,“若陛下答应关了长孙无忌的印书坊,我等自然可以助朝廷度过难关。”
“正是此理,我等也是为了巩固国本。”在他们看来,国本就是他们这些士族,那些寒门庶族何德何能与他们并立于朝廷。
他们却是打算借此事逼迫李二了,若李二不妥协,只怕就会有言官上奏,说李二失德才引起的大旱蝗灾,要他下罪己诏。
第0079章 谣言四起
在贞观年间,士族门阀,五姓七望在朝廷上并无占优。
李唐是在关陇军事集团的支持下夺取的江山,所以朝廷的话语权掌握在关陇集团的手上。
五姓七望在朝廷上的多是清贵散官,例如言官。
加上李二的刻意打压,士族在朝廷上的影响力不大。
但其在民间的影响力则是极为恐怖的,这也是后来李二重开科举的缘故,但因为科举制度的设置不合理,有行卷制度,虽然有寒门庶族借此鱼跃龙门,但还是比不过士族。
刚开始的时,士族多以门荫入仕,不适应且不接受科举考试这种新的出仕方式,给了寒门庶族机会。
但“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中枢进行了重建,“五姓”借助于科举制度而重新抬头,比如荥阳郑氏,盛唐时为宰相者难寻身影,而自中唐开始,连续出现了十多位宰相和重臣,遂有“郑半朝”之说;又如清河崔氏,有荫唐一代,其支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青州房共10人出任宰相,“安史之乱”前任宰相的仅有2人,事变后进入中唐,则陆续有8人为宰相。
世家大族之所以重新崛起,与掌握了科举权有密切关系,再有就是在适应了科举考试制度后,世家大族深厚的家风与知识传统使他们在考试中占有特别的优势。
世家大族能够掌握科举权,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教育方面的垄断权,加上行卷这一不合理的制度,才造成了他们在科举方面的垄断。
但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却是动摇了世家大族在教育上的垄断,加上秦墨帮李二设计的科举糊名制度,却是将这个打破了世家在社会地位上的优势。
随着读书的普及,世家大族迟早扑街。
门荫入士的制度,秦墨倒没有建议李二取消,因为这样做的话,等于是站在天下所有士族的对立面,甚至关陇集团都会成为敌人。
即使只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大量廉价书籍充斥在市场之上,也引起了五姓七望的恐慌,并由此发起了反击。
在朝廷上他们没有话语权,于是打算在民间对李二发起反击。
于是仅仅是一夜之间,整个长安城开始流传起了流言——明年将发生蝗灾。
皇帝让大家吃蝗虫,是想要借此消灭蝗虫。
伴随着这个流言的是粮价的上涨。
市场上粮商几乎是商良好的一样,关门了。
这些粮食大粮商背后几乎是各大世家大族,否则他们也不可能做大。
这年头没有背景,想要把生意做大是不可能的。
世家大族占据了粮食的大部分份额,他们一关门,粮价几乎是一日三涨,百姓疯狂的抢购粮食,长安令奏报,已有百姓因此发生冲突,多人受伤。
这个消息也通过飞骑传入李二的耳中,急得他嘴巴冒泡。
“命人去查,散布谣言者夷三族。”李二发怒了,丽正殿里摔破了十几个茶杯,几个小太监拖下去打板子。
太监宫女都瑟瑟发抖,不敢靠近,生怕惹到暴怒之中的皇帝。
长孙皇后劝道,“二哥何故如此暴怒,这些太监宫娥也是可怜人,何必为难他们。”
“该死的士族!此事必是他们所为。”
暴怒中的李二烦躁的在丽正殿里转圈。
然而没有证据,李二也奈何不了他们。飞骑已经回报,散播谣言的人已经逃出了长安城,这让李二几乎一拳打在了棉花里,郁闷得吐血。
“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进宫议事。”
半个时辰之后,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三人进丽正殿。
“参见陛下。”
三人向李二行礼。
“免礼。”李二的面色很不好。
“不知陛下找我等前来所为何事?”看到李二的面色不好,三人对视一眼,由老阴货发问。
李二把飞骑的谍报给他们,“你们看看这上面的密报。”
老阴货三人看完,都觉得事情的大条。
房玄龄道,“陛下,此种谣言要马上辟谣,抓拿散播谣言者。”
李二道,“此事乃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敌对朝廷,散播谣言者早已逃之夭夭了。”
“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稳定粮价。”杜如晦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关键,“请陛下开仓放粮稳定粮价,对于抬升粮价者严厉处罚。”
李二皱眉道,“克明所说,朕已命人去办了。只是收效甚微,虽拿下了几个抬价的粮商,但是其余的粮商都关门了,百姓买不到粮食,长此以往,怕是要出大乱子。”
房玄龄道,“如今只能紧急从外地调集粮食进长安了。”
然而其他地方的粮食也不充足。
老阴货道,“必须得澄清谣言,稳定民心,否则粮价稳不下来。”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只要百姓不信谣,粮价自然会稳定下来……
“久旱必蝗。”李二忧郁了,“散播谣言者就也能如那秦墨一般从地里数出蝗虫卵,言之凿凿,百姓如何肯轻易相信?”
散播谣言的人把这条说出来,老百姓到地里果然找出了蝗虫卵,那恐怖的数量,如同瘟疫一般将恐惧散播到整个关中。
“此事必是那些士族所为,没想到他们之中也有能人。”长孙无忌也是愁眉不展。
对于蝗虫的规律,古人也是有总结了,虽然没有像现代那样精确,但也八九不离十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听了李二的话,也是一脸懵逼。
老阴货解释道,“秦墨通过地里的蝗虫卵预测了蝗灾的事情,如果继续干旱,明年六月必有蝗灾。”
“所以长安才流行吃飞虾?”
房玄龄很快把两件事预测起来了。
“你们可有办法?”李二看向三人。
房玄龄道,“蝗灾乃是天灾,非人力可敌,只能调外地粮食进长安以备不时之需。”
杜如晦也是点头。
虽然号称房谋杜断,但是面对这种棘手的局面,他们竟然也束手无策。
“此事交由你们去办。”
随后,房玄龄和杜如晦退下,老阴货继续留下议事。
老阴货叹道,“活字印刷的事情操之过急了,引起了士族的反抗。”
活字印刷术触动了士族的根本利益,使得他们发起了激烈反抗。
否则即使他们知道有蝗灾之事,也不会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来散播谣言。
“谁知道明年会有蝗灾,可惜那林邑的粮食一时半会还运不回来。”李二很遗憾,要是知道明年有旱灾,活字印刷术怎么也得等度过了危机才推行。
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即使现在停下来士族也不信了。毕竟今年可以停下来,明年也可重新启动。
李二要挖士族的根,于是士族也发起了恐怖的反击,这是两败俱伤之局,没有和解的可能性了。
老阴货等人虽已命心腹前往林邑购买粮食了,秦墨的“龙珠”也命人携带去了,但没有几个月回不来。
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该如何是好?
上一篇:恋爱要在学习之后
下一篇:冒险公会不是约会平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