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发明家(穿越大唐之我有电脑) 第29章

作者:33

  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对农业的重视。

  李二和长孙皇后,李承乾,李丽质都来了。

  至于李泰这个小胖子,是一个书呆子,沉迷书海不可自拔,据李承乾说因为要读书,不肯来。

  秦墨觉得小胖子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科研人才,可以考虑对他进行重点培养,免得他和李承乾争夺太子之位,影响他的大计。

  除了李二一家子,陪同的还有长孙无忌这个老阴货,老秦,尉迟老傻。

  两大门神是李二的保镖,一般出行都会带他们。

  拖家带口的李二让秦墨吐槽他是不是想去郊游。

  因为昨日长孙皇后的取笑,李丽质看着秦墨的目光总是含情脉脉,一副动了心样子。

  让秦墨感叹古代的女孩子真是早熟,并在心里大喊三声我不是萝莉控。

  贾家的稻田在城外十里。

  一路行来,田野间不时看见金黄一片,那是稻田,李二一家子欢声笑语,不时指指点点。

  因为关中人喜欢吃小麦,水稻种得少,而且此时已过了小麦的收割季节,入眼处并没有看见金黄的一片,稻田只是稀稀落落的,如同衣服上的补丁。

  一行人很快到了贾家村,终于看见了成片的稻田了。

  贾路仁带着贾家老小在村口迎接。

  “草民参见陛下。”贾家上下激动得直打摆,家族的腾飞似乎就在眼前,祖先的学问似乎很快能够传遍天下。

  “免礼。”李二一身常服,打量着贾路仁,此人就是秦墨所说的乡野遗才了,看起来和一个老农没有太大的区别。

  不过他一向不是以貌取人之人。

  “陛下,这稻田如何?”秦墨打量着两旁的稻田,发现贾家的水稻挂的稻穗更加的多,也更加饱满,均匀。

  他目测了一下,应该有四百斤。

  但是秦墨后世见的稻田多了,比贾家的更好,自然没有很意外。

  但拿来忽悠李二等人却是足够了。

  李二等人果然是欣喜若狂。

  “此处水稻确实比某路上看见的稻田还丰产许多。”李二很激动,“贾家所有的稻田是否都是如此?”

  “贾家的稻田产量都相差无几。”贾路仁点头道。

  环顾四野,发现确实如贾路仁所说。

  “立刻收割,某要看看亩产多少?”李二下命令道。

  他已迫切想要看到水稻的亩产量。

  一声令下,贾家上下数十人便干劲十足的投入其中。

  李二还嫌不够快,命令部分侍卫加入其中,他自己也忍不住,脱下鞋子,卷起裤管,抢过一把镰刀加入其中。

  皇帝都加入了,老阴货等人自然也不能在一边看着。

  唯独秦墨没有加入,他在一边指挥。

  一边收割,一边脱粒,脱粒的水稻装在麻袋里。

  半个时辰后,一亩地收割完毕。

  脱粒好的水稻已经开始上称。

  每称出一部分都有人报出字数。

  50斤。

  100斤。

  150斤。

  200斤。

  250斤。

  300斤。

  随着数字的不断上升,李二面上的喜意更甚。

  “回陛下,亩产总量420斤。”

  最后贾路仁汇总了数字,让李二喜不自胜。

  “好!若是天下粮食皆能翻倍,天下百姓再无饥馑之患。”

  至于说北方人不吃水稻,等他们饿的时候连树皮都吃,这根本都不是事。

  长孙皇后恭贺道,“恭喜陛下,粮食亩产翻倍,即使是灾荒之年,百姓也能安然度过,不会再去逃荒,流离失所。”

  老秦和尉迟老傻,老阴货三人也是恭贺李二……

  兴奋的搓着手,李二问贾路仁道,“若按照你的种植方法,是不是所有的水稻都能够达到这个产量?”

  贾路仁回答道,“只要科学种植,是能够达到这个产量的,而且草民读完蓝田伯的《水稻种植技术》,发现我的种植方法还有许多可以完善的地方,或还能增加一些产量。”

  还能增加产量?

  李二高兴坏了,“回头马上推广秦墨的水稻种植技术。”

  之前秦墨已把《水稻种植技术》给李二看过,他的感觉是不明觉厉,秦墨推说是海客自海外带来,于是李二让他去试验之后推广。

  现在有贾路仁者这个真实的案例存在,李二就马上心动了。

  秦墨道,“推广是必须的,但是水稻亩产四百多斤已经是极限了,只有去创造新的品种才能够再增加产量了,臣把贾路仁请进中科院进行杂交水稻的试验,一旦试验成功,亩产千斤必能实现。”

  “好!放手去需要什么尽管和朕开口。”

  这时秦墨道,“现在大唐的老百姓种植水稻不懂选种,育种也不懂,施肥也不懂,全靠天吃饭,产量不足两百,这就需要科学的引导了。”

  秦墨把李二叫来自然又是推销他的科学。

  李二点头称是。

  “人们常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殊不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若是不重视科学,像贾路仁这种大才还要埋没于乡野多久呢?这就是我叫陛下发展科学和增设科举科目的原因。”

  这是批评李二了,李承乾和李丽质一脸崇拜的看着秦墨,觉得他好厉害敢批评他们父皇。

  “大才埋没乡野不能发现,此乃朕的过失。”李二叹道,“你放手去干,某也想看看科学能发展到何等的地步。”

  秦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贾路仁一家已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了,皇帝说他们是大才。

  数代人的坚持终于有回报了。

第0055章 活字印刷术问世

  见识到科学的魅力之后,李二下定决心要大力发展。

  毕竟李家万世为君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哪怕是有一丝希望他都不会放过,而且现在他看到了,希望很大。

  “陪某走走。”

  李二把秦墨,老阴货,尉迟老傻,老秦四人叫来。

  四人在田垄之间散步。

  “活字印刷术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这是李二近期十分关注的一件事情,世家门阀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大到他这个皇帝夜不能寐的地步,心心念念的想要打破世家门阀对教育权的垄断。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却是有可能将这个局面打破,所以他全力支持。

  也因这个事情重大,李二连长孙皇后都没有告诉,现在侍卫把四周隔得远远的,他们的谈话没人听得见。

  老阴货道,“臣已命匠人日夜兼程赶制字模,三千常用字已经制出几套,现在已经在印刷子史经集,待集够足够的书本之后就上市。”

  三千常用字已经足够面对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了。

  闻言,李二面露喜色,问道,“不知价格几何?”

  秦墨当初描绘的局面是活字印刷能够打破世家门阀,这就要求书本的价格要很便宜才行。

  “因为纸张毕竟贵,价格只有现价的三分之一,没有钱赚,只能是赔本赚吆喝。”老阴货一脸为难的道。

  这话说得太不要脸了。

  即使是三分之一,里面的利润也足有一半多。而且印刷的数量越多,成本也会降得越多。

  李二把老阴货叫来主持此事,目的是为了逼他和关陇集团,世家门阀划清界限。

  然而李二太低估人性了,没有一年百万,他大舅子会替他背这个锅吗?

  不把秦墨给供出来就算不错了。

  尉迟老傻挖挖鼻孔,表示我是白痴,听不懂你们说什么。

  老秦则是别过头去,这么不要脸的话他说不出来。

  李二感动的道,“辅机深明大义,某定会铭记于心,断然不能让你们亏钱。”

  这是要补贴的节奏,然而李二嘴皮动了一下,最终没有说出什么给钱的话,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想要装逼,发现没有本钱。

  只是催促秦墨,“造纸术的改进进行得如何了?速速降低成本才是。”

  “已在进行中,出产还需时日,至少要到年底才能大规模造出白纸。”

  秦墨选取的造纸术是用竹子来造,需要经过斩竹漂塘、煮徨足火、舂臼、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等步骤才能最后成纸,需要时日比较长。

  当然,和活字印刷一样,秦墨也没有参与其中,只是躲在背后指挥。

  “此事关乎社稷,辛苦你们了,你们再坚持一些时日,按秦墨所言,白纸很快就可以造出来了。”

  李二给他们打气。

  说完,他板着手就走开了,似乎是觉得脸红。

  等李二走远之后,尉迟老傻才开口,“你个老阴货,整天算计人,你说没有赚什么钱,若是陛下拿钱补贴,我等岂不是犯下欺君之罪了。”

  老阴货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了解陛下,他很抠的,不会给钱的。”

  尉迟老傻点头,“说的也是,陛下把齐王府赏赐给我之后,后悔了很久。”

  即使知道李二肠子都悔青了,尉迟老傻也没有主动推辞,把财物还回李二,当然李二也丢不起这个脸重新拿回来。

  老秦道,“价格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只怕天下的书坊要溃不成军,到时候只怕世家门阀反弹会非常激烈。”

  亏钱倒是其次,他们不在乎这点钱。书坊不是世家门阀的来钱的主要途径,关键是如此之多的廉价书籍面世,对世家门阀的教育垄断的冲击可想而知,到时候引发的反弹可想而知。

  不过老阴货他们头铁,应该可以顶得住。为了家族的万世基业,再苦难要是顶住,更何况李二让他们上,不敢不上。

  “为了社稷,某都和世家门阀撕破脸皮了,赚点钱难道不应该?”老阴货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活字印刷是秦墨给他画的大饼,准备拿来当做传家之业来经营的,为了家族的万世荣华,与世家门阀对抗又如何。

  为了荣华富贵,他都鼓动李二杀哥宰弟了。

  老秦点头道,“某一生征战,落下一身毛病,确实也需要点钱补补残躯。”

  听见他们的对话,秦墨翻着白眼,这就是贞观名臣,该你们名传千古。

  “不知道书坊可有名字?”秦墨插话道。

  大唐给店铺取名字很没有水平,直接在店铺面前加姓,例如长孙家的铁厂就叫长孙氏铁厂;秦家的冰店就叫秦氏冰店。

  秦墨觉得应该给印刷厂取个威风一点的名字。

  “叫四姓书坊如何?”尉迟老傻提议道。

  众人皆是暴汗,这听起来和四姓家奴一般,于是皆是反对。

  “叫人民出版社如何?”

  这个名字一听就霸气,于是老货们皆是同意。

  “书店叫购书中心如何?”本来想叫新华书店的,但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新华字典,进而发现秦墨这个幕后黑手,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不得不说有点遗憾。

  老货们觉得很不错,于是也定了下来。

  两日后,大量的书籍出现在长安城一家名为购书中心的书店里,价格只有现价的三分之一,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炸下,掀起了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