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发明家(穿越大唐之我有电脑) 第129章

作者:33

  这好办,秦墨让老阴货派人去给他们放贷,利息也不高,就两成。

  不少孤注一掷的粮商抵押房屋田产,借款来购买粮食。

  短短七日的时间,从林邑运回来的粮食卖出去三分之二,足足回笼了一千万贯的资金。

  老阴货,尉迟老阴,孔颖达几个老家伙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老阴货购买粮食花了六万贯,买入的时候两文钱一斤,卖出的时候却是二十五文钱一斤,扣去路上的损耗,足足翻了十二倍,加上其他的收入,他的身家已经破百万。

  尉迟老傻和孔颖达也大同小异,赚的也不少。

  看着千万贯的钱,李二难得大方一次,对秦墨许诺,赚的钱对半分。

  关键这是拿秦墨的粮食赚的钱,如果是赈灾就算了,拿来赚钱,不分给秦墨就太黑心了,虽然脸厚心黑,但这样的事情李二也没好意思做出来。

  粮商和五姓七望们终于注意到事情不对了,于是停止了收购粮食,开始观望起来。

  “是时候动手了。”

  秦墨一声令下,新一期的《贞观民报》发行,如同压死了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0238章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一期的《贞观民报》发行了。

  头版头条就是《大唐从林邑购买二百万贯粮食》。

  为了达到效果,这篇文章由孔颖达亲自撰写,数易其稿,李二还来报社监督报纸的印发。

  “粮商们完了。”李二看到报纸喜道,“可惜未能竟全功。”

  对于没能把粮食全部卖出去,而且还要花钱收购回来,李二有些遗憾。

  秦墨笑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只有握在自己的手里才能安心。”

  现在剩下的粮食只有三分之一,若是拿来赈灾,能不能够坚持到蝗灾之后的粮食收割都未得而知,缺粮的后果不堪设想。

  唯有用把粮商的粮食都重新弄回来,整个计划才算完美。

  报纸如期的发布了。

  长安城百姓很快就知道了朝廷从林邑运运回来足够的粮食了。

  林邑是什么地方呢?

  报纸里做了介绍,那是一个粮食能够一年产三季的地方,粮食多到烂到仓库里,多到要拿来铺路,而且大唐已经从那边带回来谷种。

  在报纸里面,孔颖达按照秦墨的意思夸大的金额,购买粮食的金钱变成了两百万贯,粮食的价格则是从两文钱变成了一文钱。

  然后还把老阴货,尉迟老傻,孔颖达也从林邑购买粮食的事情说出去了。

  此前老阴货,尉迟老傻,孔颖达三家大规模销售粮食的事情终于有了合理的解释了。

  百姓们都相信了。

  “这是朝廷的诡计,陛下黔驴技穷矣。”

  五姓七望和粮商们皆是不信,看到《贞观民报》报道,他们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朝廷和李二在使诈,想要诱使他们降低粮价。

  不过当他们看到报纸里着重提到的一句,“为迷惑不法商人,朝廷故意用麻袋装了沙子,并让他们看见,促使其大力购买粮食。”的时候,他们崩溃了。

  原来这都是朝廷的计谋,这回他们不得不信了。

  因为贪心,他们落入了朝廷的算计里面。

  文章的最后说,这是朝廷的胜利,是大唐百姓的胜利,呼吁大家不要再抢购粮食,以后的粮价只会越来越低,林邑的粮食会持续不断的运回来,预计到年底,粮食的价格将会降到两三文钱一斤。

  粮商们集体吐血了。

  这是那个混蛋出的毒计,粮商们皆是蝗恨得牙痒痒。

  “卑鄙之徒。”

  然后有人跑去孔家询问事情的真相,当然去的人一定不是粮商,只是好奇的勋贵。

  孔颖达啥都不说,把来人带到自己的库房,里面堆着仓库的钱。

  孔颖达苦恼的道,“钱多也是一件烦恼的事情,都没地方放了,拉去银行,每天也存不了多少,真是苦恼啊。”

  “孔祭酒赚了多少?”来人眼睛都放光了。

  “不多,就赚了一百万。”孔颖达谦虚的道。

  尉迟家,长孙家也都上演着这样的情景。

  消息传出,粮商们更加绝望。

  王家。

  五姓七望再次齐聚。

  这次他们损失大了。

  “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从外面找到粮食,我等失算了。”王寿叹道。

  自从五姓七望在朝廷上的势力被一扫而空之后,王寿俨然变成了带头人。

  卢旺面带愁色,“些许损失,我等还承受得起,只是这对我等大事是否有影响?”

  五姓七望积累了数百年的财富,这次粮价大战也只不过是损失三百万贯,七家每家损失几十万贯,并不是什么不可承受的代价。

  他们所忧心的是,朝廷运回来了粮食,即使蝗灾爆发,也有足够的粮食赈灾,那么他们再想举事,成功率就大为降低了。

  “稍安勿躁,现在还没到言败的时候,鹿死谁手还未得而知。”王寿道,“且先看山东之事如何再说,若是一切不如意,我等只能从此当朝廷的顺民。”

  众人皆是点头。

  五姓七望还抱着最后的一丝期望,但是粮商们却陷入恐慌了,此前所有关门的粮铺,都开门了,然后降价了。

  但却是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百姓恨透了这些提升粮价的粮商,加上此前已经抢购到了足够多的粮食,起码一两个月之内不用再买粮了。

  这还没完,为了更加打击他们,李二还派人大张旗鼓的把粮食运进城,此前为迷惑五姓七望和粮商,都是晚上运粮回来的。

  当百姓们看到一望无际的运粮队伍时,彻底信了《贞观民报》所说的。

  粮商们把价格降到了二十文,依然无人问津。

  十五文,这是跳楼价了,然而依旧无人问津。

  老百姓对粮商骂得更加厉害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活该你个龟孙子卖不出粮食。

  “粮商们完了。”秦墨笑道。

  李二问,“接下来该如何实施?”

  粮食还在粮商们的手里,如何顺利的从他们的手里弄回来是一个问题,一旦让他们知道朝廷手里的粮食不足,就会功亏一篑。

  秦墨笑道,“此事易尔,各家店铺把粮食价格降到五文钱一斤,并且每人每天限购十斤,理由是防止粮商抢购低价粮食,影响民生,到时候百姓肯定会对陛下歌功颂德,而且还不会怀疑朝廷粮食不够,到时候粮商们手里的粮食肯定卖不出去了。”

  李二问道,“只是如何不引起粮食的怀疑呢?”

  秦墨笑道,“找一个御史去弹劾陛下与民争利,让陛下兜底,然后朝廷再出面不情不愿的低价收购粮食。”

  那些粮商的背后都有着勋贵的身影,只要有人弹劾,他们绝对会跟进的。

  “朕知道了。”李二点头,为了大计,即使是被弹劾,他也是甘之如饴的。

  于是第二日的大朝会,就有御史出弹劾李二与民争利了。

  “陛下身为民主,却与民争利,还算计百姓,恐有损朝廷威严。”

  “臣请陛下把钱还回给百姓。”

  “此事断无可能。”李二直接拒绝。

  “粮商手里粮食挤压,卖不出去,快要家破人亡了,陛下难道忍心看他们家破人亡?”

  一连三日,李二被弹劾得焦头烂额,老阴货,尉迟老傻,孔颖达也被带上。

  最后,李二似乎服软了,“朕把他们手里的粮食买回来还不行吗?”

  “陛下圣明。”

  那些打了鸡血的御史们才放过李二。

  计划终于按照秦墨的设想进入了最后一步。

第0239章 剪羊毛

  按照秦墨的剧本,把粮商们的粮食收回到朝廷的手里才算成功。

  于是在李二一副很不情愿的表情里,老阴货和尉迟老傻,孔颖达三人负责回收粮食的事宜。

  粮商们发出了欢呼,自以为得救了。

  长安城粮商有数十家,被坑的粮商皆是派人到吏部来商议粮食回收的事情。

  吏部大堂里,只有老阴货、孔颖达和尉迟老傻有坐,粮商来了之后,只能站着。

  老阴货伏案处理政务,将粮商们足足晾了半个时辰,终于他们才耐不住性子开口。

  “赵国公,我等依照朝廷的旨意商议粮食回收的事情,如何处理,还请赵国公示下。”

  老阴货还没开口,尉迟老傻就道,“还怎么处理,以市价收购尔等手中粮食,多一文都没有。”

  “五文钱一斤?我等不服。”

  满怀希望而来,却没想到得到的却是失望。

  “朝廷未免欺人太甚了?我们可是花了二十五文钱收购朝廷的粮食的。”粮商皆是不服。

  尉迟老傻怒道,“欺负你又如何?区区一届商人也敢做次,信不信老夫揍你一顿。”

  他把跳得最欢的一个人提了起来,作势要打。

  “敬德息怒。”孔颖达将其拦下。

  这次的会谈自然是不欢而散了。

  粮商们自然不肯答应如此苛刻的条件,于是回去找自己的后台去了。

  于是,第二日的朝会,李二再次被弹劾与民争利。

  这次声势却是弱了许多,因为此前许多御史是得了李二的指使才跳出来的,否则他们吃饱没事干才帮助无良的粮商说话。

  韦良道,“陛下,此前朝廷二十五文钱出售粮食,为何现在回收粮食才五文钱一斤,与民争利至斯,朝廷威严荡然无存,还请陛下原价收购。”

  韦家是关中的大粮商,这次粮价大战中也是损失惨重。

  李二还没说话,戴胄就出列反驳,“韦御史,粮商们将粮价抬至50文一斤,你不出来弹劾,如今却出来弹劾陛下是何道理?莫非你是粮商背后的后台?”

  众人皆知韦家是粮商背后靠,但这些事却不能承认,韦良怒道,“戴尚书,你休要含血喷人。”

  窦准出列道,“臣弹劾韦良居心叵测,损公肥私,请陛下治他之罪。”

  自从通过秦墨向李二投诚之后,窦准现在就是李二最忠实的走狗了,此前有人弹劾李二,他早就想咬回去了。

  “胡说八道。”

  朝廷上,御史们战成了一团,李二高坐于龙椅之上看着好戏。

  “够了,都给朕闭嘴。”李二怒喝,“粮食回收就按五文钱一斤,多了一文都没有,再过两三个月,等下一匹林邑的粮食运回来,粮价将会跌到两三文钱一斤,休怪朕没有提醒。”

  那些家里有粮铺的官员们皆是在哀嚎,这是要大出血的节奏。

  “朕只给三日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就让他们把粮食烂在仓库里。”

  韦良道,“陛下,不可再从林邑买粮了,谷贱伤农啊。”

  老阴货讽刺道,“难道粮价涨到五十文一斤,百姓吃不起饭就不伤农了吗?”

  窦准跳出来,“臣弹劾韦良居心叵测。”

  韦良气得半死,此前他们还曾联手对付秦墨来着,结果现在窦准投靠了秦墨,处处与韦良作对。

  “粮食回收之事就此打住,不许再提,否则休怪朕不客气。”

  若不是缺粮,他连五文钱都不愿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