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调色盘 第129章

作者:月鸦

后者也不谦虚,给自家老板弄了一本书。

就这样,又到了某天晚上,眠羽关掉了《我的世界》,打开夏寻弄来的那本书,开始了深入的学习——

①单反相机是什么?

单反,就是指单镜头反光,这是当今最流行的取景系统,大多数35mm照相机都采用这种取景器。在这种系统中,反光镜和棱镜的独到设计使得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

因此,可以准确地看见胶片即将“看见”的相同影像。

单镜头反光系统的心脏是一块活动的反光镜,它呈45°角安放在胶片平面的前面。进入镜头的光线由反光镜向上反射到一块毛玻璃上。早期的SLR照相机必须以腰平的方式把握照相机并俯视毛玻璃取景。毛玻璃上的影像虽然是正立的,但左右是颠倒的。

为了校正这个缺陷,现在的眼平式SLR照相机在毛玻璃的上方安装了一个五棱镜。这种棱镜将光线多次反射改变光路,将影像传送至目镜,这时的影像就是上下正立且左右校正的了。

取景时,进入照相机的大部分光线都被反光镜向上反射到五棱镜,几乎所有SLR照相机的快门都直接位于胶片的前面(由于这种快门位于胶片平面,因而称作焦平面快门),取景时,快门闭合,没有光线到达胶片。

当按下快门按钮时,反光镜迅速向上翻起让开光路,同时快门打开,于是光线到达胶片,完成拍摄。然后,大多数照相机中的反光镜会立即复位。

DSLR,数码单反相机,或称为数码单反相机,就是指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即Digital数码、Single单独、Lens镜头、Reflex反光的英文缩写DSLR,它的感光器件是CCD或CMOS。此类相机一般体积较大,比较重。

在单反数码相机的工作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反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与此相对的,一般数码相机只能通过LCD屏或者电子取景器(EVF)看到所拍摄的影像。显然直接看到的影像比通过处理看到的影像更利于拍摄。

单反数码相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这是单反相机天生的优点,是普通数码相机不能比拟的。

另外,现在单反数码相机都定位于数码相机中的高端产品,因此在关系数码相机摄影质量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的面积上,单反数码的面积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这使得单反数码相机的每个像素点的感光面积也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因此每个像素点也就能表现出更加细致的亮度和色彩范围,使单反数码相机的摄影质量明显高于普通数码相机。

“妈的,好复杂。”

总之,看到这里的眠羽已经开始打瞌睡了,啥玩意儿啊?

但她还是耐着性子,往下继续翻。

②无反相机?

无反相机即无反光板相机,也称半透镜相机。早在胶片单反相机时期,佳能等光学厂商便设计出采用半透镜技术的单反,用意其实是想在超高速连拍时,消除传统单反反光板上下运动所产生的振动、延迟、取景器全黑时间过长等不利因素。

无反相机与单反相机的区别在于有无反光镜。

“哦,夏寻用的就是无反相机……”

接下来好像开始讲术语了。

③光圈

光圈是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它的大小决定着通过镜头进入感光元件的光线的多少。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其中,F=镜头的焦距/镜头的有效口径的直径。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光圈的直径。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光圈的作用在于决定镜头的进光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越小。简单的说就是,在快门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光圈越小,画面比较暗。

光圈的种类有:固定光圈,猫眼式光圈,瞬时光圈,兼快门光圈。

光圈及快门优先

高端数码相机除了提供全自动(Auto)模式,通常还会有光圈优先(Aperture Priority)、快门优先(Shutter Priority)两种选项,让你在某些场合可以先决定某光圈值或某快门值,然后分别搭配适合的快门或光圈,以呈现画面不同的景深(锐利度)或效果。

光圈起到下列作用:

1、限制由镜头进入的光通量,调节影像的亮度;

2、减少镜头的残留像差,提高解像力;

3、变换景深;

4、使画面中心部和边缘部的光量均匀。

“不看了不看了。”眠羽随手翻着。

④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是数码相机快门的重要考察参数,各个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的快门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使用某个型号的数码相机来拍摄景物时,一定要先了解其快门的速度,因为按快门时只有考虑了快门的启动时间,并且掌握好快门的释放时机,才能捕捉到生动的画面。

通常普通数码相机的快门大多在1/1000秒之内,基本上可以应付大多数的日常拍摄。快门不单要看“快”还要看“慢”,就是快门的延迟,比如有的数码相机最长具有16秒的快门,用来拍夜景足够了,然而快门太长也会增加数码照片的“噪点”,就是照片中会出现杂条纹。

另外,主流的数码相机除了具有自动拍摄模式外,还必须具有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光圈的大小,然后相机根据环境光线和曝光设置等情况计算出光进入的多少,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照静止物体。

而快门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快门的速度,然后数码相机根据环境计算出合适的光圈大小来。所以,快门优先模式就比较适合拍摄移动的物体,特别是数码相机对震动是很敏感的,在曝光过程中即使轻微地晃动相机都会产生模糊的照片,在实用长焦距时这种情况更明显。

⑤感光度

这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制定,将光敏感度数值化后的规格。数值越大,感光度越高,吸收光的能力越强。ISO感光度可在摄影菜单等进行设定、变更。

将ISO感光度变为2倍,则照射在图像传感器上的光线量变为一半时为正确曝光。例如将ISO感光度从ISO 100提高1档变为ISO 200时,则需相应地将快门速度提高1档,或将光圈值收缩一档后即可拍摄。想要加快快门速度将运动的物体定格,或收缩光圈将景深(看起来清晰对焦的范围)加深时非常有用。室内等昏暗环境下快门速度容易变慢,这是造成照相机晃动及被摄体移动而导致模糊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提高ISO感光度,则可加快快门速度来减轻模糊。想要收缩光圈将景深加深或加快快门速度将运动的物体定格,但因光量较少,仅由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无法解决时,可以通过提高ISO感光度来解决。

⑥关于曝光三要素:快门、光圈和感光度(iso)

我们都知道曝光的三要素是快门速度、光圈和感光度(ISO),但对于不熟悉的朋友,很难弄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三要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我们通常称快门,是指相机快门从开启到关闭的时间,通过这个来控制CCD的感光时间。通常我们用分数形式来表示,比如1/500表示快门开启到关闭是0.002秒, 1/100是0.01秒, 1/10是0.1秒, 1/2是0.5秒, 小7的快门是自动模式时是1/2~1/1000(有时也可以到1/1500),手动模式下是16~1/1000。

再简单说一下不同快门速度的一些简单运用。

1、拍摄运动物体的时候,我们想要凝固某个瞬间,比如运动员冲刺到终点的瞬间,水花溅起的瞬间,我们一般用快快门速度,这样我们可以得到很清楚的一个照片;

2、还是拍摄运动物体,但是我们想要表现主体的动感,那么我们就可以适当的调慢快门速度,故意让画面有些糊,这样看起来更有动感,再一个就是我们拍摄水流的时候,慢点的快门,可以得到水流如丝绢般的效果;

3、在光线暗的时候,我们需要用慢快门来增加曝光量,比如拍摄夜景的时候,我们经常用几秒的快门速度,有的时候用到10多秒的都有。

光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光圈越大,能透过的光越多,反之越少。我们平时所说的光圈值F2.8、F8、F16等是光圈“系数”,是相对光圈,并非光圈的物理孔径,与光圈的物理孔径及镜头到CCD的距离有关。数值越大,孔径越小。我们小7的光圈范围,广角端是f2.8~f8.0,长焦端范围f4.8~f8.0,那就是最大光圈是f2.8或f4.8,最小光圈是f8.0。

对于光圈一般有下面的一些用法:

1、利用光圈来控制景深的长短,相同的参数下,大光圈景深浅,小光圈景深长,所以在我们需要虚化背景的时候我们一般用大光圈,相反想要得到更大的景深,就用尽量小的光圈;

2、在拍摄剪影效果的时候,我们一般用小光圈。

感光度(ISO)

感光度(ISO),顾名思义,他反应的是相机CCD对光的敏感程度,小7的范围是64~3200(3200是在110w像素下才有效的),iso64是敏感度低,iso3200最高。

一般低iso可以很好的控制噪点,得到好的画质,相反,高iso的早点多,画质相对差,尤其是到了iso800以上,几乎不能接受那效果。iso对曝光量影响比较大,低iso需要大些的曝光量,高iso则需要小些的曝光量。

再说三者关系之前,我先说说曝光量这个概念,我们把快门从开启到关闭,ccd从开始感光到结束的这个过程称为曝光,从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一张照片受快门,光圈和感光度三个因素影响,为了得到一张好的,满意的照片,我们需要适当的把快门,光圈和感光度组合起来。这时候我们引入曝光量这个概念,他和光线强度以及感光度有关。

数码相机里面储存了许多曝光量的参数,通过测光系统得来的数据,进行运算对比,然后相机给出相机认为合理的曝光参数,这就是自动模式和P模式的曝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