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第一厂公 第413章

作者:截教0九千岁

“卖报,卖报,大明日报。”

听到这稚嫩的呼喊声,刘一景不免心里头一阵的好奇。

大明日报!

这是个什么东西。

他听过邸报,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大明日报,什么是后期,这京城里面,又出了这么一个稀罕玩意了。

“停车。”

心里头好奇,他便让车夫停了马车。

“你去让那小孩过来。”掀开马车的帘子,他对随从吩咐道。

“是,阁老。”

等到随从将那小孩喊了过来,刘一景也下了马车去。

“大人,您要报纸吗?”那孩童看到刘一景,心里头不免一阵怯弱,怯怯的对刘一景问道。

刘一景望着小孩怀里的报纸,越发的好奇,他随手从这孩童手里接过一份报纸来,小心的打开来,仔细端详起来。

他不看还好,这一看,眼睛便再也挪不开了。

就在这冬日的街道上,这位身穿袍服的老阁老站在那里,手里捧着一份报纸,看的津津有味,他时而蹙眉,时而莞尔一笑,时而摇头。

这一份四开的报纸,十几个版面,十多篇文章,刘一景一口气读完,之后方才抬起头来。

这所谓报纸,到底是何人的手笔,真心奇思妙想啊。

看着报纸上的文章,虽然有些粗俗,其中几篇写风花雪月的文章,更是不成体统,但是,粗俗之间,却带着一股子新颖之气,让人看得很是舒服。

“孩子,我问你,这报纸,是从哪里来的?”刘一景小心的将手里的报纸合上,望着那孩童询问道。

“回大人的话,这是灯市那边一家叫做大明报社的商号给我们的。”那孩童怯怯的应道。

“那我再问你,这一份报纸,多少钱?”刘一景接着问道。

“四十文。”小孩伸了伸手应道。

四十文!

刘一景都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话,怎么会这么便宜呢。

看看这报纸,光是这纸就很讲究,只怕就这纸张的价格,就不下三十文了,更不要说这报纸上通篇的文章了。

“孩子,你这些报纸,我全都买了。”刘一景心里头琢磨着这事,一口气便将这孩童手里的所有报纸都给买了下来。

等到刘一景掏出随身的钱袋子,取出了两锭银子,那小孩赶忙将自己布袋里面的报纸全都取了出来。

那孩童得了银子,谢过刘一景,便高高兴兴的离开了。

街道上,刘一景站在那里,望着手里的报纸,越发的狐疑起来。

第437章 报纸的威力

早晨的内阁署衙,一群内阁大学士们,正凑在一起,围着那刚买来的报纸聊的热火朝天。

“这篇文章,到底是哪号牛人写的,这味道也太重了吧,那些东林党的老学究看到了,岂不要气的吐血三尺啊。”大学士葛林笑着说道。

那笑声,别提有多幸灾乐祸了。

其他大学士,听到葛林的话,也都笑着点头。

是啊,这篇文章,太毒了,毒的让人有点不忍直视。

不过嘛,文章是毒了点,但是,文章通篇读起来,让人很是舒服,一口气便能读完。

再往下面看其他文章,特别是那风花雪月的文章,这是一篇所谓连载的文章,文章名为金陵雪。

名字不错,很有意境。

再看看这文章内容,虽说是那秦淮河上的风流韵事,但是,读起来,似又在讽刺着某些人。

“怎么我感觉,这报纸上的所有文章,都是冲着江南那群清流去的呢?”有一个大学士忍不住了,小心翼翼问道。

“没错,我也有这样的感觉,这报纸,不会又是辽东王鼓捣出来的新玩意吧。”另一位大学士压低了声音,小声说道。

听到这位大学士的猜测,其他人先是一愣,随后齐刷刷的点头附和。

有可能,非常有可能。

这报纸,简直可以说是开历史之先河,是亘古所未有的,这等奇思妙想,想想看,又有几人能想得出来呢。

而在这当下大明朝,怕也只有辽东王才有这精力鼓捣这些稀罕玩意。

这个时候,刘一景从外面进来,手里还拿着那几十份从街上买来的报纸。

本来吧,他还打算跟内阁的一群大学士一起分享分享这稀罕玩意呢,可等他进来后,却发现,这人手一份报纸。

好吧,感情,大家伙也都买了报纸。

等刘一景听完这群大学士们的猜测后,有点坐不住了。

这事,还是得去问问辽东王。

若这报纸,真的是他办的,那是不是可以,在这报纸上,写点关于变法的事情。

京城内,因为这小小的一张报纸,变得热闹了起来。

茶馆酒楼内,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拿着一份报纸,凑在一起喝着茶读着报纸。

这一时之间,报纸这个名字,成为了这京城人说的最多的话题。

更有一些不识字的人,干脆请人来读报纸。

京中,几个东林党人,在看到这报纸上的文章后,当时气的,只差点喷出一口老血来。

蛰伏在京中的高攀龙,也是到了晌午头,才看到这大明日报的。

当时吧,高攀龙正在屋子里面翻看昨个东岳书院几位儒生写的抨击辽东王的文章。

这些文章,字里行间咬文爵字,读起来晦涩,但是,在高攀龙看来,却是极为上等的文章了。

“先生,出事了。”一位东林党在京中的文官,匆匆走进来。

雅致颇高的高攀龙,将目光从那文章上挪开,扭头看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