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第一厂公 第389章

作者:截教0九千岁

有了这些流民,辽东地区就可以快速开发起来,只需要几年的时间,只怕辽东,就能够反超江浙,成为大明最富庶的地方。

好啊,这算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了啊。

这一时之间,唐峰的心思就变得活络了起来。

以前,他虽然也实际掌握了辽东,可那个时候,名不正言不顺,可现在呢,他获封辽东王,整个辽东都成为了他的封地,那么,他就可以全力对辽东进行开发了。

身为藩王,在自己的封地上,有着绝对的主宰权,只要他不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就没人有可以对他的决定指手画脚。

当下的辽东,需要银子,需要人口,需要工匠。

银子吗,他这里不缺,光是系统空间里面装的金银,就超过了一千万,更不要说,细纸坊和大康商号运营中带来的海量财富了。

这些财富,完全可以支撑起辽东的开发。

至于人口吗,大明经历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旱灾,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流民,而朝廷国库空缺,根本没有钱财和粮食救助这些流民。

只要辽东那边敞开了山海关,想要多少流民就有多少流民。

而工匠,京城这边足有十万以上,南京那边,也有相当数目的各类工匠,当下,大明官场黑暗,许多工匠跟流民无异。

只要他能够使用春秋笔法,以手中权力来做些手脚,那么,往辽东调派数万工匠,也是神不知鬼不觉。

“爷,前几日里,我父亲来宫中寻奴家,他的意思,是想要跟您见个面,吃个便饭。”李氏又想到了什么,轻声说道。

听到李氏的话,唐峰顿了一下,之后笑出声来。

不用说也知道,这是老国丈爷想跟自己和解了啊,不过,这也算是个好事情吧。

李家借助着李氏扶摇直上,这些年里,虽然行事上有点张狂,但也没有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李氏那宝贝弟弟虽然做事不靠谱,但是,当下的那些二世祖,也都是这幅德行,甚至,比起李氏那宝贝弟弟来,行事更加张狂。

再说了,他跟李氏的关系,老国丈爷,也算是他的半个老丈人,这一重关系的存在,这本就注定了,他们是天然盟友的。

如今,既然老国丈爷想要和解,那便坐下来,好好谈谈吧。

第412章 从玻璃厂到工业发展

在唐峰答应了此事后,李氏的心情越发的大好,又跟唐峰腻歪了一场。

天色渐浓,整个紫禁城都归于了一片的安宁。

转眼之间,一夜便过去了。

第二日清晨,天还没有亮,唐峰起身离开慈宁宫。

李氏本打算起身来服侍唐峰的,但是被唐峰给劝住了。

出了慈宁宫,幽静的皇宫之内,时不时的会有一队的神机营军士穿行而过,在看到他后,军士们都暂停脚步,向他行礼问安。

在这些年轻军士的目光之中,唐峰都能够读出那一抹的狂热来。

漠南草原之战,让他在国内的声望,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而在军方之中,高度更是达到了一个制高点。

特别是那些曾跟随过他的军士们,对他,近乎已经到了盲目的崇拜。

他相信,若是此时他起兵造反的话,这些军士们,定然会毫不犹豫的跟在他的身后。

从皇宫内穿行而过,到午门。

此时,还没有到开宫门的时间,守夜的神机营军士,尽心职守,守卫着这皇宫第一门。

“千岁。”

午门的守将,是神机营的一位营总,跟大多数神机营的军官一样,这位营总,也是来自于系统。

“咱家要出宫。”唐峰的目光环顾一周,开口说道。

“喏。”

这位神机营的营总,想都没有多想,便朝着身后的军士挥手示意。

那些神机营的军士,也没有犹豫,快速跑进城门洞里面去,打开了午门。

唐峰带着几个贴身护卫,直接从午门穿过,出了皇宫去。

站在午门前,回头望着那高耸的城楼,唐峰心里头,难免的一阵唏嘘。

难怪这世间之人,都为这权利疯狂,说实在话,权利,真心是个让人痴迷的好东西啊。

若是没有权利,普通人,都无法靠近紫禁城,而如今的他,却可以随时进出紫禁城,哪怕没有开宫门的时候,也可以直接走午门出紫禁城。

出了皇宫后,唐峰直接到了玻璃厂去。

玻璃厂的第三期工程,在经过了一个月不间断的加班加点后,已经竣工,新的工坊,也投入了使用。

此时,虽然天还没有亮,但是这里,却是灯火透明,数百的工匠,在工坊里面忙碌着。

一批又一批的玻璃,从工坊内运送出来,再经过工人的包装,固定在木架子内,暂时存放到那座巨大的仓库里面去。

经过了三次扩建后,如今的玻璃厂,占地面积,扩大到了七百多亩,这里的工匠总数,也超过了一千五百人。

这一天里,玻璃的产量,就达到了两千块。

唐峰走进了那新工坊里,这座,有别于其他工坊的新工坊内,工匠们正在小心的将烧制出来的玻璃瓶,一个个的取出来。

这些使用新工艺烧制的玻璃瓶,虽然质量上,也许不如后世的那些玻璃瓶,但是,在当下的大明,绝对是最好的。

特制的模具,只要将玻璃水倒入进去,再经过一番烧制后,一个个透明的玻璃瓶就诞生了。

“现在,这玻璃瓶的产量如何呢?”唐峰对身边的玻璃厂管事询问道。

“回主人,新工坊落成后,全力赶工,每一天可以烧制五百个玻璃瓶。”那管事应道。

这一天五百个玻璃瓶,一个月就是一万五千个,数量已经不能算少了。

若是计算,每一瓶以玻璃瓶装酒,单价三十两白银来计算的话,这一个月的收益,便达到了四十多万两。

要知道,这玻璃瓶的成本,单个也就不过五六两的样子,而那些白酒,更不值什么钱,光这玻璃装的酒,利润就达到了二十两。

也许,在这上面,收入没有细纸来的疯狂,但这却是一个长久的买卖,一年近四百万两的利润,也已经相当可观了。

“保持现在的产量就行了。”唐峰点了点头,缓声说道。

在这玻璃制品上,发展空间还很大,前景也很好,但是,唐峰不打算再继续做投入。

当然了,这不是他打算放弃玻璃制品,而是决定,将整个玻璃厂,整体搬迁到辽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