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第一厂公 第277章

作者:截教0九千岁

刘一景还想说什么,但是,最后叹了一声,再没有多说什么。

“此外,将沈阳那些胸怀民族大义的百姓的义举,昭告天下,同时,为他们修建颂德碑,供世人祭拜。”

“喏。”

沈阳辽阳收复的消息,很快,便在整个京城内传开来了,当听闻,那沈阳万民为了民族大义,慷慨赴死的壮举后,无数人潸然落泪。

至于唐峰屠城的事情,自然被周培公等人给有意的遗忘掉了。

虽说,现在大明跟后金是不共戴天的死仇,但屠城这种事情,与大明人来说,还是有点过分了。

天启元年九月中旬,又是一队上百辆的架子车,浩浩荡荡出京城,向着山海关而去。

这支庞大的车队,自然是大康货栈的。

如今,往辽东运送各种物资的事情,兵部干脆全部委托给了大康货栈。

虽然,这需要给大康货栈支付一笔费用,但是,却杜绝了某些人借机贪墨的可能。

在这上百辆的架子车里面,装运的,不仅有兵部筹措的军用物资,还有东厂那边这一个月里生产的所有滑膛枪和滑膛炮。

除此之外,还有工部召集的上千名工匠和他们的家属,随着大康货栈的车队一同前往辽东。

而此时的山海关,每一日里,都会有数以千计的流民从这里出关,踏入辽东。

北方的大旱灾,愈演愈烈,特别是到了九月底的时候,很多地方,出现了流民饿死的情况,而且还不是一个两个。

流民们在家乡活不下去了,而正好这个时候,辽东大捷的消息传来,再得知迁移辽东,不仅有吃的,还能得到土地,这些流民,终于做出决定,拖儿带女,赶往辽东。

只这九月份,辽东便接收了超过五十万的流民,而且,流民的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中。

不过,随着大批系统招募官吏到各地任职,各地的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成倍提升,接受流民,安顿流民,一切都是有条不紊进行着。

虽然有数十万流民涌入,但是,却没有出现任何纰漏,更没有出现任何乱状。

第295章 从天而降的鞍山城

在那上千工人们没日没夜的赶工下,那条连接山海关和广宁的水泥官道,终于竣工了。

随着这条官道的开通,马车出了山海关之后,便一路畅通无阻,过去,需要五六天的路程,如今,只需要三天左右,速度足足快了一倍。

官道沿途,每隔数十里,就建一座驿站,供来往的商旅歇息。

从出山海关起,这一路上,沿途,总会看到一座座的村舍,还有那看不到尽头的良田。

九月,这些早先开垦出来的田地里,庄稼都已经长到了半人高,其中,有小麦,有玉米,亦有豆子等作物。

那些个,在边军护送下,赶往广宁的流民,看着那郁郁葱葱的良田,有些难以置信。

在他们的认知里面,辽东,就是个苦寒之地,战乱不停,根本就是个不毛之地。

可现在呢,若不是知道,这里就是辽东,他们都还以为自己到了那富饶的江南之地呢。

似乎,大干旱根本就没有影响到这里,整个辽东,都是一片的风调雨顺。

看看那些个河流,河流之中,水流湍急,哪里有干旱的痕迹呢。

这一路走下去,这些原本对自己命运还有些迷茫和恐惧的流民,终于再次焕发出了希望,大步向前。

到广宁,这数十万的流民,被分流,分别被送往辽阳沈阳铁岭鞍山等不同的地方。

鞍山。

这原本的小村庄,如今,一座崭新的城市拔地而起。

新鞍山城,位于一片平原地带间,在它的东边,是河流湍急的大黑河,这条河流从北方而来,流经沈阳,穿过鞍山,最后通过营口入海。

此时的鞍山城,还是一片的安静,城池内,看不到一个人影。

城外,大黑河的对岸,靠河的那片山脚下,一片的围墙将好大一片土地包围了起来。

在这围墙之间,三座巨大的工厂错落伫立着。

这三座工厂,都紧靠着大黑河,河岸之间,有一座座特制的水车在水流的带动下转动着。

水的流动,带动水车,形成一种最原始的动力,从而带动工厂内的机器。

这三座紧靠着大黑河的工厂,自然便是系统奖励的那三座工厂建模现实化后直接出现的炼铁厂,军工厂和辅助机械厂。

这三座二级工厂,要比唐峰想象中的大的多。

就拿那军工厂,分为若干个区域,其中有火药厂,火炮厂,火枪厂,以及三个配套作坊。

而那二级炼铁厂,光是小型炼铁炉,就有数十个之多,此外,还有一些唐峰看不明白的设备机械。

虽然,这些设备机械在他看来,很原始很简陋,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以及算是非常先进了。

若是,整个工厂的所有小型炼铁炉全部运作起来,只怕这一天的精铁产量,就超过了上万斤。

这样的产量规模,放在这个时代里,绝对是世界之最了。

这座炼铁厂,说是当下全球第一大的炼铁厂,一点都不夸张。

鞍山,有着东北最大的铁矿,而且,这里出产的铁矿石,品质非常高,炼铁厂放在这里,可以就地取材。

而且,这个时代里的鞍山附近,也有着大量的树木,可以就近烧制木炭用来炼铁。

此时,这片工厂区内,已经有了不少工匠的身影。

这些工匠,全部都是唐峰使用系统奖励的那些招募次数招募出来的工匠,足足有一千多人。

在这其中,有精通炼铁工艺的,有精通火药技术的,有精通火炮或者火枪技术的。

面对如今这些巨大的工厂,光是这一千多工匠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不久之后,将会有一批人数超过千人的工匠和十多万的流民抵达鞍山城。

未来,这座鞍山城,将会成为辽东最大的一座工业化的城市。

“调派一个标(团),驻扎鞍山城,今后,这座城市,要进行军事管制,严防有某些势力的密探渗透进来。”环顾一周,唐峰对身边的蔡锷吩咐道。

“喏。”蔡锷躬身抱拳。

“派出精锐厂卫,在鞍山和大连这些地方建立情报网,密切关注所有人。”接着,唐峰又对跟着自己的周成吩咐道。

“喏。”周成躬身抱拳。

“我再给你三百人,在迁入辽东的那些流民中,发展信徒,记住了,发展的这些信徒,要保证绝对的忠心。”唐峰接着又对那位白莲教的长老吩咐道。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