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 第973章

作者:黄金老五

张九龄,自幼天资聪慧,才智过人,五六岁便能吟诗作对,一时人称神童。

七岁那年春天,张九龄随家人游宝林寺。

宝林寺是名刹,香火鼎盛,风景秀丽,游客如云。张九龄被迷住了,看得津津有味。

忽报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员进香朝拜。殿前香客赶忙回避。

张九龄把进寺前折的桃花藏于袖中,若无其事地看着太守随从摆弄供品,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太守见九龄活泼天真十分可爱,想试试他的才气如何。

便问:“你莫非想吃供果?我出个对子,若对上,就给你供果吃。”

张九龄信口道:“好呀。”

太守早已看见九龄袖藏桃花,就出了个上联“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

张九龄接口应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

太守思忖,这小孩真是个神童,再考考他。

又出一对“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张九龄猛一抬头,正对面前三尊大佛像,触景生情,便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太守与随从无不惊叹:此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

张九龄拿着太守赏给的供果去后面玩,被一和尚看见,以为他偷吃供果。张九龄说是太守赏赐的,和尚不信:“凭什么说太守给你的?”张九龄诉说原委。和尚好生奇怪,便让张九龄说太守出的对子。张九龄念出太守上联,和尚又问“那你又是怎应对的。”张九龄灵机一动,便说我对的下联是:“满寺和尚,偷猪偷狗偷青菜。”

和尚一听下联,心头一惊,便拔脚要追太守去说个明白。

第1327章 张九龄的传说 十大文臣

张九龄家住县城保安里,小时候在大鉴寺读书。

他常用的墨有尺多长,墨砚有汤盆般大。

有一回,墨砚被一只大老鼠拖走了,他很气愤,把老鼠捉来钉在木板上,并写上:“张九龄,解鼠上朝廷,若然解不到,山神土地不安宁。”

然后把木板放于江中,说也奇怪,木板一下水,不是顺流南下,却是逆水北上。

刹时,只闻锣鼓声在江中响起,又见木板去处旌旗飘飘,好象兵马在押鼠上京。

有一年,韶州大旱,田地干裂,禾苗枯萎。人们从早到晚都去大鉴寺求雨。

张九龄目睹惨状,倍感难受,问求雨的人:“你们这样就能求得到雨吗?”

求雨人说:“求得多了,老天爷就会感动。”

张九龄听后仍说,老天爷是靠不住的。

求雨人见这个小孩说个不停,不耐烦地说:“有本事你降些雨来。”

张九龄一听这话,不声不响地将他的墨砚放在地上,两手捧着墨磨了起来。

求雨人奇怪,问他要干什么。

张九龄说:“我要写状子告老天爷”。

大家以为小孩说气话,不作理会。

谁知,墨砚里的清水越磨越黑,天也越来越黑,待把一整条墨磨完,天空已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这时,九龄猛然拿起墨砚往天上一泼,只听哗啦一声,那盘墨水即化作倾盘大雨落了下来。

全城的人都从家里跑出来,让雨水淋个痛快。打这时候起,张九龄的名字就深深刻在曲江百姓心里。

这也是张九龄最为传奇的故事。

张九龄棋下得好,唐明皇便常找他下棋。唐明皇不是九龄对手,却总是不服输,天天都要张九龄陪他下棋,一心要与张九龄比个高低。九龄见唐明皇迷恋下棋不理国事,心里焦急。

一日对弈,厮杀正酣时,张九龄忍不住地对唐明皇说:“陛下,天天下棋不好。”

“不要紧,”唐明皇一面回答,一面提了“车”来捉张九龄的“马”。

“陛下,老这样下棋,朝廷大事你怎顾得了啊?”张九龄又说。

“不要紧,”唐明皇把对方的“马”吃掉了。

“现在内则官吏贪污腐化,外则异族侵境,如不富国强兵,国有难,百姓就难安居。”

“不要紧,朝廷有文武百官料理,你快下棋吧。”唐明皇仍摆弄棋子。

张九龄便不再说话,他一边下棋,一边想法让唐明皇把“车”腾了出来。

唐明皇以为得势,拿起“车”横冲直撞,连扫几子后,又在中宫线上叫“将军”。

张九龄没有起“仕”保“帅”,只上一步卒。唐明皇见走法奇怪便提醒九龄。

“不要紧。”张九龄若无其事。

“你不顾将军,吃帅你就输了,还说不要紧。”

张九龄此时大笑说:“陛下,下棋好比管理国家大事,如帅一动不动,与各子不齐心,各子也不保护他,这局棋当然输啰。下棋是娱乐,国事才要紧”一席话说得唐明皇面红耳热。

从此之后,唐明皇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最后,张九龄由长安称病南归,返故里孝养其母。

相传,张九龄返故里不久所患瘴疠就是日喝两碗金银花、淡竹叶、罗汉果、甘草等药用植物熬制的凉茶得以见好。

从此,人们为了表达张九龄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命此凉茶的为‘张九龄’凉茶。后者称之此凉茶为:九州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凉茶。

……

扶苏知道张九龄有大才。

有些人甚至将张九龄评定为“九州十大文臣之一”。

和古人“谋圣——张良”,后人“首辅——张居正”一起进入十大文臣之中。

当然,这是一家之堂,并没有多少的说服力。

总体来说,张九龄是一位诗文俱佳、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尤以诗歌艺术成就为高。

在唐代诗坛上,他是继陈子昂之后,力排齐梁颓风,追踪汉魏风骨,打开盛唐局面的重要一人。

他以其诗歌创作和政治地位,影响了一代诗歌的发展。岭南豪迈亢直的民风,他本人耿介不阿的性格,使他的诗歌创作体现出“雄厉振拔”、“骨峻神竦,思深力遒”的劲健风格,又别具一种“雅正冲淡”的盛唐气度。

后起广东诗人,如宋代余靖、元末南园五子、明代南园后五子、明末清初的岭南三大家以至清代的黎简、宋湘,在他们的诗歌中,都可以有形无形地见到张九龄的影响,逐步形成岭南诗派的独特风貌。

清人屈大均在论及岭南诗歌的两大流派时,曾说:“粤人以诗为诗,自曲江始;以道为诗,自白沙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