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之水晶无双 第54章

作者:水晶宫主

这不是写小说或者野史,道听途说是做不得数的。必须要有权威的文字记载,或是历史悠久、声誉良好的宗族给出他们的宗卷记录,如此才能取信于编史人。

而对汉朝史料记载最多,最详细的宗族是哪个?是大汉皇室吗?

错!

对大汉史料记载最为详细准确的,恰恰就是孙殿所在的孙家!

或者说,是孙家所代表的江东世族!

所谓最了解你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敌人,大汉和江东的关系就是如此。

早在百十年前,江东世族还针对刘汉皇室进行过刺杀,而这种刺杀从大汉立国之初就一直存在,孙殿曾经给予王允的那面龙牌就是其中的战利品之一。

大汉一直都是江东的假想敌,这一点从未变过。而为了防备乃至瓦解大汉,这数百年来江东世族从没有停止过对大汉的研究。这种研究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刘汉皇室,而是针对人物、事件、政治乃至经济的多方面研究,其详细程度丝毫不比后世的专家学者搞研究来得差。

而刘汉皇室呢?

他们虽然也对史料有记载,可因为种种原因,总是会有意无意的忽略、删改一些内容,导致有些史料的内容牛头不对马嘴,甚至是互相冲突。

蔡邕在此之前曾参与编撰《东观汉记》,里面的史料大部分就是由刘汉皇室提供。也正是因为这次的经历,让他觉得《东观汉记》存在很大缺漏,这才想着由自己收集材料,编撰出一本能公正评价大汉历史的史书。

可一人编史何其困难。哪怕以蔡邕的博闻强记、以他家中所藏的万卷书籍也不可能支撑他完成这么大的工作,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他没办法找到比刘汉皇室所提供的更真实可信的详细史料。

孙殿的到来就犹如雪中送炭。如果他当真是江东孙氏子弟,那这些史料的可信度就相当之高,而且,他还会不会有更多……

这么一想,蔡邕看孙殿的眼神愈发热切起来。

他不在乎孙氏是不是在和董卓打仗,也不在乎董卓万一知道这件事会怎么想。他现在只想让孙殿帮助他完善这些史料,以便他能在有生之年成功编撰出汉史。为此,他可以付出一切代价!

话是这么说,但蔡邕毕竟很少求人,且这次求的对象又是一个这么小的小娃娃。他脸色微窘,哼哧了半天,终于道:“这个……小友,不知贵府是否还有类似的史料记载?”

就等你这句话呢!

孙殿心中暗笑,面上却是做出惊喜状,道:“哦?这些东西果然对蔡大人有用么?那可太好了,这些只是一小部分,我在卷宗上见过类似的资料十倍有之。而且我江东世族各家都有记录,综合起来的话……这些东西不过九牛一毛罢了!”

九……九牛一毛?!

蔡邕只觉一股巨大的幸福感从天而降,砸得他差点当场晕眩过去。苦思十年而不得解的难题竟在瞬间有了答案。而且听孙殿说江东世族都有记录,那正好可以印证互补,如此一来自己在有生之年编成汉史的梦想就再也不是奢望,而是触手可及的丰功伟业!

魁梧的身躯剧烈颤抖,蔡邕激动得说话都哆嗦起来。他紧紧拉着孙殿的手,急声道:“小友,你家那些宗卷带来,哦不,誊抄一份给老夫可好?老夫必有重谢,必有重谢!”

“带来啊……这只怕不行。”孙殿面露难色,看起来好像有什么完全没办法解决的难题,可一旁细心的貂蝉却从自家公子眼底看到了一抹狡黠。

“这……怎么会不行呢,小友若有什么难题只管对老夫说,老夫一定替你解决!”

蔡邕顿时急了,好不容易看到希望,哪能就这么轻易放过。

把对方的急切看在眼里,孙殿暗自一笑,面上却正容道:“蔡大人有所不知,这些史料都记载在宗卷秘录里。我因为记得誊抄些倒无妨,但如果要全部抄完,那肯定会被家族知晓……”

见蔡邕要说话,孙殿摆摆手打断了他,道:“当然,这些都不是大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在下马上就要回乡与母亲团聚,以后也可能不会再来长安了。而这些史料事关重大,其中有不少皇室秘闻,在下又不放心让其他人转交……”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蔡邕闻言脸色顿时灰败,犹如失了魂魄一般喃喃自语。

他倒不怀疑孙殿此后不会再来长安的说法,毕竟孙氏现在和董卓势如水火,身为孙氏子弟的他不过来才是正常。

可是……

就在蔡邕心生绝望之际,耳边有传来孙殿那对他来说犹如天籁的声音。

“哎,既然如此的话,那便只有一个办法了,只怕要委屈了蔡大人。”

孙殿咧咧嘴,眼中露出一抹古怪笑意,道:“不如蔡大人便随在下一起回乡,然后前往江东。如此一来,便是其他世家的宗卷在下也可以代为联络……”

图穷匕见!

孙殿终于说出了他真正的目的!

第0076章 蔡邕辞行

“哦?伯喈想要离去?”

长安城太极宫内,董卓肥硕的身躯斜靠在阶上,微眯的眼睛紧盯着阶下的白发老者,神色阴晴不定。

他此时正在召开一场私宴,与会者唯有李儒、王允与蔡邕三人,都是他手下文风名望最盛的重臣。

文臣饮宴不似武将那般豪烈,但董卓其实很喜欢这种有文化的感觉,因此也陪着他们慢慢细品。席间气氛原本也算融洽,但蔡邕却在酒宴行到一半时突然提出要离开长安,这让场面瞬间寂静下来。

董卓脸色不渝,从眼缝中透出冷光哼道:“伯喈有此念想,莫非是老夫哪里怠慢了伯喈?若是,伯喈可尽管提出!若不是……”

说到这里,董卓顿了顿,整个大殿的温度立时又冷了几分。

“若不是……莫非伯喈也觉得老夫已是穷途末路,所以想要弃老夫而去?”

面对董卓自阶上传来的凛然威压,蔡邕面色不变,淡然的道:“太师多虑了。蔡某若要离弃太师,早在长安路上就不会跟来。如今蔡某向太师辞别,只是想安心回乡编书,好在有生之年间汉史编撰完全,这也算是蔡某心头最后一桩大事。”

“编书?”

董卓一愣,他此前也曾听说过蔡邕想编撰一本比《东观汉记》更全面的大汉史书,只是当时没有放在心上。但与如今佐证一下,这蔡邕说要回乡编书应该不是托词。

稍稍沉吟后,董卓突然道:“伯喈既要编史,那老夫问你,老夫在这汉史中可有一席之地?”

“有!”蔡邕正色,回答得毫不犹豫。

董卓面色稍缓,又问道:“那老夫在史上可得何种考评?”

“飞扬跋扈,一代权臣!”

蔡邕语落掷地有声,却唬得李儒和王允同时手一抖,差点把酒杯摔在地上。

出乎两人意料了,听见如此考评的董卓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怅然的看着杯中美酒。半响后才幽幽道:“飞扬跋扈之评,老夫认了!一代权臣之评……老夫也算不枉此生了罢!”

说罢,董卓将酒杯凑到嘴边一口饮尽,然后抹了抹嘴角酒渍,道:“伯喈且先回府,你所提之事,老夫三日内必给你答复!”

蔡邕闻言深施一礼,然后转身大步向门外走去。

看着他洒脱的背影,李儒面色如常隐带赞赏。王允面上微笑,眼中却多少有几分羡慕和嫉妒。

“风姿如此,不愧是当世大儒!”

董卓赞了一句,随即扭头向李儒问道:“文优,以你之见蔡伯喈所言是否属实?”

“应该不假。”李儒点点头,道:“伯喈先生想要编史的事情许多大儒都知道,而且伯喈先生如今年岁渐高,有些急切也属人之常情,这点岳丈无需多虑。”

蔡邕在董卓手下任事时一直兢兢业业,哪怕与董卓意见相左也只是据理力争,并不如其余‘汉室忠臣’那般破口大骂,因此董卓一向对蔡邕感观极好。

他自知自己已是穷途末路,若是换做其他下属在此时提出要走,他肯定二话不说直接让人拖出去砍了。可蔡邕不同,一来他确实十分欣赏蔡邕的才学和为人,二来蔡邕想要编撰汉书对他也很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