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超次元召唤师 第213章

作者:莫名一遇秋月

不过也仅仅是拉开大幕而已,现在正逢隆冬,根本不适合进军,加之联军内部又因群龙无首,正为盟主之位而闹腾呢,也就导致战斗至今都没正式打响。

而就在这暴风雨前夕的宁静之中,青州的一切内部改造依然稳步推进,封关锁境,却又全方位去接收流民和允许商旅往来,做出了一副无暇他顾,完全不想掺和讨董战场的姿态。

当然,只要袁绍、韩馥、鲍信、陶谦等人脑子还正常,就不会被这种姿态迷惑,也因此,不管青州这边表现的怎么无害,袁绍等人也没放松一丝警惕,也就极大地牵扯住了反董联军的过半力量。

同时,袁绍等人又见青州不断吸纳流民,就都不约而同地将各自境内,已经成为了安全隐含的无数流民难民全都往青州那边驱赶。

然后袁绍等人就等着看笑话了。

袁绍等人其实也都很清楚人口的重要性,然而也得养得起才行,目前旱灾蝗灾不断,青、冀、兖、豫、徐等州郡大多在闹饥荒,灾荒波及范围可谓是前所未有之广,粗略估算下,目前至少有成千万的受灾人口,袁绍等人此刻正愁着境内庞大的流民难民日久生祸呢,现在青州居然不知死活地无上限接收难民,真就是正瞌睡就遇着了床铺,都不用袁绍等人用多少手段,只要告知那几乎数之不清的难民流民到了青州就‘得食’,很轻易就能将难民流民赶离直接辖内。

在袁绍等人想来,那个青州刺史的底蕴再如何的丰厚,也肯定经不住这上千万流民难民的祸害。

然而让袁绍等人目瞪口呆的却是,在数目恐怖的难民被陆续驱赶去往青州的过程中,青州秦军居然四面出击,一开始可是把袁绍等人吓了个半死,可很快就发现,他们就发现,这些青州精锐却不是要去攻打他们,而是携带大量物资沿途护送难民入青,那做作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很。

而在发现青州如同有着用不尽的粮食后,也不是没有人动过歪脑筋,例如兖州济北国相鲍信,就因境内灾荒过于严重,最后忍不住对秦军护送难民的小股部队下手。

然后,当然就是整个济北国短短几天内就都被秦军接管了,鲍信和部下于禁等人也全都成了俘虏。

有鲍信的‘珠玉在前’,袁绍等人瞬间就全都收起了贪婪,并且加大了流民输送,他们倒是想看看青州能养得起多少人。

就这么的,到了次年一月初,也就是初平元年正月上旬,原本只有八百余万人口的青州,愣是被堆到了近两千万人口。

庞大的人口也带来了各种问题,不过有秦斌亲自盯着,又无限制地提供钱粮和具现人物,这才没出什么乱子。

甚至又因为管理得当,导致秦军辖内各地都卷起了大基建的热潮,无数百姓参与到建城、修路、搭桥、开荒之中,又有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各种手工业、轻工业作坊遍地开花,短短一两个月时间里,青州以及四周被秦军拿下的郡县,便从绝望之地变得欣欣向荣起来。

更关键是,秦军辖内出现了一种可以在两个月左右就能成熟的高产粮食作物,当第一批黍、粟、麦、菽、稻的反季粮食作物收割,亩产也确定了是汉境其他州郡肥沃土地的大好几倍后,秦军辖内的百姓就彻底安心了,也对他们的君上更是拥戴,乃至于奉若神明。

这一幕幕的,当然也逃不过袁绍等人,乃至于董卓等人的细作。

毕竟青州没禁止商旅进出,更是无限制地接收难民,这就注定了各方细作可以轻易进入秦军辖内获得情报,并且秦斌也不在意这些,甚至还派出细作到汉庭各州郡去明里暗里宣传青州的好,为的就是给汉土二万万百姓制造一个对比。

当董卓、袁绍等人知道秦军辖内的情况后,都忍不住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来,甚至一度怀疑秦斌手上有着拥有让作物高产的天道印记,同时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青州这般治理能维持下去,那么,他们还争个屁啊?

一旦青州境内的民生秩序稳定下来了,傻子都知道秦军会四出攻城略地,到时候他们拿什么去扛?灭亡基本上的就是迟早的事情。

对此,到了初平元年正月末,原本该开始的讨董大战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反倒是各方势力开始和董卓暗地里串联了,照着势头看来,迟早会被这群汉末群雄弄出一个‘反秦联盟’来。

在剧县接到这个消息后,秦斌和小白都忍不住愣了许久。

剧县县府一处书房中,小白看了看秦斌手上那吕布从洛阳秘密寄来的书信,又看了看秦斌,“这算是...要来一出六国合纵反秦啊?”

书信的内容并不复杂,就是说了吕布亲眼看到李儒说服了董卓和关东诸侯和解,并密谋联合起来对付青州一事。

“貌似是呢。”秦斌笑着点了点头,他也没想到会变成这种情况。

小白抿了下小嘴,“我们玩的过火了,居然弄没了讨董大战,可惜了,没戏看——要不就让吕布提前把董卓捅了,让洛阳出现权力真空,将关东诸侯的目光都吸引过去?”

小白的话倒是让正好在场的张居正、范仲淹、卢植和蔡邕等人都忍不住嘴角一抽。

他们之所以在此,也是因为目前秦军辖内诸事已经上了正轨,一切都顺利的稳步展开,而各部军力也因新募之兵可堪一用,渐渐抽的出身来,加上豫州灾荒越演越烈,就想着要不要顺势吃下豫州什么的,也就结伴来请示一番。

至于为什么卢植也在此,当然就是卢植也压下心中对汉庭的感情,以民为重,从而加入到秦斌麾下,为天下万民奔向美好将来而贡献一分力量了。

并且卢植还和蔡邕一样,给各自的弟子学生去了书信,让各自的弟子学生过来效命秦斌。

不过因为时间还短,这个年代的信息传递手段十分有限和落后,所以目前也只有在青州附近州郡的,零星历史上没记载的士人来投而已。

话归正传。

对于小白的提议,秦斌倒是摇头了,“没必要,现在我们已经站稳了脚跟,不需要玩那种手段了。”

小白耸了耸肩,“好吧。”

秦斌又看向张居正等人,“叔大(张居正表字),你们想要吃下豫州倒是没问题,不过要动豫州,兖、徐两州却是绕不开的,你们做好工作量几倍增长的心理准备了吗?”

秦斌这么一说,张居正等人都为之精神一振,拱手齐声说道。

“我等必不会让君上失望!!”

秦斌微微点头,“如此,你们去找鹏举,三天后给我一份较为详尽的兖、徐、豫攻略方案。”

“诺!”

第356章:架构

初平元年二月初,秦斌在看过了岳飞等人的三州攻略方案后,就召集辖内主要军政要员,开了个决定秦军,或者说是确立秦斌麾下的军政体制会议。

说白了就是秦斌觉得时机成熟了,是时候确立统一天下后的国体、政体、军体了。

而这些天,他除了顾及民生安置方面的事情之外,大多数时间都在弄这些框架。

这次会议中,秦斌基本上敲定了今后的君主立宪制和高度中枢集权制。

大致来说就是,秦斌之下设内阁、部、司、署为中枢行政管理机构。

内阁设首辅一名,次辅九名。

部设尚书一名,左右尚书从侍各一名。

司设司正一名,左右司从侍各一名。

署设署长一名,左右署从侍各一名。

又放弃了汉庭以俸禄高低分区分官秩高低的方式,直接用了正从十八品官秩。

首辅是正一品,次辅而从一品。

尚书是正二品,司正是正四品,署长为正五品。

地方机构则是设州、郡、县、镇、村五级。

州设州牧,正三品。

郡设郡守,正四品。

县设县令,正七品。

镇设镇长,正九品。

村设村长,无品级,只有俸禄。

中枢和地方各主官下辖属官就不一一细表。

军制方面,秦斌和一众将领合计一番,就弄出了一个又今又古,又中又外的军制来。

国律明确定规定,军政分离,以及皇帝是最高军队指挥官这是必定的。

在秦斌的设计下,地方不设军队,只设巡捕和武装巡捕,一切军队都是中枢派往地方进行三到五年一轮的屯驻。

军队编制为,皇帝是最高统帅,之下就是兵部、参军部(参谋)、辎重部(后勤)。

这三个部全部直属秦斌个人。

然后就到了从1开始的数字编号军团,如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的。

设军团都督1名,参军2名,属官不细表。

军团都督和州牧平级,军衔为少将。

军队品秩只有将、校、尉三层九级。

军团内设旅、营、队。

队分大、中、小三级。

一般情况下,7名战兵,包含小队长在内为一小队,6个小队为一个中队,6个中队为一个大队,一营最低编制是6个大队,同样,一个旅的最低编制也是6个营。

一个军团一般情况下则是由三个旅组成,战兵和辅兵共计约三万余人。

在正式确立军政编制框架后,秦斌便委任张居正为第一任代理首辅,让其组阁,又任命岳飞为第一任代理兵部尚书,代秦斌统筹军事。

然后就是秦军下辖诸地开始大规模整顿行动,这一弄,就是差不多一个月时间。

理所当然的,秦斌不屑隐瞒的诸多举动,很快就落入到董卓、袁绍等人耳朵里,如果不是现在司马昭还没出世,大概董卓等人谈及秦斌的时候绝对会带着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什么的。

当董卓等人得知秦军新设六个军团,其中第一军团驻守青州剧县附近,第五第六军团驻扎在平原郡,面向冀州。第二,第三,第四军团分别驻扎在兖州、徐州北部被秦军占领的郡县后,就知道秦军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而此时,董卓袁绍等人的串联也差不多了,也就在初平元年三月中旬,袁术传檄天下,痛骂青州刺史秦斌有不臣之心云云。

是的,传檄天下的人不是董卓,更不是朝廷诏书,而是代表世家大族的袁术来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董卓又不傻,青州那边虽然眼看势大,可怎么的青州目前还没明确反对他董卓,加之又离得远,没必要直接将青州那边直接打成反贼。

甚至在董卓想来,如果关东诸侯和青州那边打了个两败俱伤会更好。

不过董卓也没完全决绝参与组建了‘反秦联盟’,而是让爱出头的袁术来搞,他则是派些人去做个样子,静观其变就是了。

袁术也知道董卓不会全力合作,不过此时此刻也顾不得那些,眼看青州就要开始对外扩张了,如果在不遏制,一旦青州快速发展壮大起来,那首当其冲的就是袁术他们这些关东大族的老家,所以袁术为首的关东诸侯就带兵向着兖州东平国无盐县云集而去。

董卓也让李傕带了五千精锐骑兵去东平国会盟,算是意思意思一下了。

东平国与济北国接壤,先前济北国鲍信动了护送难民入青的秦军部众,然后济北国就被秦军吞掉了。

现在各方诸侯要在东平国集合,目标当然是对抗济北国境内的秦军第二第三军团了。

在冀州方面,韩馥和袁绍,乃至于幽州的刘虞和公孙瓒也在青、冀边境集结了二十万大军,伺机而动。

而作为‘反秦’包围圈的最后一环-徐州,此时此刻却乱的很。

皆因为徐州太靠近青州了,先前又在秦军手上吃了好几次大亏,深知秦军的可怕。

还有就是陶谦手下的糜家、甘家、曹家、陈家这些大族豪强此时此刻都已经在青州那边吃了好处,两州之间的商贸往来兴隆的很,这就让徐州内部居然出现了不少‘投降派’。

其中以糜家和甘家最为积极,因为这两家的女儿都入了青州刺史府的内院。

原因虽然不光彩,是被一名姓常的土匪将军给绑去邀功的,不过糜家和甘家的家主去过青州,真正见识过青州秦军无穷的潜力和坦途后,也就都变得十分乐见其成了。

(甘夫人的信息太少,莫名就设定为徐州中小豪强之女了。)

至于徐州曹家和陈家,也就是曹豹以及陈珪、陈登父子,更多是因为青州太近了,对青州的了解非常透彻,知道徐州,或者说是汉庭对上青州一系,必定是螳螂挡车的下场。

再来就是秦军对大族豪强虽然苛刻,然而却不是往死里整,远的不说,就现在,那些当初顺势离开青州,又消息灵通的大族豪强们,此刻都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因为当初无奈留在青州的家族,此时此刻都乘着青州手工业、轻工业大遍地开花的春风,混的人模人样的,甚至青州内部还传出,一旦国立教育体系完善,那么青州会在不完全摒弃察举制的前提下,多开了一个为官府选才的科举制。

虽然听说这科举制出来的人才是要从胥吏干起,不能一步登天,却又有不限出身的前提,这对于非士族出身的豪强、农、工、商来说,就是天大的机会,吸引力之强,比之青州低廉的赋税还有大。

没办法,汉庭选官,说是品行学识优先,实质上就是看门第出身,高低门阀为第一档,小家小户,却又是士族出身的寒门,算是第二档。

而第二档除非是太过出色,太过耀眼,从而被破格提拔,否则基本上只能成为第一档的门客乃至于家仆,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这算是这个时代门阀之间的共识了。

至于第三档次?抱歉,没有。

是的,是没有,董卓迁都长安,天下没彻底进入群雄逐鹿局面之前,是没有第三档的。

刘备?

刘备家境是很落魄,沦落到要和母亲靠织席贩履为生,却更多是因为他父亲早死的缘故。

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孝廉,出任过东郡范县的县令,再往上追溯,刘备先祖也大多在州郡做过官,乃至于有过爵位,就算到了刘备之后家境贫瘠,却还有个好族叔,有能耐让儿子和刘备一同向返乡涿郡开设学堂的卢植求学,又时不时接济刘备一家,所以刘备怎么的也不能说是真正的底层,至少不全是。

第357章:平推

至于曹操和孙坚,曹操就不用说了,而孙坚看起来出身一般,可孙家世代却都在吴地为官,也算是官宦之后,家境殷实的很。

总的来说,纵观汉末三国历史,真正底层出身的人还真就凤毛麟角,也因此,青州的新增选官制度也显得格外有吸引力。

当然,这对于大族来说,却正好相反,然而青州之主的态度很明确,听话的,按规矩来的,那大家都好,否则就去劳动改造,要么就没收部分财产然后‘礼送出境’,现在只是被送出青州境,可假以时日呢?将来如果再不顺从听话,那岂不是要出塞了?就算出塞了就保险了?如果秦军一直强势强劲,那在取代汉庭后对塞外动兵的可能性也不一点都不低。

所以说,总不能找个没人的地方自行抹脖子吧?

也因此,最为了解青州情况的冀、兖、徐三州大族豪强们,大多都有了顺从的意思,只是冀州有韩馥袁绍,特别是袁绍的存在,让冀州大族豪强们暂时不好有大动静,而兖州则与司隶接壤,目前又是诸侯大军云集,同样不好有动作,也就徐州,徐州刺史陶谦是中平五年,也就是两年前才到任的,又不是徐州本地人,目前算是刚坐稳徐州刺史的位置,对徐州的控制力是非常有限的,这就让徐州大族豪强们他想极多,这才有了所谓的‘投降派’。

然而,徐州虽然有‘投降派’,却不代表这些人没有侥幸之心,徐州的‘投降派’里,除糜家和甘家没抱有侥幸之心之外,曹家、陈家则是倾向让徐州保持观望状态,先看看青州那边能不能扛得住‘反秦联军’的围剿,如果扛不住,那就配合联军,如果扛得住,那当然就是恭迎‘王师’了。

而结果却是让所有人观望状态的大族豪强们都有些目瞪口呆,因为联军这边刚集结没多久,秦军就主动出击,第二、第三、第四军团从多个方向,展开一城一池推进式的全面进攻。

第三军团都督徐达,率部直下徐州,徐州抵抗力本来就不强,所以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就几乎荡平了徐州全境,徐达更是带着一个骑兵主力旅出现在兖州境内,协助进攻兖州联军主力的第四军团,一举将联军打的大溃败,这才回到徐州境,又在徐州和扬州边界进驻,对扬州境虎视眈眈。

而第四军团的陈庆之,在冲垮了兖州境内的联军后,就着手荡平兖州境,并在初平元年四月初,将战线直接推到了陈留郡,与败退到河南尹中牟县董卓部对持。

第二军团都督李靖,在徐达和陈庆之料理兖州联军的时候也一同出战,并带着以骑兵为主的第二军团一路追杀败退的联军,追入豫州境内,然后从沛国一路平推到颍川郡,将联军残部赶入了荆州和司隶后,就在颍川郡驻扎,威慑司隶和荆州南阳郡。

到了初平元年五月初,这场卷席中原三州的大战,就以秦军完胜而落幕。

而秦军进军之际,后面都跟着数以万计的基层官吏,所以这场大战最终落幕的时候显得格外的清淡,至少对中原百姓的伤害被控制到极小的程度。

在秦军全面停止扩张,转而消化三州加起来近亿的人口时,各地诸侯也迎来了最难熬的等死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