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超次元召唤师 第210章

作者:莫名一遇秋月

再世为人的他们,除了对前世的感慨万分之余,更多是对新的开始充满了激情和希冀,当然,也少不了埋汰和斗气。

例如隋朝的杨素、史万岁和高颖等人,就相互看不顺眼,又有韩擒虎和贺若弼,压根就是有仇,不过大家都是死过一次的人,虽说一开始有埋汰斗气,却又很快就释然,特别是李唐一批文武在一旁看着,他们想不释然都不行,否则就更是丢人了。

不过不管怎样,这些华夏历史名将能臣在经历过短暂的熟络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短短十天时间里就卷席了大半个青州,到了中平六月十月中旬,就在军事上完全控制了青州诸郡国,同时还拿下了兖州泰山郡、徐州琅琊国这两地的北部个别入青要道县城,为此,一时之间天下为之大动。

世人皆是错愕不已,一是对这么一支打着‘秦’字大旗的精锐从哪里冒出来的百思不解,二是惊异有人敢接手青州乱局,三是支数目不详,却至少大几万的精锐,居然只打出了保境安民的,只求青州变乱为治的旗帜。

当然,哪怕是这样,如果在相对平稳的年代,这就是在造反,然而此时此刻,汉土明面拥兵自立的州郡是不多,可暗地里却是另一回事,更别说这几年各种明着的造反也让人们有些麻木了。

所以这支‘秦军’这般做作,也仅仅是让人错愕而已。

更关键是,就在青州的‘秦军’消息传开没多久,汉庭中枢洛阳就传出了新帝即位改元,次年为初平年一事,正式诏告天下,当即就将汉土各地方势力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特别是随后就传出董卓日益跋扈,并自拜相国,受‘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特权,更是激起了千重浪。

忠于汉庭的大族名士如何的忧愤无奈且不说,天下野心家也在此刻变得更为蠢蠢欲动,特别是先帝在位时曾颁布的各州郡大族豪强自募壮丁防备黄巾的诏令,被再次放大,一时之间,天下大乱还不至于,却也是多方割据之势已大成。

中平六年十一月初,洛阳相国府内,一处私室内,正该志得意满的董卓,此刻却目瞪口呆地看着李儒。

“文优,你没搞错吧?青州那突然冒出来的甲士至少十万?并且全都是甲具齐全,比之全盛时期的北军有过之无不及的那种?”

李儒也满脸不可思议地说道,“回恩相,儒也希望这是搞错了,然而派往青州的十余路细作所得情报都相差不大,就说明此时八九不离十了。

甚至,这支精锐在卷席青州数十县,大小两百余战,只有少数人受伤,虽说传闻没战死一事难以置信,却也说明伤亡极少,这也说明这支突然冒出来的‘秦军’战力强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嘶——若此事是真的,此等劲旅,我部远远不如...”

李儒又说道,“恩相,此番细作还带回了蔡伯喈的消息。”

“...蔡邕不会是跑到青州去了吧?”董卓再次瞪大了眼睛。

“回禀恩相,似乎还不止,有传言,那秦军之主,是蔡伯喈女婿。”

“这...枉他蔡伯喈还一代海内大儒,却从了叛贼!可耻!”

董卓嘴上如是说着,心中却是另一番滋味,毕竟归根到底,他先前已经是往死里开罪蔡邕了,现在蔡邕弄个强劲的草头王当靠山,还真就是个麻烦,乃至是危险的事情。

李儒虽说心中对此不屑,却也只得附和,“恩相说的是,蔡邕是为天下士人耻。”

董卓又说道,“耻不耻的且不说,文优,今日早朝,王允等朝臣怂恿我出兵平叛,这事情如何应对?”

李儒想了想,说道,“恩相且派人招安,又让人整顿兵马,做个样子先堵住那帮公卿的嘴,招安成不成不重要,拖一段时间就是了,现在更重要是看看朝中公卿接下来要如何做作。”

董卓瞬间就明白过来,帝协新立,京畿之地人心不稳,青州那边出了这种变故确实始料未及,可青州离洛阳还远着,董卓他们压根就没多余的力量去管那些。

而眼下京畿之地不稳是最为致命的,一个不好,说不定会死于非命。

董卓是武夫,却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懂,他很清楚权臣是不好当的,有汉以来,但凡是权臣,大多都是被灭族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而一想到朝野上下各个大族对刘协即位明里暗里感到不满意一事,董卓也忍不住头疼,扶额之余,“文优,袁隗那老鬼可有动作?”

李儒摇头,“他本人暂无,然,继袁绍离开后,袁家便发动力量想着将袁术外放。”

董卓愕然,“还有此事?”

李儒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说道,“恩相这几天多在...皇宫,朝堂上之事少有过问...儒也不好胡乱入宫呈奉...”

李儒说着的,头也低下。

而董卓也老脸一红,却也故作镇定,“咳,近期小恙,倒是疏了政事...嗯,不说那些了。文优,那袁术外放有何门道?”

李儒暗叹一下,便打起精神来说道,“回恩相,以儒看来,袁家是想外兵内权,不怀好意。”

“哼!”董卓冷哼一声,却很快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现在不是和袁家彻底决裂的时候...文优,能拖吗?”

“恩相英明,只是,拖不了,这两天洛阳内已经没了袁术身影,想必此刻袁术已经远离京畿之地。”

“可怒也...嗯?文优,我上奏天子,让天子册封袁术为青州刺史怎么样?”

李儒眼皮一挑,“恩相,若果那秦军之主能受招安,于我等来说却是好事,所以青州刺史就不适合袁术,却可以让袁术做个平原太守或齐国相。”

“哈哈...就按文优所说,我这就入宫面圣...算了,文优待我去一趟吧,这几天确实累人...咳咳,文优你替我去就是了。”

“诺。”

李儒脸色古怪,却也连忙作揖行礼,并快速退出去...

外出未归,今日休息~~

——————————————————————————————————————————————————————————————————————————————————————————————————————————

第350章:经略青州

董卓和李儒想将袁术弄到青州为官,这是明摆着要将袁术往火坑里推。

袁家又不傻,青州那边情况未明,说不得又是一个张举之流,甚至按现在情报来看,这次闹的势必会比张举那次要凶,这种情况下去青州为官,不就和主动找死没两样了?

不过袁家也没明着抗拒,毕竟董卓那边是拿出天子诏令的,可现在袁术不在洛阳,只要袁术托病不接诏,或接了诏令托病不赴任就可以了。

而实质上跑回了老家豫州的袁术,就是接了齐国相的委任诏令却托病不赴任。

愣就是在拖,拖着看看董卓派人大摇大摆去招安的结果,同时也在看洛阳接下来的局势变化。

对此,李儒倒是无奈却也只能沉住气,反倒是董卓,在派出了去往青州招安的使者后,就再次被一众善于阿谀奉承的朝臣官吏弄得翩翩然的,渐渐也变得更为肆无忌惮,乃至于明目张胆地夜宿皇宫什么的。

更要命的是,洛阳各大势力似是有意,又像是无奈的不断退让,让董卓带过来的凉州将兵越发跋扈嚣张和肆无忌惮,像什么在市井中踏马狂奔,或是强抢民女,甚至是滥杀良民之类的事情,也快速变得频繁起来,短时间里就让原本还算安宁的洛阳变得鸡飞狗跳,民怨四起。

有一些还算有良知,又较为忠直的朝臣,趁着董卓少有的出现在早朝上,就多言劝谏,希望董卓约束凉州将兵什么的,结果就是被削官的削官,下狱的下狱,被杀的被杀,刹那间朝堂上下噤若寒蝉,彻底成了董卓的一言堂。

其中,卢植就是在被削官的一员,这还是朝中超过半数的大臣硬着头皮向董卓求情,加之李儒提醒董卓卢植的影响太大,不好明着动手,董卓这才只削了卢植的官秩而已。

而卢植被削官后,也知道洛阳大乱将至,不能久留,便打算带着家眷逃离洛阳,只是在临出发前,却接到了蔡邕书信。

蔡邕让人秘密送来的书信内容并不复杂,就只是说了青州已经变乱为治,邀请卢植去青州一趟,并表示卢植去了青州就会明白一切。

卢植原本对青州突然冒出来的叛贼是很反感的,或者说,正常的汉臣都不会对反贼有好感。

只是蔡邕的为人卢植也很清楚,他知道蔡邕如果没特殊原因,是不可能从贼,更别说用亲笔书信来坑害故友了。

加之现在青州那边的对外表现出来的态度也很玩味,看起来不像是要造反,而是更希望被招安一样,而董卓也以朝廷名义派出了招抚使了,所以稍作犹豫,卢植最后还是决定去青州看看,看看这个变乱为治是个怎么回事,还有那么庞大的一支精锐到底是从哪里蹦出来的。

在卢植带着家眷悄悄离开洛阳没多久,曹操便参加了王允的寿宴,当天深夜时分便怀揣七星刀,一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模样,离开了王允府邸。

在曹操按《演义》剧情展开之际,孙坚还在荆南平叛,而刘关张则是身在青州平原郡高唐县。

孙坚那边且不说,此时此刻,作为高唐县令的刘备,却十分憋屈和懵。

而跟随在刘备左右的关羽和张飞,此刻也同样如此,不过更多是不甘和无奈。

原因无他,就是他们在高唐县破后,来不及走,结果就是成了这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秦军’的俘虏。

战败被俘,成为阶下囚什么的,无非就是死或囚禁而已,可他们三人此刻却被一群猛男围观,这又算得上什么事啊?

当然,一般情况下,张飞是绝对受不了这种围观的,然而此刻的张飞却只能憋屈地忍着,因为先前这几名猛男已经先后单独将他放倒过,是较为轻松地放倒的那种。

关羽也是一样,只能憋屈地当做没听到那些评头论足,与张飞一并护着刘备而已。

“话说,敬思,怎么处理他们?”如是满足了一般,其中一名壮汉回首问向另一名壮汉。

“敖曹还是唤我存孝吧,这事情还不简单,押送回剧县,君上自会处置。”名为‘敬思’的壮汉摇头说道。

敬思,全名安敬思,后被赐姓李,改名为李存孝,唐末猛将,有‘王不过霸,将不过李’的美称。

敖曹,姓高名昂,字敖曹,南北朝时期东魏名将,勇猛著称,时人比于霸王项羽。

“郭帅来了。”此时另一名猛男,李嗣业也开口了。

李嗣业,唐天宝猛将,每逢出战则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有‘神通大将’美称。

是的,刘关张三人先前就是被这三位爷好好‘侍候’了一番,这才会显得如此没脾气的。

李嗣业开口后,李存孝、高昂便看向县府入口,却见郭子仪和李光弼、李泌、崔浩等人结伴而来。

“郭将军。”三人抱拳行礼。

郭子仪好笑地摇头,“你们倒是胡闹,不收拾战场,却跑来这里瞎混。”

李存孝三人嘻嘻一笑。

郭子仪也没多说什么,主要是外面的善后有几名作为李存孝他们副手的‘小将’在处理着,也没出什么乱子,也就没必要真的去苛责了。

而那所谓的‘小将’,分别是张守珪、李愬、高肃等人。

郭子仪看了一眼刘关张三人,再问向李存孝三人,“心满意足了?”

“然。”李存孝三人连连笑着点头。

郭子仪便说道,“如此,刘关张三人送回剧县,由君上发落便是。高敖曹所部北上攻安德、鬲国。李存孝部直插般县、乐陵。李嗣业部西去冀州清河国,不需掠地,只需滞缓冀州汉军诸部援军即可。即时出发。”

“诺!!”X3

李存孝三人大声应答后,就风风火火地走出县府。

在他们离开后,郭子仪便从储物戒指中拿出一刻符文对着刘关张三人捏碎,而后刘关张三人就被一股特殊力量封禁了天道印记,同时身体也变得和普通人一样的‘虚弱’。

在刘关张三人惊异之际,郭子仪已经让甲士将他们带走,而后便与李光弼、李泌、崔浩等人接受高唐县一切事宜,并按规划展开将高唐县打造成西出集中的战略要塞。

在秦军郭子仪部经略平原郡之际,秦军李靖部也横扫了济南国,又遣秦琼率精锐入兖州济北国,火速拿下济北国治所卢县,并以卢县为扼守兖州入青要地,同时也要将卢县经略为将来出卷席兖州的前线要塞。

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段里,秦军的孟珙部下了齐国全境,谢玄部横扫乐安国,徐达部平推东莱郡,并进入徐州琅琊群北部的东武和诸县。

(孟珙:岳飞之后的南宋名将,历史评价不比岳飞差,甚至南宋最后几十年,就是依靠孟珙和孟珙死后留下的防御体系而多苟活几十年的。

谢玄:东晋名将,北府兵的组建者,放在三国时代也是周瑜陆逊那一级的存在。)

岳飞本部则是早已经拿下北海国全境,同时在北海国治所剧县架构了青州军事行动本部,统筹大局。

军事方面有岳飞全盘负责,善后和架构新秩序方面,则是张居正、**淹、王安石、张齐贤等人全面接手,临时总部也设立在剧县。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北海国剧县的地理位置本就是青州的中心地带,离开齐国临淄很近,开发程度却没齐国临淄那么高,很适合全部推倒重建。

这也是秦斌当初选择在北海国入手的原因之一。

至于秦斌此时,也在剧县里帮忙,主要是一些民生建设长远规划层面,得他来拍板。

对于秦斌来说,打下一个几百万人的青州不算难,甚至都不算事,真正难的就是怎么相对合理又正确地去收拢人心。

为什么要强调‘相对合理又正确’?

因为人类的复杂性就注定了‘施恩’是不能随便的进行的,否则最终很可能会演变成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而这点,华夏先人们也做了一个十分得当的总结,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了长远打算,秦斌放弃了立刻将青州建造为世外桃源打算,而是对青州难民进行救急的同时,用了工代赈那一套。

这么做的目的倒不是什么经济效益之类的,而是为了更为深刻地给人们更深刻地嵌入‘劳者方能得食’的基本认知。

当然,这一切也建立在废除徭役和苛捐杂税,只留商税和可又可无的农税的基础上。

说白了就是先前秦斌在秦领搞的那一套,也就是让人们通过劳作生产去获得薪酬,并用薪酬去市场上购买生活所需,商家通过销售获利,官府通过商税兜底获得运作资金去扩大生产力,从而让更多的就业岗位出现,这就能让更多的人获得合理合法的收入,然后就有更多的市场需求,也就让经济更为繁荣的正向良性循环。

只要在这期间,中枢层面对分配、监管、协调等方面做的到位,那慢慢的,社会就会走到‘欣欣向荣’的层面。

第351章:现实的乏味

也因此,在秦军前脚开过的郡县,后脚就会跟着一大堆巨型基建项目工程跟上,青州百姓在一定限额的救济粮消耗殆尽前,就会被秦斌弄来的数以万计基础工作者引导去进行有偿劳作,从而获取酬劳,并购置生存所需。

至于青州地界内的大族豪强,秦斌也没直接去动,而是玩了一手,耕地面积到底一定程度后就要按递增式商税来缴纳重税。

这一手就和当初的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类似,豪强拥有耕地越多,缴纳商税就越是巨大,抗税的话,就按规章去进行没收土地之类的处罚,所以想要避税的话,就只能豪强内部分家,这家一分,想要再扭成一股绳,和以往那般成为独霸一方的豪强,就没那么容易了。

而顺从下来的世家豪强,秦斌也没往死里整,而是让人引导他们转型初级工商业,别死盯着那一亩三分地,让他们成为首批民营资本受益者,也算是大棒和甜枣一起上了。

对于零星的自耕农,秦斌也只是让其重新丈量土地登记造册,拥有土地面积不超过特定范畴,就直接用汉庭用过的三十税一的政策,渐渐过度到不收税的层面。

剩余的耕地,在重新丈量后,曾经有主的,或被豪强地主巧取豪夺的,则在官府主持公道之下归还,并纳入新法管理之中。

而无主的耕地,则让官办农垦公司来接手,乃至于向豪强购置更多耕地或开荒,走大农场模式,好在将来为市场源源不断地提供廉价粮食,从而为未来的工业化打下基础。

总之,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青州在秦斌的主持下,废徭役、低赋税、推新发、革旧规、又有充足的人手去推广和确切落实,也让本来彷徨的百姓们渐渐接受了这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大王’的贤明治世。

随着民心渐渐向秦军的主人靠拢之际,青州的士族也意识到了这伙反贼可不是张角、张举、韩遂之流的水货,而是真正有备而来,看架势就不止是要挖了汉庭的根基,而是要直接将汉庭活埋并顺手填土的那种。

对此,那些依然心怀汉庭的士族们当然急了,却又没别的办法,毕竟头再铁,也铁不过钢刀,甚至渐渐的大家就发现,这都不是死不死的问题,而是脸面的问题。

因为从秦军进驻之始,就有头铁的士人跳出来斥责秦斌造反什么的,结果却没迎来杀身之祸,而是都被送去强制性劳动改造了,还是扫大街或扫公厕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