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赚个邻家小姐姐 第239章

作者:泡面级厨师

风投想要投资,我们拒绝了已成功的项目,所以,退而求其次之,投资了我们其他的项目,比如文文服务网。”

陈文文表示,“而我们的微博网,也是自己内部投资,把流量做到了国内互联网中的数一数二的地步,风投不关注是不可能的,给3亿美元副估值,获得6000万美元投资,不是我们求风投,是人家追上门来,求着我们的好项目让其投资。

至于,网娱视频是比较早期的项目,现在暂时网络视频的盗版泛滥的环境下,难赚钱,我们是先买版权,等有朝一日,版权环境变化了,正版时代来临才会赚钱……风投也是搏一把未来!”

其实,陈文文不好意思说的是,视频网站之所以能融资3000万美元,完全是买一送一,捆绑营销。

投资微博网就得捆绑投资网娱视频!

第455章 《重生》票房破8000万!

9月23日,成龙主演的大片《神话》,在国内影院上映。各大院线的银幕,无疑都是给《神话》让路。

已上映二十多天,累计票房达8300万的《重生回到十年前》,现在日新增的票房也就100多万。

但影院还是继续给一定的场次,因为其他的电影上座率更低。

即便是《神话》上映,《重生回到十年前》国内院线排片还是在15%左右。

而到了《神话》上映之后,赵晗的指点之下,麦小玲和白小鹿默契的配合,炒作了一部“时空穿越大戏对决”,蹭一波《神话》的热度。

“时空倒流、穿越和重生等等元素,在商业电影中,属于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

虽然,它不是最主流的题材,但总是能不断带来惊喜的题材。

比如,以前黄易大作《寻秦记》改编的影视剧,就是成了TVB以及国内卫视的热播剧。

原因何在,除了观众对TVB剧集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就是它的时空穿越元素。

以往时空穿越作品,在影视剧里面属于很少见的。

今年无疑是时空穿越回到过去题材的大年,不仅由网络小说改编的《重生回到十年前》靠着题材的创意,获得了无数观众的好评和共鸣。

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或许缺乏,但对于满足观众的某种想要回到过去的情感的共鸣它,几乎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区区两百万的小成本电影,做到了投资几千万大片才能达到的票房成绩,上映二十多天,内地票房超过8000万,就足以证明它的成功。

成龙的《神话》则是一部国际大片,成本是上亿计。原本两者没有什么可比性,但它却是一部穿越回到秦朝的时空穿越类的电影。

借着秦朝元素,和回到过去这类的卖点,无疑它会吸引大量的观众,为此进行买票捧场,遗憾的是,《神话》又是一部类似于《寻秦记》的剧情,主角回到历史,却并未改变历史,各种的行为成为了见证历史的一部分。

或许,《神话》的考量更多,但无疑其缺乏了那种假如回到过去,改变后的历史会如何如何的那种的趣味。

无疑,《神话》是精良制作的大片,各种元素具备,亚洲版的好莱坞式大片。它应该能取得不少的好评和票房。

然而,笔者不由又看了一遍《重生回到十年前》,这部电影的主角黄小山,或许没有改变历史,但他至少改变了自己的悲惨命运。

回到十年前,知道了未来发展,改变了自己的爱情和事业,从小人物,变成了小有成就的人物,就冲着这个满足了笔者脑子里面的那种如果我回到过去,改变了命运如何如何的幻象和欲望……”——新影点评

某个拿钱的自媒体账号,用了微博刚刚推出的长文插件发表的影评,刚发表不久,就被微博持续给流量,推到了百万以上点击,数万次转发评论。

嗯,长文插件,就是把文字制作成图片,然后,上传图片规避了140字的限制。

看起来,微博既推出140字限制,又给了规避的工具,似乎是有点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但事实上,140字是适合大部分人的,限制字数,使得普通人参与话题和发言的门槛降低了。

但推出了长文模式,则是让一部分有更多表达欲望的用户,可以更好的输出和表达观点。

这种弥补之下,使得微博既拥有了活跃的社区氛围,又补上了一些发布长文功能不足的短板。

这类的推《重生回到十年前》的软文,微博上一天至少会产生几十篇。

定制化的软文,会给一部分的稿费。

然后,微博官方会给一些信息流广告推流,把这类话题的人气炒到热门话题榜上。

随后带来的效果就是《重生回到十年前》在23号的票房成绩,重回300万日增。

然后,后续小阳春一般,持续的日增两三百万票房。

这事甚至让中影集团感觉到微博的厉害之处。

“韩总,电影上映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也就一两个月上映的时间,每一天的宣传其实都是很宝贵的。

一旦上映后,错过了一天的票房,也会对最终票房收入,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旦从影院下映,那么后续电影的商业价值飞速的贬值。

所以,上映期间,尽可能是要低成本又广覆盖面的宣发,尽可能多的让观众知道这部电影。”

麦小玲表示说道,“微博上的一些影评类型的自媒体账号,其实就这种低价覆盖面不低的宣发。

一旦电影发行期间,可以利用大量自媒体账号矩阵,充分发挥线上宣发的优势,尽可能的勾起用户的好奇心。

不能硬广告,而是以用户的口吻叙述,比如,某某用户说,新上映的某电影真有意思,简简单单的介绍。

其他的账户了,进行点评和转发,让更多用户看到,渐渐的,若是电影真的有足够的话题性,围绕话题性炒作。

比如《重生回到十年前》就是典型的有话题性的,它的题材就是话题性,目前重生题材的电影很少,我们科普一般的介绍重生回到过去这种概念,也能吸引到观众买票。

平时多发表一些垂直类的内容,比如经常发布影评,积攒粉丝数量。关键时候,宣发时候,一堆这种账号合力,是可以起到极大的推广作用的。”

“嗯!我们中影真的有必要,好好的研究使用互联网平台了!”韩三爷有感而发。

“我们老板说了,其实国产电影不需要好高骛远,以大片为尊。而是先一步,大量的投资小成本电影,一步步的试错,试出市场喜欢的故事题材,试出能拍出观众喜欢的电影的导演。既不是一味的拿奖,拿奖的导演跟真正商业化成功的导演是两码事。”

麦小玲表示说道,“比如,金像奖没有给《功夫》更多的荣誉,但市场和我们老板都认为,《功夫》是华语商业大片最高水平。其他的制作水平上,还未有任何一部技术和制作水平的成熟度达到了《功夫》的成熟度。”

“你们老板特别喜欢《功夫》?”韩三平惊讶。

麦小玲表示说道:“两个《功夫》不仅仅周星驰的,还有赵本金山的。

一个是武侠大片的巅峰,一个在小品方面也属于顶级。

大致上《功夫》电影的特效水平,恰到好处,即便是以后特效进步,花费更多的钱,观影体验未必有《功夫》那么好。

好的电影,就是这种扬长避短,把各种长处都发挥出来,然后,达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极致。

差的电影,即便是投资很多钱,最终还是有很多问题,好评和差评都一样多,这种情况是导演偏科,以及过度的自信不够知己知彼,避免自己的短板。”

“回头,你们要是投资小成本电影,可以拉上我们中影。”韩三平很感兴趣的说道。

“当然欢迎了!”麦小玲顺势推荐说道,“《重生回到十年前》第二部已经在筹拍了,预算准备提到600万,不知道,中影愿意参与投资吗?”

“可以啊!可以参与投200万!”韩三平很是爽快。

“那到时候,希望还是一步可以双赢的合作。”麦小玲对于能拉到投资,还是颇为激动的。

作为一个导演出身的管理者,韩三平主要爱好就是看电影,以及扶持国内电影票房市场的发展。

中影作为央企里面专门做电影市场的,不仅仅是电影投资、制作、后期、院线发行、媒体宣发等等,都是具备全产业链优势的。

几乎绝大部分内地发行的电影,不太可能不在中影的渠道发行。

因为,中影渠道此时涵盖了国内的影院的半壁江山。

即便是以后中影的份额不断的降低,也还是头把交椅。

因为中影具备全产业链优势,发行一些电影也能给中影带来利润,所以,对于好电影一直是伯乐的态度。

但是国内电影市场的各种经验不足,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过去的票房市场规模小,不够商业化,也很难练出一批能懂市场的商业化的导演。

像是张艺谋等人,其实对商业化也仅仅是通了一点点,不算真正的掌握了商业大片的精髓,就这样的导演,指望其撑起国产商业大片的旗帜,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以后随着国产电影逐渐发展,各种题材都出现了一大批的真正意义上的精良制作的大片,张艺谋等人也成了牛夫人了。

但就现在而言,国内电影的制作水平甚至低于港片导演。

港片众所周知,格局比较小,很难撑起大场面大格局。

国内目前别说大格局了,就是拍小成本的商业片的导演,数量其实还是奇缺的。

其实,大部分优秀的导演是被发现,而不是被刻意培养出来的!

有大量的作品进行上映,等到市场验证出,某某电影确实不错,某某导演有点东西,渐渐的就可以给这些证明了能力的导演或剧组成员,更多的机会。

一个导演厉害不厉害,不是理论厉害不厉害,也不是同行的认同,而是,市场检验出来的票房成绩。

在票房市场持续的摸爬滚打,只要市场在,人才是可以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

第456章 破亿票房和续集

2005年9月29日,《重生回到十年前》内地票房突破1亿人民币。

超越《七剑》8345万票房,《头文字D》6300万票房,《史密斯夫妇》6200万票房,《世界大战》5300万票房,《韩城攻略》的4100万票房,暂时夺下了国内年度票房冠军。

原本历史上《神话》内地票房比1亿,位列年度票房第二名。

第一,嗯,那是要到12月份上映的《无极》。不过,《无极》算是一部揭开了第五代大导演画皮的作品。初步让不少人意识到,第五代导演,普遍拉胯的事实。

赵晗了解到《重生》票房破亿之后,心情也颇为惊讶。主要是没想到,这黑马,居然黑成了冠军了!

在港城那边,《重生回到十年前》的票房也仅次于《头文字D》的3786万港元,达2100万港元,位于上映的华语片年度第二。

之所以,只提华语片,原因是港城的票房数据更惨,基本上是好莱坞的倾销市场,好莱坞电影在港城票房市场,从90年代中期开始,渐渐就逐渐的超了一半的票房市场。

所以,港片的各种衰落,最主要是原因是太弱了,被好莱坞切走大部分蛋糕。连港城的本地市场都守不住。

某种意义上讲,港片后来还一直吊着一口气,渐渐的还触底反弹了一些,主要还是大陆的电影票房市场,从10亿规模的市场发展到了几百亿规模的市场,给港片带来了增量的蛋糕。

只不过,由于大陆市场发展的同时,内地的新生代的导演和演员不断的涌现,所以,带给港片的机会,主要是老一辈混出头的明星和导演。

但由于缺乏大量的低成本电影投资给新人练手,新生代的港片的演员,乃至于幕后工作人员,则是渐渐断档。

暂时港片的从业人员,主要是以存量的人员为主,也就是当初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时期入行的,这批熟练工可以一直活跃到退休。

由于港片投资机会少,入行的都难找到饭碗,有新的投资自然是圈内人消化,就很少培养新人了。

……

10月份,《重生回到十年前》原班人马,带着更多的预算,开始拍摄第二部。

很多的电影IP,经常遇到一个尴尬的事情。就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大红大紫的IP里面的原班人马,因为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总是难以凑齐,于是,续集经常是越拖越不能拍出来。

而目前《重生》第一部大火之后,紧接着拍第二部。倒是原班人马一个不少。

“恭喜钟导演,第二部电影跻身亿元大导演!”赵晗见到钟继昌不由感慨。

有时候运气就是这么神奇,其实,港片这种程度的导演,不说一把抓一千个,至少能抓过来上百个。

原本历史上,钟继昌就一部《孤岛惊魂》小成本大卖8000多万票房,创造了奇迹。其他的各种电影,都是扑街。

包括《孤岛惊魂2》,也是没有第一部那么卖座。

至于《孤岛惊魂》第一部的卖座,片名起到了绝大部分的作用。

但《孤岛惊魂》看了第一部的观众,虽然不至于大失所望,但也不大会期待第二部,原因,其电影就是一部随便看看打发时间的电影,整个IP并未带给观众期待,也没有形成粉丝效应。

至于第二部,还是玩第一部的套路,但观众并不像第一次那样容易被吸引进去了。

“老板,你别取笑我了!电影拍的好,主要是题材,我就是重视原著而已。还有,就是微博上的宣传。”钟继昌知道,跟赵晗这样的大佬,吹牛逼无效的。

因为,这一切都是大佬的整个商业版图,互相协同出来的效果。

与此同时,感受到在大佬商业版图全力支持之下的票房上天的威力,钟继昌陷入了流量和IP崇拜。

流量崇拜原因是其见识到了互联网的威力,过去的电影宣发,从未像《重生回到十年前》这种依靠微博作为宣发的平台,制造全网热点。

至于,IP的威力,钟继昌自问,如果是自己原创一部剧本,拍成电影,估计很难有炒作的话题。

但是《重生回到十年前》,不仅仅是有原著粉丝,还有题材的粉丝。

炒作起来,不需要炒剧组的明星,只需要炒剧情题材的话题,反倒是更容易起到效果。

至于,钟继昌这次喊赵晗的老板,不是客套。

而是其跟文静控股港城公司签了十年长约。

每年公司保证,不低于两部电影投资,每部电影预算不低于500万,导演片酬不低于30万元一部,换取了钟继昌的长约。

另外,钟继昌还挂名文静传媒公司合伙人,这个合伙人有每月1万港元的保底薪水。

至于合伙人的工作性质,则是可以负责投资其他的影视项目,一旦其投资其他人的影视项目,能获得利益,合伙人也能从中提成。

也就说,将来钟继昌感觉自己创作能力不行了,拍不出电影了,可以以管理者的身份,去代表公司投资内地或港片的一些低成本的电影。

基本上,钟继昌本人也算是公司的一个千金市马骨的代表。就跟网文圈子,需要标榜自己网站捧红的大神作者,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网站有前途。

影视圈子也一样,你得证明你能捧红人,有投资实力,才会吸引到大量的人才。

钟继昌或者张三、李四、王五,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能捧红导演,有钱给其投资。不入流的导演,变成1亿票房大导演,这就是噱头。

钟继昌没有飘到,拒绝公司的长约。

上一篇:我忽悠了全世界

下一篇:日在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