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狠人从太平洋开始 第39章

作者:月半皇

出动命令其实昨天就下来了,7团的1营与2营,外加11团1营,总计三个营于9月23日出发扫荡马坦尼考河西岸的日军。

“是的,最坏的情况。”伊文认真看着这群一脸不可置信的马润。

“我觉得你有些多心。”摩根耸着肩道,“日军早已经被埃德森上校打残了!”

巴斯隆皱着眉,倒不是因为摩根说的这些话,而是他也认为伊文的担心是多余的,白白浪费了一个半月的薪水,要知道国内便宜点的代步新车只要三四百美元。

上个轮回在H连的时候完全感觉不到的东西完美体现在了这群刚登录瓜岛的马润身上——膨胀、傲慢。

都说弱小与无知不是罪,傲慢才是。

这句名言无论在何时都能用上。

“就当我是多心。”

现在的伊文不是上个轮回里的战斗英雄,战友不会质疑他的任何想法,所以没必要过多的纠缠。

事实都已经发生,想从军需官那儿退钱不太可能,三个粗胚子们也只能抱怨几句。

“太亏了,我觉得那些东西用50美刀就能贿赂过来。”

“他显然是在欺负伊文!”

“简直是无本买卖!”

将两把枪的零件组装起来,伊文示意哥几个也重新保养一下武器,免得关键时刻掉链子。

他们倒是没有拒绝,等到下午雨停之时喊上了各自的副射手,对M1917进行全方位的保养,擦拭的特别仔细,而伊文则去了靶场。

400米靶。

“砰——!”

命中。

经过保养与校准,伊文手中的M1903春田与上个轮回一样,用起来非常丝滑。

25米靶。

掏出M1911打空一个弹匣,命中4发。

手感还是埃德森岭与日军近距离交战的手感,因为后续没花时间练在手枪射击上,主要是没有能挤出时间给他训练。

 

 “两把枪都没什么问题,就看后天能携带多少东西。”

9月23日是伊文在轮回中存活的第四天,爆发力、体质、体能各掉了一点,与之前一样没什么感觉。

上个轮回里伊文各项属性分别掉了4点才与日军交火,那时候明显有感觉自己很容易觉得身体疲劳,到了埃德森岭一战更加如此,若不是有【爆发忍耐】这个神技,伊文不可能带着莱基他们坚守到天亮。

而如今,伊文准备充分、体力充沛、爆发力强悍,就算这场仗必败无疑,他也相信自己能与战友们齐丨心协力打出败仗中唯一的亮点。

当日早上6点,三个陆战营开始集结。

7团2营作为中路,11团1营作为左翼,7团1营作为右翼,分别从三个方向朝着马坦尼考河西岸攻击前进,目标是扫荡这里的日军残部。

其实早在8月19日,陆战1师的师长范德格里夫特准将就派出了陆战5团里的三个连对马坦尼考河西岸进行扫荡作战,起因是8月12日的一支海军巡逻队非常自信的去询问那边的日军要不要投降,结果被干了个稀碎。

三个连的进攻方向也是兵分三路,中路与左翼同现在一模一样,还有一路是乘坐运输船绕后。

然而挫败日军多次进攻以后的指挥官们开始膨胀,导致这次的行动压根就不考虑绕后迂回,准备充分发挥美军的火力优势,对日军残部进行平推。

三个营最终目的地是一个叫Kokumbuna村的地方,处在一马平川的森林地带,往北几百米就是大量适合登陆作战的浅滩,从右翼出发的7团1营主要任务是直插日军心脏地区。

如果在地图上就能看到,11团1营与7团2营的攻击矛头并非笔直,而是一条向右弯曲的箭头。

总的来说,伊文觉得这个部署有问题......不够灵活,而且意图太明显,最关键的是太不把日军放在眼里——战略上可以藐视,战术上可得重视,偏偏美军两个都藐视。

轻敌必败这种事,历史上已经上演过无数次。

但一个大头兵也改变不了这种呆头呆脑的作战计划。

马坦尼考河东岸是有美军完善一个多月的阵地,有大量的半永久性工事,机枪火力点与碉堡数不胜数,甚至还有专门给60炮搭建的炮兵阵地。

整体防线分为三道,对着马坦尼考河一道前沿阵地与主阵地,碉堡不算多,掩体很多,藏兵洞、防炮洞应有尽有,往东一公里左右是第二道防线设有五个炮台,二十多个碉堡与机枪火力点,前有铁丝网与地雷阵,后有75、105、155炮兵阵地数个,机场起飞轰炸机过来支援仅仅只需要一分钟,海面上还有舰炮支援。

第三道架设在机场外围,同样是一大堆碉堡与永久工事,以及非常多的隐蔽工事,交通壕将这些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纵深防御体系。

但凡派侦察兵过来看,都会直摇头——哎呦卧槽!这吓人的防御阵地,要不还是绕一圈从别的地方进攻吧?

这也是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好几场大仗都是发生在机场南面的主要原因,日军舍近求远并不是一拍脑壳决定下来的。

PS:

感谢大家的支持,能多加一根火腿肠了!

66.进攻!进攻!进攻!

机场西边的三道防线给马润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就像马奇诺防线置于法国人一样。

随着队伍行军去往出发点的早上7点30,布置在第二道防线上的75榴弹炮、105榴弹炮、155榴弹炮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与此同时亨德森机场起飞了大量的飞机,朝着马坦尼考河西岸疯狂倾斜航弹。

海面上的驱逐舰、炮艇也表示——不管是谁在打日本鬼子,自己必须帮帮场子。

三个营的马润在交通壕里一边穿梭一边高声呐喊,表示自己那高涨的情绪。

伊文发现马润的士气相当高昂,因为他们不在是被动防守,而是动用三个陆战营的兵力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进攻。

从8月7日至9月23日足足47天的时间里,他们都在挖战壕、埋地雷、拉铁丝网,日军已经发动了两次有预谋的进攻,搞的马润们很是憋屈。

“冲冲冲——!”

“干掉他们,杀光小鬼子!”

伊文甚至怀疑步兵排的马润嗑了兴奋剂,一个个脸上泛着红晕,像是认为战功随手可得。

从军需官那边要的东西全部到位,但伊文只带出来3000发点30子弹与3个配套M1917的水箱,以及后续清单物资中三分之一的手雷、玻璃瓶、酒精、废弃布条。

加上战前分配的2000发子弹与6个水箱,总计5000发子弹、9个水箱,这些东西不靠连部、排部的弟兄们,很难跟着机枪一起运动转移。

即使调动了足够多的运输人员,也出现负重拉满的情况。

有人质疑,巴斯隆、曼尼、摩根三个人虽然也觉得这么做未免小题大做,甚至没把昨天伊文说的那些话当回事,但自己的兄弟面对其他人的逼逼赖赖,绝不会离开伊文身旁半步。

两个机枪班班长都是伊文的人,瞬间让那些质疑的嘴都给闭上了。

就算告状告到连长布琼斯勒上尉那儿也被置之不理,甚至让巴斯隆全权管理两个机枪班与后勤分队。

连长布琼斯勒上尉也是军校出身过来镀金,但比起安戈洛中尉有自知之明多了,基本上D连的进攻战术都是麾下三个实干的排长共同商讨制定的,布琼斯勒上尉只负责拍板下达命令。

至于伊文、巴斯隆他们的直属上司副排长布里格斯少尉也不管,因为他炮兵出身,不仅要负责D连的两门60毫米迫击炮,营长普勒中校更是让他代管其他连队里的迫击炮。

这么做是因为马坦尼考河西岸只有日军的第一道防线没有森林,后续都被大面积的森林覆盖,重炮与飞机在这个时候就很难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但60毫米迫击炮不一样,重量轻、转移快、射速高,不容易被大面积森林妨碍射界。

所以布里格斯少尉完全抽不出精力再去管机枪。

战友之间的信任以及团结一心造就的局面让伊文松了一大口气,顺带想到一件事——这可能也是【新手保护期】,当很多人质疑你的时候,没人站在你这一边,任何事前准备都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是无用功。

他牢记着失去保护期以后,伊文必须靠自己来建立起与战友之间的信赖关系......让能够压制住多数人的家伙与自己成为亲密无间的兄弟,从而确保每一项战前准备都落实到位。

“小伙子们,就是今天了!”

“Yeah————!”

普勒中校没有乘坐吉普车,按理说一名营级军官这种特殊待遇压根就不算什么,但他却扛着一把M1A1身上还挂着四颗MK3进攻型手雷,跟着大兵们一起从交通壕移动至出发阵地。

这无疑是大兵们最喜欢的指挥官作风,所以7团马润的士气都快要冲破极限了。

“过了河,要注意隐蔽,先保证自己活下来。”

大鹅中校一边走一边喊:“只有活下来,才能杀鬼子,才能给死去的同胞报仇!”

“Yeah————!”

“我会与你们同在!”普勒中校大喊道。

“Hu————re————!”

仅仅是几句话搞的马润们激动不已,武器排满负荷的弹药手们甚至觉得压在身上的重量轻了很多。

伊文这样经过两次血战已经近乎免疫的人都有些热血沸腾,只能说有这样的长官是全体士兵的荣幸。

相比之下,陆军......啧,一言难尽。

就说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欧洲战场里从军官至士兵也就诺曼底登陆的时期没什么办法,等稳定下来就算只有一公里路程也踏马的要坐车去。

阿登反击战(突出部战役)的时候,大量德三精锐伞兵去盟军后方捣乱,却因为精锐伞兵们作风硬朗、认真、严谨,能用11路就不麻烦运兵车与坦克捎一段路的态度漏了陷。

抵达第一道防线的时间是9点15分,距离炮击结束还有45分钟,工兵们已经在马坦尼考河上面进行浮桥的搭建。

就算这条河不是很宽敞,但也是短吻鳄溪的好几倍,深度也有两三米,负重轻一些的士兵也得有十公斤左右,让他们不走浮桥游过去,到了半路不被淹死都能训练训练去参加奥运会了。

“砰砰砰——!”

“轰隆隆——!”

“呜呜呜嗡嗡嗡——!”

陆战1师就像是在展示自己的肌肉,这一仗其实没怎么提前准备,但进攻前不上全套的火力准备,那还不如放弃进攻。

“哇呜!”

“啊啊啊!”

“噢噢噢噢!”

伊文所在的D连作为先锋第一个渡河,同时会得到1辆M2轻型坦克的支援。

连长布琼斯勒上尉的部署是让尖兵于炮击结束的那一刻便渡河,剩下的安排则是坦克与武器排先过河,在河对岸依托钢铁怪兽迅速建立一个简易的桥头堡,等1排完全渡河以后紧跟着这个充当全连先锋的步兵排,保持400~500米的距离,提供火力支援。

2排渡河布置在1排的左两翼,沿着沙滩前进,3排则作为全连的预备队。

炮击于10点准时停止,D连派出了三组携带步话机的尖兵,总计12个老兵,他们都是步兵排里一等一的精锐战士,有的甚至能充当临时指挥官。

这套战术与德军的连队进攻战术差不多,都是在炮火结束以后挑出十来个骨干携带通讯设备提前进行火力侦查, 要是哪里不服气就呼叫飞机、火炮之类的招呼。

法国战役的时候哪见过这一套凶狠的战术,热血的法兰西军人们往往还没看到德军的后续大部队就被炸破了胆高举双手敬礼。

如果有抵抗,那么还有一套手榴弹战术,由于M24木柄手榴弹投掷距离远,可以在己方迫击炮、MG34/MG42的火力压制基础上,步兵们分成若干个战斗小组交替掩护越近至30~50米的距离集体投掷手榴弹,给阵地上防御的敌军一套最凶狠的火力打击。

两套战术最辉煌的时期就是法国战役,然而在东线战争的中期就没那么牛逼了。

原因是德军这套战术的最终目的是撕开敌军防线的一个缺口后向左右两翼清扫敌军最终打崩守军的士气开始抓俘虏。

面对这两套分队战术吃亏一年多的康联终于学会了如何应对,利用他们的强大组织动员能力,在德军制造的突破口方向迅速集结兵力与火力,让德军还在阵地上与己方纠缠的时候立刻发动反击——火力打击朝着突破口蜂拥而至的德军,步兵则冲上去与进入突破口的德军缠斗。

马润的分队战术与德军的有区别,炮火停止后派出尖兵与德军一样,但后续手榴弹战术与交替掩护则没学会。

如果有坦克,则进行步坦协同,如果没有步兵们还是以散兵线的方式分成第一、第二、第三梯队前进,如果第一梯队遇到派出去的尖兵则就地寻找掩体进行火力压制与反击,因为尖兵是整个连队冲在最前面的一批人,他们停下就意味着前方有敌人。

此时,第二、第三梯队分会看敌军火力、兵力来决定行动,或是一个梯队充当预备队,或是两支队伍一起出动迂回至敌军侧翼发动攻击,或是报告长官选择撤退。

D连的第一梯队就是1排,火力压制与反击就是紧随其后的两挺M1917与6门60毫米迫击炮,最关键的是7团不是登陆一个多月的1团,每个步兵排都配属一个BAR班,包括班长一名、主射手两名、副射手两名、弹药手三名,总计两挺BAR。

由于步兵、班长、排长们还特么的用的M1903春田,光靠2挺BAR并不能解决火力不足的问题,所以很依赖武器排的重火力。

10点30分。

“渡河——!”

早已经预热完毕的M2轻型坦克小心翼翼度过马坦尼考河,大约花费了5分钟时间。

坦克与1排的1班彻底上岸,巴斯隆扛着M1917枪管大吼一声:“兄弟们,跟我上!”

随着这家伙一马当先冲出去,其他人也跟着紧随其后。

由于事前商量过队形,所以压根就不存在拥挤现象。

弹药手由伊文带队,包括排部后勤人员与连部后勤人员,都在伊文的指挥下有条不理的度过马坦尼考河,总用时20分钟。

上岸之后立刻分散开来,每一挺机枪分配多少运送弹药的人事前就已经定下,所以两个机枪班分别一左一右越过沙堤寻找适合的地点架设,1号弹药手上去提供弹药与水箱,2号弹药手则在沙堤附近架枪顺带指挥其他过来兼任弹药手的运输兵。

“砰砰砰——!”

就当伊文耳边出现任务提示的一瞬间,后方停歇一个小时的炮火再度响彻战场,朝着之前的坐标往西面延伸。

【触发支线任务】

【触发特殊任务】

【触发高难度任务】

【请轮回者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