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野亮
虽然金镛和古笼的作品风靡华国,可要说诺贝尔文学奖,以这两人的作品,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啊!
就在众人震惊时,最先发现不对劲的是柳臣敏。
“不对啊!”柳臣敏惊道,“华国只有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语老师,这是众所周知的啊,难道你老师是莫语?”
这话说出口,全场众人又是一惊。
莫语老师都七老八十了,人家现在在高密乡过着自己小日子,怎么可能是柳如烟的老师呢?
再说了,年龄也和她讲述的对不上啊。
柳臣敏伸手说:“把那个拿过来我看看,这是假的吧?”
面对柳臣敏这么说,连秦云初等人都有点动摇了。
说陈涯是金镛和古笼还有可能,说他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那就有点假了。
本土国籍的诺贝尔奖得主,只有一位,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
陈涯怎么可能拥有诺贝尔文学奖呢?
此时,网络流的弹幕也嘈杂起来:
“靠,差点被骗了,这明显不可能是她老师的。”
“就是啊,刚才我心脏都差点跳出来。”
“要是她老师真是莫语,那可真有点辣眼睛了。”
“这一看就是假的,这种证书,伪造的话我能造一大堆出来。”
演播室里,高晓柏的扇子摇得飞起:“于桦老师,您看错了吧?这证书大概率是伪造的,中国唯一一张这个,在高密乡呢。”
于桦挥了挥手,大声说:“错不了!”
此时,就算于桦地位超然,看节目的观众,也都不免觉得于桦有点嘴硬了。
于桦说:“莫语那张证书我见过,这张就不是他那张,你们仔细看——”
摄像头再次将画面给到那张证书,众人将头凑到屏幕前,仔细盯着看。
于桦指着上面说:“这上面这是瑞典语,上面那行蓝字,写的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这是诺贝尔奖创始人的名字。”
众人看过去,发现确实如他所说,柳臣敏刚想说,这也不代表这证书不是伪造的,接着,于桦又说话了:
“你们再看,下面那行红字,写的是获奖者的名字,那不是写着吗?加西亚·博尔赫斯!”
“加西亚·博尔赫斯?”
一听到这个名字,柳如烟小小吸了口气。
她想到了自己刚刚不久前还拿在手里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与此同时,顾元珍和秦云初对视一眼。
加西亚·博尔赫斯。
这个名字,他们刚刚还讲过。
陈涯把《霍乱时期的爱情》送给柳如烟,还在扉页上写了一段话:
“爱情是一种本能,但创作不是。
我不善恋爱,你不善写作。
我们各自练习。若你有一天,书的销量超过这本书,我便来诚心实意告诉你,我有多爱你。
——陈涯”
当时秦云初看到这段话时,还天真地问:“这本书是陈涯写的吗?”
顾元珍则更天真地把她鄙视了一顿,大讲特讲加西亚·博尔赫斯以及这本书有多牛逼。
此时,想到先前那一幕,两人脸上都开始发白。
演播室里,木星皱眉重复了一遍,问道:“于老师,加西亚·博尔赫斯是谁?”
于桦瞪眼道:“你不知道啊?”
“不知道。”木星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高晓柏的扇子摇得飞快,说:“木星姐,对不住,在文学界,咱们都是这么讲的,‘不认识加西亚·博尔赫斯就等于文盲’。没有冒犯的意思,总之他在文学界的地位就是如此。”
木星感觉平白被嘲讽了,凑过去问于桦:“于老师,是这样吗?”
于桦沉声说:“反正,博尔赫斯的小说,对我写作的影响很大。”
“对您的影响很大?”
木星一时半会儿有点说不出话来。
在众人的心目中,于桦是已经成名了很多年的国民级老作家,在文坛是几个至高神之一。
于桦居然说,这个博尔赫斯对自己的影响大?
他认真的吗?
于桦又说:“读了博尔赫斯的小说,我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先锋,什么叫真正的哲思文学,什么叫真正的魔幻现实主义,我是看了他的小说,才意识到,呵,原来小说还能这么写!”
听他越说越玄乎,木星更加震惊了。
与此同时,弹幕也更加分化严重。
“这么有名吗?怎么我没听说过?”
“你没听说过只能说明你没文化!我们文学史教科书上讲加西亚·博尔赫斯,讲了整整两篇!”
“加西亚·博尔赫斯的小说在华国出版,给整个华国文学界都造成了极大冲击!他非常厉害!”
论坛里,有人趁机科普加西亚·博尔赫斯的帖子,点赞数正在飞速攀升:
“简单科普下加西亚·博尔赫斯的代表作:
《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恶时辰》《小径分岔的花园》《沙之书》《环形废墟》《绿房子》……”
于桦说:“别说是我受他影响,咱们国内的作家,不受他影响的很少啊!莫语都受他影响很深,你们自己去问他。”
“可以说,加西亚·博尔赫斯,教会了我们很多人写作。这话可以就这么讲,一点不假。”
木星愣在了那里。
高晓柏扇着扇子的手,突然停了下来:“只有一个问题,加西亚·博尔赫斯是个南美洲的人,我要问问如烟姑娘,你那个老师,还是个外国人吗?”
听了他的话,柳父又不淡定了。
他可不能允许女儿嫁给一个外国人。
柳如烟摇了摇头:“老师是华国人。”
高晓柏摇着头:“那就不对了。加西亚·博尔赫斯,写的东西全是南美的风土,说是南美洲的国民作家也不为过,他怎么可能是华国人呢?”
于桦双手交叉握着,说道:“不,加西亚·博尔赫斯,还真有可能是个华国人。”
第37章 爱是一种本能
高晓柏笑了。
很宽容的笑。
“于老师,我知道网上传过,说加西亚·博尔赫斯可能是华国人的理由,说了一大堆,是吧?我就一句话,不可能。”
于桦转眼问他:“怎么不可能?”
高晓柏摇晃着扇子,神情若定:
“网上说他可能是华国人的理由,无非就是两条,第一条,他的小说,都是中文先出版,再出版其他文字,第二条,他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露脸过,连领奖都没去。”
他接着说道:“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就知道,这几个根本站不住脚。”
于桦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先用中文版出版,只能说明他有很深的华国情节,其实在文笔上,他的西文版更加细腻流畅,诺贝尔文学奖也是依据西文,而不是华文。”
“另外呢,不露脸的个性作家多了去了,什么海明威·福克纳、川端春树,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也都没去领奖。这不能说明什么。”
高晓柏对着摄像机侃侃道:“另外呢,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我给大家科普一下,加西亚·博尔赫斯,在拉丁美洲的地位有多高。”
“在他的很多小说里面,包括《百年孤独》里面,都有马孔多这个地方,根据书中内容推测,这应该是哥伦比亚的某个海边村庄。”
“但在哥伦比亚,没有一个叫做马孔多的地方,只有些地方十分相似。”
“为了争抢正统马孔多的名头,好些个村子相继改名,一夜之间,哥伦比亚多了三个马孔多。”
“这些地方都打出‘《百年孤独》故事发生地’甚至‘加西亚·博尔赫斯故乡’的名号,就为了证明自己是真正的马孔多。”
“还有一个村子贷了巨额债务,斥巨资建了一座加西亚·博尔赫斯全身像。”
“按照这个村子以前的收入,这座雕像需要他们全村50年的财政收入才能还清。”
“结果在建起雕像后,这个村子旅游业爆发,仅仅5年就还清了所有债务,并且还在蒸蒸日上。”
“当然,由于加西亚·博尔赫斯从来没有在公共场合露面,所以那个雕像是想象出来的,是依据雕塑工人的形象雕出来的。”
木星捂着嘴:“哎呀妈呀,高老师你讲得太好笑了。”
高晓柏正色道:“完全是真事儿啊,没有一丝杜撰的成分,我早年去过哥伦比亚,亲眼见过那尊雕像。”
“去那个马孔多旅游的,大多都是怀着朝圣的心态去的,其中美国人特别多,路边儿很多挂坠纪念品,什么吉普赛人吸铁石,什么失眠症便签纸,5美刀一件,卖得还很好。”
木星问道:“美国人很喜欢加西亚·博尔赫斯吗?”
高晓柏说:“美国人特别喜欢。在美国,有钱人家里要是没有加西亚·博尔赫斯的书,那就等于是暴发户,NewMoney,瞧不起的。”
他又笑着说:“南美洲不是一向被视为美国人的后花园吗?但在加西亚·博尔赫斯这件事上,属于是文化被逆向输入了。”
木星笑了:“老美也有今天。”
高晓柏摇着扇子,说道:“这还只是在哥伦比亚的影响,在别的地方,影响更大!”
“实际上,阿根廷人认为,加西亚·博尔赫斯是属于他们的,是阿根廷人。”
“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有一个阿根廷国立博物馆。”
“这里边儿放着阿根廷至今的所有的文学、艺术、历史、文物……所有的精粹都汇聚其中。”
“在阿根廷人心目中,这所博物馆,就象征着他们的国家和民族,是他们的骄傲和明灯。”
“而在这座博物馆门口,放置着两个半雕塑。”
“左边那个,是何塞·埃尔南德斯,这是阿根廷家喻户晓的诗人,类比的话,可以相当于阿根廷的李白。”
“右边那个,是多明戈·福斯蒂诺·萨米恩托,他是阿根廷史上第一位平民总统,受到阿根廷人深深爱戴,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
“中间矗立的,没有雕像,只有一个空荡荡的石墩子,石墩子上面,只雕刻着一个名字——加西亚·博尔赫斯。”
“之所以空着,是因为加西亚·博尔赫斯从来没有露脸。”
“尽管他从来没有表述自己的国籍,但他的文字,就像是天然沸腾在阿根廷人血液中一般。”
“阿根廷人坚信,他就是阿根廷人!”
“一旦加西亚·博尔赫斯正式露脸,他们就会把他的头像,放到阿根廷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最知名的总统之间,让他永远矗立在那里。”
高晓柏说这话的时候,看这个节目的所有人都听着。柳如烟也听着。
所有人心中思绪各异,只有柳如烟怔怔的,回想起过去种种。
陈涯说,爱情是一种本能,但创作不是。
这是化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一句话。
在书中,那句话的原话是:
“爱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不会。”
如果他真的相信这一点,如果他真的相信爱情是无法学会的本能,那他为何又要说,“我们各自练习”呢?
和其他人不同,柳如烟一瞬间就相信了,加西亚·博尔赫斯,就是陈涯。
《霍乱时期的爱情》,就是他写下的。
这让她感到骄傲。
同时也让她感到苦恼、烦闷、想哭。
高晓柏还在继续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