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邦,汉高祖,不是流氓! 第58章

作者:金丝熊

  反形已具!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吃了熊心还是吃了豹子胆,总之他们都是反形已具。至于他们是不是真的要反,这个……莫须有。

  “造反”的王侯们只有韩信活着,还被封为了淮阴侯。

  这其中,除了韩信功劳太大之外,还要再加上蒯彻的原因,他暗中控制了韩信的反抗力度,让韩信的反抗烈度从武装反抗,变成了韩信麾下军队频频异动,然后刘邦帮助韩信控制军队。

  显然,这是不足以让韩信掉脑袋的,就连最严苛的大臣也只能找出掳夺韩信王位的罪名。

  蒯彻终究还是为自己的主君考虑了一次。

  刘邦吃相这么难看,就是因为中央的财政终于有所好转,能够控制的土地增加。

  再加上当初的功臣们除了彻侯等贵族之位外,也需要赏赐金银玉器之类的。

  但是中央拿出这笔钱之后就要破产,于是刘邦干脆就剪了羊毛,干掉王侯把他们的财富赏给大臣们。

  虽然这么做,刘邦吃相难看,但是打死了诸侯王之后,刘邦带回来的钱粮竟然让朝臣们吃的脑满肠肥,百官们垫了垫肚子,甚至百姓们还跟着喝了口汤得以免去半年的农税!

  不必多说,天下人一致高呼皇帝英明伟大,正确无比。

  铲除异姓诸侯王,刘邦换上了刘家自己人去做王侯,就是封地小了一圈。

  经过了四年大发展,中央已经可以将手伸的更长一些。

  此时,故秦的48郡,刘邦只分出去17个左右。

  刘邦的儿子长成的只有刘肥,想起了曹氏,刘邦把他分到齐鲁,但是拿走了他一小部分财权,和千石以上的人事权,让他做一个有钱无权的诸侯王。

  刘邦的父亲也有兄弟,那些叔伯家的刘氏子一点都不缺。正好,这些旁系在经过个一两代,就会和后来的皇帝们毫无感情基础。

  心中冷酷的盘算着得失,打着让自己的儿孙们再去剪羊毛然后将诸侯王国再次缩小的打算,刘邦挑选了功劳卓著的,把他们封成王侯。

  并且借此向天下宣布,此后非刘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

  一轮一轮的削弱诸侯王,这样的循环,恐怕要等到天下出产的钱粮足以让中央王朝直接管控天下之后,才会消失不见。

  除了这些小事,刘邦在这四年里,真正所做的一切就是怎么能让天下多出产粮食,以及怎么样让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

  前者,从大豆榨油,让百姓也能吃得上便宜的油料来降低百姓们的日常粮食消耗。再到命令天下选拔种田高手作为力田,入朝为官,专门研究怎么提高粮食产量。

  选拔会种田的来做农业官,刘邦的手段简单粗暴,却是极为有效,天下难道还有不愿意当官的民夫吗?

  至于科考什么的,刘邦没考虑过,现在的知识根本就没怎么流通,就算他一声令下,少府就做出了白纸也是一样。知识本来就被少部分人垄断,这个时候开始科考,那恐怕只是诸侯士大夫的狂欢,之后?之后,天下的知识说不定就再也得不到流传了。

  至于后者,大一统王朝观念不必说。汉朝若是有朝一日灭亡,后世的人只需要看看始皇帝建立的秦朝,刘邦建立的汉朝,但凡是有那个能力的人恐怕都会去追求天下一统。

  而让万民认同自己属于大一统的诸夏民族。这个,刘邦建立太学,建立石渠阁培养士子文人来为天下大一统追根溯源,查找依据。并且将这些文人收编,让他们写文章向世界宣扬“入华夏则华夏之”的思想。

  也就是只要一个人,肯学习汉文字制度,肯生活在汉的统治之下,愿意为诸夏出力,那么无论出身,无论血统,这个人就都属于诸夏大丈夫中的一员。

  这样的宣传其实是很容易的,更容易被夷狄们接受,因为举目四望,四周都是蛮族,唯有汉朝才闪烁着文明的光辉。

  在文学历史上,刘邦大规模的抹除一切神灵存在过的痕迹,用巧合和偶然来解释那些解释不通的地方。

  就连史官,刘邦都是让自己后宫中的妃子们来担任,起居注更是只有那些最得宠的妃子才能做起居注。刘邦手把手的教导她们成为一名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

  太史令衙门被刘邦挪到了宫里,有专门依据历史事实将神灵抹掉之后,将解释不通的历史修饰或者是发明历史的妃子,有专门查缺补漏负责审核的妃子。

  总之,就是要把历史在抹掉神灵存在过得痕迹后,尽量在符合原本历史的情况下改编,改编不出来的就发明创造。

  等到三五代之后,只要再没有神灵出现,那么后世的人就会忘掉:曾经,这世界上也是有神存在的。

  PS:刘邦明天就要死了……心情有点复杂

第一百三十七章 所谓“太子不类己”

  汉朝,穷。

  穷的刘邦恨不得把钱掰成两半花。

  但是有些钱又省不了,北方的匈奴趁着中国内乱的时候崛起了。

  挛鞮氏冒顿鸣镝弑父,然后又残杀继母和兄弟,自立为匈奴首领。然后又带着匈奴不断地发展壮大,最后在逃亡的诸神的帮助下,彻底击败了东胡,自立为单于。

  匈奴虎视眈眈,刘邦只好增加武器装备的投入。

  好在当年,从秦国得到的阵图和韩国劲弩还真的就被萧何领着人,照着张良拿出来的图册研究出了点名堂。部队里,一大批被命名为大黄弩的劲弩正在被军队换装。

  大黄弩的威力极大,杀伤力极高,穿透力极强,唯一的缺点就是后坐力太大,以至于将士们都不被允许长期使用,否则必然会造成终身残疾。

  刘邦在宫中的宴会上,突然想到了财政问题,萧何说完了最近根据韩国劲弩研究新式武器大黄弩,导致的花销极大,而萧何又在修建未央宫,修建这个宫殿倒是没见到萧何向刘邦要钱,可是大黄弩的研制费用,已经吞掉了朝堂仅有的那么点财政结余。

  要想短时间内增加财政收入,要么加税,而且还不能只加商税,因为商业不发达,税收太少,只能加农税。要么,就提高粮食产量,可是农家肥刘邦已经推行了,化肥用法术来做,成本太高,要是有一批耕牛就好了。

  可惜,汉朝牛马……咦?匈奴似乎牛马不在少数啊!

  突然想到大汉朝牛马不够用,以至于刘邦自己都找不到纯色的马来用,但是匈奴人有啊!

  因为有些事情不是运气能解决的问题,成为皇帝的四年来,刘邦已经很久没有想到自己的“运气”了。现在,刘邦又想起了自己这个“好运气”,是不是有什么办法,让匈奴人给自己送一批过来?

  刘邦突然断开与白帝的联系然后大声的吐糟:“我大汉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穷了,最穷的地方,就是马匹耕牛永远都不够用!诸位可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群臣立刻安静了下来,牛马不够用有什么办法?只能尽力的防止民间杀牛,同时朝廷加大对耕牛的饲养。可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啊。

  看出了大臣们的尴尬,刘盈连忙打岔,他突然向刘邦询问道:“父亲,我现在究竟该如何才能成为一位好太子,将来又该如何做一位好皇帝呢?”

  刘盈在刘邦继位之后也做了太子。享受太子食邑,有太子卫队,建立幕府,招徕太子宫诸臣,在太子宫内,在太子食邑内,刘盈俨然是一个小号的皇帝。

  这也是刘邦的意思,不经过锻炼直接就让太子成为皇帝,那恐怕太子直接就被那些大臣们忽悠瘸了。

  刘邦从不相信天赋,因为天赋不可控,而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却迟早能让刘盈成为真正的、合格的皇帝。这也是刘邦力排众议,定下来的大汉朝永世不变的继承人培养制度。

  更何况,汉朝以孝治天下,就算刘邦宫车晏驾,后世的天子也是永远不必担忧太子的挑战,因为太子经历的教育,皇帝都经历过,更不用说皇帝经验还比太子多。

  所以天子与太子的君臣关系被淡化,反而与平常人家的父子除了正式场合相处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君臣有别之外,也没什么特别大的不同。

  此时刘盈发问,虽然突兀,但是也算不上是冒犯,因为身为嫡长子的刘盈迟早是要做皇帝的,这是事实。至于刘肥,他不仅仅是庶长子,更是私生子,几乎不可能继位。

  刘邦蹙了蹙眉,思索了片刻,然后看了看陪坐的大臣,摇了摇头,对刘盈叹道:“太子不类己啊……”

  ‘不类己?’刘盈被刘邦稀里糊涂的话弄得一头雾水。

  宴会上的剩余时间,刘盈一直在想自己的父亲究竟是有什么深意,可惜,没想出来。

  不过不要紧,按照刘邦的继承人教育,刘盈自己思索不出的时候就该去向母亲求助了。

  皇后的宫里,除了吕雉,还有诸多皇子,刘邦的妃子们也都在这里看着孩子们学习。

  吕雉的手里裁剪着要给刘邦穿的衣服,这么多年了,刘邦为了节俭一些,穿的都是自己的妃子们给他做的衣服。

  关于不类己的问题,刘邦提前忘了和吕雉通气了。

  不过夫妻二十年了,刘邦的一举一动,甚至说什么话,是什么意思,吕雉作为他的夫人,早就摸得透透的了。

  稍微想了一下,吕雉就明白了。

  手上不停,吕雉嘴里随口说道:“你爹的意思就是让你别去和他学,你要么温文尔雅,要么知书达理,总之别像你爹就行。做皇帝,你必须要刻薄寡恩,不能感情用事,永远都要对事不对人。但是你成为皇帝之前,大臣们早就受了前任皇帝刻薄寡恩的苦头,你就得和皇帝表现的不是同一个脾气。这样大臣们心中有个安慰,会觉得如果太子继位的话就会好过一些,这样他们也会拥护你。这就是做太子的不类己。

  当你做了皇帝之后,你也得有自己的路数,不能和你爹一样。你爹的路数,大臣们摸得差不多了,如果你再和他一样,那么你在大臣的心中还有什么威望可言?所以你就得表现的不同一些,先让大臣们摸不清套路,然后树立起威望。这样,就算到后来,大臣们摸清了你的路子,你也已经有了皇帝的威严了。这就是做皇帝的不类己。”

  吕雉这么一说,刘盈立刻就明白了。

  下面读书的皇子皇女们也都明白了。

  刘邦对继承人的教育,就是这样。他自己故弄玄虚让刘盈自己想,想不明白了就去找吕雉,让吕雉掰开了,揉碎了,一点一点的给刘盈讲。

  有这样一个思考的过程,又有这样的一个讲解的过程,这会让刘盈的记忆变得深刻许多。

  刘盈的性子,刘邦并不担心,这孩子看着他父亲一点一点的成为主宰天下的帝王,每天都在学着刘邦的样子,一点一点的也变得成熟稳重,喜怒不形于色。

  就是有一点,从刘盈出生之后,他就没怎么吃过苦,周围一片阿谀之声,他也不太清楚人心的复杂。刘邦自己都毫不忌讳,他直白的告诉吕雉和刘盈,自己迟早会死,刘盈也迟早会成为帝王。所以刘盈必须补上他所欠缺的这最后一课。

  PS:唔,看到有人说捕食游星,那个是匈人啊,汉朝这个是匈奴人啊。

  匈人是一支生活在东欧、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古代游牧民族。

  嗯,虽然的确是有可能匈人就是匈奴北迁之后的后代,不过这种说法至今也得不到证实,但是匈人有典型的高加索人特征,而匈奴是典型的黄种人特征,所以在本书的设定里就是匈奴不是游星,而是被逃亡的诸神支持,正好匈奴对神灵的笃信已经达到狂热的地步。

  至于游星,emm我觉得如果真的要这么算的话,倒不如说是匈奴被打的北迁之后,无意中唤醒了沉睡的巨神阿蒂拉?毕竟阿蒂拉是公元300年左右的人物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阴绝响

  维汉八年冬十月,匈奴寇边。

  其实,匈奴之前就想入关,甚至还因此把两位诸侯王策反,得到了众神的支持,匈奴的国力大增不说,也的确是在汉朝内部发展了不少的二五仔。

  韩王信就是一个,燕王臧荼也是一个,两人都在支持着匈奴人的神灵面前被心中的敬畏压垮,从此决定反抗汉朝。

  诸侯王中,唯独他们是真的想反,更是真的反了,他们想要响应匈奴人一同入侵汉朝。

  可惜,就在他们起兵之后,匈奴人放了他们的鸽子……

  就在燕王和韩王同时造反之后,本来该响应他们的匈奴人没来。

  刘邦带着不到五千人,带着自己的皇帝车驾,来到大军阵前一声高呼,韩王和燕王麾下的数十万大军发现,自己等人所要对面的敌人竟然是给大家伙授田的皇帝。

  于是他们两个,连同他们两个手下的将领就都被忠诚于刘邦的士兵们砍下了头颅。

  所有士兵全部跪地向刘邦表示了自己的忠诚。

  至于该来的匈奴人没来的原因嘛。

  匈奴,不过是一个苦哈哈,捡了大秦的便宜。趁着当年大秦撤走了长城军团之后捡了他们的装备,然后才起家而已。

  匈奴的情报来自于两位二五仔,被神灵支持的冒顿虽然英明,但是也没料到汉朝和草原的差别。

  而诸神们以为自己告诉冒顿一些大方向之后,剩下的小细节他会自己去查。

  可谁知笃信萨满的冒顿以为神灵自然是全知全能的,神灵的启示自然也就包含了所有应该注意的地方。

  再加上两个二五仔给的情报实在是太详细了,所以小心谨慎的冒顿也只是确认了一些细节都完全与情报相符之后,就全盘按照情报和神灵的启示制定作战计划。

  冒顿谨慎的估量,大胆的制定计划,并作出了周密而详尽的安排,只不过这些都没用上罢了。

  匈奴人依仗的就是胯下的神异的骏马和信仰诸神获得的神异力量,可惜,一进入被华夏王朝认定的国土范围内,所有战马全部失去了在草原上的那种驾驭风雷的神异,匈奴人自己也不例外。

  为了跨越长城,骑着马一路从草原上飞来的匈奴人当场就摔死了七八千人。

  匈奴人怎么气势汹汹的来,怎么吓得屁滚尿流的滚了回去。

  等到他们打听出来原来是当年禹王铸鼎镇压九州之后,韩王和燕王都死的魂都没了。

  现在,趁着边境天气严寒,匈奴人连忙偷偷的就重新闯入了汉朝境内。这一次,他们终于学会了老老实实的骑着马在地上走来到了汉朝。

  匈奴的异动早就被汉朝监视着,匈奴人刚刚调兵,刘邦就已经得知了匈奴大概的兵力。

  “匈奴入寇,我……朕要御驾亲征。”刘邦有些不太适应的改了口,毕竟朕这个字眼,除了在正式的朝堂之外,刘邦是从来不用的。

  刘邦觉得,匈奴人四十万骑兵,除了自己亲自领兵,刘邦谁都不放心,不是刘邦吹牛,项羽死后,韩信被贬为淮阴侯,没了这两个人,刘邦就是天下领兵最强的将领。更何况如果自己御驾亲征,那么就需要太子刘盈监国,这样让孩子历练历练也算是好事。

  皇帝御驾亲征,这倒也不是不行,正好根据韩国劲弩改装出来的大黄弩可以列装军队。而且自从刘邦突然想到大豆可以榨油之后,冬天取暖的油料制取就变得方便了起来。

  榨油剩下的豆饼也可以喂给马匹,是马匹上好的饲料,大大降低了后勤难度。

  后勤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御驾亲征提振士气……嗯,让皇帝直接擒贼擒王也算是节省战争资源了。

  “陛下,据可靠情报,诸神大多不惜神力支持匈奴,还望陛下小心为上。”就连最稳重的萧何也只是说了这么一句劝诫。

  劝阻什么的,不存在的。

  四年的时间,足够刘邦消化掉自己吞噬的灵力,更进一步了。

  现在如果有人能在交战中伤到刘邦一丝寒毛,群臣都愿意称他为天下第二强者。

  散了朝,群臣三三两两的离去,刘邦并不觉得自己禁止大臣们就会停止结党,所以他对此事也是眼不见心不烦。

  唯独孤零零的淮阴侯韩信有些失魂落魄,又要打仗了啊!

  回想当年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那些日子,韩信真的是觉得现在这日子,越过越没劲。

  天下的异姓诸侯王全都被铲除,四海升平。

  再加上刘邦自从登上皇位之后,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对全天下的父老们授田,收尽了人心。

  更有前些日子,刘氏的一个算得上是刘邦的堂侄的彻侯,因为鞭打黔首致死而被廷尉抓住。

  整个刘氏上下全都在为他求情,可是刘邦却毅然决然的将其腰斩,将曾经刘邦指天誓地,发誓要“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的诸侯国废国。

  不仅如此,刘邦更是向全天下宣称:“杀人者死,永为汉之准绳。”自那以后,刘邦刻薄寡恩的面目就悄悄地暴露在朝臣面前。

  有的朝臣觉得刘邦刻薄寡恩,回到诸侯国想要造反,可是甚至还没来得及谋划,就被自己的侯国上下出卖。

  今天,刘氏的皇位,已经是稳如泰山一般,刘邦的威权,无以复加。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刘邦活着的情况下,天下哪里还会有战争?恐怕也就仅此一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