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邦,汉高祖,不是流氓! 第52章

作者:金丝熊

  反正现在韩信把五国都灭了四国了,剩下那一个也是手到擒来,既然这样,韩信灭国已成定局,一大批事后表态我上我也行的人就出现了。

  扯着韩信的出身、劣迹以及曾经的罪名整天的在刘邦耳边不经意的暗示几句。

  刘邦都差点被忽悠了,可是好在吕雉这个贤内助提醒了他,有功不赏的君主是什么样子,项羽可就在对面放着呢。

  大臣们中,这部分柠檬精的心态其实也能理解。

  韩信虽强,却也是汉臣,刘邦把他从一个当了逃兵的罪犯捞起来当了大将军,委托他军国大事,这是何等的恩遇?

  就算他封王也是汉臣。

  既然韩信是汉臣,那大家也是汉臣,那么他们就没有本质上的差距,也就不会对韩信产生像对刘邦和项羽那样的敬畏。有机会上眼药当然要试试啦!

  可现在,刘邦直接定调子,让群臣选一个国家出来封给韩信。

  大臣们也只好照做。

  刘邦拿出来的选择,齐国、赵国以及刘邦现在占据的原本属于楚国的地盘。

  首先排除的就是原本属于楚国的这部分地盘。这是项羽自己给自己的封地,除了本就属于楚国的部分,剩下的自然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富饶的地盘,怎么可能封给韩信?

  再次,就是赵国和齐国,虽然齐国和赵国富庶程度有些差距,但是差距也算不上太大,赵国的地盘要比齐国稍稍大一些,但是齐国它排外啊!

  对,就选齐国,让韩信去当齐王去。

  于是,诸臣商议了一番,全部认定应该封韩信齐王之位。

  刘邦其实拿出这三个选择来就是让大臣们选齐国的。

  齐国内部,田氏根深蒂固,先让韩信做坏人,然后自己等到项羽覆灭之后再去做个好人,岂不美哉?

  群臣刚想高呼汉王英明,就听到外面有人来通报,韩信的战报送到了。

  “念吧!哈哈,我猜大将军多半是来讨赏的。哈哈,既然如此,正好让这信使把这份喜事告诉给大将军,哦,不,齐王好了。”刘邦哈哈大笑,眼看统一天下近在眼前,他也深沉不起来了。

  叫来信使,让他当堂宣读,提振群臣的信心。

  信使打开信件,开口宣读,可是读着读着,他就没动静了。我的娘,大将军这胆子也忒大了!他这么写,他现在没事,我恐怕要被拖出去砍死了。

  “念啊!”刘邦奇道,都是好事,这信使怎么会不念了呢?哦,多半是这韩信胆大包天到伸手管我要王侯的位子,唉,当初就看出他汲汲于富贵,多半是了,那也无妨,得意之下在所难免嘛。

  于是刘邦笑道:“不妨事,你念吧,大将……齐王多半是春风得意,言辞之间有些是当也是应当的。毕竟这么大的功劳,想来齐王也是难以自持。”

  得到了汉王和声细气的鼓励,信使硬着头皮,大着胆子,求生欲极强的脸上立刻做出一副极不情愿又极其厌恶的样子,念道:“齐地靠近楚国,抵抗强烈,民众排外,汉王若是不能封臣代理齐王,臣恐怕齐地还会生乱,到时候臣难免迫于形势,自作主张。还望汉王明察。”

  听到这里,刘邦面上已经是满面铁青,心中遏制不住的杀机毕露,大臣们只觉得自己像是一下子就被冻透了骨头一样寒冷。

  吕雉赶忙一拍刘邦的后背,“大王您就算是觉得齐王自降赏格,损害了您公正的名声,也不必如此生气啊!”

  刘邦的手连忙在袖子里紧紧地握住吕雉的手,甚至让吕雉觉得手有些疼痛。

  缓了一刹那,刘邦立刻顺着吕雉的圆场说道:“这个韩信,如此大功只求一个代齐王,传出去岂不是让我这个汉王被天下耻笑?”

  PS:今天的最后一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能忍方为真英雄!

  刘邦打了个圆场,大臣们也都配合着笑了几声。笑声中没有丝毫的笑意,所有人都知道,韩信这个齐王,恐怕是坐不稳当了。

  若非吕雉和刘邦圆了个话,恐怕此时汉军阵营立刻就要产生动荡。

  韩信这番作态,也让群臣立刻收起了心里的小心思。

  他们本来想着韩信被立为齐王之后是不是示好一番,但现在看来,就韩信这个政治素养,大家还是敬而远之的比较好。

  想到这个,大家就不得不佩服汉王的涵养,哪怕心里肺都快气炸了,也一样是一副言笑晏晏的样子。

  宴会上心思庞杂,龌龊的利益之争似乎又将要随着汉王的心思涌动而升起。大家其实也都被韩信搞得这一出弄得根本就没什么兴致,但是大家却又都气氛热烈的举杯庆祝。

  笑语言谈间无数的利益交换就在一句句暗示、意指之间完成,所有的箭头,全都指向了现在的大将军,未来的齐王。

  所有人都觉得齐王这次迟早要凉。汉王对手下,对局面的掌控能力大家还不了解?虽然打仗是不行,但是这政治上的手段,借给韩信三个脑子他都玩不过刘邦。

  既然如此,按照汉王一贯的风格,汉王吃最大最肥美的一块肉,朝臣、功臣分一块肉,剩下的群臣喝汤的分配风格。

  大家也好提前分配好吃下齐王的时候,汉王会给大家伙留出来的利益,免得到时候内耗得不偿失。

  刘邦也是一副毫无事情发生的模样,饮酒的时候喝到兴起,竟然叫上来那个信使一同来喝酒。

  两个人盘着腿对坐,刘邦放松的交谈着,信使一开始有些谨慎,可是后来看到刘邦的样子,也放开了许多。

  笑语言谈,说到兴起之时,刘邦竟然顺手就亲自给信使倒酒!

  汉王和一个信使盘腿对坐,嗯,虽然盘腿比较失礼,但是大家伙也都习惯了汉王不拘小节的亲切。更不用说这信使在朝堂上也没担任什么官职。

  可是汉王屈尊降贵,亲自为一个信使倒酒,尤其是这名信使竟然之前还在当庭宣读韩信那封大逆不道的信件。

  这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随和宽容?!

  信使不过就是跟在韩信的身边之后,才安定下来,做了个幕僚罢了。哪里见识过这番场景,竟然能劳动汉王亲自为他倒酒?

  汉王一共为他倒了两樽酒,这两樽酒,含着热泪喝下它的信使觉得自己恐怕是这辈子都忘不掉那种甘甜的味道。

  喝到后来,刘邦甚至说起和韩信以前的事情。

  那时候,刘邦还不是如今手握大半天下的汉王,韩信也不是威名赫赫,功劳卓著的大将军,准齐王。

  那时候,刘邦不过是区区彻侯,刚刚从项羽手中保住性命的沛公。而韩信也不过是一个从项羽那里逃出来的随从。说到那时韩刘二人席地而坐,交谈、谋划夺取天下时的样子。没有那么多的利益夹杂,也没有这么多的复杂的心思。

  刘邦那时候想的,是自己出手大方一点,君臣相得,也算是没白做一场大家的君主。

  说道这人心变动,如今贵为汉王,手握大半个天下的刘邦也是热泪盈眶,不禁连连叹息:“你说这人吧,没吃的的时候可以共分一块干粮,可是到了富贵的时候,却因为那点身外之物反目成仇,拼的你死我生。你说这人心,究竟是怎么了?人心太复杂啊……”

  信使看得出汉王的感伤发自真心,也听得出汉王明着是在感慨张耳陈馀,暗地里,其实是在为他自己与韩信的关系再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亲密无间而感伤。

  这时候,汉王的酒樽空了,在他给自己倒酒的时候,又顺手给信使倒了一樽。这一次,信使虽然喝下了酒,却并没有尝出酒的味道。

  心里想着事情,嘴上自然就尝不到酒味。

  ‘汉王对齐王恩重如山,齐王却……真是为汉王感觉到不值啊!’想着刚刚的那封战报,看着面前眼里有泪光在闪的汉王,蒯彻默默地发誓,自己一定不能让这样狼心狗肺的齐王能有机会威胁到汉王的统治!

  虽说身为幕僚,要终于自己的君主,可是蒯彻饱读诗书,心中总是有一种不能够贯彻天下大义的遗憾在内。现在,蒯彻觉得,自己饱读诗书多年,或许就是为了今天与汉王的相见。

  蒯彻在这一面后,从此相信,汉王才是那个能带领着天下走向大同的彼岸的那个人。

  各自“尽兴”之后,群臣告退。

  吕雉和白帝两人分别各从左右两边,搀扶着汉王就寝。

  汉王的嘴里还在说着胡话。

  回到房内,嘴里说着糊涂话的刘邦立刻就清醒了过来,沉默了片刻,然后对吕雉和白帝说道:“你们先出去吧,让我一个人呆一会儿。”

  刘邦的声音温柔却坚定。

  知道郎君这是不想在自己两人面前发泄,吕雉和白帝两人对视了一眼,只好顺从着郎君的意思,从房内离开。

  看着白帝轻轻地把门关上,刘邦顿时就涨红了脸,一袖子就抽飞了面前案几上的杯盏,杯盏落在地上,发出了碰撞的脆响。

  然后他带着些快意和暴虐,一脚踢飞了面前的案几,手里拔出赤霄,凭空一劈就将案几劈成了两段。

  空着的手抽出刻写公文的竹简,狠狠地用力摔在地上,将竹简砸成了粉末。

  “韩信,竖子!小娘养出来的竖子!我刘邦就是死!也绝对不会再用你做统帅!”嘴里说着必然会被他咽回去的话,刘邦竭力的发泄着心里的怒火,想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吕雉和白帝听着身后的房间里乒乓乱响,她们知道,韩信的作为是真的寒了郎君的心。

  吕雉看着面前惶恐的侍女们,双眼微微瞪大,对侍女们说道:“汉王今天喝多了酒,撒了酒疯,此事,影响汉王的颜面。我若是在外面听到半个有关于此事的字眼,你们这些在场的人,不论是不是为汉王侍过寝,通通夷三族。”

  在场的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吕雉平淡的声音里,那种坚定不移的语气。她是真的会下手,敢下手。没有人会与自己的性命过不去。

  更何况,能够在这个院子里服侍刘邦和吕雉的侍女,说是侍女,其实她们都是有别的侍女来服侍她们。

  这样好的待遇,这样好的日子,她们怎么可能会对给自己这样的生活的汉王不利?

  于是,侍女们立刻跪下,恭敬地表明了自己的顺服。

  PS:原名:蒯彻——后为蒯通,避讳刘彻。

  原为:恒山王张耳——后为常山王张耳,避讳刘恒。

  嗯,所以刘邦又发展了一个二五仔。

第一百二十五章 钓鱼人

  发泄了一通,刘邦便停了下来。愤怒的情绪全都被发泄了出去,现在,刘邦已经重新冷静了下来。

  不要在情绪上头的时候下决定,当初刘邦对自己设立的规定一直被他完美的执行。

  现在韩信是什么心态,谁也说不准,故此,刘邦就需要在与项羽决战之前,对韩信这个不稳定因素监视起来,监视他的一言一行。

  但是这种监视决不能被外人知道,甚至,这件事连一直负责情报的陈平也不能得知。

  别看现在大臣们对韩信同仇敌忾的样子,但是监视重臣这种事情绝不能被任何臣子知道。

  否则大臣们的心立刻就会站在韩信那边,毕竟,刘邦这是监视臣子,而恰好,大臣们也是刘邦的臣子。

  所以,人类是不可以做这件事的,那么,神灵去监视韩信又如何?

  刘邦算计了一下,白帝是自己的女人,又要打擦边球稍微的提高自家军队的士气,离不开身。

  而五帝中的其他三帝,现在就像咸鱼一样翻身都懒得翻,每天光明正大的划水,就是窝在汉中关中保证自家粮食丰收,粮食,也很重要。

  太一神是楚军的定位器,也不能离开自己的身边。

  既然如此……刘邦打起了其他神灵的主意。其他神灵不来投奔,多半是被五帝和太一拦下来,不过自己可以许给太一好处,让他帮忙找几个合适的啊!

  …………

  “汉王好悠闲啊!”太一神刚刚来到刘邦的院落,就看到刘邦在那里钓鱼。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这大河鲤鱼无数人想吃都吃不到,鲁昭公当年送给孔子的贺礼也不过是一条鲤鱼罢了。

  可是刘邦的住所,却有官员为了逢迎他,而将一池活着的鲤鱼收罗了过来,然后养在了这池塘里。

  池塘里清澈见底,一条条肥美的大鱼争先恐后的抢食着鱼饵,然后被刘邦一会儿一条,一会儿一条的钓了上来。

  太一神默默地静立在刘邦的身边,不想先开口,以免丧失了主动权。汉王唤祂前来的意思,在联系他的时候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他希望能够让太一神找到齐地的八主神,然后让八主监视韩信。

  这个去寻找的神灵,自然就是太一神。将信仰发展到齐地的祂自然属于地头蛇。

  可是,太一神不情愿。多一位神,就多一个分羹的,更何况是多了七个?

  嗯,八主神的确只有七个。

  八主神号称有天地人三主神,以及月主日主阴主阳主四时主五位神主

  但是,所谓的人主其实就是兵主蚩尤。

  当年蚩尤率领诸神与黄帝统帅的诸人交战的时候,蚩尤连同他手下的八十一位神灵全部被黄帝所杀。蚩尤已经死了。

  信仰也需要有个依存,要么是天地精灵,要么是人,空口白话,信仰无处可依自然是全都消散掉了。难道还能凭空变出了一个蚩尤不成?

  所谓的人主其实不过是其余七人自抬身价而已。毕竟,黄帝与蚩尤交战之前,蚩尤才是天下第一神。

  当年的蚩尤,实力之盛,恐怕也就只有当初临死前的黑帝能够稍微和祂掰一掰手腕,然后黑帝就能选一个好看点的死法,而且必须是让临死前的黑帝伤势完全恢复才行。

  蚩尤之所以能成为天地第一神,其实是因为他执掌的其实并非兵戈,而是争斗。

  万物霜天竟自由,天下万物无处不争,人与人之间有争斗,人与自然之间有争斗,自然与自然之间也有争斗,甚至于神灵之间都会因为权柄和利益而产生争斗。

  刚刚诞生的时候,蚩尤非常弱小,可是仅仅数十年,他就从争斗中汲取到了足够的力量,一举成为了八十一尊神灵的共主,然后借助这八十一尊神,统御所有华夏大地上的神灵。

  可惜,他遇到了正值壮年的黄帝,由神主宰人,还是由人主宰神。

  他们发生了分歧。

  之后的事情,自然就是历史上所说的,黄帝一败再败,可是诸神也逐渐减少,打到后来,屠戮诸神的黄帝完成了绝世翻盘。

  硬是把蚩尤手下诸神一起活活打死,就连蚩尤所执掌的权柄也被黄帝拆分出来极小的一项——兵戈,然后在尝试封神的时候封给了当年的白帝。

  蚩尤的权柄中拆分出的一项权柄,这就是白帝成为五方上帝的仰仗。

  然后这一段历史就被黄帝抹去、更改,黄帝不允许人类曾经被神灵统治的历史流传到后世,那只会让神灵死灰复燃。而蚩尤的权柄也随之被粉饰成了掌管兵戈,让原本杀不死的蚩尤自然消亡。

  太一神心思翻涌,只待刘邦沉不住气,先开了口,然后祂就将八主的真相告诉刘邦,打消他的念头。

  刘邦瞥了一眼太一神,祂以为先开口就会显露出自己的急切,然后自己就会丧失主动权?天真,主动权从来都是握在强者的手上,现在,诸神弱势,刘邦就是强者。所以诸神只能在刘邦划下的规则里做事。

  但是,又想让马儿跑,又不想让它吃草,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刘邦看着这鱼饵,漫不经心的说道:“你看着鱼,它们无知无觉,明明看着一个个同伴不断地消失,却依然非要尝一口这鱼饵不可。韩信自诩天下英豪,可是他与着无知的游鱼又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