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莽夫 第22章

作者:佛系拖更

  “哦,是何事,说来听听。”

  王翦深吸了一口气。

  “此番打败,我大秦儿郎尽数被俘获,为了救下我大秦儿郎,我军中一名百将带领两百人,进入赵国境内。”

  “竟有此事?”

  “回陛下,确有此事,并且此百将最后成功救出我大秦儿郎五万余人。”

  “嘶……”

  在场的群臣纷纷倒吸一口气,区区两百人进入赵国境内,居然还带回了被俘获的五万余秦卒,这是何等壮举。

  “陛下,此乃天降猛将是也,快快将其请来!”

  一个个武将顿时双眼放光,入敌国境内不死还能创下如此壮举,可谓是无双猛将是也。

  “陛下,臣已经让其在殿外恭候多时了。”

  王翦早就料到了这事,显然早有准备。

  “宣莽夫莽百将进殿!”

  随后莽夫被待到了大殿之上,第一次莽夫直面面对这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他的身上有一股莫名的威势。

  让人感觉那不是人,而是一头蛰伏起来的黑龙,仿佛所有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就算是此次战败,他也没有一丝波澜。

  仿佛这一切都不能影响他的情绪一般,厚重大气,并且让人感觉威严无比,犹如置身在班主任、老板的面前一般。

  不,或许更加的沉重,若非莽夫在战场上厮杀之久,恐怕在第一时间就被压得抬不起头了。

  “你就是莽夫?”

  秦王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个瘦弱的少年,有意思,他身上的威严与日俱增,甚至连在朝堂之上的群臣都不敢轻易和自己对峙,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束发少年竟然有如此魄力。

  “回陛下,臣是莽夫。”

  “好,来人赏莽夫第八等公乘,另立千户,率卒五千!”

  一下子连跳五级,所有人都炽热的看着莽夫,满眼是羡慕,当初的武安君也是这般勇猛,难道我大秦要出另外一个武安君了。

  这是所有人的想法,而莽夫也是欣然接受。

  “陛下,这就是我想要说的桓氏一族虽然罪无可恕但是也是罪不至死的地方。”

  这个时候王翦再次站了出来。

  “哦,此话怎讲?”

  “此番莽夫能顺利营救出五万秦卒,最后断后的便是桓氏一族桓齮胞弟桓裕!”

  王翦直接抛出了一个炸弹般的消息。

  “桓裕率领三千桓家军死战二十万敌军,为莽夫等人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虽说桓齮叛国逃亡,但是其弟为救五万秦卒身死战场,还望陛下三思。”

  王翦直接开口,而这一开口就触怒了那个想要夷族三代的文官。

  “陛下,万万不可,若是轻易饶了桓氏一族,那么我大秦天威何在,陛下威严何在,若是轻易饶了桓氏一族,那么以后就有恒氏一族、蓝氏一族,切不可开先河,否则后患无穷啊!”

  “放屁,若是有功之臣不能封赏,寒了我大秦将士之心,尔等可知后果如何!”

  王翦丝毫不给面子,直接怼了回去,让这个文官一脸涨红。

  “陛下!”

  “够了,争争吵吵的,当寡人的大殿是市集么。”

  秦王一开口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陛下,臣有一言。”

  莽夫这个时候站了出来,而秦王则是看了一眼莽夫。

  “但说无妨。”

  “陛下,臣认为这位大人说得对,若是不惩罚桓氏一族,那么以后必当对陛下威严产生不可小觑的后果,甚至让人以为陛下毫无脾气,这样就会屡次冒犯。”

  听到莽夫的话,那个文官直接点了点头,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然后给了莽夫一个你小子真懂事的眼神。

  “但,王老将军所言也不可忽视,毕竟我大秦儿郎为我大秦流尽最后一滴血,肝脑涂地,若不封赏那么寒了我大秦将士之心,恐怕以后也不会有人敢为大秦冲锋陷阵。”

  “如此,何不让桓氏一族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不伤害桓氏一族性命但却重罚其一族。”

  “这样陛下既可以稳住我大秦威严,也可以让众将士不心寒。”

  “这般我大秦将士必当感激陛下恩典,往后杀敌必将抛头颅洒热血,为陛下肝脑涂地,虽死不悔,人人都会称陛下圣明。”

  随着莽夫说完,周围的群臣都是一愣,随后文臣和武将对这个原先羡慕的小子纷纷投以赞赏的目光。

  “是啊,陛下,若是臣等战死,陛下如此厚待我等家属,我等必当死而不悔,来生愿为陛下再战!”

  一个高大的青年站了出来,他的身上有一股血煞之气,显然是久经沙场之人,莽夫观其面部,甚为熟悉,但是一时间便是想不起来。

  “是啊,陛下,这样既保住陛下威严,又不让有功之臣心寒,此计甚妙。”

  之前的文官有了梯子下,也顺着莽夫的梯子下来,纷纷赞叹道。

  “如此,桓氏一族虽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令其不可入朝为官,削其三代爵位,发落沙丘,另外桓氏一族逃亡的桓齮,让其一族自行解决,何时解决桓齮之事,何时恢复秦民身份!”

  失去秦民身份,这可是重罪之人才会被罚,但是好歹是活下来了,但是沙丘可不好过,现今沙丘地界位处赵国境内,发落那里也是好不到哪去罢了。

  “谢陛下开恩。”

第32章 归家

  “优子,别干了,你在这么干下去的话,你阿母靠谁养活?”

  大叔公看着倔强的优子下田干活,虽然之前莽夫得到了三个仆人,和几亩田,但是这些都是官田,也就是没开垦过的荒田罢了。

  “大叔公,我知道阿兄已经不在了,但是家中阿母还不知情,若是这几亩地不开垦的话,那么来年阿母就会饿死,我阿母死。”

  优子干瘦的小手已布满了血泡,有的已经磨破了,但是她毫不在意。

  “孩子,你这又是何苦呢。”

  叹了口气,大叔公也知道这孩子倔强,有三个仆人,但是这些仆人早就去开荒了,尽管如此,开荒还是十分缓慢,别家已经撒了今年的种子,他们还在开荒,若是不能赶在夏季将种子种下,那么他们冬季就没有粮食可食用了。

  “大叔公!大叔公!!!”

  忽然几个慌慌张张的村民跑了过来,裤脚上还挂着一部分泥土,显然是刚从地里下来的。

  “何事?”

  大叔公转头看了一下这个村民,而这几个村民则是七嘴八舌的说起来。

  “大叔公,好多秦卒!”

  “他们朝莽夫家里走去了!”

  “还有好多匹马!”

  优子一听,立刻丢下了手上的农具,慌张的朝家里跑去。

  “快,快跟上优子!”

  大叔公跑不快,毕竟人老了,让其村民立刻跟上去,好歹有个照应。

  …………

  “阿母,我回来了。”

  莽夫看着瘦弱在病床上的阿母,笑着说道,而阿母则是激动的想从床上下来,但是或许是躺久了,一时间竟然起不来。

  “阿母慢点,孩儿回来了,孩儿没走。”

  “莽儿,真是莽儿,我的莽儿。”

  阿母颤巍巍的摸着莽夫的脸,粗糙的手掌在莽夫的脸上轻轻的抚摸着,颤抖中带着粗糙的感觉,让莽夫无比安心。

  “阿母,是孩儿,孩儿现已是公乘,赐千户,另率军五千,孩儿已经为我莽家光宗耀祖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阿母抱着莽夫的头,然后喃喃自语的说道,眼泪不断的掉落下来。

  “哐当!”

  一声门被推开的声音惊醒了莽夫和阿母两人。

  莽夫抬头看去,一个比之前更加瘦弱的少女正不可思议的看着自己,眼中的雾气还是凝结,然后化作一颗颗小水珠滑落脸颊。

  “阿兄……”

  “优子。”

  “阿兄,我以为,我以为……”

  我以为你已经死了,优子担忧的看着莽夫。

  “没事,这不是回来了么,优子,阿兄现在已是第八等公乘,赐千户,更是率领五千士卒的千夫长了。”

  摸了摸小丫头的头,可能是因为劳累过度的原因,优子的头发已经枯黄无比,甚至比他当初离开的时候还要咯手,但是莽夫却更加心疼这个妹妹。

  “呜呜呜……”

  熟悉的手掌落在自己的头上,掌心的温暖让她知道这不是幻觉,她阿兄真的回来了,独自一人承受了一个多月压力的优子一下子放声大哭了起来。

  “好了优子,阿兄不是没事么,不哭不哭,哭了就不好看了,优子。”

  手忙脚乱的哄着优子,而阿母则是躺在床上看着互动的兄妹二人,心中万千感慨,最后望了望桌子上的三个牌位。

  “老头子,现在一切安好,我就不下去陪你了,我要活着看到莽夫结婚,优子出嫁,老头子不会怪我吧。”

  牌位前三炷香青烟袅袅升起,随后悄无声息的消散在了空中。

  “我就当老头子答应了,谢谢你老头子。”

  阿母笑着说道。

  “是莽夫回来了?”

  大叔公好不容易赶到了莽夫家,就看到了完好无损的莽夫,和他身后的五千个秦卒,还有大量的牛羊粮草等等。

  “大叔公回来了,这些日子多亏大叔公和诸位照顾,莽夫无以为报,只能给大家一些牛羊,感谢诸位近日来照顾家中阿母与幼妹。”

  说着莽夫牵出了十多头牛羊交予了大叔公,看得大叔公一阵不知道说什么好。

  “莽夫,其实我等也没有多照顾优子,受之有愧啊。”

  大叔公好歹度过几年书,知道受之有愧。

  “大叔公不必推脱,往后还需诸位多多照顾。”

  “这,好吧。”

  大叔公本来还想推脱,但是看到村民们一脸渴望的看着这十多头牛羊,便也舔着脸收下了。

  “莽夫,今日大叔公给你一句话,只要大叔公一家不死,那优子就是大叔公家的后辈。”

  “大叔公不必如此。”

  “就这样吧,不然大叔公受之有愧。”

  “那好吧。”

  于是夜晚莽夫在家里和家人吃了久违的一餐,虽是粗茶淡饭,但是却无比朴实,让莽夫在战场上的紧绷的神经有了一丝休息的机会。

  第二日……

  “夫长请放心,我等一定往死里训练他们。”

  大傻和哲夫等人一脸不怀好意的看着新来的五千士卒,要知道当初他们也是这么过来的。

  “训练归训练,不要闹出人命,不过适当的加大训练让他们明白战场不是儿戏。”

  莽夫也知道这群人憋着一股劲,当初他怎么抽他们的,这些老卒就会怎么训练新人,甚至更加的变本加厉。

  不过莽夫没有制止他们,正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况且大家都有分寸。

  于是小溪村外山里响起了一阵阵的惨叫声,和哭喊声。

  每日夜里村民们都能听到一群鬼哭狼嚎的声音,就连山中的猛兽也被吓着了。

  而训练了七日后,就连莽夫看到这些新卒都有些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