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警无敌 第130章

作者:一条咸鱼

舞台上,并没有曲终人散,一名戏子上台用唱腔报了接下来的曲目,台下众多观众吃着瓜子花生,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喝茶谈笑,等待着接下来的戏曲。

施华蔻细腻光滑的脸蛋上并没有太多感情,对薛霖也很是冷淡,这个女人她有着贵族的教养,以及沉稳的心态,唯一能让她的心波动的,只有她的身世。

“我让人每周搜集的苏国报纸你看了吗?”薛霖拿起桌上的折扇,在手中把玩着,轻声询问。

“看了又如何。”施华蔻那双芊芊玉手端起茶杯,莹莹皓齿浅饮一口:“不过都是些歌功颂德的东西罢了。”

薛霖无趣的撇了撇嘴。

也是,苏国穷党可不会把已经在爆发的乌克兰饥荒事件报道在自家的新闻媒体上,而这个时代的通讯远远不如后世发达,于1931年开始小规模爆发饥荒的乌克兰在苏国穷党的红色铁幕下,可以说是几乎什么消息都没有向外传出。

当然,这并不包括薛霖手中那无孔不入的红警间谍。

薛霖手下目前除了明面上挂在北方联盟政府下的国家安全部以外,还有一个隐藏在暗中的国际情报局,主要是针对外国渗透活动,而且这个部门的编制和名字并不会出现在北方联盟政府的任何文件中,国际情报局长为薛霖本人,国家安全部长薛思兼任着国际情报(好吗的)局副局长。

根据目前潜入乌克兰和东欧的红警间谍发回的情报,不仅仅是乌克兰。

因为苏国开始全国建设重工业,整个东欧不少地区在1931年都爆发了小规模饥荒,而进入1932年后,饥荒开始蔓延,苏国政府正在对饥荒进行赈灾,从远东和乌克兰等地的产粮区搜集的粮食正在源源不断运往东欧,预计乌克兰大饥荒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彻底爆发。

“.“我们在贝加尔湖里找到了一些东西,你应该会很感兴趣。”薛霖将一些东西从口袋里拿了出来。

那是一封相册。.

第353章:远东特别集团军

施华蔻听到贝加尔湖的时候,娇躯微颤,双目微怒地看向薛霖:“为什么给我看这个,我说了我……”

“这不是你能决定的。”还不等她说完,薛霖将相册推了过去:“你的身份已经注定了你这辈子不可能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安然度过,不仅是我们需要你的身份,那些不愿归顺穷党统治的人民也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寄托。”

“当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等人发动起义意图推翻你外祖父的统治,被你外祖父镇压抓住,却只是流放了他们,而当他们和其他政党一起推翻了你外祖父的统治,并背叛人民的选择,用鲜血染红了他们的革命时,是怎么对待你外祖父一家的?”

薛霖淡淡的话语,声音很轻,听在施华蔻耳畔却宛如魔症。

“我不想知道这些。”施华蔻连忙起身,她在选择逃避。

“可是有些人想知道!”薛霖一把拉住了试图离开的施140华蔻。

“你放手!”十六岁的少女白皙的手臂被映红,她挣扎着,嗔怒着,脸上写满了愤怒与哀求。

“你以为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薛霖放手,从怀里扔出一张照片放在了那封相册之上。

那上面是一个可爱的俄国小女孩,看起来只有四五岁的模样,一个年轻的妇人正在陪女孩玩耍,而一名约四十岁的中年军人正坐在椅子上和蔼地看着他们,这一幕宛如天伦之乐。

“如果安德烈的外孙女还活着,应该跟你差不多年纪了。”

正欲离开的施华蔻闻言一颤,缓缓回头,看向那照片,黑色瞳孔散发着迷茫,随后渐渐变成了惊恐和慌张。

放下照片,薛霖转身离开。

留下了瘫软在椅子上的施华蔻。

“薛帅!”出门,苏秉文就上前微低着头,一旁的雷武也走了过来。

“让她一个人静一静吧。”薛霖挥手,示意他们下去。

拉上包厢的门把,缓缓关上。

门缝里,少女颤巍巍的手缓缓打开了那相册。

关上大门,薛霖手中折扇合拢,微微一笑。

能不能把这个女孩激发出来,就看这一次的了。

如果实在不能,薛霖只能把她当作金丝雀养,若是她能激发血液里流淌的罗曼诺夫王朝血脉,薛霖不介意将她培养成新的俄罗澌女王,而他,将是女王的唯一合法丈夫。

欧洲王室的那一套继承链,薛霖也会玩儿。

……

伯力,这座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会合口东岸,与华夏只有一河之隔的城市曾是华夏的领土,而如今,已经是苏国在远东地区的重要城市。

这座城市或许并不是远东最大的城市,但却是远东最重要的城市。

因为从贝加尔湖到白令海峡,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近二十万兵力的苏国远东特别集团军的总指挥部正坐落在此!

伯力远东特别集团军指挥部内,留着一瞥小胡子,典型东欧人种的布柳赫尔扛(bhfh)着上将军衔,正在听取远手下一位参谋的报告。

“目前从乌斯季库特营汇报的情报显示,对方拥有大量的职业军人,对贝加尔湖周围的地形非常熟悉,所使用的子弹是7.92毫米的毛瑟弹,通过搜集的子弹对比,和乌兰乌德那批子弹是同工厂出产。”年轻的崔可夫认真汇报着这次的特殊事件情报,刚经历的中东路战争已经让他成长起来。

此时的他正式布柳赫尔上将手下的一名参谋,任职于远东军区。

1925年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并在中东路战争中历练了自己大规模集团军群参谋能力的崔可夫很快就会在苏国军界走出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很难想像他是一位农奴出身的年轻人。

这位被称之为与世纪同龄的年轻人,就是未来二战赫赫有名的苏国元帅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

.“所以说,他们是什么?”布柳赫尔手里点燃了一支烟,皱眉思索了起来。

旁边的远东特别集团军政委马尔钦科一手拿着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一手拿着情报充满了疑惑道:“他们洗劫了乌利坎?村里的物资和人口全都不见了?”

崔可夫低头看了看文件,继续道:“是的,根据乌斯季库特营长利沃夫金的汇报,村子里所有能吃的,以及铁器和御寒物都被带走了,一同消失的还有约328名村民。”

“这么看来,他们是在雅布洛诺夫山里有营地咯。”布柳赫尔吐出一环烟圈,看向政委马尔钦科。

“多半是该死的白卫军余孽。”马尔钦科气愤的摇了摇头,将手里的情报递给布柳赫尔道:“你看看,从一个半月前,乌兰乌德、巴格达林、卡丘格、北贝加尔斯克、乌兰马吉特周围都发现了他们的踪影。”

“这些地方的民兵和集体农庄、伐木场、矿产里的监工也有主要责任!他们竟然让白卫军余孽潜入进来!并且发动暴乱,裹挟了至少两千罪犯出逃!这简直是在丢我们穷党的脸!”马尔钦科涨红了脸咆哮着:“我们远东特别集团军怎么向莫斯科中央交代?!”.

第354章:白胡子与白伯爵

对于这些罪犯的问题,布柳赫尔司令也感觉到很棘手。

远东这个远离东欧的地方,已经成为了流放之地,大量罪犯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送到了远东军区,从天寒地冻的乌拉尔山脉到冰冷的鄂霍次克海,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罪犯的身影。

他们在集体农庄中种植土豆,在伐木场里砍伐木材,在冰冷的河水里捕猎鱼类,得到的仅仅是一份能够果腹的食~物。

虽然布柳赫尔司令知道这些人里大部分其实是当初在内战的时候站错队的人,但这就是站错队的下-场啊。

“海参崴那边怎么回答?”布柳赫尔揉了揉凝重的额头,向马_尔钦科询问道。

伯力虽然是远东特别集团军的总指挥部,但在政治和外交方面,海参崴才是苏国在远东的中心城市。

其实在前几年的时候,为了抵御一海之隔的日国对国内战争的敢于,以及对远东这片土地的窥视,苏国一直以海参崴为主要军事中心和政治外交中心,从苏国到东亚的电报基本都是从海参崴转发出去的。

而在彻底击退了日国干涉军,将苏国赶出库页岛和滨海边疆区后,军事中心便开始向内陆转移,以获得足够的战略纵深。

而海参崴则渐渐开始发展成苏国在远东的重要对外贸易港口,以及经济、政治、外交中心。

“还能怎么说?”马尔钦科缓了缓,这才继续拍着桌子说道:“海参崴那边的意思是必须尽快处理掉这些白俄余孽,要知道滨海边疆区的农业和贸易港口的重要性事关整个伟大的苏修国际!”

滨海边疆区也就是华夏东北黑龙江河下游,是苏国纬度最低的地区,与东三省一样,滨海边疆区以及外东北苏国三个州都是非常重要的产粮区。

而海参崴则是苏国纬度最低的港口,三月中旬不便可以同行,一直到十二月才会被冰封,近两百四十天的时间里可以通畅,是苏国在远东地区最重要的港口城市。

而且当年整个远东地区也是穷党在内战中最后收复的地区,不仅是外东北,在一河之隔的东北,更有无数白俄余孽。

马尔钦科一撇小胡子一翘一翘的,继续愤愤说道:“要知道,五年前的那场战争,托玛夫斯基和白胡子可都还没死啊!在华夏东三省境内至少还有三四十万白俄余孽,要是让他们和这些叛军联合起来,虽然还不足以威胁到我们,但蚊子总是会叮出一些血来。”

布柳赫尔手里拿着香烟,静静地听着他的政委马尔钦科的宣泄。

他知道马尔钦科在担心什么。

五年前的那场中东路战争,可不仅仅是因为中东路而对华夏军队的开战,更重要的是打散那一股在中东路以南渐渐汇集起来的一些白俄旧势力,当然,将中东路更好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走中东路可比饶外东北那条铁路少了不少路程。

而在盘踞在华夏境内的沙俄旧贵族中,以素有‘白胡子’之称的霍尔瓦特和‘白伯爵’托玛夫斯基为主。

霍尔瓦特是克列明楚格市出身的一个典型沙俄旧贵族,先后参加过第十次俄土战争以及日俄战争,因其妻母与沙俄皇后有亲属关系,受到尼古拉斯二世的重用。

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便被沙皇尼古拉斯二世任命为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军衔为上校。

因其一脸茂密的白胡子而得此外号。

也是这位受到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新任的将军,在中东铁路附属地内建立民事行政机构,即实行所谓自治市制,1908年在哈尔滨成立了自治会和董事会,把哈尔滨和中东铁路附属地变成沙俄的殖民地。

1917年的血色革命后,霍尔瓦特纠结逃难入远东的沙俄旧贵族,成立了‘全俄临时政府’,自任最高执政,向日国购买军火达16亿日元之多,用于组建白俄军对抗穷党军队。

最终因为挪用铁路款,被穷党煽动起来的工人们赶下台,军队也四散而去,部分进入了张昌宗和张作林的归化军。

……

而‘白伯爵’托玛夫斯基的来历神秘,他是在俄国内战后活跃在华夏北方的沙俄旧贵族,充满神秘而又非常有能力,曾在张大帅的奉军体系中担任军事顾问,借此不仅拉拢了很多沙俄旧贵族,连在东北军中的白俄归化军也被拉拢了不少。

不过自从中东路战争中被未来的苏国元帅,罗科索夫斯基率领的库班第五骑兵旅击溃后,‘白伯爵’托玛夫斯基的踪迹更加难以寻找了。

“我听说,最近我们在华夏的同志们很多都失去了踪迹?”布柳赫尔沉声问道。

马尔钦科点点头,目光肃然:“自从那位叫薛霖的将军打败日国关东军对华夏的东三省实行统治后,我们在东北,特别是中东路以南的同志们很多都失去了联络,不知道是怎么暴露的,那个叫薛霖的黄皮猴子,还有他的镇北军,几乎把我们在东三省稍微高级别一点的同志都拿下了。”

“而北方战争后,薛霖的势力延伸到华夏北方九省,我们在华北的同志们只能借助领事馆隐藏自己。”说道此处,马尔钦科也是忍不住叹息连连…

第355章:布柳赫尔的安排(1/3)

他们的苏修国际虽然遭到了全世界的封锁,但在世界各地,只要有工厂,有工人,有农民的地方,就会有他们的成员。

连战乱中的华夏亦是如此,更别说和苏国紧邻的其他国家了。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苏修国际在华夏的传播受到了很大限制,但在其他地方。

如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三个阵营:同盟国、协约国、苏修国际的话,那么此时的世界只有两个阵营:资本国家和苏修国际。

苏修国际的无孔不入已经让资本国家感到害怕了,比如美利坚和日国境内已经开始出现苏修的地下党,而动乱中的德意国中的穷党更是险些成为第二大党派。

为了遏制红色在德意国中的蔓延,各国不得不减少了对德意国的施压,联合德意17国内的资本势力和现在的统治集团将德意国穷党打压成违法党派。

小胡子阿道夫的民族社会主义dé国工人党就是因为当时列强为了平衡德意国内的党派而支持上来的。

甚至连嘲讽阿道夫只配做一个邮政部长现任德意国兴登堡总统也不得不联合阿道夫的民族社会主义dé国工人党打压在德意国日渐强大的穷党。

如果说在东欧,波罗的海诸国是苏国穷党渗透的主要国家,那么在远东,苏修穷党的目标则是分裂华夏外蒙,渗透华夏本国,以及一海之隔的日国。

布柳赫尔思索一阵后,凝重道:“必须尽快想办法把雅布洛诺夫山里的白俄余孽给清除干净。”

“而且得防范他们在东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城市发展起来,我怀疑我们的同志中可能出现了叛徒。”马尔钦科咬牙切齿,用手敲了敲桌子,向布柳赫尔补充道:“看来我们得抓紧一下远东军区的思想教育,有些同志可能思想出现了偏离,在旧白俄余孽的蛊惑下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沙俄还存在幻想!”

随后,马尔钦科继续源源不断的向布柳赫尔叨叨着:“莫斯科中央已经决定将国内的犹太人移民到远东来,可能近期就会有文件下来,关于选址也基本确定了,就在阿穆尔河畔(黑龙江),重新划分一个州出来,给这些该死的资本家一片土地好让他们从事劳作……”

听着政委马尔钦科的碎碎念,布柳赫尔已经习惯了好几年了,不过关于苏国境内犹太人的安置,他也有些疑惑。

这件事在苏国中高层并不算什么秘密,犹太人是一个非常善于经商的民族,也正是因为这个民族出现的资本家太多太多,苏国内部对犹太人很是警惕。

要知道东欧可是有不下于两百万的犹太人。

在斯达林上台后,便开始讨论将犹太人迁移到一块地方以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

而苏国内部的犹太人则希望迁移到克里米亚一带,那里地理环境优越,适合耕种以及——海贸。

但苏国高层怎么会让他们如愿呢,于是斯大林大手一挥,在远东给犹太人找个地方吧。

1928年3月,苏国最高中央最终确定在远东阿穆尔河(黑龙江)沿岸地带建设犹太移民区。

三十年代初开始将行政区升级为州,并开始大规模将东欧的犹太人迁移到远东。

“这些犹太人难道还会和雅布洛诺夫山里的白俄余孽有什么联系吗?”布柳赫尔抖了抖烟灰,对此并不怎么在意。

作为从内战中打出来的将军,获得过荣膺红旗勋章和红星勋章的第一人,还曾经化名‘加仑’参加过广东平叛,第一次北伐战争,可以说苏国军界中比他能打仗的,板着手指都能数出来。

作为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远东军区总司令,还击败过张少帅的东北军,布柳赫尔并不认为那些白俄余孽能高出些什么大动作出来。

“布柳赫尔同志!”马尔钦科对布柳赫尔的态度很重视,他目光坚定地为这位老战友做着思想工作:“远东可以说是白俄余孽最可能卷土重来的地方,一旦不小心,很可能让他们组成新的反抗军!这也正是莫斯科中央将你调到远东军区担任总司令的原因啊!你难道忘了在中东路战争时遇到的华夏军阀090军队中的数千白俄军队吗?”

布柳赫尔当然记得,在华夏南方为北伐军工作的时候,就是为了掌握华夏占据的具体情况,以判断苏国若是对华夏进行武装干涉的时候,能有多大的把握赢得战争。

而中东路战争也证明了布柳赫尔的指挥才能,八万军队就将十多万东北军击溃。

要不是怕被各国干涉,布柳赫尔都想直接占领华夏东北了。

“既然这样的话,那就让罗科索夫斯基前去吧。”布柳赫尔从桌子里拿出文件开始写起命令:“让罗科索夫斯基率领第十五骑兵师在雅布洛诺夫山外围巡逻,同时命令贝加尔湖军分区的部队对铁路沿线加紧巡逻,设置铁路沿线的据点。”

随后布柳赫尔对一直竖立在办公室里宛如雕像的崔可夫道:“你也去乌兰乌德吧,最近南方的镇北军在草原陈列了不少装甲部队,蒙古的同志们有些担心华夏人北上入侵。”

PS:还有两更晚上奉上!.

第356章:马尔钦科的不屑(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