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之水晶无双 第132章

作者:水晶宫主

但是,这么有钱的曹嵩却从来没有支持过曹操的事业。在曹操人生最低谷地时候他也没有资助过哪怕一文钱。而是带着一家老小去泰山避难,只把曹操一个人丢在陈留苦苦挣扎,这让秉性枭雄的曹操心中怎么可能没有恨意?

可再恨曹操也总不能亲手去杀了自己的老子,更何况他生母丁夫人对他极好。当初曹操在陈留能有资财招兵买马全靠丁夫人平日里积攒下来的银钱相助。

曹操在兖州得势后的第一时间其实就想把母亲接到身边照料,只可惜曹嵩执意不允,这让身为人子地曹操也是无奈。

这一回曹嵩举家北迁曹操也是知道的,他之所以没有派兵接应一是不想引起徐州陶谦的注意,想让曹嵩他们低调一些悄悄穿过徐州就好。二来也是有意晾晾曹嵩,好让这老头子知道现在到底是谁最有出息。

可没想到的是,曹嵩一家偏偏就是在徐州被杀了!

曹操不知道这一切到底是因为曹嵩不顾他的劝告太过张扬所引起,还是因为陶谦其实早就盯上自己父母一家。可不管怎么说,既然曹嵩一家人出事了,那这个仇就是必须要报的。

不是为了父亲曹嵩,而是为了母亲丁氏报仇!

因为青州刚定的关系,曹操需要留下不少兵力在青州稳定局面,这样一来他能调动的兵马就有些不足了。

稍稍一思量,曹操便果断撤销了派兵协助刘表攻打长沙的决定,转而把这部分兵力都投到徐州上来。他甚至还下令夏侯惇所部五万人马马上回援,准备用他们作为主力攻略徐州。

不得不说此刻的时机确实有些尴尬,如果能再给曹操一年时间去巩固战果的话,他肯定可以从青州抽出一支至少十五万人的精锐部队,到那时攻略徐州自然不在话下。可眼下他却反而要把兖州所部填充到徐州里去维持稳定,这样一算的话,他最终能调集的兵马怎么也不会超过十万,这与信报中徐州将近八万的总兵力其实已经所差无几,根本构不成兵力上的优势。

可即便如此这场仗也不得不打,只因现在天下人的眼睛都在看着曹操,此时徐州攻略所关系到的不仅仅是曹操的家仇,更有整个兖州军的士气、声望,甚至还会影响到新占领不久的青州是否安稳。

六月初,曹操拜戏志才为军师、以夏侯惇、夏侯渊为大将,携于禁、乐进等将校以十万军卒兵出鄄城,号称十五万大军直袭徐州。徐州刺史陶谦沉着应战,他放弃了大部分外围城县,只以重兵守住几条要道险隘,一门心思准备和曹操打持久战。

——

另一边,自夏侯惇引军返回鄄城后,长安的局势也再次诡异起来。

自去年董卓伏诛,而后王允被刺,袁术又突然率大军奔袭长安,及至诸侯都纷纷嗅到味道赶来凑热闹,不知不觉间他们被长安这潭泥沼给困住已经足有一年了。

这一年里凡是参与此事的诸侯无不在长安投下了大量粮草兵力,短短半年时间如张扬、孔融等小诸侯便都因粮草不济而相继退出。留下的只有似益州刘焉、西凉马腾、南阳袁术、兖州曹操、冀州袁绍这等或是财大气粗,或是辖地就紧靠在长安周边的大诸侯。

而现在马腾被小皇帝刘协‘枭首示众’,其余部都被韩遂带着返回西凉。曹操也因为徐州的关系而从长安撤军,剩下的便只有袁氏兄弟和刘焉刘虞这两位汉室宗亲还守在长安城外。

第0210章 战火熊熊,一封请柬

袁家兄弟无所谓,反正他们是真的钱多,区区粮草根本不在话下。

但刘虞、刘焉就不同了!

先说刘焉,他所治理的益州虽然面积很大,但真正适宜耕种的土地却并不多,每年的粮食产量也就那么回事,自己吃吃还好,但要拿出去用来远征却真有些不够。而且最重要的是,益州的路实在太难走了,从征调粮食到统一运输,今天吃得饭起码要提前三四个月就要开始调拨运作,这里面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外人根本难以想象。

而刘虞就更惨了,他本是幽州刺史,是幽州地界上官职最高的人物,便是白马将军公孙瓒在理论上也是归他统辖。但可惜的是就他离开幽州的这一年里,公孙瓒已经彻底将幽州全境收入自己囊中,并且将本该发送给刘虞的粮草全部扣下,以致于这半年来刘虞都是厚着脸皮到刘焉的营帐里讨饭吃,简直不要太可怜!

而刘虞之所以在这么惨的情况下还不肯回幽州,原因有两个:一是他身为汉室宗亲确实很关心小皇帝的安慰,也由衷希望刘协能带着大汉重新振作起来,这也是他当初在明知道公孙瓒觊觎幽州已久的情况下还会带兵出来的主要原因。

二来么……则是因为事已至此,凭他手上这点兵力就算回去估计也不是公孙瓒的对手,还不如在这儿和袁家兄弟耗着,反正刘焉看在大家同宗的份上也不能不给他一口吃的。而若是现在离开长安返回,只怕还没走到幽州他麾下的士卒们就统统饿死了,就算没饿死也只能平白便宜了一路上路过的那些诸侯。

刘虞打着混一天是一天的主意,可无奈刘焉实在撑不下去了,两兄弟凑在一起一商量,就决定派遣哨探潜入长安告知汉献帝刘协自己已经无粮可用的事实。而眼下他们也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由长安城内四十万西凉军打头,他们跟在后面直接和二袁干一场。而来就是直接折返回益州,把这烂摊子交给刘协自己去收拾。

这两条路都被哨探准确传达到小皇帝刘协的耳中,刘协没想到这两个最后支持自己的诸侯也将要弃自己而去,慌忙之下只能找李傕、郭汜前来商议。

而李郭二人听后也慌了神,只因一旦刘焉、刘虞领军离开,凭城内四十万西凉军想要守住二袁的攻势倒是不难,但却很容易被二袁倚仗兵力优势合围,此后只要截断水源长安便成一座死城,就是有再多兵力也没用。

而且最重要的是,长安城内的粮草也不多了,如果再不破局就只能被袁家兄弟靠着巨额的粮草活活耗死。

整整思考了一夜,李傕和郭汜终于发现再想继续保留实力已经不行了,只能和小皇帝一起同意了城外二刘的建议,打算于第二天晚上趁夜突袭二袁大营,争取毕其功于一役。

可二袁也不是傻子,尤其是袁绍此番特意派出了麾下大谋田丰来辅佐颜良,其人一眼就看穿了刘焉刘虞粮草不济地事实,早就叮嘱主将颜良这几天注意防守,还让人到袁术营地里通知了一声,各自准备陷坑拒马不提。

这就使得李郭的第一次偷袭以大败而告终,一夜之间三路人马共计死伤五万有余,而二袁的伤亡却不足两万,可以说是一场毫无争议的惨败。

经此一战二袁士气大振,而小皇帝刘协一方却显得有些低靡,乃至于李傕郭汜在面对刘协的时候都感觉较平日少了几分底气。

至此,江东、徐州、长安三地在短短一个月里相继开战。原本因长安诸侯间胶着态势而显得有些安稳的假象瞬间被撕破,战火于华夏大地上熊熊燃起,并迅速蔓延到几乎每一个角落。

就在这样一个各方都打得不亦乐乎根本无暇他顾的时候,诸侯们却都同时接到了一封内容古怪的请柬。

“七月初七,殿于长江之上筑华宇以纳众生,盼君亲临!”

简简单单二十几个字,却让所有诸侯都摸不着头脑。只知道这封请柬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孙家傻儿子孙殿发出,但具体是什么事情……看这字面的意思好像是说孙家幼子想在长江上筑城?

这不是扯淡么!

果然是傻儿子啊!

诸侯们纷纷哂笑,然后将这请柬随手丢到一边不提。可不久之后又有一个消息传来,那就是孙坚正式以家主身份发下族令,允许孙殿脱离孙氏自立门户,其人随后的一切行动都和孙家没有干系,但孙家会与其在互相间开通商市,并建立同盟守御互助。

这个消息一出,原本对孙殿的请柬只当笑话看的诸侯们顿时严肃起来。只因孙坚这道族令已经准确无误地传递出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他认可了孙殿作为一个独立势力与其平等对话的资格,这才会有‘互通商市,守御同盟’这样的字眼出现。

可孙家幼子有什么资格单独形成势力?就凭他从北方土地上带走的那五千户流民?

众诸侯百思不得其解。他们现在人人都有一堆事情在身上,自然不可能如请柬所写的那般亲自去看孙殿所谓的‘筑城’到底是怎么回事,便都遣了官员或是哨探代他们前往。而他们自己的注意力还是主要放在当前战局上,毕竟这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而这也正是孙殿想要的!

水晶宫第一次现世怎能没有人观看,请柬是必须要发的!

可要是那些诸侯都带着大批兵马前来,那即便是孙殿也会感觉苦恼,现在这样就最好了。

第0211章 江心筑城

长江者,自古便为江东天险,同时也是华夏大地上最巍峨壮丽的奇观之一。

汉末时代,其于镇江、扬州附近入海,呈漏斗状河口湾,两百年前南北两咀的距离约为三百六十里,如今这个数字虽略有缩减,可至少也有三百里的间距,人站在北端向南而望只觉涛涛水势踹流不息,一眼而不知其所止。

今日是七月初七,一个很特别日子。

后世人所熟知的‘七夕节’在这个时代还没有正式定名,只能算一个刚刚萌芽的民间节日。可即便如此,也已经有很多相应的节日文化在这个时代诞生,所谓的‘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便是如此。

只是人在乱世连饭都吃不饱又哪有心思过节,因此自黄巾之乱以来七夕便已荒废多年。今年的七夕本应也是如此,但却因为一个人和一件事而显得有些不同。

大约一个半月之前,江东猛虎孙文台之幼子孙殿曾传讯于各路诸侯,言其将在长江之上筑城纳民,那请柬上所写的日子正是七月初七!

虽然天下诸侯没一个相信孙殿真的能如请柬上所说那般‘筑城于江心’,但出于谨慎考虑,他们还是各自派出了麾下亲信武将或是哨探前来查看,却是要弄明白孙殿和孙坚这一家子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因为孙殿在请柬上并没有注明想要筑城的具体位置的关系,各路诸侯的人马便只能从长沙往东沿江搜寻。所幸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有大量人口移动的痕迹,一路追踪之下,就来到了位于扬州境内的九江城下。

九江城原是扬州刺史刘繇的地盘,但早在一个多月前就为江东猛虎孙坚占领,并迅速被孙氏打造成其在扬州界内的稳固营盘。

说起来九江也是紧邻在长江南岸边上,且这里恰好是长江潮汛的交点,论河水流速最是湍急,便是常年行于长江上的老舵手也不敢说可以顺利渡江。而这里的江流经过分支南下过九江地界便会形成一个巨大湖泊,时人称之为彭蠡泽,后世则叫潘阳湖。

便是行到这个潮汛交汇之处,各路诸侯的探马发现对岸的九江城下竟然聚集了大批人马,单论人数怕不下数万。可看那乱糟糟的模样并不像是军队,到好像是从哪里迁徙来的流民。

事实也正是如此!

如今聚集在九江城下的数万人都是在这一个月里从长沙、庐江、江东地界上集结而来,他们中大部分是孙殿去年北上幽冀时带回来的‘残羹剩饭’,少数则是从江东、庐江界内招募的流民,以及一些仰慕蔡邕之名而甘心投附的寒门士子和最后那最为孙殿所看中的二百三十户匠户。

说实话,要把这些人统统聚集到九江城下可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