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作家RIfxFe
他坐在总督府的办公室里,手中握着那份厚重的报告,不由得眉头紧锁。
报告中的数字让他感到不安——一天超过数万单位的鲜血会直接被消耗掉,这其中哪怕只有一成会被留下来,几个月的时间下来也能装满一个游泳池了。
而这还只是罗斯托夫一座城市的数量,而且血誓修会在罗斯托夫的势力严重不足的前提下的数字。
陈曦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海中不断推算着更可怕的场景。
如果对方从血誓修会存在之始就在暗中收集血液……他不敢想象几百年的时间累积下来,对方到底获得了多少血液,怕不是拿去献祭,直接就能获得丰厚的神恩和圣赐。
虽然众所周知,恐虐喜欢脑袋和鲜血,那句“血祭血神、颅献颅座”便是对恐虐信徒行为的最直观描述。
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恐怕很难突破刻板印象,想象恐虐信徒不是去拎刀子开片,把敌人的脑袋剁下来当酒碗使,而是拿着采血器、扮作医生挨家挨户劝人献血。
事实上,就算是陈曦自己也很难突破这样的刻板印象。
他甚至觉得恐虐信徒就该拿着刀子玩最狂热的近战,在单挑中砍掉敌人的脑袋。
然而实际上,恐虐是战争之神,红色狗头人只是讨厌灵能和远程攻击,并不意味着你玩灵能巫术和远程武器就得不到恐虐赐福了。
只要你能够杀掉足够多的人,赞颂的又是血神之名,不管你用什么手段都能得到赐福。
而鲜血也是一样,血祭血神的重点是血,而不是你如何获得这些血。
勇士在战斗中所流出的鲜血固然可以取悦血神,但你哄人自愿献血的效果也是一样的。
甚至于极端一点,你收集女性的月事污血,也是能够血祭血神的。
所以,如果有人借助血誓修会收集血液,那事情将会变得非常严重。
只是无论是是陈曦还是卡德加,现在都无法确定血誓修会本身是否有问题。
毕竟血誓修会本身还是得到国教认证的分支修会,血誓修会本身有问题和只是有人利用血誓修会收集血液,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其所牵扯到的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可能将会是波及整个马里乌波尔星区的大事件,而后者则可能只是个别异端行为。
而想要做出判断,陈曦依旧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
所以他很快通过通讯珠向瑞秋下达了新的命令:“调动更多的力量,想办法收集更多的证据,找到决定性的证据。”
第187章 轨道星环施工中
将指令传达给瑞秋之后,陈曦没有继续关注这件事情。
倒不是说他不重视,而是调查、取证也是需要时间的,这段时间里他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干,就只关注着一件事情。
作为行星总督,他的职责远比单纯的审判官要复杂得多。
整个罗斯托夫次星区都在他的肩膀上扛着,他需要关注的事情太多了。
如果他只是一个审判官,那这么干没毛病。
毕竟审判官需要专注的就只是自己手上的任务而已,并不需要像行星总督一样,主要关注的是行星政务。
审判官的任务往往是单一的、明确的,而陈曦的职责却是多重的、复杂的。
审判官可以专注于某一项任务,甚至不惜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去追查一个异端或邪教的踪迹,但陈曦不行。
他不仅要确保罗斯托夫的安全与稳定,还要推动整个次星区的发展,应对来自内外的各种挑战。
陈曦作为行星总督,甚至当下来说已经算是次星区总督,从财政预算到军事部署,从移民星球开发到外交关系,每一项都关乎罗斯托夫的未来。
清查异端不过是其中一项,尽管异端的威胁不容忽视,但在陈曦的优先级列表中,它的优先级并不是最高的。
所以陈曦只是将事情交给卡德加和亚恩去调查,让瑞秋负责配合便没有继续关注。
他相信卡德加的能力,也相信亚恩的忠诚。
作为灰骑士的智库,卡德加在对付异端和恶魔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亚恩作为灰烬骑士的士官,更是值得信赖的战士。
有他们两人联手,陈曦并不担心调查会出什么纰漏。
他现在需要关注的重点是轨道星环的事情。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罗斯托夫II号轨道星环项目也一直在稳步推进。
这个庞大的工程不仅是罗斯托夫次星区的标志性项目,更是陈曦未来计划的核心之一。
轨道星环的建设将极大地提升罗斯托夫的防御能力和经济潜力,甚至可能成为整个次星区的战略枢纽。
轨道星环的建设不仅关乎罗斯托夫的未来,更是他应对即将到来的大裂隙的关键一环。
他必须确保在灾难降临之前,罗斯托夫能够拥有足够的防御力量和资源储备。
至于血誓修会的调查,他相信卡德加和亚恩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而现在,他需要关注轨道星环的第一阶段主体结构的安装。
——
来自马里乌波尔铸造世界的大型构件被运输船运送到了罗斯托夫的近地轨道上,并在这里进行组装。
这些构件每一块都庞大无比,巨大的金属结构在太空中反射着恒星的光辉,无处不在彰显着万机之神的伟力。
运输船的引擎轰鸣声在虚空中回荡,仿佛在为这场宏大的工程奏响序曲。
大量来自格里亚铸造世界的机械神甫和机仆、以及劳工正在举行着盛大的弥撒。
嗯,没毛病,机械教施工,拧个螺丝磕个大头,安装轨道星环构件这么重要的事情办弥撒是很正常的事情。
对于机械教来说,任何与机械相关的活动都是一种神圣的仪式,尤其是在这种关乎整个星区未来的重大工程中,弥撒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陈曦此时也受邀参加了这场盛大的仪式,站在一处飞行平台上看着这些机油佬们在太空中熏香、磕头。
他注视着那些机械神甫们,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仪式感,仿佛在向万机之神祈祷,祈求工程的顺利与完美。
二进制的颂歌响彻寰宇,虽然太空中没有介质传播声音,但并不妨碍他们用其他各种手段开公频循环播放。
机械神甫们通过数据链路将颂歌传输到每一个机仆和劳工的听觉模块中,甚至陈曦的飞行平台上也接收到了这段神圣的旋律。
那是由无数0和1组成的电子音,虽然听起来单调,却蕴含着机械教对万机之神的无限虔诚。
而且为了方便机仆和劳工工作,格里亚铸造世界的机械神甫们布置了一个巨大的防护力场,并在力场内部填充了空气。
因此,在力场内部,是可以听到那震撼人心的颂歌的。力场的边缘闪烁着淡蓝色的光芒,将太空中的真空与内部的空气隔绝开来。
机仆和劳工们在这片人工制造的大气环境中忙碌着,他们的动作精准而高效,每一个动作都被程序精确计算过。
陈曦站在飞行平台上,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熏香气息。
那是一种混合了机油、金属和某种神秘香料的味道,虽然有些刺鼻,但却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庄严与肃穆。
这场弥撒不仅仅是为了祈求工程的顺利,更是机械教对万机之神的献礼。
每一个螺丝的拧紧,每一个构件的安装,都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总督阁下,您觉得这场仪式如何?”克里斯腾贤者走到陈曦身旁,声音中带着一种机械特有的冰冷,但同时也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狂热。
“很震撼。”陈曦点了点头,目光依旧注视着远处的施工场景,“机械教的虔诚,总是让人感到敬畏。”
克里斯腾微微颔首,似乎对陈曦的回答感到满意。
“第一期工程的进展比我们预期的要快,马里乌波尔铸造世界的生产能力值得称赞。”克里斯腾和陈曦谈起了关于施工方面的事情:“根据对方反应的情况来看,大型构件的生产速度比我们预期的要快大约一个工作周期,这将极大的提升轨道星环的建造速度。
不过眼下罗斯托夫III号的铸造工厂尚未能够全力运转,我希望总督阁下您能催促一下那位奥蕾迦娜贤者,请她加快一些施工进度。”
“我会和奥蕾迦娜贤者商量这件事,不过考虑到罗斯托夫III号缺乏必要的人力和低阶神甫,或许我需要一些支援?”陈曦注视着克里斯腾,用一种试探性的语气问到。
克里斯腾对此心知肚明,点了点头说道:“我会向格里亚铸造世界传达此事,你会获得你想要的东西。”
第188章 立体复合种植
随着第一段轨道星环的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同样被运抵了罗斯托夫II号。
这些设施包括能源供应模块、重力调节器、空气循环系统以及各种维护设备,每一件都经过机械神甫的严格祝福,确保它们能够在轨道星环的极端环境中稳定运行。
运输船的引擎轰鸣声在星港上空回荡,仿佛在为这场宏大的工程奏响序曲。
完工之后的轨道星环相当巨大,只要行星的空气过关,没有厚重的酸雨云遮挡,即便在行星地表抬头仰望,也能够用肉眼轻松看到那横亘天际的巨大造物,让人清楚的意识到那是人类工程学的奇迹。
当然,在机械教口中的话,那定是万机之神的伟力口牙!
不过现如今罗斯托夫II号的轨道星环施工并没有完全完工,仅仅只是铺设了第一部分的框架结构,还不到整个环体的十分之一。
但即便如此,这也是一块长度接近三千公里、宽度超过十公里的巨大造物。
(赤道周长是四万公里,罗斯托夫II号比神圣泰拉略小)
如果拿来做为耕地使用,三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换算过来,大约就是四千五百万亩土地,相当于3K时代东方某大国一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部耕地面积还有多。
这么大的面积,拿来种粮食的话,即便是以3K时代的标准也可以养活很多人。
更不用说轨道星环的结构并不是单层的,它是一个多层结构,可供使用的面积就更大了。
如此巨大的面积,陈曦当然不会就让它这么空着。
早已经计划好的轨道水培农场已然在建设之中。
从马里乌波尔铸造世界订购的部分构件、从罗斯托夫III号铸造工厂生产的设备、从格里亚和格林芬四号订购的各种机械、从星系小行星带采集的冰体小行星、从恒星中收集的等离子体……
这些资源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轨道星环上,为水培农场的建设提供支持。
一座足以喂饱十亿人的轨道水培农场就这样被建造出来。
按照陈曦的规划,在轨道星环上将会有十座这样巨大的轨道水培农场,提供足以喂饱百亿人的食物。
这些食物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不会就这么直接当成食物吃掉,而是会经过二次加工之后,制成能量棒、营养粥之类的食物再发放给普通民众充作口粮。
这听起来似乎是有些黑心肠,明明有足够的食物,却还要这么干。
但在陈曦看来,这样做却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毕竟,帝国的能量棒、营养粥之类的食物,良心一点的把天然食物的含量放到60%就已经是帝皇庇佑了。
足够百亿人吃的口粮,加工的时候只要添加足够多的钷素提取物,甚至可以喂饱三倍以上的人口。
虽然目前罗斯托夫次星区并没有什么人口压力和粮食危机,但陈曦需要为将来考虑,囤积一部分经得起储存的粮食。
天然谷物固然美味,但同样不耐存储。
3k时代为了储存粮食,科学家可谓是费尽了心思。
然而纵使如此,如何长期有效的保存粮食,依旧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且技术效果越好成本越高昂。
40k时代虽然技术更多也更先进,但保存天然食物依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除非是不惜代价的使用静滞力场,否则想要让天然食物长时间的保存也是不切实际的。
最合适的办法依旧是进行加工之后,做成诸如能量棒、营养粥之内耐存储的食物,毕竟以帝国的食品保存技术,能够让陈曦现在制作的食物,放到不屈远征结束都还在保质期内。
当然,这样也更适合进行长距离星际运输,为次星区的移民开发提供食物补给。
不过在轨道水培农场投入使用之前,陈曦还要和奥维利娅确认水培农场究竟该种植何种作物。
毕竟,不同的作物对环境和资源的需求不同,选择合适的作物才能最大化地利用轨道星环的资源,确保未来的粮食供应稳定可靠。
——
“你是说要在水培农场弄什么所谓的立体复合种植?”奥维利娅盯着陈曦,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困惑和质疑。
对她来说,这种种植方式听起来更像是某种天方夜谭,而不是可行的农业技术。
所谓立体复合种植,是陈曦从3k时代记忆中挖出来的一种农业技术。
它的核心思想是在同一片耕地内,通过垂直空间的分层布局,种植多种作物。
这些作物根据各自的生长习性和需求,被巧妙地安排在同一区块上,充分利用光、温、水等资源,从而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最大化。
在3k时代,这种技术已经在植物工厂和水培种植领域有了一定的探索和应用,算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
但在40k时代,这种技术却显得格格不入。
机械教的农业模式简单粗暴——他们通过基因改造和大量肥料,将单一作物的产量推到极限。
他们的高产作物种子可以在一年内榨干一整块土地的肥力,后续的种植必须依赖海量的肥料和水资源。
这种模式就像帝国对各个世界的统治一样,只顾眼前利益,从不考虑可持续发展。
而一旦离开了整个帝国体系的支持,单一的帝国世界往往无法支撑自身继续运作。
就好比农业世界一旦离开了周边星球提供的肥料和淡水,往往会迅速的减产,从而无法供应其他星球。
奥维利娅对于陈曦提出来的要求并不感冒,甚至有几分不耐烦:“你知道机械教为什么不用这种技术吗?因为太麻烦了。我们只需要把一种作物种到极致就够了,何必搞这么多花样?”
上一篇:从漫画编辑开始
下一篇:综漫:人在型月,加入聊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