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本非鱼
他被遗弃在陌生的街道上,身上的行李被洗劫一空,只剩下虚弱的躯体。
语言不通的他只能在街道上流浪,没有人愿意帮助他这个异乡人。
与此同时,木下发现自己身体上出现的一切变化。
他的身体变得苍白,眼睛下面有黑眼圈,皮肤下的静脉呈现出一种澹澹的黑色。
无论周围温度如何,他的身体都会大量流汗,浑身上下还散发出一股腐烂的味道。
这种状况,让周围人对他更加避之不及,大概是以为他身上有某种致命的传染疾病。
不将他推入火坑中烧掉,已经是最大的仁慈了。
在经历了三天后,他终于饿得昏死过去,合上了眼睛。
不过这次木下又一次绝境逢生,是一些马赛人将他救了起来。
百年前,南迪人经常通过邪恶仪式制造风暴和霍乱,肆虐马赛人的土地,所以马赛人与南迪人是世仇。
而这里是马赛人的街道。
他们知道木下是被南迪人送来的,所以这几天一直在悄悄观察木下。
在确定木下没有威胁后,才终于下定决心把人救回来。
这群马赛人比南迪人友善得多,请医生来照料木下,不过木下的身体始终得不到好转。
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浑身上下散发更加浓烈的腐烂味道,无论如何擦拭都不起作用。
有的时候,他的鼻血像黑色石油一样噗噗直流,大脑中的记忆也时不时出现混乱,总是莫名看到一些幻象。
寻常的医术已经救治不了木下,马赛人为木下推荐了一个人。
伏都教女皇——玛丽·拉沃。
……
看到这里,终于进入了秦智博最想看到的正题。
根据小泉红子所说,巫毒娃娃和还魂尸都是伏都教的特色。
还有能让死者看到死神巴隆·萨麦迪男爵的巫毒诅咒,也是《蠕虫之秘密》里记载的伏都教法术。
种种迹象表明,包括木下智则的这些人,很可能与伏都教有关系。
而这种关系的来源,应该就藏在接下来的故事里。
……
根据马赛人的指示,伏都教女皇居住在西非的贝宁,而这里是东非。
此时的非洲大陆是相当落后的,绝大多数国家没有飞机场,贯穿非洲大陆的铁轨更是奢望,唯一相对可靠的交通工具就是汽车。
就这样,两名马赛人载着木下,从东非肯尼亚出发,前往西非的贝宁。
横穿非洲大陆的路途并不顺利,并不能像想象之中的“走直线”。
途中要绕开一些纷争地区,以及极度赤贫国家,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掩盖身上浓重的腐烂味道,木下使用了一种非洲本地的古龙香水。
不过与木下待在狭小的空间里,还是能够嗅到腐肉味道,比如车厢里。
从东非到西非,途中又见识到了一些风土人情,其中有一些比较有趣。
比如在贝宁的东南部,当地人认为人死之后会转生轮回,应该高兴。
所以在送葬的时候,亲友们会聚集在死者的棺材周围跳舞庆祝,还让街道上的路人加入“棺旁蹦迪”的队列中来。
这种喜丧的习俗在西非流传广泛,很多国家都是这种习俗。
如果我不幸死在西非,大概也会有人在我的棺材旁边跳舞吧?——木下
……
历经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来到西非贝宁。
伏都教是这个国家的国教,有60%的国民信奉伏都教,大概是450万人。
由此,木下猜测伏都教女皇一定是高高在上的,常人不可轻见。
但事情有些出乎木下的意料,伏都教女皇——伟大的玛丽·拉沃,居然是一家美容院的美发师。
玛丽·拉沃专门为富裕家庭提供理发服务,染烫洗剪吹,不在话下。
同时,玛丽·拉沃还是一位执业医师、治疗师和草药师、算命师、助产士。
要是有人向玛丽·拉沃寻求治疗和算命方面的帮助,玛丽·拉沃会不求回报,免费提供治疗和占卜。
因此,当地人尊称玛丽·拉沃为“女皇”,并非是拥有女皇的权利,而是她拥有一颗仁爱之心,等同于“天使”之类的。
只不过“天使”是其他宗教的名词,伏都教只会称其为“女皇”。
当马赛人将木下的情况说明给这位伏都教女皇,木下立刻得到了接见。
第一次见面,木下就惊叹于玛丽·拉沃的美貌。
与初次见面时的姆维鲁一样美丽,但身上多了一些圣洁、端庄的气质。
玛丽·拉沃检查了一下木下的身体,就判断出他经历了某种可怕的献祭仪式,他的身体被作为载体容器,放进了可怕而古老的存在。
如今,他的身体已经被污染,如果不及时换血,身体会从内部腐烂,在痛不欲生中慢慢死去。
等那时候,他会求着别人结束自己的生命。
第672章 安室透:我的恋人,你的妈…… (求月票)
换血虽然可以医治,但换血过程十分痛苦,想要经历一个血液净化仪式。
现在的木下别无选择,只能同意这个治疗方法。
在经过三天时间的准备后,木下的换血仪式开始了。
房间里有一些点燃的蜡烛、以及一些晦涩的图桉。
木下被绑在木床上,土法制造的特殊仪器插满全身。
治疗过程有些像是血液透析,将浑身的黑血抽出来,净化之后再送回到木下的身体里。
只不过这个过程中,木下感觉到了一种与撕裂般的苦痛,他的喉咙都叫破了。
血液净化不是借助某种科学仪器,而是玛丽·拉沃全程吟唱的某种颂词,还有其他的“根工作者”在仪式阵的周围辅左。
“根工作者”,伏都教内的仪式操作者,通常也会被求助者称为“博士”或者“祖母”。
在仪式的加持下,沸腾的黑血被净化成鲜血,再源源不断输回木下的身体中。
木下感觉到那股强大的意志正在从身体中慢慢剥离,原来的自己回到身体中。
最终,换血仪式完成。
伏都教女王亲自在他身上敷满了能够帮助伤口恢复的草药,还给了一些口服的草药,用来缓解疼痛。
在身体恢复的期间,木下在贝宁的首都里游走,随处可见信奉伏都教的人。
这种信仰并非强制,而是接受玛丽·拉沃和伏都教帮助的人口口相传。
一直以来,伏都教都被西方媒体妖魔化,甚至曾一度遭到禁止。
在西方的恶意丑化下,伏都教被与诅咒小人、招揽恶灵、可怕的夜间仪式、活体献祭等联系在一起。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外界负面的刻板印象。
每逢周末,玛丽·拉沃都会和信徒们在广场上聚会,主要是跳舞和朝拜,分发护身符和药水。
虽然教众非常多,但伏都教不会举行任何会影响其他人的大型仪式。
等身体痊愈之后,木下自然而然也就信仰了伏都教。
为了找到治愈母亲的方法,木下开始向伏都教的“根工作者”、一位名叫“John Bayou”的博士学习。
根工作者经常会使用蜡烛、草药、药油、祭坛、伏都娃娃、密闭容器或者召唤等方式进行祈福。
伏都娃娃常被人以为是用来诅咒的,但其实伏都娃娃的用途很多,比如保护某人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改变爱情运、带来财富等等。
伏都教是个万物有灵教派,信仰神明和精灵,例如农业之神——阿扎卡、河与泉水精灵——辛比。
并且,伏都教的玛丽·拉沃并非是一个人的姓名,而是一个传承制的称号,类似“可汗”。
现在的玛丽·拉沃,母亲是伏都教的女祭司,两个人都享有“玛丽·拉沃”这个称号。
在前任玛丽·拉沃墓地里的一个地下室,伏都教的信众会来朝圣。
据说,只要在墙面上留下“XXX”的符号,就算是向玛丽·拉沃许下愿望……
在贝宁居住的时间里,木下学习了很多的知识,逐渐成为一名正式的根工作者。
在此之前,根工作者只在黑人中间秘密传承,他是第一位其他人种的根工作者。
经历了两年半的学习时长,木下终于决定踏上返乡之路,去治疗自己的母亲。
(完)
……
看完《非洲漫游之旅》,秦智博松了一口气。
他从沙发上站起来,舒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看了一下墙上的时钟。
现在是3:20,不知不觉看了两个多小时。
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秦智博感觉自己仿佛是在神秘而广袤的非洲大陆上徜徉了一番。
书中以路上见闻的方式介绍了很多非洲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文化。
更难得的是,作为一本游记书,这本书竟然还有主线。
从大的主线来看,是主人公“木下”拯救母亲,不远万里来到非洲。
从小的主线,是“木下”在东非肯尼亚想要带血腥之舌的姆维鲁私奔,但却被欺骗,成为邪恶仪式的祭品。
另一个主线则是前往西非贝宁寻找伏都教女皇,获得治疗。
所谓的“漫游”,指的是横穿非洲大陆的这段旅行,一些有趣的非洲人文在这里得到展示。
但实际上,秦智博看得出来,木下智则主要想描写的其实是伏都教。
初次见面的伏都教女皇,被木下智则描绘成了某种圣人般善良的女性。
身为一名伏都教女皇,本可以和教皇之类的享受高高在上的特权,却依旧选择亲自接济平民。
并且,文中还科普关于伏都教的一些负面信息都是西方世界的恶意丑化。
这些都让读者感觉这是由一位仁爱的女皇所统领的、拥有秩序的教派。
如果不是秦智博亲自经历过一些事情,差点儿都要信以为真了。
“死者诅咒”不光教唆杀人,还制造还魂尸,并且用巫毒诅咒亲自下场杀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感情所谓的夹带私活,就是洗白啊!
这压根就是一个伏都教的洗白文!
书中没有展示任何伏都教不好的地方,全都是治疗疾病、帮助穷人、为社会大众提供便利的服务,绝口不提诅咒和死神的事情。
其实严格来说,“死者诅咒”也是在帮人报仇,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帮助”。
只不过,秦智博现在不清楚这本书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
关于血腥之舌的事情,木下智则是不是杜撰出来的?
还有伏都教女皇,是不是确有其人?
而且最关键的是,书里写的出发意愿是拯救母亲,现实里的木下智则也是这么想的吗?
为了查清楚木下智则的创作理念,秦智博坐到老板椅上,打开电脑,查询木下智则以及《非洲漫游之旅》。
关于《非洲漫游之旅》,有一次记者采访作者的对话被记录在网络上。
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书的最终结局究竟是怎么样的?
对此,木下智则的回答有些耐人寻味。
“最终结局是一个开放式结局,广大读者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
上一篇:型月,逆天神话太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