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皇帝:多子多福,开局选秀 第137章

作者:红楼帝尊

  而且这赌盘又不是天天开。

  反而开设了赌盘后,还能增添娱乐性。

  让百姓对此津津乐道。

  至于李承翰禁赌,这样会不会引起输了的人与百姓不满。

  这一点李承翰是毫不担心的。

  因为到时候李承翰只管拉出一批太平银行贪心的管理者,与一些有关系的贪官污吏,然后在对太平银行进行一次巨额罚款这事也就皆过去了。

  至于这罚款,可以前脚罚后脚就入李承翰内帑又或者是直接入皇家银行都行。

  反正都是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

  而这笔钱呢,也是为了能够让太平银行有资产继续发展下去,并偿还聪帝国银行与皇家银行中的贷款。

  李承翰建立太平银行自然不是为了让太平银行专门干赌球的。

  李承翰建立太平银行的主要目的则是因为大吴帝国这么大,只有两三家银行是不够用的。

  伴随着帝国人口的暴增,银行的业务只会一井喷使的增加。

  所以今后银行多了才会成为趋势。

  而李承翰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趋势形成前,尽可能的多成立银行去吃大吴帝国金融的这份大蛋糕。

  不,准确的来说李承翰是要尽可能的控制大银行。

  不至于以后银行多了,让商人掌控大吴的经济命脉。

  要知道在金融方面,实体业只有被收割的份。

  金融风暴,也是一场场对实体业的收割。

  而李承翰可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所以李承翰才会建立银行并让几大银行的总部建立在了新城甚至把他们放在一条街上。

  李承翰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把顶级的金融精英们聚集在一起,让他们为了大吴的经济稳定而奋斗。

  在李承翰收下妙玉一个月之后,李承翰正在修炼醒神经呢,妙玉怀孕的消息就有妙玉宫里的小宫女前来汇报了。

  而伴随着这个好消息,象雄王国那边也来信了。

  为了能够尽可能的缩短传信时间,李承翰没事的时候培养了许多雄鹰送信。

  要不是因为雪山太高,哪怕是被强化过的雄鹰飞翔的高度都飞不过去的话。

  李承翰都要全程用雄鹰来与岳飞,卫庄传信沟通了。

  在得知赵有德已经跟齐国,庆国,东夷城讨好了通商之后。

  李承翰一道旨意,国有商号的商队们便带着大量的商品朝着象雄王国集结了过去。

  同时,李承翰也特旨半年之后在国有商号驻扎在雪山背后也就是雪域新城之后,允许民间商人前往雪域新城做生意。

  而李承翰为何不在齐国,庆国与东夷城答应通商之前就让国有商号与民间商人去雪域新城直接驻扎下来。

  那自然是因为,雪域新城建设也是需要时间的。

  李承翰总不能让他们带着商品过去了,直接住工地吧。

  到时候通商没有谈下来,国有商号与民间商人在那眼巴巴干等着,这个损失该算谁的?

  这不妥妥的坑人嘛。

  所以,李承翰现在允许国有商号先行过去,基本上等国有商号抵达雪域新城的时候,雪域新城已经初具规模了。

  那时候国有商号只需要稍作安定,就可以带着商品外军队的护送下前往齐国,庆国五东夷城做生意了。

  待民间商人抵达雪域新城的时候,基本上雪域新城也就差不多该收尾,快要完工了。

  如此才能够做到两不耽搁。

  同样,在李承翰的特旨中,医馆,学堂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因为神京城北方入冬之后会很冷。

  所以,早在几年前李承翰就命工部把碳炉这种独属于北方寒冷地带能够生火取暖且还能够做饭烧水的过冬神器给研发了出来。

  制造碳炉的工艺本身就不高,再加上碳炉小而精巧造价与售卖的价格也不贵,一个冬天所烧的煤炭百姓也能够接受。

  此外李承翰提议总圆筒拼接烟囱也解决了中煤气的问题。

  而一个小炭炉就足以让整个屋子(百360姓居住的房屋)都变得温暖如夏。

  所以小炭炉的出现直接成为了无数百姓的首选。

  甚至许多百姓还想着天气暖和了,还想要在继续用小炭炉做饭烧水。

  可哪怕是把小炭炉搬到室外,小炭炉所提供的热量也让人忍受不了,不得已在天气暖和的时候,拥有小碳炉的百姓也只能选择继续用柴火做饭。

  而也正是因为有了小炭炉,所以雪域新城的驻军还有雪域新城建成了之后,根本就不用担心雪域没有木材无法生火取暖,做饭烧水等问题。

  再加上暗河有着取之不尽的水资源,新城内部也有破土三郎与诸多机关工具延长的暗河。

  所以配上大吴帝国源源不断送来的粮食,生活物资,蔬菜,肉类等。

  雪域新城最起码的生活保障是有的。

  也正是因为有最基础的保障,大吴帝国的商人们才会期盼着到雪域新城做生意。

  随着妙玉的肚子一天天见长,齐国市面上开始流传起了大吴帝国的商品。

  如新儒学派的典籍,又如哪怕路途遥远价格依旧低于齐国的丝绸。

  还有大吴才子佳人,大儒文人做的诗集。。

第二百零八章

  因为齐国的重文,所以大吴帝国的新儒学派典籍,各种诗集一经面世便得到了无数齐国文人的疯抢。

  虽然大吴帝国如今依旧很缺新儒学派的教书先生。

  但大吴帝国对新儒学派印刷的典籍速度可是一点都不慢。

  也正是如此,再加上因为纸张与印刷量的提升从而导致纸张,书籍价格走低的缘故。

  这才会有大量的诗集,词集,文章跟着新儒学派典籍一同到了齐国。

  而伴随着齐国文人疯抢新儒学派典籍,诗集等。

  大吴帝国的文化也迅速被齐国熟知并传开了。

  可以说大吴帝国的文化典籍们直接以碾压姿势赢得了齐国文人们学习,敬仰与喜爱。

  更是收获了无数齐国文人对大吴帝国的典籍进行钻研背诵。

  不过除了典籍,诗词文章等。

  大吴的美酒,茶叶,成衣,鞋子,瓷器,胭脂水粉,各类首饰,香料,精盐等等各类商品也都赢得了齐国人的争相购买。

  虽然大吴帝国的商品除了丝绸,书籍之外斗很贵。

  但架不住东西好啊,且能够抓住格各类人的心不是。

  不过除此之外,国有商号还与齐国朝廷谈下了一笔大买卖。

  这比大买卖就是青霉素了。

  青霉素,大吴帝国已经做到了能够量产满足各界所需了。

  可即便如此,青霉素的产量依旧没有降低。

  因为青霉素属于消耗品,只有不停的生产才能够满足各界的持续所需。

  虽然各界所需的数量与储备数量要的没有一开始多了,但青霉素这不还有新的庞大市场嘛。

  而且青霉素卖的价格也高的离谱。

  虽然大吴帝国生产青霉素的成本不高,可架不住青霉素是大吴帝国独有的神药。

  再加上这么远运输过来了,所以青霉素的价格偏高也是理所应当的。

  至于青霉素的利润有多少,那也只有贩卖的国有商行知晓了。

  当然了,大吴帝国商人赚的盆满钵满的,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眼红了。

  而眼红的有权贵,官员,富商还有一些个想要出手抢夺的。

  可架不住与大吴帝国是齐国高层们一致决定的。

  所以大吴帝国的商人在齐国那也是受齐国保护的。

  至于那些个不开眼想要组团袭击商队进行抢劫的,护卫商队的军队,强者们可也不是吃素的。

  虽然对于大吴帝国商队在齐国赚取的钱财也让齐国高层们非常动心。

  可他们越是了解大吴帝国,就越是不敢对其轻举妄动。

  而在大吴各大国有商号的商队把货物卖完了以后,大吴各大国有商号的商队们则是拿着钱购买了一批齐国的特产,然后又采购了大量的粮食,肉食与木材这才带着剩余了许多的现银打道回府。

  而跟着各大国有商号一同回去的还有齐国的许多早已经装满了货物的商队。

  这些商队跟着大吴各大国有商号的商队回去,主要还是想要把货物卖到大吴帝国的雪域新城去。

  其次就是为了搜集情报。

  这不,关于大吴帝国商队所带大量货物在齐国倾销一空的事很快就传到了庆国,东夷城,西胡与左帐,右帐各方势力耳中了。

  没过多久,大吴商队贩卖的许多商品就摆在了庆帝,长公主,太子,二皇子,三皇子,陈萍萍,范剑,四顾剑,林婉儿等人的面前了。

  对于大吴帝国的胭脂水粉,香料等赢得了长公主等女人的喜爱。

  而典籍,诗词文章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尤其是二皇子麾下八家将之一的范无救更是对大吴帝国的典籍,诗词文章们爱不释手。

  几乎是走到哪里就看到哪里。

  同时,林婉儿是此痴迷的就连吃饭都舍不得放手。

  而对于青霉素,也让林婉儿对大吴帝国的医学更加确信了,

  甚至对大吴帝国使臣赵有德所说的仙丹妙药,林婉儿也有了几分的确信。

  她心里对大吴帝国更是充满了期待,想要去大吴帝国看看去。

  庆国,京都皇宫

  砰!

  “你们两个觉得我庆国该如何应对这个大吴帝国~`!”

  庆帝持弓射出了一箭,在箭头撞响了远处甲胄的护心镜从而掉落在地后,这才开口对着坐在轮椅上的陈苹苹与推卸陈苹苹轮椅的范剑询问但。

  “臣觉得应当迅速扩张检察院的实力。

  尤其是黑骑的数量要极具扩充。”

  陈苹苹想了想后给出了庆帝一个回答。

  说着话他心里还在琢磨着庆帝会不会同意。

  陈苹苹知晓,庆帝的疑心很重。

  轻易不可能会同意检察院的扩充的,尤其是黑骑的扩充。

  不过眼下局势不一样了,所以他觉得庆帝是有可能会同意检察院与黑骑的扩充的。

  “`准了!”

  庆帝闻言,想也不想的就直接同意了下来。

  “臣觉得我庆国应当外加紧培养并召集更多的强者来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范剑想了想后,对庆帝提出了一个与陈苹苹类似的建议。

  “准!”

  对范剑的提议,庆帝同样想都没想就直接同意了下来。

  而陈苹苹与范剑见庆帝都同意了他们两人的提议,一时之间心里有些疑惑与忐忑。

  但却也觉得庆帝的同意是理所应当的。

  毕竟按照如今的局势来看,他们的确是要提前做好全方面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