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皇帝:多子多福,开局选秀 第125章

作者:红楼帝尊

  就说这小圣贤庄乃是皇帝重点关注,其含金量不比进国子监乃至科举高中进士低。

  反之在小圣贤庄结业的含金量比国子监与科举出身还要高。

  所以这些纨绔被除名,其父亲,祖父岂能不怒。

  更有甚者,还被气的卧病在床了。

  不过为何这些权贵高官们不去生气把他们孩子给开除了的颜路,不去找颜路的麻烦。

  开玩笑,不说颜路与岳飞,辛弃疾,国师这些人一样是被皇帝突然委以重任的。

  这样的人物,他们摸不清其路数不敢贸然轻易得罪。

  就说小圣贤庄与颜路正值风头正盛他们傻了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得罪颜路呢。

  不过随着颜路教导的儒家典籍与学子们产生冲突后。

  这些人可算是找到弹劾整治颜路的名头了。

  他们弹劾颜路的理由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擅自篡改曲解圣贤书文章内容。

  对此,张良也在朝堂上开启了与弹劾颜路大臣们的辩论。

  在辩论中,张良一人风轻云淡也没有丝毫着急动气下,舌战了文臣。

  说的许多文臣都开始自我怀疑人生了。

  毕竟张良与颜路一样,都属于儒家祖师爷级别的人物了。

  他们所学也都是最为纯粹的儒家学说,所以他们的儒家哲理又岂是这些学了不知道被曲解了多少回的文臣们可比的?

  虽说时代在进步,可儒家学说却是真的在退步。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后世没有儒家先贤出过好的典籍文章,这只能说是很少。

  就拿李承翰所处的这个世界来说,这个世界的儒家文化从古至今能够比肩张良的都屈指可数。

  所以这些文官大臣又怎么可能争辩得过张良。

  “陛下,臣三习至今也算是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了。

  所以对于圣人典籍也算是有些许的品论资格。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张大人与颜大人主张的儒家典学,如果放在圣人时代,才是最接近于圣人主张的仁义礼智信的~。”

  “圣人主张和平,世间公平公正,世人仁爱。

  圣人之后的儒家一直都在主张教导君子六艺。

  如今不说到了我大吴帝国,君子六艺早已经被世人摒弃。

  就说我大吴乃至往上的历朝历代所学儒家典籍,似乎更加偏向于迎合统治者了。”

  “今日听得张大人的一番言论,臣觉得如今的儒家学说似乎是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使我大吴乃至历朝历代所有聪明人全都故步自封了。”

  “尤其是我大吴帝国在之前与历朝历代所有人都非常抗拒新鲜制度,事物。

  臣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这才斗胆进言望陛下能够得到重视。”

  在争论中,从始至终都没有开口与张良辩论的林如海深吸了一口气后,冒着得罪李承翰这个圣君的风险,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从颜路主张的儒家学说具体内容传到神京城之后,他就觉得颜路主张的儒家学说好像更加贴近与圣人言。

  在今日听得张良的一番辩论,林如海发现他们所学的儒家学说更像是一种偏向于效忠统治者与禁锢思想的学说。

  而张良与颜路主张的儒家学说是更加贴近与儒家圣人的学说。

  想到了这其中的关键,林如海又觉得李承翰是一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圣君。

  所以这才敢把自己发现向李承翰提了出来。

  他希望李承翰能够以国家人才与真正的圣人学说为重。

  当然了,如果在李承翰心里与其他帝王们一样,那他也不后悔,

  到时候就算是死,他至少也是死的有价值,也不枉自己读了一辈子书。

  不枉自己食君之禄为大吴尽到了自己最后的一份力。

  “林大人,此等大逆不道之言你是如何说得出口的,枉你身为户部尚书。

  我等还共同举荐你入内阁。”

  “林大人,你简直太让人失望了,枉你空读了一生圣贤书。

  亏你还是探花郎出身!”

  “林大人,你怎么也能够…”

  听得林如海的话,苏治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而那些个跟张良辩论的文官大臣们先是被林如海的话给吓了一跳,然后顿时就不干了。

  他们一个个指着林如海就开始谴责质问了起来。

  苏治正想为林如海开口时,听了半天的李承翰直接把那些个文官大臣们给打断了。

  “`好了,够了!”

  “朕就问你们一句话,从古至今历朝历代中原大地上经历了多少战争。

  圣人典籍期间有多少被毁了之后,又是有多少被先贤们凭借记忆又或者是研究给填补回来的。”

  “你们难道就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吗?”

  “朕就觉得林卿说的非常对。”

  “现如今的儒家学说就是对我大吴读书人的思想禁锢,说白了就是被无数人经过篡改后的儒家学说,并非是真正圣人流传下来的儒家学说。”

  “其实从刚刚的争辩中,想必你们心里也都已经动摇了阻。

  你们心里怕也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你们却因为害怕朕所以不敢承认而已。

  同样说句难听话,如果朕麾下没有战无不胜,镇压一切的强军,朕没有这么多丰功伟业。

  恐怕朕很难实行如此之多的仁政来强盛我大吴。”

  “因为在如今的儒家学说下,你们乃至天下所有读书人都抗拒进步,抵触新鲜事物的出现。

  你们所有人全都心安理得的故步自封。

  这对于我大吴来说是大忌,也是强敌人而弱自己的祸根。”

  “朕也知晓,现在你们听了朕的这一番话,恐怕都会觉得朕在自毁根基,因为如今我大吴的儒家学说就是统治者为了稳固权力,地位的手段罢了。

  说白了这种手段就是为了圈进聪明人的思想,让聪明人穷其一生只研究文章,而不是去想着造反。”。

第一百八十九章

  “但是朕看的却与尔等不同。”

  “在朕眼里,朕从未想过要用这种手段去稳固权力,地位。

  反之,在朕眼里被曲解了的儒家学说才是误国,弱民之举。”

  “所以说,今日的辩论诸卿心里都有数了!

  也都明白了,那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不是让圣人学说被继续曲解成为禁锢。”

  “虽然颜卿与张卿所言的儒家学说也不能证明他们所说的就是圣人言。

  但尔等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应当担负起整改的重任与使命。

  尔等应该与颜卿,张卿一样敢于质疑,敢于整改。”

  “而这也是朕为何要建立小圣贤庄并让颜卿担任祭酒的真正原因。”

  “因为朕就是觉得他们的学术理念就非常好。

  当然了,如果你们之中谁能够提出比他们还有理,更贴近与圣人言的也大了提出来进行辩论。”

  李承翰制止那些个文官大臣说话后,首先赞同了林如海的看法。

  之后又说出了其中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态度。

  给予630了颜路跟张良的肯定。

  说句难听话,儒家学说被曲解就是统治者为了稳固统治从而对天下读书人的思想进行的固化。

  而他要更正儒家学说,便是为了开放思想。

  使大吴人才敢于创新而不是故步自封。

  当然了,他既然敢整改儒家学说,自然色不害怕读书人解放了思想后,会造他的反了。

  不说他们有没有这个实力,就说在儒家思想没有被曲解固化之前,那些个国家哪个不是历经了大几百年的。

  反倒是儒家思想被曲解之后,哪个王朝能逃得过三百年命运的?

  就拿李承翰穿越之前的大汉王朝来说。

  大汉王朝虽章国祚四百年,到外史学界是不被承认的。

  在史学界认为,大汉四百年国祚是分为以刘邦开始的汉书跟光武帝为开端的后汉书。

  汉朝在史学界则是被分为了两个朝代。

  而历史最长的王朝,则是以唐朝为首,明朝次之,清朝在次之。

  如此可见被曲解,固化的儒家文化并不能让统治者的国家延长国运,国祚。

  反而只会加速国家的灭亡。

  反之,真正的儒家学说再加上百家争鸣,才会让一个国家变得长久,强大。

  “陛下圣明!”

  李承翰的一番话,让在场文武百官无不讶然心悦诚服。

  一个帝王能够不顾自身统治,也要整改儒家学说,还原圣人学说,解放天下人思想。

  如此帝王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这样的帝王,再加上以前的丰功伟业怕千古一帝都难以对其形容了吧。

  而林如海脸上露出了释然与对李承翰崇拜敬仰。

  他果然没有看错当今陛下,当今陛下对天下之心从未改变过。

  这倒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王之腹了。

  怀揣着对李承翰的拜服,林如海起身旋即持朝笏对着李承翰跪拜了下来高呼圣明。

  “陛下圣明!”

  有了林如海带头,苏治也赶忙有样学样与其他反应过来的文武大臣们纷纷对李承翰行了跪拜之礼心悦诚服的高呼歌颂着。

  “为了更好的更正真正的圣人学说,同时也为了保证不破坏圣人学说。

  自今日起我大吴正式成立新儒学派。

  新儒学派以小圣贤庄为代表开始更正呗曲解的儒家学说,还原圣人学说。

  同时新儒学派必须要重点学习君子六艺。

  如儒家学说有人不服新儒学派理念与对圣人学说整改不满的。

  可在每年九月十八日进京与颜卿与张卿进行学术辩论。

  辩论胜出者,其理念可视为圣人学说最正统。

  另外朕在新城的行宫改为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广邀天下各行各业杰出者进行教学,只要得到朝廷认可者,皆受封相应官职,享受相应俸禄,待遇。

  同时,在教学中各行各业也可定日子接受天下各地能人异士进行辩论挑战。

  辩论胜出者,其理念可公布天下,记载史册供天下人敬仰,传唱。

  辩论失败者,亦可虽败犹荣。

  当然了,既是辩论自当也是要有彩头的。